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4843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

《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docx

高中化学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一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标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3.能根据提供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1.原电池构成“四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②浸入电解质溶液中;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五招”:

(1)正极:

①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②流入电子或电流流出;③发生还原反应;④阳离子流向的极;⑤电极增重或有气体产生的极。

(2)负极:

①活泼性较强的金属;②流出电子或电流流入;③发生氧化反应;④阴离子流向的极;⑤电极不断溶解(质量减少)的极。

 

1.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装置

电极

Zn

Cu

反应现象

逐渐溶解

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得失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电子流向

电子流出

电子流入

电流方向

电流流入

电流流出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

Zn-2e-===Zn2+

Cu2++2e-===Cu

总电池反应式

Zn+Cu2+===Zn2++Cu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盐桥的成分及作用

1.铜锌原电池中正、负极材料是什么?

写出正、负极反应式。

提示:

Zn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2.原电池装置中,盐桥中离子移动的方向是什么?

提示:

盐桥中的Cl-移向负极(ZnSO4溶液),K+移向正极(CuSO4溶液)。

3.原电池装置中,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①形成闭合回路;②保持两溶液呈电中性,使电池反应能持续发生。

1.原电池工作原理图解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判断方法

①由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由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④由原电池两极发生反应的类型判断。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⑤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

(2)注意事项

原电池的电极类型不仅跟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

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而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铝为负极,镁为正极;FeCu浓HNO3构成的原电池,Fe钝化,而Cu作负极。

3.带盐桥原电池装置中两个“半电池”

以锌铜原电池为例,如图所示:

(1)ZnZnSO4半电池:

在ZnSO4溶液中,锌片逐渐溶解,即Zn被氧化,锌原子失去电子,形成Zn2+进入溶液,即Zn-2e-===Zn2+;从锌片上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铜片。

(2)CuCuSO4半电池:

CuSO4溶液中的Cu2+从铜片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铜单质并沉积在铜片上,即Cu2++2e-===Cu。

(3)盐桥的作用: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Cl-会移向ZnSO4溶液,K+移向CuSO4溶液,使两溶液均保持电中性。

当取出盐桥后,形成断路,反应停止。

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解析:

选D 由所给图示可知,Zn为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铜电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为H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

2.铜锌原电池(如下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正极反应为Zn-2e-===Zn2+

②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

③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④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选B 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u2++2e-===Cu,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Zn-2e-===Zn2+;②由正、负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合并得总反应:

Zn+Cu2+===Zn2++Cu;③电子流向为负极沿导线到正极;④由于Cu2+放电,为使CuSO4溶液保持电中性,则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Cl-移向ZnSO4溶液。

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比直接接触的反应速率快。

如实验室制H2时,粗锌比纯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或向溶液中滴入几滴CuSO4溶液,反应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1)对于酸性电解质,一般是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2)常用比较方法

3.设计原电池

Ⅰ.一般思路

(1)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外电路。

还原性较强的物质被氧化

氧化性较强的物质被还原

(3)内电路:

将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作定向移动。

Ⅱ.设计方法——“两极一液一连线”

(1)根据电池总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

(2)电极材料的选择:

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

一般电池中的负极必须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正极和负极不能用同一种材料,两个电极可以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金属和非金属。

例如,铜锌原电池中,锌板作电池的负极,铜板作电池的正极。

(3)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电解质溶液是为负极提供放电的物质,因此,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

例如:

ZnCu稀H2SO4形成的原电池中,Zn与稀H2SO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形成闭合回路。

1.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b>c>d>a

C.d>a>b>cD.a>b>d>c

解析:

选C 由第一个装置a极溶解,可知a极是负极,金属活动性a>b,第二个装置依据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知金属活动性b>c,故第三个装置的金属活动性d>c,由第四个装置电流从a→d,则电子从d→a,故金属活动性d>a。

2.将2Ag+(aq)+Cu(s)===Cu2+(aq)+2Ag(s)反应设计的原电池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

(2)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

(3)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总反应知负极反应:

Cu-2e-===Cu2+;正极反应:

2Ag++2e-===2Ag。

(1)由图示分析知X作负极,电极材料是铜,Y中电解液中含Ag+,只能是AgNO3溶液。

(2)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电子从X电极流向Ag电极。

答案:

(1)Cu AgNO3 

(2)X(或Cu) Ag

(3)2Ag++2e-===2Ag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负极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解析:

