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9377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

《《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学大题》word版.docx

《植物学大题》word版

植物学大题

1.详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细胞内的精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叶绿体由叶绿体外被、类囊体和基质3部分组成,叶绿体含有3种不同的膜:

外膜、内膜、类囊体膜和3种彼此分开的腔:

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

叶绿体外被由双层膜组成,膜间为10~20nm的膜间隙。

类囊体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

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又称光合膜。

许多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做基粒类囊体,构成内膜系统的基粒片层。

基粒直径约0.25~0.8μm,由10~100个类囊体组成。

每个叶绿体中约有40~60个基粒。

基质是内膜与类囊体之间的空间。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有哪些?

(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

(2)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3)减数分裂后,一个细胞形成四个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组合的子细胞,而有丝分裂后,一个细胞只形成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

(4)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而有丝分裂没有;

(5)减数分裂发生部位为精巢卵巢,有丝分裂发生部位为体细胞。

3.详述植物成熟组织包括哪些类型?

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何?

植物的成熟组织也称永久组织,它们的特点是丧失分裂能力。

成熟组织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

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1)保护组织:

分布于植物体表,对植物体起保护作用,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抵抗外界风雨侵害的作用。

根据来源和形态的不同,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和周皮。

(2)薄壁组织:

担负着植物的吸收、同化、储藏、通气、传递等功能。

根据生理功能可分吸收组织、同化组织、储藏组织、储水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组织。

(3)机械组织:

机械组织对植物体起着机械支持的作用。

植物器官的幼嫩部分,机械组织不发达。

随着器官的成熟,器官的内部逐渐分化出机械组织。

机械组织的共同特点是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有的还发生木化。

根据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壁加厚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4)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主要分布于木质部和韧皮部,根据它们运输的主要物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为导管和管胞;另一类是运输有机养料的筛管和筛胞。

(5)分泌组织:

分泌结构指植物体内能产生特殊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特化的细胞组合。

根据分泌物是否排除植物体外,把分泌结构可分为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

主要有腺表皮,腺毛,蜜腺,排水器,盐腺,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

4.从输导组织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进化?

①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②裸子植物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

③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

④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⑤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

⑥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只有筛胞。

⑦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蛋白体,而且不像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

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

⑧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5.植物体包括哪几类组织系统?

它们各自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及作用如何?

(1)微管植物有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

(2)①皮组织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它们覆盖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形成一个包裹整个植物体的连续保护层;②维管组织系统包括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和输导水分的木质部,它们连续地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内,把生长区、发育区与有机养料制造区和储藏区连接起来;③基本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各类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它们是植物体各部分的基本组成。

(3)植物整体的结构表现为维管组织包埋与基本组织系统之中,而外面覆盖着皮组织系统。

6.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原因各自有哪些?

(1)种子休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1种皮(果皮)限制:

过厚的种皮阻碍了种子对水分和空气的吸收,或者是种皮过于坚硬,使胚不能突破种皮向外伸展。

2胚未成熟:

种子的胚尚未成熟,或种子的后熟作用。

有些植物的种子在脱离母体时,胚体尚未发育完全,或胚在生理上尚未全部成熟,这些种子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萌发成长。

3抑制性物质的存在:

某些抑制性物质的存在,阻碍了种子的萌发。

如挥发油、生物碱、激素(如脱落酸)、氨、酚、醛等都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

它们大多是水溶性的,可通过浸泡冲洗逐渐排除;同时也不是永久性的,可通过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使之分解、转化、消除。

(2)种子萌发的原因:

1种子萌发需要的内在条件:

种子结构完整,特别是发育健全的胚,具有强的生活力,或有的种子需要的后熟作用已完成,并已解除休眠期。

2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主要是要有充分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三个条件,有的种子还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或黑暗条件才萌发。

7.简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

发育正常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

从胚开始萌动,到幼苗形成的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通常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胚芽然后伸出土面,逐渐形成茎和叶器官。

这种由胚长成的幼小植物体,称为幼苗。

种子萌发过程中,根首先伸长,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为根发育较早可使幼苗固定于土壤中,及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使幼小植物体很快地独立生长。

