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 )
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
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 )
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
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
5. 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B、顺序性 C、不平衡性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
是( )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
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 )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
思维
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
A、6、7 岁一 11、12 岁B、8、9 岁一 12、13 岁
C、11、12—14、15 岁D、14、15—18 岁
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
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
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
8、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
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
是(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
段
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
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
水平和特点,称为( )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
A、感觉和知觉分化B、感觉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D、形象与表象分化
14、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
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
A、比奈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
17、人格的核心是( )
A、能力B、气质C、性格D、世界观
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B、维果茨基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 )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
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
合心理特征,是( )
A、人格B、性格C、认知风格D、态度
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称为( )
A、性格B、认知风格C、学习策略D、定势
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 )
A、CA=4,MA=5 B、CA=5,MA=6 C、CA=6,MA=7
D、CA=7,MA=8
1、简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简答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3、简答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4、简答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5、简答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6、简答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
的变化,称为( )
A、心理发展B、学习C、迁移D、适应
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
3、“先行组织者”实质上是指( )
A、教师B、研究者C、引导性材料D、已有的认知结构
4、强化可以增强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强化则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
习的( )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D、巴甫洛夫D、苛勒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
7、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
联结的减弱或遗忘,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 )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
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对内调控的能力是( )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
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 )
A、布卢姆B、斯金纳C、奥苏伯尔D、布鲁纳
10、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惩罚)而使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的方法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撤除
11、消退实质上是一种( )
A、正强化B、负强化C、无强化D、替代强化
12、通过施加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方法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撤除
13、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 )
A、尝试错误B、顿误C、同化D、意义建构
14、儿童能运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
知表征是( )
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像表征D、表象
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
A、机械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16、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是( )
A、学习准备B、定势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
17、在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中伴随满意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这一现象是( )
A、强化B、消退C、分化D、泛化
18、尝试-错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大D、苛勒
19、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
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这一现象是( )
A、消退B、泛化C、分化D、同化
1、简答学习的概念(或简答学习的心理实质)。
2、简答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3、简答学生学习的特点。
4、简答意义学习的条件。
5、简答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6、简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
动力是( )
A、学习准备B、需要C、动机D、兴趣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需要B、动机C、兴趣D、诱因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A、期待B、归因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
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 )
A、弗洛依德B、华生C、马斯洛D、罗杰斯
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
( )
A、正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
A、动机B、需要C、诱因D、环境
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
)
A、动机B、期待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
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结果期待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需要
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
)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
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
( )
A、稳定的内部归因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
A、马斯洛B、布卢姆C、奥苏伯尔D、班杜拉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交的需要属于( )
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最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动机激起水平是( )
A、低等B、中等C、高等D、不确定
16、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的( )
A、受教育程度B、归因方式C、成败经验D、判断能力
17、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
A、线性关系B、倒 U 型关系C、正 U 型关系D、平行关系
18、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
好的需要是( )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捉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9、完成难度作业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应( )
A、偏低B、中等C、偏高D、不确定
20、教师对学生公开表扬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 )
A、正强化作用B、负强化作用C、替代强化作用D、自我强化作
用
21、有些学生说,如果父母少一点唠叨,或者学校少一点讨厌的考试,他
们会更乐意学习,这一现象的心理实质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1、简答动机及其功能。
2、简答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3、简答学习动机的培养。
4、简答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5、简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7、试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l、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
( )
A、定势B、迁移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
A、正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
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 )
A、负迁移B、垂直迁移C、般迁移D、具体迁移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 )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逆向迁移
5、用已掌握的英语字母来形成新的单词,这时的迁移是( )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逆向迁移
6、经验类化说强调下列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A、心理官能的发展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D、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
7、强调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
A、动机B、需要C、定势D、学习准备
9、有些教师主张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迁移到其它
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符应了哪一种迁移理论(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10、定势主要表现为一种( )
A、正迁移B、负迁移C、正迁移或负迁移D、不是迁移
1、简答促进迁移的教学。
2、简答迁移的作用。
3、简答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4、试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 )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 )
