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2787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世长辞(yǔ) 嘘叫(xū)     驳斥(bó)     凌驾(líng)    

B.诅咒(zǔ)     媚上欺下(méi) 深遂(suì)   愚昧(mèi)    

C.怜悯(mǐn)   陨落(yǔn)     曙光(shǔ)   恪尽职守(kè)    

D.睿智(ruì)   宽恕(shù)     灵柩(jiǔ)   余晖(huī)    

2.(2分)(2013·昭通)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借鉴   潇洒   成群接队   脍灸人口    

B.糟蹋   毕竞   走投无路   断章取意    

C.震憾   倜傥   奇闻逸事   鞠躬尽瘁    

D.怠慢   委屈   谈笑风生   陈词滥调    

3.(2分)(2017九上·西宁月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妈妈说这段时间家里的经济困难,已经捉襟见肘了,要节省开支。

B.这场文艺演出十分精彩,台下的观众都拍手称快。

C.由于事出突然,许多民众不得不带着他们的小孩逃离家园,以躲避来势汹汹的无情洪水

D.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4.(2分)(2015·铁岭)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繁星•春水》表达了诗人冰心对自然、母爱、童真的赞颂之情,虽是“零碎的思想”,却蕴藏着朴素而深邃的哲理。

B.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塑造了以怨报德的小人国国王和善良理智的大人国国王等形象。

C.《水浒传》中,晁盖等人想入梁山,遭王伦刁难。

武松与晁盖等人火并王伦,最后众人推举晁盖为大头领。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始终是一位斗士形象,特别是在遭受了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沉重打击之后,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

5.(2分)(2016七下·江都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处在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城市社会风气良好与否,社会治安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有健康发展的未来。

B.2015年4月,我国海军舰艇编队将613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也门,这是我国海军舰艇首次靠泊外国港口直接执行撤侨的任务。

C.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到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D.由于受到“倒春寒”天气的影响,使我国不少地区出现“昨暖今寒”“忽冷忽热”的不正常现象,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

二、语言表达(共1题;共1分)

6.(1分)(2017八下·灯塔月考)仿写句子。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1分)

7.(11分)(2017九上·厦门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现如今,城市人在选择出行工具时颇费思量,私家车自由但相对价格高,公交巴士便宜但自由度低,还有从地铁站到家或公司“最后一公里”的麻烦,而共享单车有其优势。

近来,一款颇具设计感的小橙车共享“摩拜单车”出现在上海、北京的街头,成为朋友圈里热刷的对象。

②单车共享作为分享经济的一种模式,其实在国内并不是新鲜事。

成立于2014年,覆盖全国众多高校的ofo单车共享平台瞄准了闲置单车资源,将校园内废弃的单车与学生捐赠的单车经过改装机器锁、号码牌、涂装颜色后投放市场。

这种不卖产品而是卖产品“使用”的经营模式,国际上对此有个专用名词,叫“产品服务系统”或者叫做服务型制造业,即充分利用资源,分时段供需要的人使用。

美国房屋租赁网站“空中食宿”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认为,分享经济的核心是“使用而不占有”。

③与ofo单车利用闲置资源不同,摩拜单车用自行设计、生产取代回收旧车的模式。

据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介绍,因为希望打造4年免修的特殊自行车,摩拜走了一条自行设计、生产单车的路线,增强了产品的自主性,也提高了经营成本。

为了避免“掉链子”,摩拜单车采用车轴转动、实心车胎、五辐轮毂、座椅高度固定的设计,单车重达25公斤,但这样一来,4年免修的愿景与上佳的骑行体验难以两全。

④摩拜单车成了共享单车的“新宠”,但在迅速扩张中也面临诸多问题。

今年9月摩拜进入北京后,北京的五环内都能见到摩拜单车的身影,但因人流运动带来的“潮汐效应”’导致上班时大量车辆集中在写字楼附近,下班需要用车时,大量单车又集中在地铁口附近,想骑车的人吐槽“无车可用”,用户的流失在所难免。

⑤如今上海地区摩拜单车的投放已超过1万辆。

据不完全统计,从7月初到现在,遭到人为破坏的单车超过了10%.有的车上的二维码被损坏,有的车身被贴了小广告。

有用户为独占资源给车再加锁,有的甚至图自己方便将单车搬进了办公室或家里。

⑥从目前的情况看,摩拜单车想跑赢“最后一公里”要走的路还很长。

【材料二】主要共享单车应用侧重

分析指标

摩拜单车

ofo单车

永安行

押金

299元

99元

200元

计费

分段计费,每半小时1元,一天内不封顶

(距离费0.04元+时长费0.01元)×用车密度,校园内2元封顶,校外不封顶

1小时内免费,超出1

小时每小时1元,一

天内5元封顶

车辆停放

无桩

无桩

固定车桩

取车

APP预约附近单车码开锁

输入车牌号,获得解锁码

支付宝、微信、APP均可扫码租车

还车

无固定桩限制,停放在路边白色区域内

放回学校停车点

放回任意空桩内

(1)材料一第⑤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2)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价廉与停车方便是ofo单车被大学生青睐的原因。

