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61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doc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什么是货币?

如何理解货币的职能?

2.货币的形态如何演变?

3.货币制度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4.货币制度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一节货币

一、货币的定义

执行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交换媒介

(1)含义:

交换媒介职能是指以货币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2)货币产生前,交换主要是以直接物物交换的形态进行,交换能否成功取决于一系列条件:

a.一方所提供的商品是否为对方所需要b对方提供的是否为这一方所需要c.双方在交换比率上能否达成一致。

直接物物交换效率低下,间接的取而代之。

物物交换存在的特殊环境:

严重通货膨胀;价格管制;逃避税收。

2,价值尺度

(1)含义:

指以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

(2货币之所以能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各种商品和劳务本身都包含价值,存在着价值的比较关系;‚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有自己的价值。

3,支付手段

(1)含义:

指货币作为延期付款的手段。

(最初由商品的赊购赊销引起)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最初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扩展到了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财政收入和支出、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工资、房租、地租水电费等领域,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3)作为支付手段要能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第一,货币的购买力不降低。

第二,买者应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

第三,确保到期偿还债务。

4,价值贮藏手段

(1)含义:

指货币作为购买力的暂时滞留的职能。

(2)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的买和卖在时间上分开,彼此独立地进行。

这种时间上、空间上的分离,为货币行使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提供了基础。

货币之所能作为贮藏手段原因:

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在任何时候地点购买到价值相当的商品和劳务。

(3)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特点:

a.需很少或不需交易成本b.价值固定~~~~~~优点c.没有利息收益d.货币的价值是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而波动的~~~~~~缺点

三、货币的演变(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1,商品货币

(1)含义:

指商品充当货币,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经历了一般商品货币、金属商品货币过程。

(3)作为货币的商品应具有四个特征:

一,价值高;二,易于分割;三,易于保存;四,便于携带

(4)不易克服的缺陷:

a.体积大价值小,不易携带;b.质地不均,不易分割;c.价值易变,不便保存;d.单位不一,不易计量;e.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交换的需要。

~~~~~~~因而被淘汰,由金属商品取代!

(5)金属商品具有四个特性:

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二,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三,不易腐蚀便于保存,耐用性;四,生产量相对于其现存量而言较小的,供给上相对稳定,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使得金属商品成为理想的货币商品,世界各国的货币相继演变成金属商品货币。

(6)金属商品货币经历了金属块、私人铸币、国家铸币的形式

金属商品货币最初是以金属商品的自然形态直接充当的,称之为金属块货币。

商品交换的发展—有名望的商人在金属块货币上打上印记标明重量和成色,为私人铸币。

适应交换的需要,维护买卖秩序,所谓铸币就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商品货币。

2,代用货币

(1)含义:

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商品货币的货币。

(2)与金属货币比其优点:

a.免去了铸造费用b.避免了日常的磨损c.更易于携带、运送。

3,信用货币

(1)含义:

指作为商品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相等,并且不能兑换为商品货币的货币。

(2)信用货币产生的原因:

a.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b.货币的职能性质为信用货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c.为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

第二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要素

(1)货币制度:

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的内容)一个国家的货币制度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1,货币材料:

确定货币材料就是规定用何种商品充当本位币的材料。

2,货币单位:

包括货币单位名称(往往是该国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所包含的金属量。

3,货币的发行与流通流通中的货币,一般包括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

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货币(可以自由铸造)

辅币:

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的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份。

(由国家垄断,不能自由铸造)

自由铸造:

是指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铸币厂铸成本位币,数额不受限制。

但对私自铸造则严格禁止。

自由铸造既是本位币进入流通的程序,又发挥着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辅币的铸造全由国家垄断,不能自由铸造。

(因为辅币是不足值货币,铸造辅币可得到一部分收入,称之为铸造利差。

由国家垄断铸造,可使这部分收入归国家所有,成为财政收入;同时,允许自由铸造,会使辅币充斥市场,造成币值不稳。

由国家垄断铸造,可控制辅币的流通量,使其不超过实际需要量。

4,货币支付能力(用法律规定货币的支付能力)

金属货币条件下,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辅币是有限的法偿能力。

无限法偿:

指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每次支付的数量无论多大,是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均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

指在每次支付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

信用货币条件下,纸币和银行券是具有无限法偿的。

5,金准备(黄金储备):

国家所拥有的金块和金币的总额。

(由中央银行掌握)

国家利用金准备调节金属货币的流通,保证国内货币流通的稳定,同时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

1,银本位制(16-19C)

(1)内容:

a白银作为货币材料;b.银币是本位币、足值货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c.纸币和其他货币可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的白银;d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的输出输入。

(2)两大问题:

a.大宗交易增加,白银价值较小,给计量、运送等不便b、供应量大量增加,导致价值变动,金贵银贱,影响币值的稳定。

