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7580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docx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

——关于化州官桥镇大学生“村官”政策

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大学生“村官”是指近年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

关键字:

大学生“村官”;建设绩效;问题与建议

0引言

为了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的闲置和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资源的矛盾,1995年江苏省率先推行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计划,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已经超过13万人,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

全国各省市为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人才,在政策措施、培训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全面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化州官桥镇党委针对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存在年龄偏大、能力偏弱、文化偏低的“三偏”现象,存在难选、难用、难留的“三留”突出问题,大胆创新,在全市率先实施选派大学生“村官”工程,积极探索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活力的新思路、新举措。

从2008年3月份开始,官桥镇从省内外各高等院校中选聘了18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到官桥镇11个村(社区)任“村官”,并对这批大学生“村官”实行“双岗双责双酬”,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官桥镇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取得了重大建设绩效

去年,化州官桥镇招聘的18名大学生“村官”之中,有14人来自农村,占总人数77.78%,党员有6人,占总人数33%,有10人在大学期间曾任学生干部,占总人数55.55%。

他们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村团组织书记等职务。

他们主要从事统筹农村经济建设,管理村务活动,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等工作。

“村官”们发挥所长,扎根基层,为民办好事实事,为民寻找致富门路。

1)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解决村干部“三偏”和“三难”问题,探索出新路子。

调查发现,当前官桥镇村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能力偏弱、文化偏低的“三偏”现象,这部分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难以支持新形势的极速发展。

相比之下,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高,年轻活力,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工作适应性强。

因此,选聘大学http:

//W生担任“村官”,有助于解决村干部“三偏”问题,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整体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据调查所知,开展农村基层工作需要的是全能综合型人才,大学生“村官”卓二妹快速适应了当地基层的艰苦工作,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取得了领导、村民的一致好评,以不到一年的工作时间就快速上位,当上了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化州市官桥镇“名教村”的村委书记。

2)大学生“村官”积极利用电脑等现代化手段,建立系统条理的档案,协助村委会做好远程教育的管理。

据调查发现,先进的电脑、投影机等在农村基层已变得不再陌生,也已经成为开展工作的一项需要,但是电脑等先进设备对大部分村级干部却依然保持着神秘,一片懵懂,他们无法利用国家配备的设备有效开展工作。

在对旺角村村干部采访中,大部分村干部都乐呵呵的说,他们感谢大学生“村官”淑玲、森宁等同志教会了他们使用电脑等设备,赞扬大学生“村官”建立并完善村内各种文件、文字材料,建立了系统条理的各项档案,并且充分利用国家配备的设备,做好了远程教育的管理,组织党员干部的党理论和科普知识培训等工作,让大家充实了。

3)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协助村干部们做好村道建设、农业生产、农村合作医疗、计生、村建等农村工作,促进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

据调查显示,有47.05%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能利用其专业知识在生产上帮助农民,为农民提供有用的信息。

官桥村委会塘腰村计划修建村道,但由于部分村民阻挠、没法开展修建工作,大学生“村官”官桥村副书记郑杨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辞劳苦多次进村入户做好思想工作,使反对的村民理解支持修路,现在村里已修建了一条笔直漂亮的水泥硬底化道路;在官桥镇旺竹村委会,大学生“村官”孙淑玲、林森宁与村干部们经过深入调研,向村民推广种植玉米和中药材何首乌,不负众人所望,经济作物增产增收,村民收入大增。

此外,在大学生“村官”的引导协助下,旺竹村村民们大批量种植了香芋,我们调查组也观看了丰收在望的硕大香芋;三角车村则大批量种植了香蕉;大学生创业基地“贵谷垌”从广西省引进养殖了优异品种昂贵的“鳖”等,这部分养殖或者种植都将为官桥镇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

4)“大学生‘村官’制度”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官桥镇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根据调查分析获知,无论是领导、大学生“村官”还是村民都对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这项政策有效缓解了大学生人才资源闲置和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资源需求的矛盾,给农村带去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和精神。

