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2203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

《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动研究广佛肇.docx

行动研究广佛肇

提高初中生解题速度的方法

内容摘要:

力求通过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提高完成物理题目的效率,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学习技巧,提高学生解答物理题的解题速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

代数归类解题速度

一、提出问题

近年来,各省市物理中考试卷出现题小、量多、灵活性强、客观性试题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从而对学生在解题中的反应是否敏捷,思路是否灵活,要求较高。

于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敏捷性,提高解题速度,有效地争取时间,提高效率,打好中考攻坚战,显得十分重要。

这就有必要研究怎样提高物理解题速度,探讨速解的方法和策略,这便成了物理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

二、前期研究

为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速度,制定今后的物理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我们做了《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

(调研问卷及其反馈见附件4)

问卷包括了考试习惯,学习习惯,计算题解答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效率等方面,题目分布如下:

表1.问卷内容分布情况

调查内容

题号

考试习惯

4,5,10

学习习惯

1,2,3,7,8,9,

计算题的解答

11,12,13

知识的迁移能力

14

解题效率

6

 

1、关于考试习惯的情况

表2.考试习惯情况

类型

人数及其比例

形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偶尔能做到

没有形成良好考试习惯

思维的发散性

23(4.6%)

69(13.8%)

408(81.6%)

形成做题逻辑思维

23(4.6%)

184(36.8%)

293(58.6%)

认真细心做题

154(30.8%)

131(26.2%)

215(43%)

总计

200(13.3%)

384(25.6%)

916(61.1%)

图1.不同考试习惯形成情况

图2.良好考试习惯形成情况

由上图可得,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其中最缺乏的是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6.2学习习惯形成的情况统计

表3.学习习惯形成统计

选项

类型

人数及其比例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偶尔能做到

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注意力的集中

234(46.8%)

173(34.6%)

93(18.6%)

知识系统化

228(22.4%)

320(32%)

452(45.2%)

归因能力

235(15.7%)

495(33.3%)

770(51.3%)

总计

697(23.2%)

988(32.9%)

1295(43.2%)

图3.不同学习习惯形成情况

 

图4.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情况

 

图5.学习归因习惯形成情况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日常学习中逐步形成,主要在主动注意、自主自学能力、知识整理系统能力,结果归因,自我反思等方面形成。

由上图可得,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比考试习惯稍好,主要在结果归因和知识系统化方面需要加强。

6.3计算题的解答

表4.计算题的解答统计

人数及其比例

善于解答

中等

不善于解答

319

577

604

图6.计算题的解答情况

计算题是物理试卷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类型。

由统计可知,计算题解答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多数。

其中第11题“解物理题当一个思路走不通时,我很难从另外的角度”,有70.6%的学生选择“通常是”,说明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需要提高。

6.4解题效率

中考题目量大,学生在对自己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效果普遍不满意,问卷中第六题“我对自己的物理解题效率比较满意”中有71%的学生回答“一般不满意”。

这在初三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且与男女性别没有明显的关联性,在初三表现最为明显。

这显示出找出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的迫切性。

7、调查结论

绝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基本心态是积极和健康的。

通过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顿悟,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部分正确方法,并积淀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分析演绎能力。

但是,学生基本不能较全面和较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的科学方法,不甚重视与物理学特点和个人条件相适合的良好学习习惯;有过度依赖教师的倾向且极度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学生的联想、抽象、物理言语和迁移等几种能力,都非常薄弱。

在考试策略方面,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考试策略习惯,并且对自己的解题效率感到不满意。

通过平时的测试以及面谈,总结出学生普遍对解题速度不满的原因,如下:

1、无法合理利用时间

对于每个考生而言,考试的时间是固定的,但是有的学生却因分配得比较好,能够使考试更得心应手。

考前阅卷的五分钟是每个考生都有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能否利用好,不但影响到答题者开始答卷的心态,而且对如何安排答题策略也有一定的影响。

2、没用掌握合理的应试技巧

为了达到区分的目的,考卷一般会对不同难度的题目设置不同的分值。

有些学生平时的作业、测试都不错,但是到了综合测试时,就会因为做题一些做题习惯、速度等因素慢影响到最终得分。

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掌握合理的应试技巧。

3、解计算题的速度慢

计算题是物理题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甚至填空、选择题当中都有计算的部分。

电学方面的计算往往十分繁复,而力学中,要求学生程度也较高。

但是面对繁复的计算,许多学生往往望而却步,自信心下降,而且解题速度降慢。

4、学困生基础薄弱,解题时意志力也比较薄弱,导致效率不高。

中考题量较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在完成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些题目时,已经花费了他们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再加上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往往使他们对学习失去自信,因此更容易半途而废。

