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8634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docx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术活动报告

 

学院:

*************

专业:

*************

学号:

*************

姓名:

*************

 

报告一:

知识产权产业化研究

时间:

2011年10月29日

报告人:

马维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

马维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长期从事知识产权的专利管理研究,兼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常务理事、无形资产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技术委员会委员、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委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专利委员会委员。

马司长在报告中阐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未来走向,知识产权产业化意义和基本构思。

报告还就大家所关心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讨论。

马司长指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提出“自主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迫切需要保护和扶持,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知识产权评估。

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中,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在国际化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迫切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中评协在价值评估方面的专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司将加强与中评协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行业的优势和特点,多做实事,共同推动知识产权评估工作的开展。

坚持不懈培育文化环境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然而我们擅长跟踪模仿别人的东西,不善于首创。

河南郑州两个相距不到15公里的企业,都是生产大红枣的企业,一个企业注册商标“好想你”,卖得很好,另一家紧跟着注册了“真的好想你”。

这几年,“山寨文化”的风靡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知识产权的另一个本质是鼓励竞争。

但是,影响我们的儒家、佛家、道家文化讲重义轻利、与世无争、无为而治,这不利于竞争文化的生成。

马维野说,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是知识产权发展的“土壤”,培育这份土壤不能指望三五年就能做成,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然而这种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又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一旦影响起来就是根深蒂固。

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

“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

2011年3月,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的“技术创新工程”中重点提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国内复合材料装备水平不断提升,陆续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

国内现有纤维定长管、夹砂管及卧式贮罐生产线(含高压管生产线)350条、纤维缠绕连续管生产线2条、离心管道生产线2条、兆瓦级风机叶片制造厂家约50余家,SMC、BMC专用压机200余条、拉挤成型生产线400余条、连续板材生产线110余条、喷射机580余台、各类SMC水箱生产厂家数十个、各类拉挤生产厂家数十个,到2009年复合材料机械化成型比重已达66%。

复合材料用主要原材料已基本配套,玻璃纤维与树脂的品质不少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价格具有竞争力。

以玻纤为例,“十一五”以来,玻纤行业科技发展令人鼓舞,成效显著。

以大型无碱池窑技术、纯氧燃烧技术、在线短切、电助熔、6000孔大漏板、新型玻璃配方、自动化物流线、风电用多轴向织物规模化生产、超细电子纱的规模化生产等一大批重要科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其中,无碱玻纤池窑拉丝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界最大的年产12万吨无碱池窑拉丝生产线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已在全行业普遍采用,并陆续出口。

开放增加我我们的视野,积累让我们快步前进,不懈的努力才能保证我们的不懈进步,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在复合材料的各各领域都会有一些大的突破。

报告二:

“踏平坎坷,成人成才”的入学教育报告

时间:

2011年11月11日

报告人:

杨叔子院士

11月6日,北京工业大学第三届杨叔子院士奖学金颁奖典礼在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200余名2009级新生参加了颁奖典礼并聆听了报告会。

本年度杨叔子院士奖学金获得者共有16名,其中学习优秀奖8名,科技创新与实践奖7名,人文优秀奖1名。

颁奖典礼结束后,杨叔子院士特意为09级新生做了题为“踏平坎坷,成人成才”的精彩入学教育报告。

杨院士这次提到很过中国的古文化,他认为学理科的要读一读《论语》、《老子》,增加“文人气”,让思维发散;学人文的也要学一点理科知识,防止“不着边际”,“文理兼修,并不会有冲突。

”另外杨院士在报告中给我们分享了他写的诗。

现代社会中,偏才、怪才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认为是大学教育造成了这样的现象。

但是杨院士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学时的文理分科。

他告诉我们,现在缺乏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教育家梁思成早在1948年就提出,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意思是说,当时的文理分科,使得搞文的不懂理,搞理的不懂文,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来。

”可是时至今天,文理分科不但没有变,而且分得更细,学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学机械的不懂电气,学制造的不懂汽车,“当年所说的半个人,到现在已经是1/4人,甚至是1/8人。

中学里的文理分科,因为有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学生们偏科的情况日益严重。

“本来这个人文科不行,按理说,应该多加学习来弥补,可文理分科后,他选择理科,必然更加忽视文科学习,其结果可想而知,只能培养出人文知识缺乏的理科偏才。

”现在大学生在进校前有两点不完备:

一是人格不够健全,二是基础不够扎实。

所以,他希望大学生要文理兼修,在知识上更富有、思维上更聪明、能力上更突出、身体上更健康,人格上更高尚。

“很多人提到文理分科,就会觉得不合理,没法兼容,甚至会出现冲突。

”杨院士说,其实这对培养整个人的素质都有好处,学理工的人思维严谨,如同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增加人文知识,可以培养发散思维,在研究创新上就不会钻“牛角尖”。

同样,学文科的人发散思维好,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发散过度就容易得“神经病”,必须学一点理科知识,培养严谨思维,防止说话、做事“不着边际”。

