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4936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docx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

设备概述及技术参数

设备概述

过热器按吸热及结构特点分为5级。

第一级包覆过热器,它包括前炉顶、后炉顶、水平烟道两侧墙、后烟井四周墙和隔墙过热器及低过、低再的悬吊管等。

第二级是低温过热器,第三级是分隔屏,第四级是后屏过热器,第五级是高温过热器。

炉顶及后烟井属于过热器系统,饱和蒸汽从汽包顶部由18根Φ159的连接管引入前炉顶进口集箱,进入111根Φ51×7的前炉顶管再至炉顶中间集箱,部分的蒸汽流量则从布置在炉顶进口集箱两端的6根Φ159×20的旁路管直接引入水平烟道侧墙上集箱,以降低炉顶过热器的阻力。

前炉顶由焊接短鳍片组成,前炉顶管上焊有支承吊耳,并设有供可升降检修平台用的缆绳管孔。

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后烟井的后烟道。

它由Φ57的四组蛇形管组和一垂直管段组成。

横向节矩114mm,共110排以3根套弯成蛇形管组。

四大片分隔屏布置在炉膛上方,横向平均节矩为2560mm,每片分隔屏由6小片管屏组成,其中每3小片管屏组成一组。

每小片管屏均由8根Φ54的管子组成。

因此可使最里圈和最外圈的流量偏差减少,从而可减少每片管屏的热偏差。

同时分隔屏下部2米范围内的外圈管采用Φ54材质为TP-347H的管子,更能确保运行的安全性。

后屏布置在炉膛出口处,共20片,每片屏由14根U形管子组成。

外圈管Φ60,内圈管Φ54,位于炉膛内的后屏高度为14.2M。

后屏下部2米范围内的外3圈管子以及后屏底端水平段的内圈夹持管段采用TP-347H的管子,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

高温过热器布置在折焰角上方,管屏共54片,每片由6根管子组成,外圈管Φ54,内圈管Φ51。

设备规范(技术参数)

过热器设备规范详见表8。

表1 过热器设备规范

级别

名称及图号

管子规格

材质

单位

数量

节矩

备注

前炉顶

540847-E1-05

φ51×7

20G

111

114

焊接短鳍片散装管

后炉顶及后墙

541847-E1-01(03)

φ45×6

20G

112

114

膜式管屏

后烟井前墙

541847-E1-02

φ45×6

20G

111

114

悬吊管+膜式管屏

后烟井两侧墙

541847-E1-05

φ45×6

20G

2×110

114

膜式管屏

后烟井隔墙

541847-E1-06A

φ51×7

20G

110

114

悬吊管+膜式管屏

水平烟道两侧墙

541847-D1-04

φ45×6

20G

2×47

94

膜式管屏

低再悬吊管

540847-E1-08

φ54×8

15CrMo

2×47

94

膜式管屏

低过悬吊管

540847-E1-08

φ54×8

15CrMo

2×55

228

散装管

低温过热器

540847-E1-04

φ57×6.5

12Cr1MoV

20G

15CrMo

110

114

四组蛇形管组,规格材料见插图5

φ57×7

分隔屏过热器

540847-E1-01

φ54×6.5

TP-347H

12Cr1MoV

15CrMo

4

2560

每片有6小片管屏组成,管子的规格材料见插图2

φ54×7

φ51×6.5

φ51×7.5

φ60×9

后屏过热器

540847-E1-02

φ54×8

12Cr1MoV

T91

TP-347H

12Cr2MoWVTiB

20

每片屏由14根U形管子组成,外圈管Φ60,内圈管Φ54,管子的规格材料见插图3

φ54×9

φ60×8

φ60×10

高温过热器540847-E2-01

φ51×7.5

T91

TP-347H

12Cr1MoV

12Cr2MoWVTiB

54

每片由6根管子组成,外圈管Φ54,内圈管Φ51。

管子的规格材料见插图4

φ54×7.5

φ51×8

φ54×9

流体冷却定位管

540847-E1-06

分隔屏定位管540847-E1-07

检修标准项目

过热器检修项目详见表9。

表2 过热器检修项目

序号

检修项目

1

搭设脚手架

2

清除受热面焦渣、积灰

3

检查、测量过热器管磨损、胀粗、蠕变情况

4

更换不合格管子

5

校正管排及变形管子

6

水平低温过热器吊挂管检查

7

检查整理管排固定卡块

8

按金属监督要求取样

9

联箱检查

10

检查防磨装置、顶棚和包墙管鳍片密封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运行状况,点检结果和前次检修的技术记录,明确各部件磨损、损坏程度确定重点检修的项目、内容和工期。

