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2242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衡阳市一中高二年级2018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文科)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仁B.义C.礼D.信

2.“吃亏是福”出自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它饱含了一定的处世哲学。

经常被长辈用来劝导、教育晚辈,下列哪一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符()

A.孔子B.荀子C.老子D.墨子

3.荀子认为: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董仲舒也说: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A.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B.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D.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4.下表是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

此演变表明()

朝代

治国思想

背景

《史记》: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秦孝公时,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赢政时,统一全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

汉初

《汉书》:

景帝时“禁官吏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减笞法,定篓令”,“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秦末以来的战乱使经济凋敝,民众嫌乱思安等。

汉武帝以后

公元前120年,关中水灾,董仲舒建议在灾区“顺应天意”,多种菽麦,缓解饥荒。

汉武帝采纳,派使者劝导农民种植菽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力增强,面临内外威胁,汉武帝矢志创伟业。

A.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B.法家思想适合朝代新立之时

C.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D.汉代综合使用儒道两家思想

5.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

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C.“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6.西汉臣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

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

A.“正获身,非失身”B.“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C.“四目相视,具各有情”D.“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7.晚明思想家李贽认为,“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

”因此他提出了“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

这表明李贽在思想上()

A.超越了传统儒学范畴B.反对历史保守主义

C.局限于传统义理之争D.践行工商皆本思想

8.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

“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9.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人文主义者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积极鼓吹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和伦理道德,甚至皓首穷经,呕心沥血地注释基督教经典。

这反映了人文主义者()

A.弘扬基督教会的神学世界观B.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进取精神

C.存在着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D.以基督教教义作为指导思想

10.宗教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次“社会革命”,因为它深入家家户户,影响及于社会生活,人们的眼界、思维方式都因此发生变化。

它本身是宗教问题,但它的影响要深广得多。

材料旨在说明宗教改革()

A.彻底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B.推动思想方式出现重大转变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D.促使人类理性思维走向成熟

11.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革命运动,它粉碎了封建偶像,扫除了中世纪的愚昧,启迪了人们的头脑。

据此可以推知,这场运动()

A.彰显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B.使人从神灵和白然的控制下觉醒

C.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D.借助传统文化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

12.有学者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它()

A.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D.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13.据《爱日斋丛抄》载:

“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

”这说明(  )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14.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16.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

17.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

“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18.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

“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

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

”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

19.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0.有学者认为: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

”他认为以上著作的意义在于()

A.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人类思想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B.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C.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D.标志着近代科学产生

21.“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  )

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22.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两人的学说都()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B.提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23.“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

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

”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

A.经典力学B.量子理论C.相对论D.自由落体定律

2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他提出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蒸汽机的推广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欧洲通过控制蒸汽机的使用来支配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增强了欧洲支配世界的力量D.蒸汽机是欧洲支配世界的唯一手段

25.“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26.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2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28.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29.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洋务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30.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请根据要求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曲不离词,词不离曲,相辅相成,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

词发展到后来,不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

到了宋代,词很快发展起来,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词这块处女地处处是耕耘者。

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刻印的书既多且佳,这无疑推动了词的传播和发展。

——摘编自樊宗有《浅析宋词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产也。

——摘编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及其原因。

(7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衡量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

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

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

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违反了人性。

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

---吴于厪《世界史·近代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从哪些方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黄宗羲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有何异同?

并说明不同之处的原因。

(10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衡阳市一中高二文科2018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A

D

B

B

A

C

B

A

D

D

C

C

16

17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D

A

B

A

A

C

C

A

D

C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

31.(14分)

(1)原因:

曲的发展推动词的兴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促进词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需求;商品经济的繁荣。

(5分,任答三点即可)

(3)特点:

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2分)

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5分)

(4)认识:

逐渐世俗化、通俗化;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或商品经济发展)。

(2分)

32.(14分)

(1)君民关系:

君主压迫剥削人民以满足私欲;君臣关系:

君主专制,臣工盲目听命于君主;是非标准(天下治理的标准):

以君主的个人意志而不是以人民的安危为治理标准;国家法律:

是帝王一家之法而非是非之法。

(4分)

(2)同:

都认为君主给社会带来了危害;都反对君主凌驾于社会之上;都反对专制法律;都主张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都提出了分权主张。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异:

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的方式不同:

黄宗羲主张在君主制下设宰相,与君主同议国家大政。

孟德斯鸠主张把国家权力划分到不同部门,实行三权分立;

本质不同:

黄宗羲的主张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的主张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思想体系不同:

黄宗羲的主张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孟德斯鸠的主张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3分)

原因:

明末清初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发展缓慢;虽然出现对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但本质上还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8世纪的欧洲,已经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思想解放的洗礼;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

(4分)

33. (12分)

示例:

观点: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封建阶级的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西欧航海技术的的提高,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由此可见,中国的古代科技传入到欧洲之后,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