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7631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docx

高三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A卷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

第十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2.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HI(g)H2(g)+I2(s) ΔH>0,若0~15s内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5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1mol·L-1·s-1

B.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s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min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反应了1.2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入N2(不参与反应)使压强增大可加快反应速率

B.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1·min-1

C.平衡状态时,B、C的反应速率相等

D.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

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反应过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X曲线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C.0~8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75mol·L-1·min-1

D.10~12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25mol·L-1·min-1

5.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 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A.①②    B.④    C.③    D.④⑤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在常温下腐败是自发进行的

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

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D.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反应

7.(2017福建四地六校模拟)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A.①②B.③⑤C.②⑤D.④⑥

8.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

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100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

(已知在0℃、100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2.1809kJ·mol-1,ΔS=-6.6J·mol-1·K-1,当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A.会变B.不会变

C.不能确定D.升高温度才会变

9.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A和1.0molB,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

0

5

15

25

35

n(A)/mol

1.0

0.83

0.81

0.80

0.80

A.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A)=0.17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小于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molA、0.20molB和1.0mol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10.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

)的反应为:

2CH2=CH2(g)+O2(g)2

(g)ΔH=-106kJ·mol-1

其反应机理如下:

①Ag+O2

AgO2 慢

②CH2=CH2+AgO2

+AgO 快

③CH2=CH2+6AgO

2CO2+2H2O+6Ag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活化能等于106kJ·mol-1

B.AgO2也是反应的催化剂

C.增大乙烯浓度能显著提高环氧乙烷的生成速率

D.理论上0.7mol乙烯参与反应最多可得到0.6mol环氧乙烷

11.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反应物浓度:

C>B>A

C.A、B点均未建立平衡,C点恰好达到平衡

D.若在恒温恒容容器中,以相同的投料进行该反应,平衡后转化率小于绝热恒容容器中的转化率

12.在容积为300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

C.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g)、CO浓度均为0.5mol·L-1,则此时v(正)>v(逆)

D.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15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0.125mol·L-1

13.反应N2O4(g)2NO2(g) Δ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

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

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若p2>p1,则化学平衡常数KA>KC

14.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将PCl3(g)和Cl2(g)充入容积为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并于10min时达到平衡。

有关数据如下: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1)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1)

c1

c2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10min内,v(Cl2)=0.04mol·L-1·min-1

B.升高温度(T1

<1

C.当容器中Cl2为1.2mol时,反应达到平衡

D.平衡后移走2.0molPCl3和1.0molCl2,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mol·L-1

15.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取乙醇的反应为2CO2(g)+6H2(g)CH3CH2OH(g)+3H2O(g)ΔH<0。

某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按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3投料,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y%)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平衡常数小于B点

B.B点,v正(CO2)=v逆(H2O)

C.A点,H2和H2O物质的量相等

D.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v(CO2)不变

16.在淀粉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I2(aq)+I-(aq)I

(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表所示:

T/℃

5

15

25

35

50

K

1100

841

689

533

4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2(aq)+I-(aq)I

(aq)的ΔH>0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I

)减小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D.25℃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9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

(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在反应进行至10min和20min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前10min正反应速率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前15min内用SO3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应进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如图判断,10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写编号,下同);2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

a.加入催化剂b.缩小容器容积c.降低温度d.增加O2的物质的量

18.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

xA(g)+2B(s)yC(g) ΔH<0。

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          ; 

(2)根据图示可确定x∶y=      ; 

(3)0~10min容器内压强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10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第16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填序号)。

 

①减压 ②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⑤降温 ⑥加催化剂

19.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

2NH3(g),对其研究如下:

(1)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1,N-H键的键能为391kJ·mol-1,N≡N键的键能是945.6kJ·mol-1,则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

N2(g)+

H2(g)NH3(g),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用K表示)。

(3)在773K时,分别将2molN2和6molH2充入一个固定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混合物中n(H2)、n(NH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

0

5

10

15

20

25

30

n(H2)/mol

6.00

4.50

3.60

3.30

3.03

3.00

3.00

n(NH3)/mol

0

1.00

1.60

1.80

1.98

2.00

2.00

①该温度下,若向同容积的另一容器中投入的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3mol·L-1、3mol·L-1、3mol·L-1,则此时v正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

②由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浓度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表示c(N2)~t的曲线是___________。

在此温度下,若起始充入4molN2和12molH2,则反应刚达到平衡时,表示c(H2)~t的曲线上相应的点为_________。

20.研究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g)NaNO3(g)+ClNO(g) K1 ΔH<0 Ⅰ

2NO(g)+Cl2(g)2ClNO(g) K2 ΔH<0 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NO2(g)+2NaCl(g)2NaNO3(g)+2NO(g)+Cl2(g)的平衡常数K=    (用K1、K2表示)。

 

(2)若反应Ⅰ在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NO2(g)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t3~t4时刻,NO2(g)的转化率降低的原因是                     。

 

(3)若反应Ⅱ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B.n(ClNO)=n(NO)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D.v正(NO)=v逆(ClNO)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Ⅱ达到平衡,当NO和Cl2的比例不同时,对Cl2的转化率及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都有影响。

