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5672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教材.ppt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主讲:

主讲:

关孔彬关孔彬(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总经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指示安全工作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安全管理“五要”的工作思路:

一、要求加大公司安全宣传力度,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文化。

二、要求完善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大检查力度。

三、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就是第一责任人”的原则严格管理。

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安全。

五、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为了员工利益和员工的身体健康,把安全环保的投入与生产的发展结合起来,高起点,加大防护。

要求公司各级领导、主管要高度重视,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氛围,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的定义安全生产的定义安全生产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人身安全指:

保障人的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称之为人身安全。

财产安全:

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它一切财产的危害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赤那思公司基业常青的核心安全职业道德环保与健康对人的尊重企业的责任一类是国家提倡的公益性质的;另一类是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做的。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企业责任。

)安全生产对企业来说就是守规矩,就是本分;生产不安全出事故,就是“犯事”,就是做坏事,就要受到惩罚。

岗前安全培训实现的目标切实增强公司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公司稳定有序的发展和壮大奠定良好的基础平台和基本保障体系。

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根据总经理要求,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基本保障体系。

统一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自觉性行为习惯,强化公司安全生产管理。

了解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职责分明,落实到人。

加强学习和交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

公司安全管理的意义、方针、原则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搞好安全生产,切实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公司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长治久安”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做到人人有责、各司其责,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企业安全生产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生产经营者和职工群众两个积极,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落实防范措施,真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公司建立安全管理办公室,健全安全生产网络,负责对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检查和监督,处理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

国家以往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国家以往制定安全生产方针:

1989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978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1952年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公司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积极意义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就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

企业领导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部门、车间、班组的各级第一把手都负第一责任。

各级的分管安全人员根据各自分管业务工作范围负相应责任。

其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制度和保护管辖范围内的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凡是严格认真地贯彻了“五同时”,就是尽了责任,反之就是失职。

如果因此而造成事故,那就要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失职程度,由行政处罚甚至到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风险;安全管理的结果要么是安全,要么是事故。

“安全第一”公理的起源最早提出“安全第一”公理的是美国人。

1906年US钢铁公司生产事故迭发,亏损严重,濒临破产。

公司董事长BH凯理在多方查找原因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经营方针“产量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产生质疑。

经过全面计算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还有事故影响产品质量带来的经济损失,凯理得出了结论:

是事故拖垮了企业,不顾股东反对,把公司生产经营方针来了个“本末倒置”,变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不曾想事故少了,质量高了,产量也上去了,成本反而降下来了。

“安全第一”公理立见奇效,US钢铁公司由此走出了困境。

(中国是在建国之初开始提倡“安全第一”,落后发达国家40多年。

)中国古代安全管理意识的起源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两千年前的荀子说:

“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

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荀子说了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设警戒,防患于未然,这叫预防;第二种办法是在事情或者征兆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微杜渐,防止事态扩大,这叫补救;第三种办法是在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这叫惩戒。

荀子列出了三种方法后认为,预防为上策,补救是中策,惩戒是下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943年写了激励与人一书中阐述了个人的需要有5个层次:

第一层、生理需要,要吃,要喝,要睡觉;第二层、安全需要,人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否则就会产生威胁感和恐惧感。

这两个层次是基本需求,人们只要活下去,并且平安的活下去,才能顾及高场次需求,才能有第三层社交需要,社会交往、寻求友谊;才能有第四层尊重的需要,考虑名誉,地位这些身外之物;才能有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期望的人物,发挥潜能,追求成功。

而对一般人,即社会大众来说,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最最基本的需要,安全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说,“安全第一”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

“五官争功”的故事年终总结评比,评选先进部门,CEO“脑袋”让各部门发扬表扬与自我表扬,推荐自己或推荐别人。

销售经理“口腔”说:

销路是他们打开的,效益好他们功劳最大;品管部经理“眼睛”说:

销得好是因为质量好,质量好品管部门功劳跑不了;研发部经理“耳朵”说:

产品好是因为设计好,没有研发部门哪来的设计好;财务经理“鼻子”说:

效益好是因为成本控制好,财务人员心没少操各部门都加入了争功大合唱,只有负责生命健康的安全部经理没话说,好像这一年除了花钱没别的成果。

最高首长终于说,鼻子、眼睛、耳朵“五官争功”,都觉得自己重要。

确实都很重要,可是你们知道谁最重要吗?