在这次调查中,在回答“您是如何评价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的”时,75%的领导、50%的大学生“村官”和82.35%的村民选择了“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很好,体现了农村的需求,应长期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农村得到大学生‘村官’的支持”。

调查中,在回答“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表现与您预想相比有何差距”时,66.67%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比预想中的要好”。

在采访中,官桥镇镇长赞扬大学生“村官”策划的方案可行性非常高,感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在与他们的朝夕相处中,获得了知识信息,开阔了心胸视野,感染了朝气活力。

当问到“是否愿意将手头上的重大工作交给大学生‘村官’处理”时,73%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而定”,部分领导干部直接选择了“愿意”。

根据调查分析发现,因为大学生“村官”文化高、有活力、有冲劲,并且他们会充分去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位置,积极为村里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心去为百姓谋福利,切实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赢得了当地领导干部及百姓的一致好评和尊重。

5)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去先进文化观念和管理创新理念,有利于帮助村民们改变思想,转变观念,改善村容村貌。

目前,留守农村的往往是被称为“386199部队”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理念相对陈旧,政策文化知识缺乏。

大学生“村官”作为方针政策的宣扬者、思想理念转变的推动者,传授村民先进文化科技知识,讲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带给村民新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促进村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时代接轨,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据访谈调查反映,大部分受访的大学生“村官”都表示希望为农村的建设出一份力量、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把官桥镇各村建设“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设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继续深入农民群众,切实帮助民众处理解决各种问题;二:

在经济工作中出谋划策,做好指导工作,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贡献;三:

积极策划文化活动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改善当地社会不良秩序、移风易俗、提高当地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作出贡献;四:

加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健全各种保障制度和体制。

总的来说,真心实意的付出将赢得丰厚的人生回报,日以继夜的奉献会收获灿烂的价值升华。

尽管官桥镇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时不长、经验不足,但是调查了解到许多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团结众乡亲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发挥着造福一方老百姓的战斗堡垒作用。

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也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家希望国家对这项政策加以完善推广,以更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智慧和力量,为广大人民百姓带来更多福祉,早日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您正浏览的文章《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文秘范文》由个人简历网:

整理,访问地址为: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我们更有底气去说,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了

  “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可以明显感受到大学生村官的不一样,他们像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很多岁月的人。

由于乡村当地的复杂性,一年的村官生涯后,他们对社会的观点、对人情世故的看法是很特殊的。

”调研团队负责人、该校公共事业管理0702班学生陈震聃说,和大学生村官的接触,让自己有很大的感触。

  “在去年寒假的集中调查中,每天时间一到,42名调查员通过飞信把反馈信息发给我。

”陈震聃看着电脑上跳出来的大量信息窗口,对大学生村官体制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强烈的使命感触动了他的神经,促使他立即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学生村官的真实生活状况反映出来。

  另外一名调研团队负责人、公共事业管理0601班学生茅婕云认为:

“对大学生来说,在乡村当一年村官的成长,要比在城市一年的成长多多了。

  他们发现,考核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培训机制缺效果三项突出问题,给大学生村官造成了很多问题。

比如上岗前的培训,有的地区是7天,有的是3天,有的则是直接上岗。

简单的培训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新任大学生村官迅速掌握村务的处理方法。

往往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大学生村官才能在陌生的农村环境中摸透村民情况、树立起威望、掌握好处理事情的技巧,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而农村与城市的交流不便,让大学生村官在重回城市新工作岗位时面临竞争力缺乏的问题。

一部分地区的财政紧缺,也容易让大学生村官难以安心工作。

  “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不完善。

”调研团队成员、法学专业0604班学生蒋人杰讲述了其中的一个例子,落户浙江某村的村官小张,向所驻村村委报到后,工作了一星期,也不见有谁给他安排任务,或者有什么约束制度,小张借着双休日跑回老家,就给村长打了个电话,告之“我得在家复习迎接考试”,没想到村长爽快地答应了,“这儿没什么事,你就忙你的吧,好好复习,好好考试”。