A、感觉和知觉B、感知和表象C、表象和语词D、概念和命题
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 )
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
)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
A、下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 )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
A、高效学习B、复习C、过度学习D、深度加工
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 )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 )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词汇学习
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 )
A、注意B、复述C、神经冲动D、条件反射
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符号直观
12、遗忘曲线呈( )
A、正 U 型B、倒 U 型C、加速型D、负加速型
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
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 )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4、打电话时先先记住号码簿上的号码,拨完电话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
是( )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抽象记忆
15、认为遗忘是“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造成的,这一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1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3—7 个组块B、 5—7 个组块C、5—9 个组块D、7—9 个组块
17、教师在教学中讲到重点时用彩色粉笔或用符号标记,以引起学生的重
视,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18、桑代克的“练习律”实际上符应了遗忘的( )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1、简答知识学习的作用。
2、举例说明知识直观的类型。
3、简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4、简答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5、试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6、简答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1、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
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
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外显、展开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D、观念、内潜、展开
3、经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
A、技能B、习惯C、操作技能D、心智技能
4、技能实质上是一种( )
A、认知经验B、动作经验C、习惯D、本能
5、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外显、展开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D、观念、内潜、展开
6、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骑车B、书写C、写作D、弹琴
7、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动作缓慢、不协调,常感到紧张,这一阶段是
( )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8、在操作技能练习的中期会出现一个成绩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
A、定势B、瓶颈现象C、高原现象D、抑制
9、在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程序性知识,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
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B、原型模仿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逐步被动觉控制代替,这一阶段是
( )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11、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
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B、原型模仿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简答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2、简答技能的作用。
3、简答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4、简答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5、简答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第八章学习策略
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
程的复杂方案是( )
A、教学目标B、教学策略C、认知策略D、学习策略
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是
( )
A、人格B、认知方式C、学习策略D、性格
3、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策略是( )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4、组织策略属于( )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5、排除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来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6、元认知是指对( )
A、单元的认知B、认知的认知C、本质的认知D、规律的认知
7、阅读时在重点句子下画线,这是(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8、对学习环境的设置主要属于( )
A、资源管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9、利用歌诀或谐音来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0、列提纲是一种常用的(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1、对学习的心境及努力程度的调节控制,属于( )
A、资源管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2、下列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
A、画线B、做笔记C、列提纲D、设计学习环境
13、画出系统结构图主要属于(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4、充分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帮助学习,这属于( )
A、资源管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5、下列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
A、记忆术B、提问C、复习形式多样化D、生成性学习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刺激情境是(
)
A、环境B、问题C、心境D、课堂气氛
2、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形成问题表征的思维过程是( )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3、定势又称为( )
A、心向B、功能固着C、学习准备D、技能
4、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题步骤的思维过程是(
)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是( )
A、能力B、性格C、创造性D、智力
6、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物体的通常用途却看不到其新用途,这一现象称为(
)
A、定势B、迁移C、功能固着D、前摄抑制
7、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 )
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8、个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是创造性思维的( )
A、发散性B、变通性C、灵活性D、独特性
9、一般而言,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 )
A、容易B、困难C、难度中等D、不确定
10、从广义上看,功能固着也是一种( )
A、迁移B、定势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11、高智商的人,其创造性( )
A、必然高B、可能高可能低C、不可能高D、一般
12、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这一方法称为( )
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训练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1、简答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简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试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简答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5、简答个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简答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6、试述创造性的培养。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7、简答如何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8、简答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9、简答如何开设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0、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第十一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称为( )
A、动机B、态度C、品德D、定势
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
3、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
征和倾向是( )
A、态度B、动机C、品德D、情感
4、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是( )
A、直觉的道德感B、形象的道德感C、想像的道德感D、伦理的
道德感
5、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 )
A、从自律到他律B、从他律到自律
C、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D、从道德行为到道德认知
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7、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大部分青少年和成人都处于(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
8、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容易发生两极分化,这一阶段是( )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
为的现象是( )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
10、班杜拉“观察学习”中的核心概念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直接强化
11、在权威命令、群体气氛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
人—致的行为是( )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
12、稳定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发生在( )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
1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
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一品德形成阶段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