有的植物种子,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转为绿色,可暂时进行光合作用。

当胚芽幼叶展开行使光合作用以后,子叶就枯萎脱落。

同时胚芽鞘也露出,随后,从胚芽鞘裂缝中长出第一片真叶,接着出现第二,第三叶,形成幼苗。

8.图示小麦种子结构,并标出各部结构。

【书本73页】

9.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试结合根的发育过程说明。

(一)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成熟的根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生长所形成的结构为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1)表皮:

由原表皮发育而来,具有根毛,角质层薄,不具气孔。

(2)皮层:

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由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组成。

内皮层上具有凯式带,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在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单子叶植物五面增厚,即除径向壁和横向壁增厚外,内切向壁也增厚,具有通道细胞。

(3)维管柱:

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包括中柱鞘和初生维管组织。

中柱鞘可参与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不定芽、侧根和的形成。

初生维管组织包括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二者相间排列。

初生木质部包括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包括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也为外始式发育。

(二)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侧生分生组织,即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活动的结果使根增粗。

次生结构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

具有次生结构的根的横切结构由外到内包括:

周皮、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含韧皮射线)、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含木射线)、初生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由初生木质部脊之间的薄壁细胞和正对脊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活动产生轴向系统(导管、管胞、筛管、伴胞、纤维等)和径向系统(射线)。

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相对排列。

次生木质部在次生结构中所占比例大。

木栓形成层最早发生在中柱鞘,后逐渐内移,最深可达次生韧皮部。

木栓形成层活动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它们共同组成周皮。

10.详述种子植物分枝的三种方式

种子植物茎的分枝类型包括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二叉分枝三种类型。

(1)单轴分枝:

主干也是主轴,由顶芽不断向上伸展而成,这种分枝形式称为单轴分枝或总状分枝,如杨、柳、松等植物均属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

主干的顶芽在生长季节,生长迟缓或死亡,或分化为花芽,由紧接着顶芽下面的腋芽伸展,发育成新枝,每年同样地交替进行,使主干继续生长,这种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而成的侧枝联合而组成,所以称为合轴。

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分枝方式,常见植物有枣树、苹果、桃。

(3)假二叉分枝:

具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后,或分化为花芽、在花芽开花后,由顶芽下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二叉状分枝,常见植物有丁香、茉莉、石竹等。

11.区别说明茎的三向切片

木材的三切面是指木材的横切面、切向切面和径向切面。

(1)横切面和与茎的纵轴垂直所做的切面,该切面上年轮为同心环状;射线为辐射状条状,显示其纵切面,可见其长度和宽度,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均为横切面,可见其细胞直径和横切面的形状。

(2)切向切面是垂直于茎的半径所做的纵切面。

该切面上年轮为“U”形;射线纺锤形,显示其横切面,可见其高度、宽度、细胞列数和两端细胞的形状、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均为纵切面,可见其长度、宽度和细胞两端的形状。

(3)径向切面是通过茎的直径所做的纵切面,该切面上年轮纵向平行排列;射线细胞排列整齐如砖墙,显示其纵切面,可见其长度和高度;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均为纵切面。

12.组织原学说与原套-原体学说各自内容如何?

区别如何?

(1)原套—原体学说:

在被子植物中,茎尖顶端的外部由一层至几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只进行垂周分裂,仅增加表面积而不能增加细胞层数,称为原套,原套之内为一团细胞,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不断增加体积而使茎的顶端扩大,称为原体。

这样原套就成为表面的覆盖层,覆盖着下面的原体,原套和原体的每一层细胞都存在着各自的原始细胞。

(2)组织原学说:

认为被子植物的茎端由三个组织原区(表皮、皮层、维管束)的前身,即组织原组成的,每一组织原由一个原始细胞或一群原始细胞发生,这三个组织原分别称为表皮原、皮层原核中柱原,它们以后分别形成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包括髓(它如果存在)。

(3)区别:

原套—原体学说认为顶端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部分)的组成上并没有预先决定的组织分区,除表皮始终是由原套的表面细胞层所分化形成的以外,其他较内的各层衍生细胞的发育并不能预先知道它们将形成什么组织,这一点是和组织原学说最大的区别。

13.结合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的特点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进化?