~~~~之后,各国19世纪70年代相继放弃了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1)含义:

是指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一国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a.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材料b都可以自由铸造,无限的法偿能力,自由的输出输入c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2)三种类型:

a.平行本位制:

指银币和金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和相互兑换的一种复本位制。

即金币和银币的价值由市场上生金、生银的价值决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国家不加规定,而是由市场上生金和生银的比价自由确定。

b.双本位制:

金币银币按照法定的比率流通.

平行本位下,市场上金银比价频繁变动兑换比率也不断的变动,用金币银币表示的商品价格随着市场金银比价的波动引起价格混乱。

克服这一局限性,由国家出面依据市场上金银的比价规定金币与银币的兑换比率。

“格雷欣法则”:

双本位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行本位制所造成的价格混乱问题,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双本位之下,当金银法定比价同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使得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必然造成货币流通的混乱

劣币:

是指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货币。

良币是指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货币。

c.跛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都是本位币并有法定的兑换比率,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跛行本位制下限制铸造,银币的币值实际上不再取决于白银的市场价值,而取决于银币与金币的法定比率,银币实际上已经演变为金币的符号,起着辅币的作用。

从严格意义上讲,跛行本位制已经不是金银复本位制,而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含义:

以金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采取三种具体形式:

a.金币本位制:

黄金作为货币材料,金币为本位币;金币自由铸造,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代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金准备全部都是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b.金块本位制:

也称生金本位制。

内容:

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不铸造、不流通金币,而流通银行券;黄金集中存储于政府;居民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一定条件下兑换金块。

c.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内容:

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用发行的银行券作为本位币进入流通;规定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率,并在该国存放黄金或外汇作为平准基金,以便随时用来稳定法定的兑换比率;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金块,居民可按法定比率用本国银行券兑换实行金本位国家的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削弱了的、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因为:

第一,这两种货币本位制都没有金币流通,金币本位制中金币自由铸造所形成的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保持币值相对稳定的机制已不复存在。

第二,银行券虽然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其兑换能力大为下降,从根本上动摇了银行券稳定的基础。

第三,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一般把本国货币依附于美元,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4,信用本位制

(1)含义:

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2)内容:

a.流通的是信用货币;b.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国内外不能兑换;c.货币发行不受黄金数量的限制,其流通基础是人们对政府维持币值相对稳定的信心。

(3)作用:

a.使政府一方面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调节货币供应量,不必受贵金属的约束;b.由于信用货币不受金准备的约束,不存在黄金对货币流通量的自动调节机制,极易导致通货膨胀。

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基本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单位为“元”,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人民币的符号为“¥”;人民币采取不兑换银行券的形式,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也不与任何外币确定正式的联系,是一种信用货币;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通货,禁止外币在中国境内计价流通,禁止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国家制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并对人民币流通进行管理;人民币不允许自由出入国境。

第二章信用

1.如何认识高利贷?

2.现代信用的形式有哪些?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能履行约定而取得的信任;无需物质保证,可以按时偿付;银行借贷或商业上的赊销。

二、如何认识高利贷信用?

1.含义:

是前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2.特点:

利率非常高。

(由当时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在当时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借;奴隶主、封建主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或为了奢侈的生活,也要借贷。

当时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主要是金属货币流通,货币的数量有限,而需求相对较大,因而利率也就很高。

3.作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