一次“试水”成功,从此,小张不想去村子的时候,就编个理由,一失踪就是好多天,而且,失踪的频率越来越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参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大部分是文科生,少有农、林、工科或者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加盟,这也给大学生村官真正融入小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陈震聃说,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时候,并没有专业上的要求,一介文科书生走进农村,几乎没有任何专业优势可以体现。

于是,他们的工作更多的就是日常琐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顶岗,扮演着“政府机关文秘”的角色,与当初“到基层闯荡一番”的远大志向相去甚远,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再加上现在有发达的信息交流渠道,大学生村官们也时时与外界的同学、朋友保持着联系,了解他们的动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动摇自己当初的决定。

“大学生村官跟其他乡镇干部做的工作相差不大,但是待遇上有天壤之别,社会上也有人把他们看成临时工,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很难长期对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陈震聃说。

  当然,这里也有需要大学生村官自身努力的因素。

陈震聃清楚地记得,有一位姓潘的女孩,对于自己的文秘工作没有怨言,日复一日地做着写材料、跑腿、解决邻里矛盾的工作。

就是这个小个子女孩,以自己在大学里所接受的现代思想影响着山村里淳朴的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村里人有啥事都乐意跟她谈。

  问卷调查在发放之初,曾经遇到一些大学生村官的不理解,有被当作是别有用心的暗访,也有被误认为要套取信息谋求利益。

当调查员耐心阐明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意图之后,最终大学生村官都热情地接待了调查员,认真填写调查问卷之余,一再嘱托调查员,“要把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都反映出来”。

  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之外,民选村官和村民的问卷调查使得数据来源不局限于大学生村官本身,调研学生们能从整体环境观察农村现状,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让参与调研的学生感触最深的,是地方经济基础与大学生村官的幸福指数关联性的问题。

以对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温州市和欠发达地区丽水市的调查统计为例,据政府统计,在不扣除当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前提下,2008年温州市人均收入为26172元,而丽水市人均收入为19878元。

但是在丽水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对现有工作状况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大学生村官占调查总人数的68.6%,温州只占到受访者的27.5%;而从对目前待遇的满意度看,温州市大学生村官持很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2.5%,而该数据在丽水地区却是37.8%。

同时显示,在丽水地区,原有的村官和村民表示对大学生村官非常欢迎和比较欢迎的比例达到了85.7%,而在温州地区该比例只有52.4%。

在家人支持度方面,丽水地区大学生村官家人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的比例达到87.6%,而温州地区只有46.2%。

  “一般认为,对于待遇的满意度和家人支持度等应该与当地的收入成正比,而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温州和丽水这两个地区,表现出来的数据却是相反的状况。

”陈震聃讲述了调查得来的主要原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与生活物价水平的关系是影响满意度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从原有村官和村民的支持度可以看出,丽水地区的村官和村民更加欢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大学生村官们更能得到支持,做好工作,因此更能享受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更容易呆得住,干得好。

  “当然,从涉及省份之多,规模之大,数据之翔实来说,”陈震聃说,“这可能是学生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大学生村官调查,我们也更有底气去说,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了。

  要推进这项工作的长期化,首先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定位

  从正式调查到形成初稿,共221天,初稿完成后,三易其稿。

  临近期末考试,他们依然不断通宵讨论分析。

茅婕云说,在大规模调查后,他们不断搜集各种信息,查阅文献,联系相关专家、学者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给予诸多帮助。

那一段时间,“大学生村官”是他们眼中最高频的词语,与之有关的新闻和评论是他们每天最关注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分析问题,到从那个角度分析问题,我们以每天发现一个新问题的速度,逐步形成自己系统的认识。

”茅婕云说。

  “我们对调研报告的思路是这样的。

”陈震聃回忆说:

“首先,分析调查数据,查阅文件资料,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统计,从面上寻找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之后,再进行问题的综合阐述,然后从机制建设、法规完善的角度出发,寻找系统的解决方案。

