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688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docx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人类发展历史已有几百万年,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靠着不停地创业、创新活动不断地发现和发明,而这些发现和发明又不断的推动人类本身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发展。

创业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是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是人生成功的基本途径。

1.1.1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从经济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即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与这对应的三种教育形态,即传统教育、以择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和具有创业能力的创新教育。

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让人类获取食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陶器的出现,延长了食物的储存时间,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农业经济步入成熟阶段的鼎盛时期。

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的生产力。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技术的产生和使用,工业生产逐步代替农业生产。

伴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导的传统教育,它是继承式的教育,是以传授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使之继续和光大的教育。

随着工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专业越分越细,它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适应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该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应该能掌握该专业领域的问题。

所以它是面向现在的、以培养能力为主导的教育,知识成为培养人才的基础,能力主导知识。

1975年,个人计算机(PC)的发明使信息经济成熟起来,很快投入应用是信息经济步入成长阶段的标志。

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

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

尤其是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具备三个层面的素质:

一是知识层,它由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要素构成。

二是情感层,它由人们的价值观念、需要意识、精神品质、意志意向、情趣等因素构成。

三是智慧层,它是知识层和情感层的整体综合,是由辩证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因素构成。

要求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起来,获得创造的灵感,有所创造,有所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的结果─实施创业教育,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这是21世纪的主题。

1.1.2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创业教育

纵观人类发展历程可知,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的创业活动,创业活动需要创业知识和创业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创业活动于创业教育的直接推动力。

据报告:

(1996年6月),90%的美国人愿意创办自己的企业,并为之而自豪。

分析家认为,美国人的创造热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之一是美国的经济增长为新企业创造了机会。

经济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了创业机会,同时创业又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形成一个经济加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这种经济快速发展大潮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个人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创业旋风刮遍全球。

受此影响,在校大学生也开始了创业活动的实践。

1.1.3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一、国外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现状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潮中,198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创业教育的领头羊。

创业教育在美国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有一定的社会缘由的。

美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萎缩,导致传统产业机会减少。

就业就意味着被雇佣,解雇意味着失业。

在美国创业大潮中,大学生是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新产品、新服务作可行性报告,并游说风险投资家,取得投资创办公司,这一成功做法迅速风靡全球,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的创业竞赛活动,极大的影响了众多其他国家的大学,这种竞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选拔出新的企业和创新项目,有一部分被投资方看中,并高价买走,一部分被孵化,短时间成为世界知名大公司,这些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

大学生创业活动在欧洲、亚洲、也同样呈增长趋势,在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也参与了创业实践,不仅有经济利润,也为今后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在国外创业活动和国内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影响下,从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也开始了在校创业活动实践。

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成为中国创业教育的先驱。

1999年3月,全国举行了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随后,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的学生创业计划活动大赛此起彼伏,大部分高校也都有自己的创业计划大赛,形成了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

以创业辅导教育和国际交流为推动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创业活动局面。

创业计划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高校对此也十分支持。

有的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协会。

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

大学生自行进行创业,近年来发展也很迅速。

高校开始注意教育引导,通过举行讲座、办培训班和举行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提高参与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1.1研究的思路、对象、方法与意义

1.1.1研究思路

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点,尝试从创业教育的需求视角出发,首先研究与确立创业概念的内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观念和意义;其次,通过研究大学生创业现状和需求,解读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影响因素;再次,通过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和整合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1.1.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17个学院的在校本科生作为本次研究的总样本。

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2005年,全国第九届“挑战杯”,西南交通大学获得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并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2009年实习基地暨“大学生创业园”在德恩机械公司授牌,让部分学生走出校门创业;201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交大杯”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竞赛,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此外,在校内进行了“后勤产业集团”总经理助理的招聘会,让学生有机会经营校办产业,走进真正的市场。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结果对其他普通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具有借鉴意义。

1.1.3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整个课题研究中,笔者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别和整理,对创业需求、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氛围、创业能力等理论进行了界定,在查阅大量资料后,明确了关于创业教育理论框架中的研究现状和现阶段存在的不足,找到了本文的创新点。

2、实证研究法。

全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弄清楚现阶段的状况和不足。

本文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得到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需求的一手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使用频数及描述统计法,得出研究分析的依据。

1.2.4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需求的明确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培养人的积极人生观,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环境变化,在变化中不断“发现机会”,寻求发展。

二是培养人的主观学习观,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不仅成为认识的主体,更进一步成为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