设NO和Cl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x,平衡时Cl2的转化率为a,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为y,判断a、x、y三者的相互关系,用含a和x的代数式表示y,y=           。

 

21.(2018吉林长春二模)2016年9月,“乔歌里1号”中国首台静默移动发电站MFC30正式问世,MFC30是基于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而研制成功的。

(1)甲醇制氢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反应Ⅰ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CH3OH(g)+H2O(g)CO2(g)+3H2(g)ΔH1=+49.4kJ·mol-1;

反应Ⅱ甲醇分解制氢:

CH3OH(g)CO(g)+2H2(g) ΔH2=+90.6kJ·mol-1;

反应Ⅲ气态甲醇氧化重整制氢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①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1,则反应Ⅲ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三种制氢方式中,等量的甲醇产生氢气最多的是反应    。

(填“Ⅰ”“Ⅱ”“Ⅲ”) 

(2)实验室模拟反应Ⅰ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合成气组成n(CH3OH)∶n(H2O)=1∶1时,体系中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②当温度为250℃、压强为p2时,反应达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        。

 

③图中的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MFC30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为燃料,Li2CO3与K2CO3混合碳酸盐为电解质的高温型燃料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上通入的气体为 。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

第十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答案

一、单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C

【解析】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A、B两项错误;该反应有气体参与,改变压强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I2为固态,故不能用它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v(HI)=

=0.002mol·L-1·s-1,若反应仍以该速率进行,则t=

=10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所用时间应大于10s,B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将加快,D正确。

3.【答案】D 

【解析】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没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A项错误;不能用单位时间内固体的量的变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B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2v(B)=3v(C),故C项错误;v(C)=v(B)=

=0.2mol·L-1·min-1,故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t1时刻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项错误;根据图象,X的物质的量增加,属于生成物,因此X为NH3的曲线,B项正确;0~8min时,v(NH3)=

=0.0075mo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

=0.01125mol·L-1·min-1,C项错误;10~12min,v(NH3)=

=0.005mol·L-1·min-1,v(N2)=

=0.0025mol·L-1·min-1,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A是固体,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而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

6.【答案】A 

【解析】食物在常温下腐败是自发进行的,A项正确;放热反应不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如煤炭燃烧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自发进行,B项错误;自发反应由焓变和熵变两个方面决定,熵变增大的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如H2O通电生成H2和O2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项错误;电解池的反应属于非自发反应,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若加入反应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加,①错误;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②正确;若加入反应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如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A(g)+B(g)C(g),加入A,B的转化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③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至新的平衡,反应物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增大,④错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⑤正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⑥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反应自发进行需要满足ΔH-TΔS<0,由0℃为273K、ΔH=-2.1809kJ·mol-1、ΔS=-6.6J·mol-1·K-1代入公式:

ΔH-TΔS=-2.1809×103J·mol-1+273×6.6J·mol-1·K-1=-379.1J·mol-1<0,所以反应在0℃能自发进行,即在0℃、100kPa的室内存放,白锡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A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A的物质的量达到0.80mol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

      A(g)+ B(g)C(g)

n(起始)/mol  1.0   1.0  0

n(变化)/mol  0.20  0.20  0.20

n(平衡)/mol  0.80  0.80  0.20

各组分换算为对应的浓度,K=

=0.625。

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A)=

=0.017mol·L-1·s-1,A项错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mol·L-1,A物质的量为0.41mol·L-1×2L=0.82mol>0.80mol,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的ΔH<0,B项错误;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C,与原平衡相比,相当于加压,平衡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大于0.4mol,参加反应的C的物质的量小于1.6mol,即平衡时C的转化率小于80%,C项正确;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molA、0.20molB和1.0molC,Qc=

=50>K,反应逆向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10.【答案】D 

【解析】106kJ·mol-1是反应的焓变,不是反应活化能,A项错误;AgO2是中间产物,不是反应的催化剂,B项错误;反应速率是由慢反应决定的,增大O2浓度才能显著提高环氧乙烷的生成速率,C项错误;将①×6+②×6+③得到7CH2=CH2+6O2

2CO2+2H2O+6

,D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一个可逆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减小,但该图像中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从A到C点正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B项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而C点后反应速率仍然在变化,C项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恒温容器随着反应进行温度不变,而绝热容器随着反应进行,体系温度升高,温度越高,反应物转化率越小,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1/(5×104)=2×10-5,B正确;代入数据计算可得Qc>K,平衡逆向移动,v(正)

13.【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A、C两点在等温线上,C点压强大,则A、C两点的反应速率:

A

14.【答案】B 

【解析】10min内,PCl5的浓度变化量为0.4mol·L-1,故Cl2的浓度变化量为0.4mol·L-1,所以v(Cl2)=0.04mol·L-1·min-1,A项正确;升高温度(T1

15.【答案】C 

【解析】从图像可知,温度越高氢气的含量越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常数A点大于B点,A项错误;B点只能说明该温度下,CO2和H2O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v正(CO2)=v逆(H2O),B项错误;从图像可知,A点H2和H2O的物质的量百分数相等,故物质的量相等,C项正确;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v(CO2)也增大,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选项A,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错误;选项B,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I

)减小,正确;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