  今年年初,陈震聃他们初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七大创新、五项深化、四层联动”的十九项建议。

例如:

赋予大学生村官“农村企业执行官”的新概念、推出村官不同乡镇之间合理“内流”、增设村官导师制等七大创新建议;改革培训机制等五项内容;从政府、乡镇、高校、大学生村官四个层次建立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等。

  所谓“农村企业执行官”,是指鼓励大学生村官带着项目和资金走进农村,带动村民合作、共同摸索、共同致富的一种模式。

提出这样一种建议,源于陈震聃的家庭背景。

陈的父亲是一位多年从事农村金融工作的老同志,深知资金对于创业者的重要性和农村金融的运作模式。

“有了资金和项目,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也就意味着有了目标和动力,创造了事业留人的环境条件。

”当然,调研组的学生们也在担忧,“这毕竟涉及资金的问题,能不能成功,还与个人能力等问题密切相关,所以,只是提出一个美好设想和建议。

  调研组提出的另一个建议——大学生村官在不同乡镇之间合理“内流”。

这一建议目前已经在浙江省部分地区试点了。

这里所谓的流动,并不是人员的流动,而是指知识层面的流动。

术业有专攻,出身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也是各有所长,调研组建议大学生村官们团队作战,发挥合作互助的精神,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例如在丽水,有一位学医学的村官,在推进村里新一轮医保工作的时候显示了明显的专业服人的特点,在做好本村工作的同时,他也受邀到周边村里做动员工作,以专业思想的权威,说服村民们尽早地参与医保,也实现了大学生村官的互助。

“同仁们互帮互助,实现专业优势的最大化,是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效途径。

”调研组成员、行政管理专业0701班学生徐婧认为。

  以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做基础,陈震聃他们提出了七大创新,积极开创大学生村官计划新局面;五项深化,全面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四层联动,建立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的建议。

“争取推动四层联动,建立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机制是我们项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陈震聃说。

针对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没有明确分工甚至没有明确身份的尴尬处境,调研组还提出了“要完善国家法规政策,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健康发展”的建议。

他们认为,要推进大学生村官这一项工作的长期化,必须首先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授之以尚方宝剑,方可促使其有施展的空间。

“我们的社会应该创造一种环境,让大学生村官感觉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背后有母校师生、有全社会的支撑。

”陈震聃努力描绘着大学生村官发展的美好前景,他建议,从学校层面,应该与农村基层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搭建大学生农村实践平台,开展高校下乡活动,鼓励在校大学生走进农村、发现农村,为农村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而对于基层镇村,应努力加强乡镇软件投入,营造村官基层归属感,以情留人;增强村官责任意识,实现大学生村官自身价值。

  有些建议已经被政府采纳,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

  这份报告因为选题切合当前的实际工作,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从调研团队在北京参加挑战杯比赛时的遭遇,或许能看出这个特等奖的必然性:

同样进行大学生村官问题调研的团队有5支,分别从扎根农村、培训、乡土文化、就业分析大学生村官问题等方面入手,无一例外地受到专家组的仔细询问,因为陈震聃他们提出的建议具有创造性而获殊荣。

  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村官,近日刚刚推出新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社会对大学生村官问题的研究和关注也在持续升温。

  “但是我们更想作一些理性的思考。

”陈震聃说,“现在,我们已经接到了不少邀请,要给学生作报告,讲述大学生村官问题的调研情况。

”新一轮的就业工作又要开始了,新一轮的村官招聘工作也要启动了,面对一些盲目跟风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同学,他们不免有些担心。

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我该怎样去开展我的工作,我有一些什么样的优势,这些都是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这是我作为一名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基于大量的调研给予同学们的建议。