三是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引导学生发挥创造的能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需求的明确分析,有助于创业教育理论全面发展。

创业教育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

社会需要整个知识体系不断前进,创业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前进,不断丰富。

在分析掌握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实际途径和开展方式。

确立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科学的检验创业教育实际价值,并促进相关理论进一步发展。

3、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需求的明确分析,有助于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创业教育以人为本,主要在于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健全人格,发展创业知识、创造能力。

只有明确了高校创业教育需求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自我规划职业生涯。

提高创业新思维,实践力。

适应大环境,为完善社会人格打下基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创业教育最先开始于美国,在其带动下,德、英、法、日等国家纷纷借鉴美国的创业经验,将此投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

比如:

在英国,建立了一种创业教育合作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吸收美国的创业教育经验,鼓励大学生创业竞争力和创业意识。

在法国,开展了“在中学办企业”的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在校完成学业,而且在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最好心理铺垫,培养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提高兴趣,增强能力。

在日本,从小学开始,就有“就业与创业教育”一说,让孩子从小做送报纸,在餐厅打工来勤工俭学,使孩子们从小对以后的创业有一些尝试,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来面对今后的创业。

泰国的创业教育更加追求知识的获取,不仅在课程中设置相关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让学生利用课程中的创业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积累。

在新西兰,主要是在教学中设置相关的课程,如:

社交能力、劳动技能等课程,让学生在工作能力和社会合作意识中得到锻炼。

相比较其他各国,美国在创业教育方面成效更显著。

一、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创业教育

美国高校具备良好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有本校校长领头,并且将创业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美国高校也拥有完整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具备各种综合知识和技巧,在美国,自1981年以来,平均每年举办一次创业研究研讨会,对创业教育进行学习和交流。

二、美国高校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美国高校对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视。

首先,美国高校鼓励教师从事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教师以小组形式形成团队,在开发、预算、目标、广告、选址等方面形成锻炼,取得了丰富的社会创业经验,再将经验传授给学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其次,吸引社会的创业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参与学校创业教育项目,时间为短期。

也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讲授1-2门课程,这些资深社会创业人士,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新,更直接的创业思维。

三、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具有科学性

美国的课程设置分为公选课和核心课,公选课面对全校师生,包括了文化、历史、艺术、伦理、自然科学等,核心课程面对专业生和研究生,包括了商业机会、创业企业融资、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等几个部分,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学习,有效保证了创业教育的实现。

四、美国高校有良好的组织机构

美国高校的组织机构其中包括:

创业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制定课程计划和拓展计划;创业家协会,由创业家提供资金支持和兼职教学;智囊团,负责交流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发挥外联作用;创业研究会,负责学术交流及出版论文;家庭企业研究所,负责家庭企业讲座,帮助家庭企业成功成长。

五、美国高校评价体系人性化

90年代初,美国各家大杂志社对创业项目进行每年一评的评估。

其中包括:

课程、教师论文发表情况、社会影响力、毕业校友成绩、创业项目创新性、外部学术联系、毕业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7各方面。

这些指标的设立,使得评价系统更加贴近实际,不仅增强了高校间的竞争意识,也加快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总的说来,国外创业教育在教学思路上,重视学生个人主体的培养,对个人素质和潜力进行挖掘和塑造。

使大学生能够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能够完善在创业活动中自己的位置。

在教学目的上,采用大量案例作为启发,进行自我创业设计也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研究得出的。

在整个国外的课程结构中,区分了基础阶段和选学阶段,在基础阶段,对通用的知识进行学习,在了解自己目标后,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学自己需要的模块。

在教学方法中结合本地经济的实际情况,利用案例,提出有价值和针对性的问题。

学生在对整个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1.3.2国内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中国的创业教育和欧美比相差很大的距离。

在中国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系统性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

创业教育在国内的发展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高校探索阶段,各大高校纷纷参与实践,开始于1997年。

其中,清华大学主要以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及竞赛来开发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武汉大学通过“三创”教育培养新型创业人才;复旦大学利用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并配合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创业能力。

第二阶段是“政府引导下的创业教育试点阶段”从2002年4月开始,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作为创业试点至今,是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试点院校分别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如中国人民大学,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

将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业教育。

我国创业教育的特点:

从教育的定位来说,创业教育只是在创业实务方面。

比如:

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活动等,开展形形色色的课外科技活动,如数学建模、计算机知识技能大赛、结构设计大奖赛等,并没有上升到理念指导,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上来说,创业教育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业余教育,专业教学的支撑。

让创业者没有很好的基础打底。

从创业教育的范围上,中国的创业教育对少数学生偏重,也就是正在创业的学生关注更高,因为他们取得了一部分成绩,甚至是优秀成绩,所以单一的对创业学生的教育只能称为精英教育。

而没有真正面对学生的需求而做事。

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只能当个看客。

以上的创业研究现状表明,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1.3.3有关创业需求的研究

在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程度方面,国外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vesper(1982)认为“创业(相关知识)是完全可以通过教导传授的”。

Shepherde(2000)在研究中也指出,创业教育可以降低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创业团队在管理层面遭遇“死亡风险”的系数。

具备良好素质的创业者,更有能力去改善事(企)业在其它两方面的存活能力。

创业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人,也就是“创业团队”。

Arthur(1987)说,“伟大的企业是由伟大的人建立的”、“我投资的对象是人,不是构想”、“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人,那么就算产品本身有问题,也一定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创业教育可以弥补创业经验的不足,系统地培养创业必需的技能。

由此可见“创业教育是有需求的。

peterRobins。

n&MaxHayneS(1991)分析指出:

创业教育已经在美国实行有一段时间了(约20年),但目前最不足的,还是在教育深度上的缺乏。

因此未来将主要研究如何将创业课程与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整合,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PeterRobinson&MaxHaynes(1991)坚信:

可以通过了解创业课程所获得的赞助支持与可用资源的情况,直接评估该课程的质量、水平。

按照这种观点,若是这门课程的品质越高,将会有越多的大学与研究所开设这门课程,并不断深化其理论层面的研究;也会有更多的教学机构对此课程相关教职员工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更多的社会组织,譬如俱乐部、社团、会所来主动提供课程赞助支持。

至少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

尽管创业课程不能保证培养出创业家,但至少能够启发个人创业的潜能(创业能力)。

国内有一些学者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也做过一些学习,发表一些观点。

有专家就提出“高校学生创业单凭少数学生自我摸索式的经验积累是不够的,学校应改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

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中的新的教育理念,高校应该将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际上,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过后,中国的创业教育环境己经初步形成。

只是在高等院校内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暂时没有对这一现象作出积极反应和应变。

那么创业教育理念如何才能与高等院校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就业”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十分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有一些国内学者对现阶段的创业教育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衣俊卿就认为,设计、创办、经营和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无疑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但是当前开展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创业教育应具有更广阔而深刻的内涵。

通过国内不少对大学生创业需求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大学生中推行创业教育,主要目的并不是让每一位大学生毕业后一定要去创业,而是让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多一个选择的机会,还可以使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

创业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和团队合作,为大学生提高创新素质和就业能力提供切实而有效的帮助。

综上,以上的研究都零散介绍或引入了有关创业教育需求的不同层面,但均未能形成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解释。

本文试图指出高校在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该以大学生对创业的需求为重点,针对需求中包含的内容来进行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具备较高水平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1.3.4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

国外研究者主要针对大学生的主体特质和创业环境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

Lumpkin&Dess(1996)认为创新技术是高新技术,学生必须拥有高水平的知识和团队基础。

Miller&Friesen(1997)认为应对大学生予以鼓励,提供创业环境,大学生可以利用优势,实施创业活动。

国内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有:

曾晓玲,吴绯(2007)对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阻碍因素分为两种,一是心理能力和创业能力因素的不足,二是风险、资金成本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认为培养创业意识必须通过实践锻炼来完善。

吴佳(2005)的创业环境研究报告中,建立了环境评价体系,指出了现有的不足和对策。

徐家洪(2009)详细研究了创业支持体系,认为应注重创业培训课程及政府资助条件。

以上文献资料看来,国内主要研究集中在对创业环境,和创业能力概念的界定,并没有对如何改善这些因素做深入研究。

1.3.5关于创业环境的研究

国外创业环境的研究有两个经典的模型:

五维度模型和GEM(GlobalEntr即rene盯shipMonitor:

全球创业观察)所提出的九方面模型。

Gnyawal1DeviR.和FogelDaniel.(1994)认为创业环境应包括创业和管理技能、社会经济、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资金支持以及对创业的非资金支持。

GEM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创业环境包含的九个条件,包括政府项目、金融支持、教育与培训、政府政策、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研究开发转移、文化及社会规范。