选C 在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A错误;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一定是锌,B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正确,D错误。

2.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SO

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解析:

选D 在ZnCu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上产生H2,电子由锌片流向铜片,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事实证明,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

利用下列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C(s)+H2O(g)===CO(g)+H2(g) ΔH>0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0

C.2H2(g)+O2(g)===2H2O(l) ΔH<0

D.CaCO3(s)+2HCl(aq)===CaCl2(aq)+H2O(l)+CO2(g) ΔH<0

解析:

选C 原电池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由条件知是放热反应,A为吸热反应,B、D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一个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选项

A

B

C

D

正极

Zn

Cu

Cu

Mg

负极

Cu

Zn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CuCl2

解析:

选C 根据Zn+Cu2+===Zn2++Cu知,Zn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是电池负极;正极反应为Cu2++2e-===Cu,故正极材料可以是石墨或Cu等,电解质溶液应是可溶性铜盐溶液,C项符合。

5.

(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__是负极,发生________反应,________是正极,该极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判断:

⑤属于原电池。

(2)(3)在⑤原电池中,Fe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为Fe+H2SO4===FeSO4+H2↑。

答案:

(1)⑤ 

(2)Fe 氧化 Cu Cu表面有气泡产生

(3)Fe+H2SO4===FeSO4+H2↑

6.

(1)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C(s)+H2O(g)===CO(g)+H2(g) ΔH>0

b.2H2(g)+O2(g)===2H2O(l) ΔH<0

c.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0

若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所选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左侧烧杯中NO

浓度不变

b.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能继续工作

c.若开始时用U形铜代替盐桥,装置中无电流产生

d.若开始时用U形铜代替盐桥,U形铜的质量不变

解析:

(1)根据题中信息,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排除a,根据已学知识,原电池反应必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排除c。

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于是碱性介质,则电极反应中不应出现H+,故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2)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Cu+2Ag+===2Ag+Cu2+,盐桥起形成闭合回路和平衡电荷的作用,因此当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NO

向负极移动,因此左侧烧杯中NO

的浓度将增大,a错误。

当取出盐桥,不能形成闭合回路,电池处于断路状态,不能继续工作,b错误。

若开始时用U形铜代替盐桥,则左侧烧杯相当于电解装置,而右侧烧杯相当于原电池装置,电极反应从左往右依次为阳极:

4OH--4e-===2H2O+O2↑,阴极:

Cu2++2e-===Cu,负极:

Cu-2e-===Cu2+,正极Ag++e-===Ag,由此可知c错误、d正确。

答案:

(1)b O2+2H2O+4e-===4OH- 

(2)d

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解析:

选D 酒精为非电解质,A错误;选项B中未使用盐桥,没有形成闭合回路;C项中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

依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知D正确。

2.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选A 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只有A项正确。

3.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B.取出盐桥后,检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解析:

选C 由题图可得知,Cu为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则铜片上应有固体析出,反应后铜片质量增加,所以A、D均错误;取出盐桥后,原电池成断路,因此检流计不会再发生偏转,B错误;盐桥中的K+会移向正极即移向CuSO4溶液,C正确。

4.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Zn和石墨棒,则X为石墨棒,Y为Zn

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泼性为X>Y

D.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解析:

选C 由图可知,电子的流动方向是X→外电路→Y,则电流的方向为Y→外电路→X;X为原电池的负极,Y为正极,X的活动性比Y的强;X极应发生氧化反应,Y极应发生还原反应,A、B、D错误,C正确。

5.实验室准备较快地制取氢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纯锌与稀H2SO4溶液反应

B.用纯锌与浓HCl溶液反应

C.用粗锌与HNO3溶液反应

D.用在CuSO4溶液中浸泡过的锌与稀H2SO4溶液反应

解析:

选D B项会混入大量的HCl;C项不产生H2;D项中锌表面有置换出的铜,放入稀H2SO4溶液时,会构成原电池而加快H2的逸出,故A错误、D正确。

6.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

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

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

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

解析:

选D Fe为负极,Fe-2e-===Fe2+;Ag为正极:

2H++2e-===H2↑,Cl-的浓度基本不变。

7.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

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铁圈和银圈仍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解析:

选D 该装置是一个Fe为负极、Ag为正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负极反应Fe-2e-===Fe2+,正极反应Cu2++2e-===Cu,因此,铁圈质量减小,银圈质量增大。

8.X、Y、Z、W四种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

X、Y相连时,X为负极,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Z>W>Y      B.Z>X>Y>W

