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4166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

《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docx

教师职业道德判断题

1、教育法从其运行上来说,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正确

2、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教师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

正确

3、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正确

4、《教师资格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

5、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6、必须根据评价对象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的各种联系和发展规律,根据评价主体的活动需求,给出实施评价的途径和手段,这是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与技能的重点所在。

7、委托监护职责应当由家长和学校达成书面或口头的协议,以学校是否收取照管费为要件。

8、《教育法》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9、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求教师把遵守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作为教师应尽的义务。

所以,教师的道德义务与教师道德规范没有明显的区别。

10、《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11、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法律关系主体进行补救只能采取司法救济方式、行政救济方式。

12、任何道德能否在人的道德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主要在于它最终是否能转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的道德修养。

13、十八大报告指出:

“加快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4、当前社会上不正之风比较普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在教育领域和教师中存在一些利用职责之便谋取利益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15、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无需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17、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不同于规范,无须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18、相对其他职业,教师工作的性质要求教师应有高水准的道德意识。

19、《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20、依法治教也就是“以罚治教”,注重法律的惩罚功能。

21、教育威信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是学生愿意去亲近教师、喜欢教师,并对教师怀有钦佩、敬仰之情,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心态。

22、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23、对于违反教育法律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就无需负其他责任。

24、考查一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如何,关键的一项是看其能否做到严谨治学。

25、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26、通过对教师个体职业道德评价,可以预测他以后一个时期的职业道德面貌和水平。

27、教师的职业行为强调个人道德自觉,这种个人道德自觉的养成、持续与社会舆论的引导、监督和所在集体的教育评价没有关系。

28、受教育者在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29、如果权利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法律救济。

30、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3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3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不同于规范,无须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33、相对其他职业,教师工作的性质要求教师应有高水准的道德意识。

34、《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35、依法治教也就是“以罚治教”,注重法律的惩罚功能。

36、教育威信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是学生愿意去亲近教师、喜欢教师,并对教师怀有钦佩、敬仰之情,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心态。

37、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38、对于违反教育法律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就无需负其他责任。

39、考查一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如何,关键的一项是看其能否做到严谨治学。

40、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41、通过对教师个体职业道德评价,可以预测他以后一个时期的职业道德面貌和水平。

42、教师的职业行为强调个人道德自觉,这种个人道德自觉的养成、持续与社会舆论的引导、监督和所在集体的教育评价没有关系。

43、受教育者在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44、如果权利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法律救济。

4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46、行政执法行为具有强制性因此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47、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在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始于第一次招生。

48、十八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49、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人们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从道德的角度对教师的行为、能力等发表各种各样的舆论。

这种舆论都是自觉的、有组织的舆论,对教师影响很大。

50、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其他道德意识相比,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5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工作必须始终不渝贯彻实施的一项根本性原则。

52、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更加认真地、创造性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一个敬业的人是永远不会在认真负责其所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快乐和幸福的。

53、一个教师只有时时处处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学生和社会的根本利益着想,才能使自己公正无私。

54、学校收取费用必须合法,必须公开收费的项目,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55、集体主义原则强调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所以它不会尊重和维护个人的利益。

56、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并承担解决户口、住房、就业等。

57、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58、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59、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与实际言行的失范之间存在矛盾和差距,主要因为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太高。

60、教师资格一经取得,非依法律规定不得丧失和撤销。

61、申诉当事人对申诉处理决定书不服的,可向原处理机关隶属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

62、教师既具有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一般权利,又具有教师职业所特有的权利。

6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县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64、教育威信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是学生愿意去亲近教师、喜欢教师,并对教师怀有钦佩、敬仰之情,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心态。

65、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无需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66、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在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始于第一次招生。

67、《义务教育法》规定,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68、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怎样施教,怎样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怎样对待学生、培养学生,是他个人的权利,完全受个人意志和个性特征的支配,没有客观的规定性。

69、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70、一个教师对集体纪律、公共生活准则遵守的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教师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71、《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72、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教师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

73、师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

74、注意道德锻炼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

75、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76、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77、教育保护为无限责任,实行无过错原则,只要学生致人损害,学校不论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责任。

监护责任为有限责任,只有当监护人有过错才承担相应责任。

78、学校有权对学校场地、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办学经费以及其他财产,享有财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

79、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不一定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领路人。

80、教育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

8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82、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收取杂费。

83、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与实际言行的失范之间存在矛盾和差距,主要因为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太高。

84、马克思主义在承认道德标准的相对性的同时,也承认其绝对胜,即善与恶是有其客观标准的。

85、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86、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

87、行政执法行为具有强制性因此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88、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

89、《教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

90、决定着学生与教师进一步关系的建立的主要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

91、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同行、学生或家长评价,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其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道德素质提高的作用。

92、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较强的专业性工作,担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93、教师能否公正合理地对待学生,不会直接调动或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4、监护有期限,只有未成年人才需要监护。

教育保护无期限,不论学生是否成年,只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期间,学校都负有教育保护的职责。

95、教师的职业道德面貌是可以通过道德教育来改变的,所以,一经教育就会即刻发生突变。

96、个人与社会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互补关系。

97、行政权力的运用要公正、合法,不得侵犯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

98、教育法的终身性原则是指人的一生应当不断地接受教育,应当在任何阶段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教育应当面向所有的人。