①裸子植物是木本植物,其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和双子叶植物基本相似,只是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成分有所不同。

②裸子植物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

③双子叶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双子叶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

④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双子叶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⑤双子叶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

⑥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只有筛胞。

⑦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蛋白体,而且不像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

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

⑧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双子叶植物的简单、原始,双子叶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14.比较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的异同。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表皮

细胞多为长方形或方形,无明显长细胞和短细胞的区分

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前者角质化,后者栓质化和硅质化

皮层和髓的分化情况

具明显皮层和髓分化,皮层由厚角组织(有时具叶绿体)和薄壁组织组成

无明显皮层和髓区分,统称基本组织,由厚壁组织和薄壁组织组成,有时具同化组织

维管束的排列

具明显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维管束排列成一轮,为无限维管束

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或排列成两轮,为有限维管束

15.如何区分复叶和生有单叶的小枝?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的,叫做单叶,如杨、柳、桃、竹、甘薯、桑、蓖麻的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许多小叶的,叫做复叶。

复叶的叶柄,叫做总叶柄或叶轴;叶轴上所生的许多叶,叫做小叶;小叶的叶柄,叫做小叶柄。

复叶只在叶轴的基部生有腋芽。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主要通过小枝和叶轴的区别来区分:

①叶轴顶端没有顶芽,而小枝常具顶芽;②小叶叶腋内无腋芽,仅在总叶柄腋内有腋芽,而小枝上的每一单叶的叶腋均具腋芽;③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只有叶脱落;④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16.比较旱生叶和湿生叶、阴生叶和阳生叶结构的异同。

(1)旱生叶:

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时表皮为复表皮。

气孔下陷或陷生于局部区域。

栅栏组织层数较多,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

(2)湿生叶:

以沉水叶为例,表皮细胞壁薄,含叶绿体。

叶肉不发达,组织层数较少,维管组织和机械组织均不发达;具发达的胞间隙组成的通气组织。

(3)阴生叶:

叶片大而薄,表皮细胞有时含叶绿体,角质层薄,气孔少,叶肉肉栅栏组织不发达,胞间隙发达,叶绿体大,叶绿素含量多。

(4)阳生叶:

基本与旱生植物叶结构相似,但是阳地植物不等同于旱生植物,如水稻是阳地植物却不是旱生植物。

17.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片结构上有哪些区别?

哪种光合效率更高?

(1)C3植物和C4植物主要区别在于维管束鞘的构造不同。

C3植物:

维管束鞘由两层细胞组成,内层细胞壁厚,较小,几乎不含叶绿体;外层细胞薄壁,较大,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小,不形成花环形构造。

C4植物:

维管束鞘只有一层细胞,内含有多数较大的叶绿体,与外侧紧密毗连着的一圈叶肉细胞,形成花环形结构。

(2)在CO2浓度较低时,C4植物将空气中的CO2转化成C3然后再转化成C4,C4物质中含C量较C3物质高,因此C4植物利用CO2的效率较高,因为是在CO2浓度较低的情况下,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此时,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

CO2浓度较高时,对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效率有所抑制,而且,C4植物还要对体内已形成的C3物质进行转化,使其转化为C4化合物,虽然它的利用效率还是很有,但是此时CO2的浓度并不是主要因素,故此时C4光合作用效率不及C3植物。

18.比较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及松针的结构各有不同?

棉花为双子叶植物,玉米为单子叶植物,二者叶结构主要区别如下。

(1)棉花叶:

表皮细胞不太规则,排列不整齐,上表皮无泡状细胞。

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保卫细胞为肾形。

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分,为异面叶,具有分泌腔。

叶脉中的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在横切面上既有叶脉横切面又有纵切面。

(2)玉米叶:

表皮细胞多为矩形,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纵向排列整齐,上表皮有泡状细胞。

气孔器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保卫细胞为哑铃形。

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分,为等面叶,叶脉中的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在叶横切面上叶脉均为横切。

(3)松针结构特点:

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表皮下具多层厚壁细胞组成的下皮,气孔内陷。

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内陷形成许多褶壁,叶绿体沿褶壁分布,使细胞扩大了光合面积。

叶内具树脂道,在叶肉内方具明显内皮层,内皮层上也有凯氏带,维管束有一束的也有两束的,内皮层和维管束之间为转输组织,由薄壁细胞、蛋白细胞和管胞状细胞组成。

适应干旱的结构特点:

叶小,表皮细胞壁厚,具下皮,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向内折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在叶的中心部分。

19.百合的花程式为*P3+3A3+3G(3∶3)蚕豆花程式为:

↑K(5)C5A(9)+1G(1∶1)柳的程式为:

♂:

↑K0C0A2♀:

*K0C0G(2:

1:

∞),请用语言将这三种花描述出来。

(1)百合——花辐射对称,花被两轮,离生,每轮三片;雄蕊2轮每轮3个;子房上位,由3心皮合生而成,3室。

(2)蚕豆——不整齐花,两侧对称,花萼5片,萼片合生,花冠由5片花瓣组成,离生,1轮;雄蕊群有雄蕊10枚,其中9枚联合1枚分离;子房上位,1心皮1室。

(3)柳——花单性,雄花为不整齐花,花萼、花冠都无,只有2枚雄蕊;雌花为整齐花,无花萼、花冠,子房上位,由2心皮合生而成,1子房室,胚珠多个。

20.穗状花序和葇荑花序主要区别在哪些方面?

花序名称

花序轴

花柄

代表种类

穗状花序

花轴直立,较长

无花柄

两性花

车前

柔荑花序

柔软下垂或直立,花后整个花序一起脱落

无,或具短柄

单性花,无花被或具花被

杨、柳的雌、雄花序,栗的雄花序

21.简述花药的发育过程。

雄蕊起始于花芽中的雄蕊原基,雄蕊原基的顶端为花药发育的区域。

花药发育初期,结构简单,外层为一层原表皮,内侧为一群基本分生组织。

不久,由于花药四个角隅处分裂较快,花药呈四棱形。

以后在四棱处的原表皮下面分化出多列体积较大,核亦大,胞质浓,径向壁较长,分裂能力较强的孢原细胞。

随后孢原细胞进行平周分裂,成内、外两层,外层为初生周缘层;内层为初生造孢细胞,初生周缘层细胞继续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逐渐形成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

花药中部的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维管束和薄壁细胞,构成药隔。

花粉粒成熟后,纤维层细胞失水,所产生的机械力使花药在裂口处断开,花粉粒由裂口处纵轴形成的裂缝散出。

花粉囊壁因绒毡层的解体而消失,或仅存痕迹,只剩有表皮及纤维层。

22.详述大孢子发育形成胚囊的三种类型及各自过程。

三种胚囊,就是单孢型胚囊、双孢型胚囊、四孢型胚囊的形成过程

①单孢型胚囊:

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含单相核的大孢子,直线排列于珠心内,其中位于珠心深处的1个大孢子继续发育,其余3个退化消失。

当大孢子长到相当程度时,这一单相核分裂3次,第一次分裂生成2核,分别移向胚囊两端,以后每个核又相继进行两次分裂,各形成4个核,以后每一端的4核中,各有1核向中央移动,形成极核,同时靠近珠孔端的3个细胞形成卵器,其中大的1个细胞称为卵细胞,其余2个称助细胞。

另3个远珠孔端的细胞称为反足细胞。

②双孢型胚囊: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出现细胞壁,成为二分体,其中一个消失,只有另一个继续进入第二次分裂,但不形成新壁,形成的二个单相核同时存在于一个细胞中并分别位于细胞的两端,以后的分裂与单孢型的相同。

4四孢型胚囊:

大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两次分裂都没有形成细胞壁,所以4个单相核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并呈1和3的排列,1个核在珠孔端,另3个核在合点端。

然后,珠孔端的核进行一次正常的有丝分裂形成2个单倍体的子核,而核点端的3个核分裂时纺锤体相互融合成1个共同的纺锤体,分裂结果形成2个3倍体的子核。

然后所有的核各分裂一次,成为8个核,4个在核点端的是三相核,4个在珠孔端的是单相核,以后的发育与单孢型胚囊。

23.图示百合倒生胚珠各部结构。

倒生胚珠:

胚珠一侧生长快,另一侧生长慢,胚珠向生长慢的一侧倒转约180°,珠心并不弯曲,珠孔在珠柄基部的一侧,合点在珠柄相对的一侧,靠近珠柄一侧的外珠被常与珠柄贴生,形成一条珠脊,向外隆起。

合点、珠心和珠孔的连接线几乎和珠柄平行。

大多数的被子植物的胚珠属此类型。

如稻、麦、百合、棉等的胚珠。

24.何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哪个更进化?

为什么?

植物如何做到防止自花传粉?