C.X>Y>Z>WD.Y>W>Z>X

解析:

选A X、Y相连,X为负极,活动性X>Y;Z、W相连,电流W→Z,活动性Z>W;X、Z相连,Z放气泡,活动性X>Z;W、Y相连,W被氧化,活动性W>Y。

则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Z>W>Y。

9.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的装置图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泡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

依据原电池原理,甲中A不断溶解,则A为负极、B为正极,活动性A>B;乙中C极质量增加,即析出Cu,则B为负极,活动性B>C;丙中A上有气体即H2产生,则A为正极,活动性D>A,随着H+的消耗,溶液pH逐渐变大。

答案:

(1)A-2e-===A2+

(2)Cu2++2e-===Cu

(3)变大 (4)D>A>B>C

10.为了避免锌片与Cu2+直接接触发生反应而影响原电池的放电效率,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按要求完成以下填空:

(1)此装置工作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电池中,锌和锌盐溶液组成__________,铜和铜盐溶液组成__________,中间通过盐桥连接起来。

(3)电池工作时,硫酸锌溶液中SO

向________移动,硫酸铜溶液中SO

向________移动。

(4)此盐桥内为饱和KCl溶液,盐桥是通过________移动来导电的。

在工作时,K+移向________。

解析:

该装置为锌铜原电池,总反应式为Zn+Cu2+===Cu+Zn2+,电池工作时,观察到:

①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②锌片不断溶解,③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其中Zn与ZnSO4溶液组成锌半电池,Cu与CuSO4溶液组成铜半电池。

电池工作时,ZnSO4溶液中SO

向负极(锌电池)移动,CuSO4溶液中SO

向盐桥移动,而盐桥中,K+向正极区(CuSO4溶液)移动,Cl-向负极区(ZnSO4溶液)移动,这样靠离子的移动形成闭合回路而导电。

答案:

(1)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Zn+Cu2+===Zn2++Cu

(2)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3)锌电极 盐桥

(4)离子 正极区(CuSO4溶液)

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由KCl饱和溶液制得的琼脂

C.因为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作负极,铜作正极

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被设计成原电池

解析:

选D 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项错误;B项中会发生反应:

KCl+AgNO3===AgCl↓+KNO3,生成的AgCl会使盐桥的导电性减弱,所以盐桥中不能使用KCl,可换成KNO3,B项错误;由于铁遇到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而铜可与之发生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失电子被氧化,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C项错误。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H+浓度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解析:

选C 由题目中所给图示可知,甲中形成闭合回路,符合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其中铜作正极,发生电极反应为2H++2e-===H2↑;乙不能构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只在锌片上发生反应Zn+2H+===Zn2++H2↑,两者都消耗H+。

由于原电池的形成,故甲的反应速率比乙快。

3.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Ⅱ的反应原理均是Zn+Cu2+===Zn2++Cu

B.Ⅰ、Ⅱ中均有电子转移,均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随着反应的进行,Ⅰ、Ⅱ中CuSO4溶液颜色均渐渐变浅

D.取a中溶液,加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解析:

选B Ⅰ中发生的是化学反应,没有电能产生,Ⅱ中发生的是电化学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二者的反应原理都是Zn+Cu2+===Zn2++Cu,A项正确,B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Ⅰ、Ⅱ中(Cu2+)逐渐减小,溶液颜色均渐渐变浅,C项正确;在原电池工作过程中,盐桥中的Cl-移向负极,即a中溶液含有Cl-故取a中溶液,加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AgCl沉淀产生,D项正确。

4.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如图)。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②③

解析:

选C 由于活动性:

Cu>Ag,则Cu作负极,电解质溶液为Cu(NO3)2溶液;Ag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盐桥形成闭合回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错误;②正极为溶液中Ag+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Ag,电极反应式为Ag++e-===Ag,正确;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因为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错误;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正确。

5.298K时,在FeCl3溶液中加少量锌粒后,Fe3+被还原成Fe2+。

据此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

B.左边烧杯中溶液的红色变浅

C.Pt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Fe3+===3Zn2++2Fe

解析:

选B A项,反应Zn-2e-===Zn2+为负极反应,错误;B项,左边烧杯中发生反应Fe3++e-===Fe2+,Fe3+浓度减小,溶液的红色变浅,正确;C项,Pt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Fe3++e-===Fe2+,没有气泡出现,错误;D项,根据题目所给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