为保证检修时部件及时更换,必须事先准备好备件。

准备各种检修专用工具、普通工具和量具。

所有起吊设备、工具按规程进行检查试验。

清理现场,按照平面布置图布置检修现场。

制定过热器检修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清除过热器管上的焦渣和积灰。

检修步骤及工艺方法

受热面清灰

1.1.1.1.1 当工作区域温度降至50℃以下时,通知起重人员搭好脚手架,并由施工负责人认真组织各方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

1.1.1.1.2 检查积灰情况后,使用消防水从上到下清理低温过热器、包覆过热器和水平烟道表面的积灰。

1.1.1.1.3 用消防水由炉后向炉前方向冲洗分割屏、后屏和末级过热器表面的积灰。

受热面管的防磨检查

1.1.1.1.4 重点检查低温过热器管排在悬吊管两侧的直管段、上下管组连通管的弯头、以及吹灰器吹扫行程内的管子的磨损情况。

1.1.1.1.5 重点检查屏式过热器管与其水平夹持管的接触部位、末级过热器异径管以及吹灰器吹扫范围内的管子。

应用测厚仪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1.1.1.1.6 重点检查后屏过热器底部和折烟角水冷壁之间的膨胀间隙,是否有碰撞及摩擦的痕迹。

1.1.1.1.7 检查位于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处的烟气进口部位的后包覆管子及吹灰器吹扫孔四周的包覆管。

受热面管蠕胀检查

1.1.1.1.8 测量低温过热器的引出管、分割屏过热器的外圈管子、后屏过热器的外圈管子和末级过热器向火侧第一根管子的管径。

注意。

测量前应清理管子表面的积灰及粘附在管子表面的焦块。

1.1.1.1.9 宏观检查管子的外表。

管排检查及整形

1.1.1.1.10 检查管排的平整性和横向结距。

管排出现偏斜或呈弯曲时,应寻找原因。

根据变形的原因更换管卡,恢复管排的平整度。

1.1.1.1.11 检查过渡烟道部位的管排节距。

1.1.1.1.12 管卡更换时,可用电焊机将元件割除,割除时不能损伤管子。

1.1.1.1.13 所更换的固定件材质应与元件相同。

管卡更换完毕后应检查管卡和管子的焊接部位有无咬边和裂纹。

割管取样

1.1.1.1.14 将管子表面检查情况汇报设备部、金属和化学监督人员,然后按要求,决定割管部位尺寸及数量。

1.1.1.1.15 割管前要划好明显的线段,并设专人监视割管,以防割伤别的管子,割管后不能马上更换新管时,应将管口封堵并贴上封条。

1.1.1.1.16 按割管尺寸配制新管段。

1.1.1.1.17 对焊口进行检查或进行金属检验,不合格的焊口返工处理。

1.1.1.1.18 要求热处理的焊口必须进行热处理。

1.1.1.1.19 记录新换监视管的材质、管径和壁厚。

联箱的检查

1.1.1.1.20 抽查联箱管座的角焊缝,检查前用钢丝刷打磨焊缝及焊缝周围的联箱的表面。

1.1.1.1.21 联箱封头焊缝可根据金属监督人员的要求进行打磨探伤。

1.1.1.1.22 用拉钢丝的方法测量联箱的弯曲度。

测量前可将联箱的两侧取相同的6个等分点,测量,取最小值并记录该值的方向。

1.1.1.1.23 对出现裂纹的焊缝应先将裂纹消除再补焊,对合金钢管要采取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的工艺措施。