99、学校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法律有权干预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规模等。

100、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中小城市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0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

102、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103、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是指我国教育立法、执法、司法活动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04、相对其他职业,教师工作的性质要求教师应有高水准的道德意识。

105、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10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107、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不同于规范,无须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108、相对其他职业,教师工作的性质要求教师应有高水准的道德意识。

109、《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110、依法治教也就是“以罚治教”,注重法律的惩罚功能。

111、教育威信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是学生愿意去亲近教师、喜欢教师,并对教师怀有钦佩、敬仰之情,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心态。

112、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113、对于违反教育法律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就无需负其他责任。

114、考查一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如何,关键的一项是看其能否做到严谨治学。

115、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116、通过对教师个体职业道德评价,可以预测他以后一个时期的职业道德面貌和水平。

117、教师的职业行为强调个人道德自觉,这种个人道德自觉的养成、持续与社会舆论的引导、监督和所在集体的教育评价没有关系。

118、受教育者在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119、如果权利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法律救济。

120、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121、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对于有缺点的教师,要从爱护的目的出发,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加以疏通引导;而对师德很差或违反纪律的教师,应直接给予纪律处分或采取处罚、清除等办法,否则就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122、教育法学是法学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

123、学校有权对学校场地、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办学经费以及其他财产,享有财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

124、当前社会上不正之风比较普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在教育领域和教师中存在一些利用职责之便谋取利益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125、《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入学资格的,已经被录取或者入学的,由录取学校给予纪律处分。

126、考查一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如何,关键的一项是看其能否做到严谨治学。

127、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128、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129、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同行、学生或家长评价,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其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道德素质提高的作用。

130、党规可以等同于国家的法律。

13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132、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133、教师职业道德只会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不会影响他的一生,更不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和未来。

134、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它在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申诉权利的基础上,将教师这一特定专业人员的申诉权利具体化。

136、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137、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对待和科学总结来自外界的正负反馈信息而形成的极为可贵的品德。

13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就是要看教师所服务的那个社会或阶级的教育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看教师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所需人才的进步。

139、一个人只有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才能理所当然地受到社会的尊重,才能毫无愧色地从社会那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140、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理解上,一般包括起点上的平等和终点上的平等这两个基本环节。

141、教师的教育威信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

一个学校如果大部分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威信,那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将是顺利的,也容易取得成功。

142、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受《教育法》保护的法定的申诉制度。

143、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收取杂费。

144、在教师身上应该体现出时代气息,不能过于保守落后。

因此,强调仪表的时代感,就是教师要处处赶时髦、学时尚,追求奇装异服。

146、《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

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147、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148、学校中,不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校办产业公司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就不能认为是教师,而分属教育职员或其他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

1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50、职业的本质特征是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义务。

161、学校不是国家机关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162、学生爱师尊师就是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

教师受到学生的爱戴会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出更强的事业心和工作积极性。

在尊师与爱生之间,尊师是前提,爱生是结果。

163、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求教师把遵守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作为教师应尽的义务。

所以,教师的道德义务与教师道德规范没有明显的区别。

164、个人与社会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互补关系。

165、十八大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66、法律上的权利只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作出一定的作为。

167、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教师将其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灵魂,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的结果。

168、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相对于单纯教书来说,意味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169、侮辱教师,是指贬低教师的人格,破坏教师的名誉。

170、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从本质上确立了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所特有的政治、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

171、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72、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173、善恶决不是先验的和上帝的意志,也不能从人的自然属性中引申出来,而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修成的。

在阶级社会中,善恶观念既有历史性又有阶级性。

174、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

175、个人与社会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互补关系。

176、学校不是国家机关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177、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对其他学科教师应有的尊重,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178、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纵向性法律关系。

179、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180、教师申诉制度是信访工作的一种

181、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对于有缺点的教师,要从爱护的目的出发,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加以疏通引导;而对师德很差或违反纪律的教师,应直接给予纪律处分或采取处罚、清除等办法,否则就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182、教育法学是法学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

183、学校有权对学校场地、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办学经费以及其他财产,享有财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

184、当前社会上不正之风比较普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在教育领域和教师中存在一些利用职责之便谋取利益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185、《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入学资格的,已经被录取或者入学的,由录取学校给予纪律处分。

186、考查一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如何,关键的一项是看其能否做到严谨治学。

187、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188、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189、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同行、学生或家长评价,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其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道德素质提高的作用。

190、党规可以等同于国家的法律。

19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192、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193、教师职业道德只会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不会影响他的一生,更不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和未来。

194、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它在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申诉权利的基础上,将教师这一特定专业人员的申诉权利具体化。

195、义务是人们意识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它是多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结合。

196、《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19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198、教师申诉制度是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199、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与实际言行的失范之间存在矛盾和差距,主要因为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太高。

200、对教育威信高的教师,人们不一定相信和佩服他的才智,但会崇尚敬仰他的品德。

201、人无完人,教师言行上的某些不检点,人格上的一些不完善,都不会影响教师的声望和威信,也不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

202、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203、《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的县(市、区),可以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

204、十八大报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205、善恶决不是先验的和上帝的意志,也不能从人的自然属性中引申出来,而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修成的。

在阶级社会中,善恶观念既有历史性又有阶级性。

206、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207、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