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120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1.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能从这些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这句话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2.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相关课件

2课时

Ø课时目标

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行文脉络。

Ø教学过程

一、标点引入,导入课题

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板书“?

”,教师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它有什么含义?

(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

它又有什么含义?

(课件演示动画,把“?

”拉直变成“!

”)

(4)学生自由回答。

2.引入课题,解释“真理”。

(1)引入课题:

由问号变成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用来形象地阐述了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

(2)启发思考:

想一想“?

”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

”又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

(?

问号 !

真理)

(3)理解“真理”:

你们知道哪些真理?

可引导学生说几个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

(4)小结:

以上的名言警句、公式等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

这些真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指导着我们的言行。

(5)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读词正音。

3.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5.指导生字书写,学生自由练写并自主识记。

三、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1.快速游览课文,找出作者提出的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讨论交流: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几个事例?

2.深入理解,填写表格。

(1)三个事例作者分别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请大家默读课文,提取相关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2)同桌合作补全表格。

(3)交流表达顺序。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发现真理)

3.提问:

通过列举这三个事例,作者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教师相机追问:

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安排整篇课文的行文脉络的?

借助提示完成表格。

Ø板书设计

Ø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结合三个事例和关键词句体会科学家身上的精神,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Ø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下面,请大家借助上节课老师提供的表格,回忆一下,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他是怎样说明这个观

点的?

2.学生回顾课文,相互之间说一说,查缺补漏。

二、理解关键句子

1.找出文中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含义相同的一段话,并借助这段话理解课题的含义。

2.齐读这段话。

3.引导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1)在这一段话中,“?

”和“!

”有什么含义呢?

它们各指什么呢?

(2)你能根据这段话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吗?

(3)从这段话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4.拓展举出事例。

(1)列举事例: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并通过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2)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补充,课件出示事例。

(4)小结: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就有可能找到真理。

三、品读感悟,体会精神

1.找关键词,体会精神。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漫漫的科学之路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2)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并联系事例理解。

(3)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你觉得他们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①见微知著。

a.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波义耳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

b.指导朗读句子。

c.在魏格纳和阿瑟林斯基身上能找到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吗?

d.学生交流。

小结:

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就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能见微知著。

②善于发问。

a.阿瑟林斯基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b.谁来读一读阿瑟林斯基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

③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a.启发引导:

当发现问题之后,波义耳是怎样做的?

魏格纳是怎样做的?

阿瑟林斯基是怎样做的?

b.明确:

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

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2.归纳总结,畅谈体会。

(1)归纳总结:

说说你从这些科学家身上体会到了哪些精神。

(2)畅谈体会:

你从科学家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总结写法,仿写练习

1.总结写法。

(1)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总结:

这篇课文首先在开篇提出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对其进行了说明,最后总结观点。

2.仿写练习。

(1)题目要求:

从“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这些格言中任选一句,仿照本文的写法来写一篇短文。

(2)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思考应该怎样选材。

(提示学生围绕自己的观点选择具体的事例)

3.布置作业。

围绕自己的观点选择具体的事例完成仿写练习。

Ø板书设计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这是一篇议论文,弄懂三个故事的的顺序比较重要。

难点分析

学生难读懂。

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由标点符号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内容;引导自主阅读,培养自学能力;领悟写作方法,促进读写迁移。

每个环节紧密相关,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传达的观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板块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归纳叙述顺序。

(1)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2)学生先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3)小结:

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过渡:

书上有一段话和大家说的意思是一样的,请大家找出这个自然段。

(第2自然段)

2.理解关键句子。

课件出示: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1)齐读这段话。

点拨: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引导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①在这一段话中,“?

”和“!

”有什么含义呢?

它们各指什么呢?

(“?

”的含义是:

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的含义是: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②那么,“把‘?

’拉直变成‘!

’”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③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形象、直观、易懂)

3.拓展举出事例。

(1)列举事例: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2)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补充,课件出示事例。

课件出示:

●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

●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小结: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就可以找到真理。

(5)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是怎样说明作者的观点的?

这是本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让学生联系前一课时的表格内容,思考它们共同的叙述顺序,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从而引出表达作者具体观点的段落,并深入理解句子,水到渠成。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板块二感悟科学精神,总结观点

1.找关键词,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2)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并联系事例理解。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你觉得他们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①见微知著。

a.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谢皮罗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

(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b.指导朗读句子,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c.在魏格纳和奥地利医生身上能找到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吗?

d.学生交流。

小结:

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就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能见微知著。

②善于发问。

a.奥地利医生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板书:

善于发问)

b.谁来读一读奥地利医生那一连串的问题?

课件出示: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会有什么关系呢?

③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a.启发引导:

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谢皮罗教授是怎样做的?

魏格纳是怎样做的?

奥地利医生是怎样做的?

b.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

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2.总结观点,畅谈体会。

(1)总结观点,反复读课题。

是啊,这个“?

”和“!

”凝结了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

如果你是谢皮罗教授,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的研究之后,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畅谈体会。

学习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科学家科学精神的关键词,使他们心中升腾起敬佩之情。

在总结观点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

板块三领悟课文写法,仿写练习

1.总结写法。

(1)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2)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最后总结观点,这样的文章叫作议论文。

2.仿写练习。

(1)题目要求:

“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这些格言也是真理,现在就请你们仿照本文的写法来写一篇短文,论证某句格言。

(2)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思考应该怎样选材。

提示:

围绕自己的观点选择具体的事例。

(3)编写简要的提纲,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团结就是力量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事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观点

(4)学生开始写作。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放到课后去写)

【设计意图】本课后有道“小练笔”,这是个读写结合的练习。

怎样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呢?

