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7812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检测卷

(时间:

40分钟 满分:

6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7分)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  )事绝不会自吹自léi(  )。

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

国王的礼貌是恪(  )守时间)。

有教养的人允nuò(  )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待人处事(chǔ)   恪守(kè)

自吹自léi(擂)允nuò(诺)

2.下面各组词语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3分)( B )

A.教养  待人  珍惜

B.别人  时间  学校

C.礼貌  恪守  保持

D.单位  稳重  随和

导析:

B A项,“教养”是名词,后两个词都是动词;B项,三个词都是名词;C项,“礼貌”是名词,后两个词都是动词;D项,“单位”是名词,后两个词都是形容词。

3.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一意孤行,不要随波逐流。

B.他聪明机灵,不论遇到哪种状况,都能随机应变,将事情做妥善的

处理。

C.黄老师这一笔,犹如画龙点睛,使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了。

D.事实既已水落石出,谣言当然不攻自破了。

导析:

A “一意孤行”意思是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2017黔东南)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蓝梦谷太美丽了,”她兴奋地说,“我还会再来!

B.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C.怎么可能不来?

谁决定的?

你吗?

没搞错吧?

D.“创卫工作”让黔东南州各县城悄然蜕变:

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导析:

B 应该把三个“、”都改成“,”,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5.(2017孝感)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3分)( A )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

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5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导析:

A 用词不当,“目不暇接”的意思是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董卿不是物品,不能令人“目不暇接”;“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诉诸于听觉,也不能用形容视觉的“目不暇接”。

6.(教材原创题)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论、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C.议论文按照论证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怀疑与学问》以反驳错误的观点为主,所以是一篇驳论文。

D.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句中的“自欺力”是仿照“自信力”创造出的新词,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仿拟。

导析:

C C项有误,《怀疑与学问》没有反驳别人的观点,而是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是一篇立论文。

7.(2017贵阳)“百姓富·生态美”是贵州省关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美好蓝图。

富,既要物质富,也要精神富;美,既要自然美,也要人文美。

为了让学生在经典中陶冶情操、涤荡心灵,黔程中学于6月18日下午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6分)

(1)下面的评分规则草稿,不适合此次比赛的一项是(2分)( B )

A.衣着得体大方,举止亲切自然,精神饱满。

B.字迹工整美观,布局设计合理,排列整齐。

C.内容健康向上,感情饱满真挚,能够脱稿。

D.语音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表达自然。

导析:

B 本次是演讲比赛,不需要“字迹工整美观,布局设计合理,排列整齐”。

(2)活动当天,小王向参赛选手交代相关事宜。

请根据活动流程图,把小王说的话补写完整,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4分)

活动流程图

选手抽签

时间:

13:

20

地点:

礼堂⇒

⇒嘉宾点评⇒校长颁奖

  小王:

“请参赛选手注意比赛的流程。

①           ,然后,根据抽签结果的顺序举行比赛,同时评委为选手打分;②           ;最后,请校长颁奖。

” 

答案:

①首先,请各位选手13:

20到礼堂抽签 ②接着,请嘉宾点评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6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 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

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

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

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

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

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

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

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

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需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

后来背的诗词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

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

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

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了。

⑤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

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绝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

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

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

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

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

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8.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请概括。

(4分)

答案:

(1)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2)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

(3)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

(4)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9.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4分)

答案:

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

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

10.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③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答案:

(示例)例句: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这一观点,强调了背书的必要性,通俗易懂。

11.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4分)

答案:

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在强调背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二)(2017朝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

科学的力量

①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功能日益重视,对科学的物质力量青睐有加,然而,却对科学技术的精神力量重视不够。

笔者认为,科学既是一种物质力、生产力,又是一种思想力、认知力,是一种璀璨耀眼的精神力量。

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作为文化范畴的科学,包含着科学思想、科学道德、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丰富内容,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蕴含着人的创造力的智慧光芒,具有重要作用与价值。

②科学的精神光芒烛照世界。

科学作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精神探险活动,作为体现人的创造力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在带给我们科学思想、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科学精神,其基本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质疑批判、追求真理,也带来了科学的思维、态度与方法,例如理性思维、严谨求实、注重逻辑、自由探索等。

翻开科学史册,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开启的科学思维、精神与方法,犹如黑暗里的灯塔,照亮了世界。

在科学光芒的烛照下,人们不断擦亮认知的双眸,观照自身与世界的面貌,调整实践的尺度与范围,反思科学与人性的平衡和边界,逐渐积淀与萃取出科学的世界观。

③科学的精神光芒照耀社会。

科学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社会科学关注人类社会与历史,揭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丰富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治理社会。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现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重要理论成果,以及研究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理论,不仅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组织管理资源、社会、企业等以维护人类活动生存空间的最优环境系统等现代科学方法与思维,例如系统思维方法等。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在不断创造出便捷有效的科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和重构着人类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④科学的精神光芒点亮未来。

科学的发展塑造了一个有序和谐新奇美好的新世界,使人类对未来充满憧憬。

信息科学和数据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崭新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可以被预测的。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而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网络中的一个片段。

在这张数据大网之中,许多事件的相关性与其发展的规律变得有迹可寻。

再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感知和意识到三维世界,而超弦理论,却把我们带进一个十维的宇宙世界,带来新的科学思维与方法,开拓出一个新颖刺激而富有美感的精神新领域。

⑤科学所蕴含的理性思维、质疑批判、永恒的好奇心和执着探索等精神,将映照并引领人类面向未来,奋力攀登,不断创造出新的精神高峰。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答案:

科学是一种(璀璨耀眼的)精神力量。

(科学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

13.第②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4分)

答案:

(示例一)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著名科学家的例子,证明科学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这一观点。

增强说服力。

(示例二)比喻论证,将“科学思维、精神与方法”比作“黑暗里的灯塔”,证明了科学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这一观点,使论述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示例三)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论证了科学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这一观点,使论证严密,有说服力。

14.第④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2分)

答案:

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可以被预测的。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科学精神。

(4分)

答案:

科学精神是包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质疑批判、执着探索的精神。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时下,微信朋友圈有关养生保健、食品安全、生活常识之类的科普信息越来越多,如“房间里摆洋葱可防感冒”“断食可以排毒”……这些信息让人真伪莫辨,难以应对。

针对以上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示例)面对这些网络信息,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去伪存真,不迷信,不盲目传播。

(从科学精神的角度作答,言之有理

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