三、方案提出

由调查问卷中可知,学生的解题速度提高需要完善学生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根据以上结果,得出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1、掌握合理的应试技巧,利用阅卷时间完成易得分的题目

要求学生拿到试卷以后,填写好个人信息后,就马上开始阅题。

平时就应该对考卷的难度、题目类型、分值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根据分值,分析试卷,再就不同的试卷作出合适的选择。

在选择题中,有几道题是不用经过计算的,同学们可以利用阅卷的几分钟的时间,在心中先把那几道题目做好。

每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丢分”。

这样就能防止为了前面的1~3分难题,丢掉后面的容易得分的其他题目。

2、对题目进行归类,总结出部分题目的技巧。

涉及到物理计算的章节中时常出现一类关于比值问题的求解,这类题经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

而很多的同学对这类题没有掌握一种很好的方法,多数学生按照数学比值的思路,直接设置数值代入,不能体现物理解题的思路,也常出现一引起颠倒比值的错误,尤其在出现两个以上物理量比值的时候就不知所措。

因此对这些可以利用比值简便求解的题目,总结出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提高解这类题的速度和得分率。

3、利用数学技巧,提高计算题的解题速度

利用代数的方法,简化数字的运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在关于解答题的新课和复习课当中渗透应用数学技巧解计算题

在新课中渗透这个方法,并让学生多次练习,形成良好的习惯。

A.两只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220V40W”和“110V100W”字样,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总功率最大不得超过多少瓦?

已知:

求:

串联时的最大总功率

分析:

该题属“照顾弱者”一类典型题,即为了二者都不损坏,在串联时要使通过它们的电流等于二者中额定电流较小的;在并联时要使它们两端电压等于二者中额定电压较小的。

解:

串联时∵

图7

使用简便运算:

串联时∵

B.用一标有“220V800W”的电热水壶烧开一壶水,在220V电压下使用时需要1h4min。

八一建军节快到了,李彤和刘宁听说学校附近的铁道兵施工工地喝开水困难,她们组织了班里部分同学去慰问,并带去了这把热水壶,当他们把220V电源接到工地上使用时,发现烧开同样一壶水却需要1h40min,同学们正疑惑不解时,刘宁说一定是导线太长损耗了一部分功率。

导线上损耗功率有多大呢?

请你帮她们算一算。

为了计算方便,与实际情况相比我们忽略了哪些因素?

此题计算繁锁,如果不讲究计算技巧,很容易出错。

遇到这样的习题,在运算过程中应注意:

若不到最终结果尽量不要近似计算,尽量保留分数形式,以便在后面的运算中约分、化简。

这样不但简化运算,而且保证了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解:

根据题意画出两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在220V电压下烧水时间

在工地烧水时间

因为烧开同样一壶水所需热量相同即:

∵R一定∴P与

成正比

再由乙图串联正比关系:

在运算中我们忽略了电热水壶的电阻丝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因素。

图8

四、实施过程

第一次实施过程和分析

1、对题目进行归类,总结出部分题目的技巧。

根据需要,选择了2010届的初二级4个班进行研究。

其中1班和2班没有进行该项的训练,3班和4班对其进行了训练。

在三次的测试中,第一次测试前所有班级皆没有进行该项训练,3、4班都从第二次测试前进行该项训练。

结果如下:

表5.

班别

第一次测试成绩

第二次测试成绩

第三次测试成绩

1班

67.2

68.1

67.3

2班

68.3

68.5

67.9

3班

67.1

68.2

68.3

4班

66.9

67.5

67.9

图9

考虑了班级的差异性,由上图表还是可以得出利用阅卷时间做题能够达到一定的节省时间,提高分数的目的。

由于本例只包含了班级间的差异,并未体现该项方法在那个阶层的学生最适用,因此笔者还对两个实验班做了个案研究。

详尽的个案研究请看附录5。

根据个案研究可得到,利用阅卷时间的方法对成绩中下的学生效果最明显。

2、讲究计算技巧

本次对两个班进行计算题测试的对比实验,其中初二3班并没用采用计算技巧,初二4班采用了上述方法的计算技巧。

表6.计算技巧对计算题的影响1

测试班级

人数

平均分

高分人数

高分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低分人数

低分率

3班

46

69.6

3

6.5%

17

37.0%

32

67.3%

0

0

4班

46

73.2

8

17.4%

21

45.7%

38

82.6%

0

0

通过对比,明显发现采用了计算技巧的班级在解计算题时得分率更加高,说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笔者再增加了一组对照组,采用了另外一份试卷进行测试。

