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0209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

《《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 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docx

《最新精品》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诗歌鉴赏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诗歌鉴赏

语文,是整个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科目中占分值最大的学科,全卷120分。

阅读部分的诗词鉴赏虽然只占4分,但是却是历年考试最难得分的部分。

而我们一线老师在复习中往往付出许多辛劳,却收效甚微,所以,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研究中考考点,明确复习备考的方向,以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更进一步提高。

一.中考说明的要求

阅读以考查精读能力为主,古代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一样着重考查学生对相关语言材料的感受、理解、分析、欣赏、评价和探究的能力。

具体分成九个考点:

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⑨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诗文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

从考点来看,其中①——⑦主要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而⑧、⑨主要涉及的就是诗歌赏析的考点。

根据中考说明的要求⑧、⑨两项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考诗歌鉴赏具体实际的考点有

1.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细节情境的简析;

2.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描绘诗句、分析意象;

4.欣赏鲜明的语言特征——炼字(赏析关键词语);

5.欣赏常见的表达技巧——分析句子,探究写法;

二.历年中考真题分析

(一)2015年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

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2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分)

此题的关键字是“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即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细节情境的简析,要求学生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明确诗句描写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小儿在做些什么。

然后,结合注释,思考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案:

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

从答案中,我们不难看出细节描写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内容上的“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二是结构上的“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

2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

为何“遥招手”?

(2分)

这道题针对抒情主人公进行提问,也问到了具体细节——“遥招手”的主语和“遥招手”的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认真再读原句,根据上下文分析描写对象绝不能断章取义。

答案:

第一问:

垂钓儿童或:

小儿第二问:

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总之,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中考诗歌鉴赏命题比以往真题更注重考查细节,要求学生认真细读文本,从中发现考点信息并加以概括。

并不仅靠答题技巧就足以应对,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复习时,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作答。

不能滥用套话。

(二)2014年真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

香草名。

2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

这道题的关键词是“品析‘窈窕’一词”,即欣赏鲜明的语言特征——炼字(赏析关键词语),所以我们必须想引导学生了解“窈窕”一词,在课文中是怎样的意思;然后,通过析读诗句,明确“窈窕”的主语是春风,从而确定这里诗人运用的是拟人。

答案:

“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

(也可以联想为:

散发着清香的靡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

2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这道题的考点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即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且题目中有“结合全诗”字样,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描写的具体景物或画面,切不可只是套用意象的涵义。

答案:

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总之,阅读这类描写山水美景的诗篇,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翻译诗句,明确诗中的具体意象,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是人的情感。

(三)2013年真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

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

地名。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

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

酒家。

2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分)

这道题的关键词是“环境”“作用”,从诗句上看,首联诗句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所以,我们要联系已学过的环境描写知识来具体作答。

答案: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答出“烘托”得1分,答出“豪迈气概”得1分)

2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

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

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2分)

这道题考查“送别诗”的两种情怀,依依惜别之情和豪迈乐观的祝愿之情。

学生需要先译读整片诗歌,联系已学过的送别诗进行对比,这样,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阐明自己的观点都是可以的。

示例⑴同意。

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⑵不同意。

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能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得1分,能联系诗句恰当分析得1分)

总之,送别诗的阅读和其他诗类相同,也需要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大意,在翻译的基础上,根据考点分别进行作答。

(四)2012年真题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4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述。

(2分)

这道题的考点是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描绘诗句、分析意象,我们必须先引导学生翻译前两句诗,然后通过想象和联想,将两句诗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话加以丰富,从而构成画面。

【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2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2分)

这道题的考点是欣赏鲜明的语言特征——炼字(赏析关键词语),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所以,我们先要是学生明确“嗔”“喜”的含义,再结合句子,理解感情。

【答案】“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总之,这种田园类诗篇,往往写出农家淳朴乐观的风土人情,表达诗人对这样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所以,再读译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将每个意象连接起来组成画面,进而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怀。

(五)2011年真题分析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21.诗歌的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了作用。

这道题的考点是欣赏常见的表达技巧——分析句子,探究写法,首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翻译前两句诗,分析诗句的意象,进而从内容上看具体的作用。

因为这两句内容意象相反,所以肯定是反衬。

答案:

反衬或衬托。

2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束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这道题的考点是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描绘诗句、分析意象,我们必须先引导学生翻译前两句诗,然后通过想象和联想,将两句诗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话加以丰富,从而构成画面。

答案:

(诗人临水读罢友人的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

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加浓郁。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诗歌鉴赏和其他阅读相同,都是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分析能力,所以,无论是平常的课堂教学,还是考前的复习,我们必须让学生先充分地阅读诗文,然后根据具体考点明确解题思路。

具体步骤如下:

一读,即通读全诗,整体了解诗歌大意,根据题目,确定诗歌的具体类别。

二译,即根据题目要求,翻译诗句,明确诗歌意象特征。

三悟,即根据意象或典故,把握这首诗的中心情感。

四析,即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中心(感情或哲理)。

参考解题格式:

1.赏析关键词语(炼字):

词意+修辞+画面+感情

……字是……意思,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地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的感情(或烘托出……的意境)。

2.把握诗歌意境

(1)描绘画面:

一是翻译(低层),二是想象和联想(高层)。

找形象——析特点——明感情——绘画面

注意:

以乐景写哀情。

(对感情的把握必须建立在整体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绝不能断章取义。

(2)赏析诗句:

格式和炼字类似

句意+修辞(表现手法、用典、哲理)+内容+感情

……句话运用了……手法(典故),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地写出了……,表达了……的感情(或烘托出……的意境)。

3.体物情感志趣:

判断诗词类型+结合诗句看情感

本诗通过描写(描绘)……的景物(典故),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的向往(或对……的不满、愤懑)。

4.赏析表达技巧:

方法与上面相同。

三.古诗赏析类文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4分)

题乌江亭

杜牧(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做法持怎样的态度?

(2分)

 

2.后两句议论,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4分)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宋代)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在王安石看来,项羽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请结合诗句,试分析王安石的情怀和杜牧有什么不同?

(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2、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小松

杜荀鹤(唐代)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本诗对小松的描写可谓精炼传神,请结合前两句中“刺”与“出”字,简要分析小松的特点。

(2分)

 

(2)后两句所写“时人”又有怎样的特征?

(2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原创)

观雪咏怀

丛林覆白毯,雪影映天清。

唯惜北城隅,未见落飘零。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述。

(2分)

 

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

五原:

今内蒙古五原县一带,地处寒漠。

这首诗是诗人在朔方军中任职时的作品。

1、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五原春色的姗姗来迟?

试加以分析。

 

2、与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相比,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请你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原创)

杂兴

祖父提壶叫连声,自言续水填杯中。

抬头眼中白霜降,念及自身已长成。

1.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怎样的生活片段来表现祖父对自己的关爱?

(2分)

 

3.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复杂情感?

(2分)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gǔ)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本词的上阕记叙了作者在黄州时酒醉夜归的情景,其中一词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夜之深,夜之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分)

2.结合相关诗句,简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唐)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①劳歌:

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表达效果做具体分析。

(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