1.1.1.1.24 检查并校正膨胀指示器。

过热器氧化皮检查

1.1.1.1.25 坚持机组逢修必检的原则,对过热器、再热器管子进行检查。

1.1.1.1.26 利用射线检查管子内部氧化皮沉积情况。

1.1.1.1.27 对管子胀粗情况进行检查,根据胀粗情况重点检查较严重部位。

1.1.1.1.28 根据管子外部颜色、氧化情况判别管子内部氧化皮形成情况,有针对性重点检查。

1.1.1.1.29 根据设备运行记录,重点检查管壁外部温度较高的管子。

1.1.1.1.30 根据检修时间的长短确定对过热器、再热器管子检查范围。

遵循的原则为。

先考虑过热器再考虑再热器。

先从氧化皮易形成、脱落、堵塞重要部位到次要部位(一般先从里侧管圈至外侧管圈)。

对于C级及以上的检修,对过热器、再热器管子全部进行检查。

1.1.1.1.31 建立高温过热器、再热器管子氧化皮情况监督台帐,掌握设备劣化倾向。

检修质量标准

受热面清灰质量标准

1.1.1.1.32 受热面管子表面无积灰和结焦。

1.1.1.1.33 管排与管排间无结焦及其他杂物。

受热面管防磨检查质量标准

1.1.1.1.34 碳钢局部磨损超过原管厚的30%,面积大于10cm2的应更换,末超标应补焊。

1.1.1.1.35 合金钢管子超过原管厚的20%应更换,末超标应补焊。

1.1.1.1.36 受热面管蠕胀检查质量标准。

1.1.1.1.37 合金管蠕胀胀粗超过原直径2.5%应更换。

1.1.1.1.38 碳钢管蠕胀胀粗超过原直径3.5%应更换。

1.1.1.1.39 管子外表无明显颜色变化,无裂纹,氧化皮厚度应小于0.6mm。

管排检查的质量标准

1.1.1.1.40 管排平整,横向节距均匀。

1.1.1.1.41 管卡和管排横向定位连接板完整,无脱落、无烧损、变形,与管排固定良好并能与管子保持自由膨胀。

1.1.1.1.42 水平定位管与屏式过热器固定良好,管卡无松动。

1.1.1.1.43 管卡和管子的焊接部位应无咬边和裂纹。

管段更换质量标准

1.1.1.1.44 管段切割位置正确,所换管段的材质、管径和壁厚均应符合设计、强度计算和使用要求。

1.1.1.1.45 管子坡口表面平整,角度符合要求。

1.1.1.1.46 管子对口端面应与管子中心垂直,其偏斜度不大于0.5mm。

对口时应做到内壁平齐,对口管子中心线偏差应小于1/200。

1.1.1.1.47 所换新管表面无裂纹,弯管弯曲部分的壁厚减薄量应小于管子壁厚的30%,椭圆度小于6%,管内无污垢、异物,通球试验合格。

1.1.1.1.48 管子焊接后,焊口探伤检查合格。

联箱检查质量标准

1.1.1.1.49 管座角焊缝无裂纹。

1.1.1.1.50 补焊焊缝无咬边。

1.1.1.1.51 联箱弯曲值不大于L/100(L为联箱的长度),最大允许值5mm。

1.1.1.1.52 联箱吊杆受力均匀,无腐蚀、无变形。

1.1.1.1.53 联箱支座膨胀正常,无卡涩。

膨胀指示器装置正确、牢固。

零位校正正确。

安全、健康、环保要求

安全

1.1.1.1.54 高空作业应小心谨慎,安全带要系在牢固可靠的地方,必要时使用防坠器。

1.1.1.1.55 备件、材料和工器具等应放置在牢固可靠的地方,尽可能避免交叉作业,如不可避免,应设专人同一指挥,协调工作。

1.1.1.1.56 炉膛及其他受热面区域工作时,移动照明应使用12V安全电压,并检查电线是否的破损和裸露的地方,变压器放置在炉外,并采用双电源接线,保证照明不中断。

1.1.1.1.57 所有工器具在使用前,需经过严格的检查,没有任何缺陷后,方可使用。

炉内工作时,对崭不使用的工器具、备件、材料以及割除的旧备件要及时运出,避免高空坠物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