在龙山中学初二011学年度的初二(10)班和初二(11)班作为研究对象,在电学综合测试时,出了类似的题目来计算。

而在初二(11)班的讲课过程中就以上面的例子来讲授,在初二(10)班就不讲。

从答题的情况可看出差距。

如下表分析:

表7.计算技巧对计算题的影响2

班别

参加考试人数

按时完成人数

平均分(共9分)

全对人数

初二(10)班

46

28

4.1

14

初二(11)班

41

35

5.2

18

在采用了上述的方法完成的计算题,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更加容易完成计算,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题结果的准确度。

因此掌握科学的计算技巧对提高解物理题的速度有显著的帮助。

3、多方面结合,解决学困生问题。

通过个案研究(见附录7),笔者发现矫治初中物理学困生学习障碍应采取多种矫治对策相结合。

首先应从情感教育入手,拉近师生之间心灵上的距离,找出起决定作用的致障点。

然后通过强大的情感影响和积极的知识援助,促进其意志力的加强和认知水平的提高的。

第一次实验成效分析

第一学期结束后,本研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后两次测验的成绩进行了数据录入与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总体统计分析,在比较分析异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表8.初二年级1-4班第二次检测成绩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高分≧90

优秀≧80

及格≧60

低分≦30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1

44

72.30

10

22.73

17

38.64

37

84.09

1

2.27

2

44

63.91

6

13.64

10

22.73

28

63.64

3

6.82

3

44

67.00

8

18.18

14

31.82

30

68.18

4

9.09

4

44

73.32

4

9.09

17

38.64

37

84.09

1

2.27

表9.初二年级1-4班第三次检测成绩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高分≧90

优秀≧80

及格≧60

低分≦30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1

44

73.32

4

9.09

17

38.64

37

84.09

1

2.27

2

44

73.39

5

11.36

19

43.18

33

75.00

1

2.27

3

44

72.30

10

22.73

17

38.64

37

84.09

1

2.27

4

44

75.02

9

20.45

23

52.27

37

84.09

1

2.27

以上数据表明,在对学生课训练后,2个实验班中成绩略高于对照班,但差异并不显著。

这些数据说明了我们指导学生在提高解题速度,成绩的提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并不显著,有待进一步改进。

本研究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访谈分析发现,很多同学考试失分除了由于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还由于对千变万化的题目类型不能接受。

对于某种类型的题目,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但题目的形式稍微一改变,或者问法一变,许多学生依旧不会做,或者做错。

从而很多学生都反映,物理很难,怎么都学不会,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

甚至许多题目教师讲解过了,自己也做过了,考试考过了,但最终还是做错了。

对于学生这样的体会,本研究认为错题的背后隐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

第二次实施过程与分析

结合第一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报告结果,本研究调整实验方案,侧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增加了以下内容:

1、物理阅读题的训练。

物理阅读题一般文字量较大,在完成前面的练习后,学生往往意志力下降。

采用阅读划重点,能够加深学生对题目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

2、学生建立错题集。

进行考后反思,是增加体验,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

有的学生由于缺少考后反思,造成同类错误在下次考试中仍然出现。

如果把每次测验的错题形成错题集,再把经验教训都记录下来,下次考前看一看,提醒自己要注意,定会事半功倍。

根据上述两点继续对两个实验班进行训练。

得到的结果如下:

表10.初二年级1-4班第一次检测成绩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高分≧90

优秀≧80

及格≧60

低分≦30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实验班1

44

78.30

10

22.73

19

43.18

37

84.09

1

2.27

实验班2

44

73.32

8

18.18

17

38.64

37

84.09

1

2.27

对照班1

44

64.00

4

9.09

14

31.82

30

68.18

4

9.09

对照班2

44

63.91

6

13.64

10

22.73

28

63.64

3

6.82

表11.初二年级1-4班第二次检测成绩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高分≧90

优秀≧80

及格≧60

低分≦30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实验班1

44

75.02

9

20.45

23

52.27

37

84.09

1

2.27

实验班2

44

73.39

5

11.36

19

43.18

37

84.09

1

2.27

对照班1

44

67.30

3

6.82

17

38.64

33

75.00

1

2.27

对照班2

44

71.32

4

9.09

17

38.64

37

84.09

1

2.27

表12.初二年级1-4班第三次检测成绩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高分≧90

优秀≧80

及格≧60

低分≦30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人数

率%

实验班1

44

90.15

30

65.22

39

84.78

46

100.00

0

0.00

实验班2

44

87.04

23

48.94

40

85.11

45

95.74

0

0.00

对照班1

44

75.02

13

28.26

23

52.27

37

84.09

1

2.27

对照班2

44

78.89

16

36.36

23

52.27

38

86.36

1

2.27

表13.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级检测成绩汇总

班级

第一次测验

第二次测验

第三次测验

平均分

高分率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高分率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高分率