自花传粉是指成熟的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如水稻、豆类等都进行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粒传送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可发生在同株异花间,叶可发生在同一品种或同种内的不同植柱之间,如玉米、向日葵等都进行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在植物界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异花传粉要比自花传粉优越,是一种进化的方式。

自花传粉的精子、卵细胞来自同一朵花,遗传性差异小,连续长期自花传粉,可使后代生活力逐渐衰退。

相反,异花传粉的精子、卵细胞各产生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遗传性差异也较大,经结合所产生的后代具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异花传粉植物的花由于长期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结果,在结构上和生理上及行为上产生了一些特殊的适应性变化,使自花传粉不可能实现,主要表现在:

1花单性②雌、雄蕊异熟,使两性花避免自花传粉③雌、雄蕊异长、异位④自花不孕

25.详述被子植物的受精全过程。

花粉管中的2个精子释放到胚囊中后,2个精子中的一个与卵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

另一个精子与2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以后发育为胚乳。

这种卵细胞和极核同时与2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想象,称为双受精。

过程如下:

1花粉管的形成和伸长。

花粉粒→花粉管不断伸长→胚珠

2双受精。

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

26.被子植物双受精有何重要意义?

①恢复了染色体的数目。

②合子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增强了后代的生活力,适应性及变异性,使物种得到发展。

3三倍体的胚乳也具有两性的遗传特性,加强了上述作用。

27.详述胚的发育过程。

种子里的胚是由卵经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来的,合子是胚的第一个细胞。

卵细胞受精后,便产生一层纤维素的细胞壁,进入休眠状态。

合子是一个高度极性化的细胞,它的第一次分裂,通常是横向的(极少数例外),成为两个细胞,一个靠近珠孔端,称为基细胞;另一个远珠孔的,称为顶端细胞。

顶端细胞将成为胚的前身,而基细胞只具营养性,不具胚性,以后成为胚柄。

两细胞间有胞间连丝相通。

这种细胞的异质性,是由合子的生理极性所决定的。

胚在没有出现分化前的阶段,称原胚。

由原胚发展为胚的过程,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间是有差异的。

(1)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可以荠菜为例说明,合子经短暂休眠后、不均等地横向油裂为基细胞和顶端细胞。

基细胞略大,经连续横向分裂,形成一列由6~10个细胞组成的胚柄。

顶端细胞先要经过二次纵分裂(第二次的分裂面与第一次的垂直),成为4个细胞,即四分体时期;然后各个细胞再横向分裂一次,成为8个细胞的球状体,即八分体时期。

八分体的各细胞先进行一次平周分裂,再经过各个方向的连续分裂,成为一团组织。

以上各个时期都属原胚阶段。

以后由于这团组织的顶端两侧分裂生长较快,形成二个突起,迅速发育,成为2片子叶,又在子叶间的凹陷部分逐渐分化出胚芽。

与此同时,球形胚体下方的胚柄顶端一个细胞,即胚根原细胞,和球形胚体的基部细胞也不断分裂生长,一起分化为胚根。

胚根与子叶间的部分即为胚轴。

不久,由于细胞的横向分裂,使子叶和胚轴延长,而胚轴和子叶由于空间地位的限制也弯曲成马蹄形。

至此,一个完整的胚体已经形成,胚柄也就退化消失。

(2)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可以禾本科的小麦为例说明。

小麦胚的发育,与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情况有共同处,但也有区别。

合子的第一次分裂是斜向的。

分为2个细胞,接着2个细胞分别各自进行一次斜向的分裂,成为4细胞的原胚。

以后,4个细胞又各自不断地从各个方向分裂,增大了胚体的体积。

到16—32细胞时期,胚呈现棍棒状,上部膨大,为胚体的前身,下部细长,分化为胚柄,整个胚体周围由一层原表皮层细胞所包围。

到小麦的胚体已基本上发育形成时,在结构上,它包括一张盾片(子叶),位于胚的内侧,与胚乳相贴近。

茎顶的生长点以及第一片真叶原基合成胚芽,外面有胚芽鞘包被。

相对于胚芽的一端是胚根,外有胚根鞘包被。

在与盾片相对的一面,可以见到外胚叶的突起。

有的禾本科植物如玉米的胚,不存在外胚叶。

28.详述被子植物生活史。

(一)生活史的概念

①生活史:

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