    

B.三家共享单车都采用了计费的运营模式和闲置资源。

    

C.“摩拜”能设计并生产单车所以比其他共享单车有优势。

    

D.摩拜单车的创新性表现在存取车辆不受任何的限制。

    

(3)结合材料一回答,为什么“摩拜单车”会出现在上海、北京街头?

(4)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摩拜单车想跑赢“最后一公里”还要做出怎样的努力和改进?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9分)

8.(19分)(2012·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

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

指唐太宗。

③擢:

提升。

④资荫:

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

昭示。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2)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忿________  ②狱________

(3)

翻译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4)

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

戴胄的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5)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75分)

9.(20分)阅读胡忠伟《读书贵有疑》一文,完成小题。

①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儿时向老师质疑:

“胡不窄小其制反宽大其形,是何以故?

”老师默然不答,李渔颇感失望。

直到远游塞外,才终于揭开谜底:

原来塞外天寒地冻,这种服装是日当蓝衫夜当被的。

②这应是“学贵疑”的很好的事例了。

读书做学问,难免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处,自古以来,人们就很赞赏提出疑问的精神,认为“会读书,当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怕的不是有疑难,而是终日读书没有疑问——书上说什么就信什么,是不会有进步的;书上说什么,不懂装懂,更是难有出息的。

③有疑难就会想方设法去破疑释疑。

学问学问,当然是既“学”且“问”的。

“问”是钻研,是“学”的深化;只“学”不问,容易埋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昏庸里。

“问”是知识长进的一种方式,无所谓“羞耻”之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惑而不从师,终为惑矣”。

④惑能从师,固然是好事,但做学问终须自己动手动脑,才有所得,否则我们便与留声机无异了。

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不能只当翻译家,而当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这就是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

“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是谓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心悟,守旧无功”,都是经验之谈。

思考可以明智,可以捷才。

更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有一个知识转化的问题在里头,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学问,才能集大成,成一家之言。

⑤古人读书尚疑贵思,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

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一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还未能了解的,思考与质疑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滞。

那种食而不化,只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潇洒是潇洒,只怕未必能于学问有所长进。

(1)

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李渔故事的作用。

(2)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

作者认为:

“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

”请你先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这个观点,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0.(20分)(2016七上·重庆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

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

将“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中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

为什么?

(3)

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

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

为什么?

(5)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11.(35分)(2017九上·建瓯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钓者

①“文化大革命”中,那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絮了,我放牧回来,仄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

蓦然,就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人钓鱼,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

我感到新奇,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小鱼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激动,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

那人还是不动。

我却急了:

“钓,快钓!

②他仍一动不动地坐他的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激动了。

③但我终是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毛也黄,连两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

我立即掉头逃走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④第二天,第三天……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

他总是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

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鱼来。

⑤一天,一头牛病了,半下午我就赶牛回队牛圈,在那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

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那粪块,粪是泥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一大块来。

……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捺,摇摇摆摆走,已经看见我在笑看他了,并不一言一笑,我想:

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

然而,粪出完又垫好了,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⑥我随着他,看他在那里坐定,垂下钓竿去,立即又一动不动了。

月亮升上来,静静地照在水上,芦苇上,他只是坐着,不拉钓竿,甚至连拉上来看也不看一眼。

我走过去,说:

“你是要钓水里的月亮吗?

⑦“钓鱼。

”他说。

⑧“鱼已上钩了,为什么不钓呢?

⑨“鱼可怜见的。

⑩“那你在水里钓什么呢?

⑪“钓愁!

⑫这句话,一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那时,只觉得可笑,越发证实他是一个怪人。

⑬后来,我就慢慢了解清楚这个怪人了。

他是一位作家,据说写过好多好多的书,但他是“黑帮”,遣到山里来改造。

⑭我们慢慢地熟了,虽然他不和我多说话,我也只会陪着他空钓鱼,但我们毕竟是成了朋友。

两年后,他却走了。

母亲说,他已经被调走了,那杆钓竿是送我作纪念留下了。

⑮从此,我再没有见到这位钓者了。

⑯但我终于又在河边的芦苇深处碰上他了哩。

⑰今年春天,我依旧放牛回来,正是芦苇从水里长出来,在向着天空窜出一丈来高了,我骑着牛,弄着我那笛儿,悠悠地吹,任着牛儿在芦苇丛的曲径里走。

蓦地,我看见一个人,在那柳树根上,横一杆钓竿,一动不动地坐着。

啊,是他吗?