优秀率

及格率

实验班1

78.30

22.73

43.18

84.09

75.02

20.45

52.27

84.09

90.15

65.22

84.78

100.00

实验班2

73.32

18.18

38.64

84.09

73.39

11.36

43.18

84.09

87.04

48.94

85.11

95.74

对照班1

64.00

9.09

31.82

68.18

67.30

6.82

38.64

75.00

75.02

28.26

52.27

84.09

对照班2

63.91

13.64

22.73

63.64

71.32

9.09

38.64

84.09

78.89

36.36

52.27

86.36

以上数据表明,2个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

这些数据有力的说明了我们指导学生提高解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以上数据分析明确的告诉我们,解题速度的提高需要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性思维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提出自我检查的要求,培养其自我检查的习惯。

五、结论

本次行动研究成功地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将提高解题速度的方法总结如下:

(1)掌握合理的应试技巧,利用阅卷时间完成易得分的题目。

(2)训练代数计算技巧,简化计算过程。

(3)训练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

(4)学生建立错题集,对题目进行归类整理,强化对部分题型的记忆。

(5)在平时加强限时训练,提高学生的优化解题速度意识。

采取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构建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附录1

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

复习欧姆定律与电功率,能联系实际运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相关的电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训练,加深对欧姆定律以及电功率的认识,强化计算题的计算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运用电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欧姆定律等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价值。

重、难点

重点:

电学公式的综合运用和计算技巧

难点:

电学公式的综合运用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学习小组竞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概括回顾,构建体系

1.教师引入课题,

提问:

对电学知多少?

2、教师请各组派代表利用投影仪展示本组归纳的知识小结。

1.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并在讨论基础上每组画出知识结构图或表格,教师可以适度指点。

2、学生观察、比较,一遍欣赏其他同学的小结,一遍回顾知识。

1、通过以上环节养成学生及时总结的意识,训练其梳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并使其参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表达能力,这是可以发挥学生复习主体性的重要一环。

二、练习反馈

1、多媒体课件演示练习:

两只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220V40W”和“110V100W”字样,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总功率最大不得超过多少瓦?

学生先练习后看老师演绎

这道题是复习实际功率的求取,涉及了欧姆定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等知识点,同时还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能很好激发学生兴趣。

题目中的计算较多,过程比较复杂,体现了计算的技巧的重要性。

2、练习1:

有一只小灯泡上标有“6V,3W”有字样,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强度是多少?

若它的实际功率是0.75W,则灯泡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变式1:

“PZ220-100”的灯泡,当它两端加上121伏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当它正常工作10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

归纳:

通过上面的抢答题可知,求取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不一样,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电阻不变。

学生抢答比赛(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打分,每题10分)

这题复习了额定功率的公式和实际功率的求取,这是复习的重点与难点之一,需要结合粒子深入细致讲清、讲透。

C.例题2:

用一标有“220V800W”的电热水壶烧开一壶水,在220V电压下使用时需要1h4min。

八一建军节快到了,李彤和刘宁听说学校附近的铁道兵施工工地喝开水困难,她们组织了班里部分同学去慰问,并带去了这把热水壶,当他们把220V电源接到工地上使用时,发现烧开同样一壶水却需要1h40min,同学们正疑惑不解时,刘宁说一定是导线太长损耗了一部分功率。

导线上损耗功率有多大呢?

请你帮她们算一算。

为了计算方便,与实际情况相比我们忽略了哪些因素?

学生练习

这里加入了焦耳定律的应用,综合应用了电学的知识,并且对数学计算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计算技巧。

学生在计算该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到电学的知识和训练数学运算技巧。

附录2

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

复习欧姆定律与电功率,能联系实际运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相关的电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训练,加深对欧姆定律以及电功率的认识,强化计算题的计算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运用电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欧姆定律等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价值。

重、难点

重点:

电学公式的综合运用和计算技巧

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