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687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

《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docx

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

2019年春部编语文7-9年级下册

期中考试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七年级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当涂:

当道,当权。

2、辞:

推托

3、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

通“耶”,语气词。

6、但:

只,只是

7、见往事:

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

到,等到。

9、今者:

如今,现在

10、才略:

才干和谋略。

11、更:

重新。

12、刮目相待: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

擦拭。

13、见事:

知晓事情。

二、问题探究

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

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

这说明:

“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木兰诗》

一、重点字词

1.当户织:

对着门织布。

2.唯:

只。

军帖:

军中的文告。

3.军书十二卷:

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4.爷:

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5.愿为市鞍马: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为了。

市,买。

6.万里赴戎机: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戎机,战事。

7.关山度若飞: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的关塞山岭。

度,越过。

8.策勋十二转:

级最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9.赏赐千百强:

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10.不用:

不愿做。

28.愿驰千里足:

希望驰骋千里马。

31.红妆: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11.帖花黄:

帖,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1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1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傍,靠近、临近。

走,跑。

二、重点句子翻译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花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为国捐躯(生存无几),将军和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财物。

E、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F、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双兔一起并排在地上跑,怎么能分辨出是雄是雌呢?

三、问题探究

1.读完此诗,你觉得我们应向木兰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机智谨慎、淳厚质朴、热爱祖国、不慕荣利、深明大义、热爱和平的巾帼英雄形象。

2.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

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

《卖油翁》

一、重点字词

1、公:

对男子的尊称。

善射:

擅长射箭。

善,擅长。

自矜:

自夸

2、尝:

曾经释担:

放下担子。

释,放下。

3、睨: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4、但微颔之:

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

但,只。

颔,点头。

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5、无他:

没有别的奥秘。

6、但手熟尔:

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熟,熟练。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7、忿然:

气愤的样子。

然,表示“……”的样子。

8、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

轻,看轻、轻视。

9、以我酌油知之: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以:

凭、靠。

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10、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杓”通“勺”,勺子沥之,滴入(葫芦)。

沥,下滴。

之,指油。

11、遣之:

让他走。

遣,打发。

二、问题探究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同时说明了艺无止境,告诫人们几时有了长处也不能过分骄傲。

2、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倒油吗?

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吗?

答:

不能。

以常识来看,从钱孔中注油入葫芦,不沾钱孔,确实是手熟之技;但与高超的箭法是不能对等的。

练成此箭法不仅仅靠“手熟”二字,还要有过人的意志、超常的悟性、良好的天赋等因素。

3、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

阅读时的质疑当然有意思。

如读完故事我们会问到:

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呢?

——把自己的长处看成一种战胜困难的优势而不是宣扬的资本,学习卖油翁的谦虚和自信;对别人的长处,要取长补短,力戒陈尧咨的恃才傲物。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参考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

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阅读赏析】

1.诗中写了那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参考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阅读赏析】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参考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阅读赏析】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参考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阅读赏析】

1.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幽篁、深林、明月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二)

1.

(1)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游子思乡之苦。

2.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

1.“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

1.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2.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3.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第二部分:

八年级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二、一般词语:

1.缘:

沿着,顺着。

2.夹岸:

两岸。

夹,在两旁。

3.数:

几。

4.芳:

香花。

5.落英:

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6.缤纷:

繁多样子。

7.复:

再。

8.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

仅。

10.平旷:

平坦开阔。

11.俨然:

整齐的样子。

12.属:

类。

13.阡陌:

田间小路。

14.悉、咸:

全,都。

15.黄发:

指老人。

16.垂髫:

指小孩。

17.怡然:

形容喜悦。

18.乃:

竟然。

19.具:

详细。

20.问讯:

打听消息。

21.云:

说。

22.叹惋:

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23.延:

邀请。

24.语(yù):

告诉。

25.扶:

沿,顺着。

26.向:

从前,旧的。

27.及:

到。

28.诣:

到。

29.遣:

派。

30.欣然:

高兴的样子。

31.规:

计划。

32.果:

实现。

三、一词多义:

1.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2.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

3.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

5.闻:

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

6.舍:

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

7.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

四、古今异义:

1.鲜美古:

鲜艳美丽。

今:

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

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

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

交错相通。

今:

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

妻子儿女。

今:

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

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

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古:

像这样。

今:

这样。

8.不足古:

不值得。

今:

不充足;不满。

五、词类活用:

1.异:

感到诧异。

2.穷:

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

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

通“邀”,邀请。

六、成语:

1.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

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3.怡然自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世外桃源: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七、理解探究:

(1)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

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

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

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

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

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7.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8.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体裁是游记。

二、字音字形:

坻(chí)坻(dǐ)屿(yǔ)嵁(kān)佁(yí)然翕(xī)忽如鸣珮(pèi)环

篁(huáng)竹清冽(liè)蒙络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fú)犬牙差(cī)互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三、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尤:

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

道路

3.潭中鱼可百许头见:

出现可:

大约

4.佁然不动佁然:

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

凄清居:

停留

6.隶而从者隶:

跟从、跟随、跟着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向西

8.下见小潭下:

在下面

9.日光下澈下:

往下

10.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在空中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一样蛇:

像蛇一样

1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像狗的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乐:

逗乐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

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5.记之而去去:

离开

四、一词多译:

1.可:

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

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

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

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

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6.乐:

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

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五、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六、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七、课文结构:

作者的写作顺序:

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溪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八、语段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琅琊山蔚然深秀

(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

“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第三部分:

九年级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

一、古诗文默写

(说明:

画线句为中考易考名句)

二、诗词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四面歌残终破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