但我又多么害怕是他呀!

他在这里钓了几年的愁,他已愁得可怜了,他不能再在这儿钓愁了啊!

⑱我走近去,是他!

人已经很老了,但脸却显白,满下巴的毛也白了。

我默默地坐下来,陪着他,他始终没有发觉,那么横着鱼竿,那浮子又开始在微微地激动了,激动着……。

我毕竟长大了,不忍心看着他那痴呆的样子,站起身悄悄走了。

⑲回到家,听母亲说了,他果真是又到我们村来的,就在东巷口王贵家的一间空房里住着。

夜里,我说什么也该去看看我的这位朋友了。

一进门,他正坐在灯下的桌边,面前是厚厚的一摞书,一摞纸,他头就埋在那高高的两摞中间写什么,一只手,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间,正夹着烟,烟从额角升上来,钻进头发里,那满头便着火一般的。

我不觉心头一紧:

他一定又在写什么检查哩,记得以前有一回,他写检查的时候,正碰着我去找他,他赶忙用手将纸捂了,很羞愧地给我笑,笑得我不自在了几天……。

我收了脚步,又回家去了。

⑳此后,每天黄昏,我总瞧见他坐在河边芦苇深处钓鱼了。

㉑我终于走近他去,大声地问他,他发觉我了,立即就站起来,把我抱住了。

我很吃惊,不知道他这是怎么啦,心想愁极了的人会这么发疯的,就眼泪哗哗地淌下来,但他就替我擦了,而且嗬嗬嗬地大笑起来,他原来也有笑声啊,竟笑得这么美!

㉒月亮又上来了,月就在水里,看得见那小鱼在星群中游动。

他却不再下钓了,问我这几年的日子可滋润,问我可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在爱着,问我现在成了大牛倌放多少牛……我没有回答,只催他钓鱼。

㉓“你钓吧。

㉔“我钓够了。

㉕我看看身边,并没有什么银鱼儿闪动,问:

“还是愁吗?

㉖“不,是文章。

㉗“文章?

㉘“我现在又有笔了,要来写书,白天劳作,晚上写作,黄昏里出来构思,就又要靠鱼竿了。

㉙哦,我现在才明白了,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

㉚从此,黄昏里,我的朋友总在小河边芦苇深处垂钓了,那水静静的,星月就在水里,鱼儿就在天上,他坐在这天上地下,盯着那浮子,浮子不动,人也不动,思想已经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里流着哩。

(选自《贾平凹中短篇小说自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写的是一位在动乱岁月被下放到小山村的作家人生变迁的故事。

B.文章多次描写月亮照在水中,静静的,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都烘托了作家的孤独悲伤。

C.文中用一系列动词详细描写了作家铲牛粪,写出他处境艰难,暗含对他不幸的同情。

D.文中“我”,一个放牛娃,用他的善良和真诚打动了受到不公对待的作家,作家离开时下了钓竿表示感激与怀念。

(2)作家在小河边从以前“钓愁”到后来“钓文章”,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请简要分析。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品析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与作用。

②“一只手,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间,正夹着烟,烟从额角升上来,钻进头发里,那满头便着火一般的。

”请从描写方法角度品析句子。

(4)本文叙事采用了插叙的方法,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插叙的作用。

(5)文章结尾颇有诗意,请结合文章分析“思想已经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里流着哩。

”这句话的含义。

六、命题作文(共1题;共1分)

12.(1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当我们记起某种感情时,回忆的筛子就在意识的深海里打捞起一缕一缕目光,于是我们忆起了目光后面的某一双眼睛,温柔的、潮湿的,或热烈的。

当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未必能摸索到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事件已经淡成云雾,但是,隐约在事件上空的那些目光,往往如同闪电,已经扎根在过去的夜幕上。

当我们记起某个思想时,总是在一个眨眼的瞬间。

一眨眼,突然眼前亮了起来,心中的某个角落亮了,精神的某个房间亮了,于是我们重新进入这个思想,并被这个思想照亮。

我们的一生,积攒了一些目光,温暖着、影响着、改变着我们……

请把“          的目光”一题补充完整后,按要求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芦苇与橡树

芦苇与橡树为他们的耐力、力量和冷静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

橡树指责芦苇说他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芦苇没有回答。

过了一会儿,一阵猛烈的强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幸免于连根拔起。

而橡树却硬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语言表达(共1题;共1分)

6-1、

三、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9分)

8-1、

8-2、

8-3、

8-4、

8-5、

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75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11-3、

11-4、

11-5、

六、命题作文(共1题;共1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