先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然后交流如何围绕观点选材,再指导列出提纲。

按这样的步骤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再写起来就不难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举出一个事例,按照文中故事的顺序写一写。

小结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设计了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我安排了自学生字词、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等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安排了小练笔……总而言之,我把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当作阅读教学的核心。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体裁为议论文。

课文用三个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发现真理这一科学规律。

议论文阅读是一种理解性阅读,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对文中的事例、表述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有别于散文、记叙文等感受性阅读。

编者意图:

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真理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作为小学阶段唯一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议论文,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简单的文体知识,为初中议论文的学习作一铺垫。

学情分析:

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读懂课文,且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愿意自由表达独特的感受。

本节课将淡化文体知识的教学,把科学精神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定为学习的重点。

整体思路:

以文为本,抓读书,抓词语,重方法,理解感悟。

以生为本,多训练,多尊重,重生成,扎实和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多音字“转”的读音及“锲”、“诞”等字的写法。

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体会文本语言及标点符号生动,准确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②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与态度:

 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科学规律,增强自己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1、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课前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少写一个“诞”字。

1、学习“诞”字。

2、初步理解课题。

3、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

从课题入手,指导写字。

初步了解课题的意思,为解决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作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则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二、检测生字词

1、(课件出示)

2、哪些词是你以前很少见或没有见过的,请大声读一读。

3、哪些词容易读错?

重点掌握“转“的读音。

4、哪个词最容易写错?

锲而不舍的“锲”字。

5、联系刚才的情境理解“无独有偶”。

设计意图:

本课出现了不少的四字词语和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不作为学习的重点,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词语也应该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点。

本环节学生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理解和运用词语,屏幕上的词语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深入研究三个事例

1、总结事例

谢皮罗的发现波义耳的发明医生的发现

2、学生研读讨论并汇报,完成研读表的填写。

(课件:

研读表)

抓住“敏锐”、“立即”、“百思”等词语体会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总结共同点

找生汇报。

用上“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因为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

(这一环节老师尽可能以尊重学生的理解表达为主,多鼓励表扬,同时要相机进行指导理解。

4、总结真理

设计意图:

对课文深入地探究、总结,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新课标中新增了“非连续性阅读”的要求,而本环节学生结合图表中的内容,总结三个人物的共同点,既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非连续性阅读的能力。

四、再次理解课题

1、读句子,找生写发现真理的三个关键词。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生默读,思考提问。

预设1、用“?

”和“!

”的好处。

预设2、为什么不是把“?

”扯圆变成了“。

”号呢?

设计意图:

抓住“标点”的借喻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用法的好处,通过换符号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二段是对课题的解释,第七段是对观点的总结,对这两段的学习,更进一步理解了文章课题的含义。

五、联系生活进行科学教育

1、利用句式说说其他事例。

(课件展示)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还知道的其他事例。

()因为(),通过反复研究,最终()。

2、联系学生生活探讨为什么没有发现真理。

(课件展示)

生谈,老师相机指导。

3、理解最后一句

①、理解“有准备的人”

②、理解“善于独立思考”。

③、理解“锲而不舍精神”。

设计意图: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通过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发现真理的易与难,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兴趣,增强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六、总结全文(课件展示)

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进行了事例论证;最后又总结观点:

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

设计意图:

既有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又为初中的学习作了铺垫。

七、老师寄语

同学们,只要你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见微知著,具有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善于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发现真理。

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在发现真理的路上!

设计意图:

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进一步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探求真理的渴望。

八、休闲小作业(课件展示)

1、心动不如行动。

选择一个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尝试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终解决你的疑问

2、经常看看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

设计意图:

作业的布置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更突出与文本的联系性、体现了趣味性、生活性。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谢皮罗的发现

波义耳的发明

医生的发现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域惯圃盐溅”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运用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作者写作时的行文思路,深刻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观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欣赏水平。

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与感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运用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作者写作时的行文思路,深刻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运用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作者写作时的行文思路,深刻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观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有没有什么疑问?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相信你会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出示课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yùguànpǔyánjiànruǐwèisōuqiūyǐnbǎnjiē

域惯圃盐溅蕊魏搜蚯蚓版阶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追根求源: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造句:

警察根据线索追根求源,终于抓住了这个罪犯。

搜集:

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造句:

为了写毕业论文,他到处搜集资料。

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造句:

无独有偶,这类事情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

诞生:

(人)出生。

造句:

你诞生的时候,你哭着,四周的人笑着;在性命的止境,你笑着,而四周的人在哭着。

学说:

学术上的有系统的主张或见解。

造句:

关于恐龙是如何灭绝的,科学界有很多种学说。

司空见惯: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造句:

他对这类问题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叶永烈,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

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入小学教材。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真理。

(3)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写的呢?

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先提出中心论点,用三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4)阅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1)开门见山,明确提出全文的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是真理。

第二部分(2-5)运用三个生活中的事例,证明了本文的论点。

第三部分(6-7)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8.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个事例呢?

一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通过研究花草受酸或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