SCottShane(2003)认为创业环境应该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国内对于创业环境研究主要有:

浙江工业大学池仁勇教授(2002)在美日创业环境比较研究中,提出了创业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业网络系统、创业风险管理系统、创业孵化系统、创业者培训系统、企业培训系统和成功报酬系统。

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2004)从只有创业环境先建立好,才能更好的激发创业,创业环境应有政府、社会、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1.3.6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

奈特(1921)创业者应具备管理和风险承担能力,应自信,敢于冒险,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才能。

熊彼特(1934)创新才能创业,重视创新精神;Kirzner(1973)认为创业者应具有市场洞察力,才能及时认清市场形势;管理大师德鲁克(1958)管理才是创新转变为产品的决定因素。

1.3.7关于创业文化氛围的研究

荣兆梓(2006)认为创业氛围影响创业能力,属于创业的软环境。

戴玲(2008)将创业条件分为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两部分,创业氛围属于内部创业活动,创业环境属于政府和组织可调和的产物。

江三良(2009)认为认为仅靠改善创业环境并不能全面改进一个地方的创业水平,而创业氛围可以激发人们对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开展创业实践。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

2.1创业的定义及创业的具体特征

2.1.1创业的定义

什么是创业?

创业界没有统一的定义。

它涉及到变革、创新、技术与环境的变化,新产品的开发、企业与企业家和产业发展等问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郁义鸿教授认为:

“创业是一个发展机会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奇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全球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的开拓者杰弗里.A.蒂蒙斯(JaffryA.Timmons)教授则认为:

“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机会驱动、注重方法和领导相平衡。

创业导致价值的产生、增加、实现和更新,不只是为所有者,也为所有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

当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能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

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创业是“一种可以组织,并且是需要组织的系统性工作。

”等等。

综上,创业的内涵可以概括为:

开创新的事业,构建合理的组织形式,利用创新这一工具实现各种资源的新组合,通过对潜在机会的发掘而创造价值。

2.1.2创业的具体特征

创业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

开创新事物必须是有价值的,不仅对创业者本身要有价值,而且对社会也要有价值。

价值属性是创业的重要社会属性,同时也是创业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创业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需要大量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体力去完成整个创业过程;而获得成功,没有极大的努力是不可能的,而且很多创业活动的创业初期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实现的。

创业要承担必然的风险。

风险是创业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创业的风险有不同形式,取决于创业领域和创业团队的资源。

通常,创业风险主要有人力资源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合同风险、精神面貌风险、精神方面的风险等几个方面。

创业者应具备超人的胆识,甘冒风险,勇于承担多数人望而却步的风险事业。

创业将带给创业者回报。

风险和回报总是成正比。

创业带来的回报,包括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

它是创业者进行创业的动机和动力。

对于追求利润的创业者,金钱的回报非常重要。

就精神层面来讲,一个创业者,重要的回报来自于独立自立的个人精神财富的肯定。

2.2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定位

2.2.1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广义上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

因为大多数企业或单位对个体受雇人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工作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更加重视。

侠义上是指培养能够在某个特定时期自主创业的个人。

从创业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并不是要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这一点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

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以广义的创业教育为主,侠义的创业教育为辅。

2.2.2创业教育的定位

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创新就没有创业。

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创业的本质是一种创新的行为、活动和过程,创新要通过创业来实现。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需要通过培养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来检验。

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创业的成败依赖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是否扎实。

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也不可分割,它是建立在一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的。

创业基本素质是一种综合性的、较高层次的素质,主要包括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等方面。

2.3创业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创业理论进行研究。

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从创业者面对的环境(外在环境)来看,许多研究认为创业环境非常重要。

GnyawaliDeviR.和FogelDaniel5.(1994)认为:

创业环境是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可增加创业者的机会,增强能力。

浙江工业大学池仁勇教授(2002)在美日创业环境比较研究中,提出了创业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创业网络系统、创业风险管理系统、创业孵化系统、创业者培训系统、企业培训系统和成功报酬系统。

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2004)认为创业环境的好坏与创业者和创业机会有直接联系,创业环境建设的越好,才能更好的激发创业活动。

2、从团队角度来看,创业文化氛围(内在环境)也非常重要。

百事公司的恩里(Enrico)所形容的企业氛围、其中关键因素包括:

制定短期目标、兼顾长远计划。

设定高水平的业绩标准;提供反应快速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