命是重要,命没有五官都不需要。

这个故事在说,安全最重要,是基础,没有安全,其他工作都是白做。

安全事故的分类事故发生后,按照员工所受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类:

轻伤事故:

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者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重伤事故:

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者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死亡事故:

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

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特大死亡事故:

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是安全的决定因素,最终决定本质安全的是人而不是物。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结合生产看安全,安全事故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1.麻痹侥幸心理,工作蛮干,在“不可能意识”的行为中发生了安全事故;2.不正确佩戴或使用安全防护用品;3.机器在运转时进行检修、调整、清扫等作业;4.在有可能发生附落物、吊装物的地方下冒险通过、停留;5.在作业和危险场所随意走、攀、坐、靠的不规范行为;6.操作和作业,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7.未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运用明火、进入有限空间、上锁挂牌、化学品、危险品使用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1.机械、电气等设备带“病”作业;2.机械、电气等设备在设计上不科学,形成安全隐患;3.防护、保险、警示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4.物体的固有性质和建造设计使其存在不安全状态;5.设备安装不规范,维修保养不标准,使用超期,老化等。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1.有些管理者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将其视为可有可无,日常以麻木的心态和消极的行为对待安全工作,安全法律责任意识极为淡薄;2.安全规章制度(包括设备巡检)、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相应的预防措施、安全注意事项和流程管理等,未建立、健全或不完善;3.有些管理人员,不学习、不理解、不落实或不彻底落实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落实工程建设上的“三同时”和日常管理上的“五同时”,只注重生产经营指标,忽视安全检查、教育和隐患整改。

4.有少数管理者,未能按照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要求,结合管辖区域的生产特点和作业环境,用心负责、钻研,确保管理区域的人员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很差;5.有些管理者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能力和手段有缺陷;6.有些管理者不注重“管理要求”,如安全通报、通知等;管理者不重视安全、不落实规章、安全管理不到位,即在行为上,不全面管理者不重视安全、不落实规章、安全管理不到位,即在行为上,不全面认真地进行安全检查、教育、规范、整改,是最大的缺陷。

认真地进行安全检查、教育、规范、整改,是最大的缺陷。

事故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一些安全管理专家从170万宗事故研究和分析中,总结出发生事故致因通常分为三大类:

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或缺乏效率导致的不安全动作与行为,占事故总数的88。

工程因素:

由于计划不足或没有妥善工作程序(即安全措施或标准化操作)的工作与行为,占事故总数的10。

不可避免事件:

因自然灾害或已经采取一切可行的预防步骤仍出现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

某企业2009年生产性事件原因分析图从生产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看,违章、对危险不确认和对危险不认识是从生产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看,违章、对危险不确认和对危险不认识是20092009年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总事件数的年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总事件数的3434、2222和和1212。

事故致因理论避免事故,也就是创造价值直接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间接费用财产损失财产损失善后处理费用善后处理费用人身伤亡支付费用人身伤亡支付费用事故的损失(冰山理论)事故的损失(冰山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杜绝三违确保安全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原则1.查事故发生的原因。

2.查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3.查日常管理是否到位。

4.查实直接责任和管理责任。

5.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知识点:

四不放过原则:

1、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3、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没有制定整改措施不放过。

现场管理五要素圆盘漏洞理论“人、机、料、法、环”的提法来自于管理工程学,是现场管理五要素。

人指的是所有设备都是由人来操作;机是机械设备;料是所用的材料、燃料;法是生产运行和维修的方法和必须遵守的法则;环是环境。

人:

指人为个体因素,如人的技能生疏,经验不足,文化水平低,责任心差,应变能力不够,培训不到位,规程不熟悉,麻痹大意,管理混乱及其他人为因素。

机:

指设备、器材不能满足条件,如设计有缺陷、维护操作不便等。

料:

指材料本身质量有问题。

法:

指安全管理的法律规章,比如操作规程不健全,对技术手册、标准的制定和理解存在偏差。

环:

指环境因素;包括维护环境和使用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

物理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噪声、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