”陈震聃说,他们团队提出的建议已经部分地被政府采纳并开始试点运行,“而能够从时间纵深的角度关注建议试行地区的变化情况,用经济学模型继续深入调查大学生村官问题,却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9月,作为浙江全省的领先,温州苍南县推行“四优”,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避免“一派了之”,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是注重选拔,确保源头优,在选拔标准上坚持“四优先”原则,特别强调所学专业与本地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优先录用;二是加强培训,确保能力优,开展大学生村官上岗前集中培训,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现场观摩,对农村基层工作实务进行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们尽快熟悉、适应新的环境,同时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大学生村官实行一对一辅导,联片领导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导师”,村党支部书记为“工作导师”,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为“生活导师”;三是完善机制,确保管理优,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请销假、例会、目标责任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四是突出激励,确保待遇优,把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报酬统一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解除后顾之忧。

  就在采访时,又传来喜讯:

在浙江省部分地区,大学生村官有望进乡镇领导班子。

部分地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提出大学生村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所在乡镇(街道)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安排工作岗位;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干部的重要来源,全面参与村(社区)事务管理,作为村(社区)领导班子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并积极推荐参加村(社区)换届选举。

  “调研报告已经被浙江省省委组织部作为政策参考依据,渐渐地推出一些新的举措,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

”调研组指导老师郑苏法说,“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走进新农村、服务新农村。

  调查者说

  村官大洪:

“先替我保守致富秘密”

  -调研组学生茅婕云

  采访大洪的时候,已接近年末。

进门的时候,他正忙着整理办公室资料,一抬头看见我,疑惑地问:

“找哪位?

”我笑着说明由来,他自言自语道:

“我说呢,村里哪来个不认识的小姑娘。

  大洪算是个比较健谈的人,所以访谈进行得很顺利。

我了解到,他并不是本村人,来这个村任职已有两年多,算是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的“老人”了,他开玩笑说,村子里没他不认识的“活物”。

  “毕业之后先在企业里做过,老板挺喜欢我的,在他打算升我职的时候,我炒了他鱿鱼。

”他给我倒了杯热水,“就总觉得差点什么,所以就跑到这里来了。

”他告诉我,村里人非常欢迎他,挺愿意找他帮忙的,“其实村民们找我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有时候,我饭吃了一半,会有家长领着孩子来找我问作业题目。

  他刚来到村里的时候,听到过村民的异议,他们觉得一个大学生到农村来工作,肯定是成绩不好又找不到工作的。

说到这,他有点激动:

“我在学校的时候,是个学生干部,那也算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啊。

”尔后他笑笑,“不过,这两年好多了,村民的想法有些改变了,我后面进来的那些村官基本上没这种感觉了。

  临走前,大洪告诉我,他正和村里的几个“草根精英”联合搞些小投资。

如果做得成功,他想带领村民一起做,也算是在任职期间“小有政绩”了,但目前还在起步阶段,还没发动村民,所以让我先替他保密。

  村官小孙:

写小说反映村官生活

  -调研组学生徐婧

  在调研的众多大学生村官中,有一位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小孙让我印象深刻。

他性格很豪爽,每次热烈的谈论让我感受到他饱满的热情,这种热情,有一般大学生所没有的心系农村的激情。

他把这种深情播撒在乡村,也寄托在他写的一部反映大学生村官生活的长篇小说里。

  小说介绍了一群壮志青年告别了原本熟悉的亲友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海边小县城,深入基层开始锻炼,他们俯下身来,接受理想与现实冲突带来的考验,经历了初到迷茫、酒桌交际、安排分配、人员借调、工资风波、先进评选等一系列事件,最终回到了现实。

小说里的村官有很多人选择考公务员,但也有很多人选择留在了自己挚爱的这片土地上。

  说起现在的工作状态,他有些矛盾。

既想投身农村建设的工作,又担心自己两三年后的出路问题。

用他创作的小说中的话说:

“当初群情激昂,兴奋异常,和当年的插队知青相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农村的广阔天地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我们有的是知识和文化,但是缺少理论实践,需要在农村基层继续磨炼。

  他说,他对农村有着特别的情愫,要是有更多的政策措施做保障,那么他们能在农村的土地上更充分地挥洒热血青春。

(陈国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调查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

2007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