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806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1.据明代《海澄县志》记载:

(漳州月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泛指交际应酬)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会”。

这反映了当时月港

A.对外贸易频繁             B.民营手工业发达

C.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社会习俗西化

2.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

这反映了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重农抑商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C.海禁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3.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

“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

”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  )

A.开始成为商业都会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城市区域功能明显

4.宋代有诗云:

“小麦青青大麦黄,塬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诗中反映了( )

A.农户家庭收入多样化       B.民间手工业发达

C.闲适的田园生活           D.官营手工业发达

5.《唐律疏议》规定:

“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门者,处徙刑两年。

”这表明唐朝时期(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下列关于右图(曲辕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8.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10.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下列表述,与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不相符的是(   )

A.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B.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C.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D.民族工业与传统经济形式相比处于明显弱势

11.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B、C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12.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13.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了“一战”外,还包括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14.如果为右图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应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15.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6.《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17.《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

“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

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

18.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该建议旨在强调(  )

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19.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人中国,货币金属匮乏的中国消除了自从北宋以来持续数百年的“钱荒”。

由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部分地区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B.各地区的商业往来和市场扩大

C.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D.使国内白银贬值,物价上涨

20.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21.有人说:

“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22.“‘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这句话旨在

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

23.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24.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5.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

“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

”该口号所反映的经济发展趋向是(  )

A.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B.资本的社会化

C.社会救济日益制度化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26.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时代原因是( )

年份

流动农民工总数

1985-1990年

2118万

1992-2000年

12900万

2008年

14041万

A.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 B.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D.国民经济的恢复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

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      B、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    D、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8.列宁认为: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29.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

“我们什么都多:

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薄弱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30.“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

”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

A.中苏关系恶化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31.图中曲线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32.“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

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

”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史学理论,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33.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 )

①土地所有制②经营管理方法

③生产经营的权利④产品的分配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发起的征集“中国新时期的10大流行语”揭晓。

其中①处的流行语是对其余九条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它应该是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基层民主   D.“一国两制”

35.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

A.摆脱苏联的经济制裁   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   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

36.下列旗帜所代表的机构哪一个合作程度最高

A                       B                     C                   D

37.杨宁一教授在其著作《20世纪的文明演进》中写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①。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整体世界的发展更加迅猛,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文中①②处可能出现的文字是(  )

A.近代化全球化 B.制度化近代化  C.一体化自由化 D.制度化全球化

3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关贸总协定》签署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冷战”秩序的建立

39.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0.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是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生产的,中国也参加了波音飞机一些主要机型的制造。

这则材料说明了世界经济(   )

A、出现了区域集团化         B、出现了全球化趋势

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1题0分,第2题0分,第3题0分,第4题0分,共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

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这次事件的特点。

(3分) 

 

(3)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6分)    

 

(4)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为什么?

(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材料三、从今以后……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15日)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1956年底我国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4分)

 

(2)材料二所说的“几次

波折”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哪两次?

(4分)造成这些波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四,1979年后中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变革?

(2分)这种变革有何重大的意义?

(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

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

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

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

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

关系?

(2分)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2分)这种经济现象的特点是什么?

(8分)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2分)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

(2分)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4分)

试卷答案

1.D2.B3.D4.A5.B6.B7.C8.C9.A10.C11.B12.D13.C14.B

15.C16.B17.B18.C19.C20.A21.A22.A23.B24.A25.B26.A27.D

28.B29.B30.D31.C32.B33.D34.B35.B36.A37.D38.B39.B

40.B

41.(20分)

(1)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3分)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分) 

(2)破坏性大;时间长;范围广。

(4分) 

(3)罗斯福新政。

(3分)罗斯福政府要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改变胡佛政府所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3分)  

(4)不能。

(1分)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分)

42.(18分)

(1)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4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十年文革(2分)。

原因:

①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②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4)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分)

43.(22分)

(1)雇佣关系。

(2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分)

(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2分)

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分散性、稳定性、脆弱性等(8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3)重农抑商(2分)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2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