杨院士的报告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他的人文思想深深的感染了我,我觉得他说的很对,我们理工科学生平时确实应该多读些文科的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素养。

报告三:

古玉鉴赏—故宫藏玉解读

报告时间:

2011年12月7日报告人:

杨晶报告主题:

古玉鉴赏-故宫藏于解读报告地点:

逸夫图书馆一层报告厅

内容与体会:

古代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不但具有鲜明的时空特性,更蕴含着多重的文化寓意。

为了引导大家理性地看待古玉的价值、正确地辨识古玉的真伪,并能够欣赏和认识古玉的内涵,作者以故宫藏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古代玉器制作年代、使用方法、时代风格等一系列问题的相关分析,使初学者能够大体了解古代玉器是如何制作、如何发现以及如何断代的,同时对于古代玉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本范畴,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清楚的认识。

通过此次报告使我对古玉的欣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古玉的生产制作的过程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了古玉的稀缺。

同时对古玉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报告四: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名师论坛”暨先进制造学科群专场报告会

时间:

2011年12月16日

报告人:

温诗铸、任露泉、杨合

能够聆听温诗铸和任露泉院士以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合给我们做的精彩报告,对于我们而言真的是莫大的荣幸,同时也是非常好的学习的机会。

第一位专家是中国科学院温诗铸院士,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研究领域为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纳米摩擦学及微机械学。

先后主持国家科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其他基金、国际合作研究20余项。

出版学术著作4部,与团队共同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奖共23项。

1999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最高成就奖。

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与摩擦学相关的两个研究领域,深入浅出,温院士把许多很高深的问题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给我们,报告过程一点都没有感觉枯燥。

第二位专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露泉,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仿生科学与工程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0余项。

以第一获奖人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申请和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1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殊贡献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任院士为我们介绍了工程仿生研究进展,让我们大开眼界,知道了很多仿生学的知识以及依据仿生学建立起的一套设计理论及方法,仿生应用遍布各个领域机器人、汽车设计等等。

第三位专家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合教授。

国家基金委机械学科“十二五”规划"高性能精确成形制造"领域负责人,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有高性能轻量化局部加载省力柔性精确成形、难变形材料成形全过程多尺度建模仿真优化控制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863项目等4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SCI收录100多篇;获国家发明奖及省部级奖8项。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杨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高性能轻量化精确成形成性一体化研究,轻量化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轻量化意味着节能、环保,意味着为国家节省无尽的财富,轻量化确实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千秋事业。

听了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大开眼界,同业也被专家们渊博的知识以及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真、专研精神所折服,这对于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学习的机会。

报告五:

力学学科发展与基金申请

报告时间:

2011年12月20日

报告人:

詹世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力学处处长

2011年12月20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处詹世革处长应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和机电学院邀请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报告会在基础楼301学术报告厅举行。

科技处闫健卓副处长、能力建设与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卞蔚萱老师等出席了报告会。

机电学院张伟副院长主持报告会。

詹处长首先从力学的定义、力学学科特点、力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及2006—2011年力学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等方面介绍了力学学科的发展状况。

结合国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定位和资助格局,詹处长介绍了基金委近期形式及在“十二五”期间“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资助政策。

随后,詹处长从基金申请前期准备、项目相似度检查和如何撰写申请书三个方面介绍了基金申请的注意事项。

在这次报告中让我对力学这一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明白了力学研究的重要性,另外对于我以后撰写开题报告和项目申请书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报告六: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内的应用

时间:

2012年3月21日

报告人:

陈绍杰研究员(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陈绍杰,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工程系飞机设计专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

毕业后长期从事飞机结构设计和先进复合材料发展研究工作,其间1984—1985年曾在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工作。

40多年来先后参加过歼八等多个型号的研制工作,主持并参加过多个复合材料系统工程及前沿课题的发展研究工作。

主编了国内第一本《复合材料设计手册》,主编了《复合材料结构修理指南》等10多本译著,国内外先后发表论文、报告150多篇。

本次报告将介绍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内的应用与发展状况,包括国际先进民用和军用飞机、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飞机等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工艺和力学问题。

一方面陈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应用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举例来说,西方的战斗机90年代后无一例外的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结构,用量一般都在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5%,结构减重效率达30%。

应用部位几乎遍布飞机的机体,包括垂直尾翼、水平尾翼、机身蒙皮以及机翼的壁板和蒙皮等。

如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22复合材料用量已达到24%,而EF2000更高达43%,EF2000除鸭翼外,机身、机翼、腹鳍、方向舵都采用复合材料,结构的“湿润”表面的70%为复合材料,阵风也是如此,70%的“湿润”表面为复合材料,约947kg之重,F-35的复合材料几乎覆盖了整个飞机外表面。

先进复合材料在新型或现代装备中的战略作用越来越大,显著提升了装备性能和效能,在某些关键结构部位的作用呈现“不可替代”的趋势。

2010年4月、2011年3月X-37B的两次发射引起巨大轰动和广泛关注,有可能在“太空军事化”上产生革命性影响,其中先进复合材料功不可没。

在X-37B中使用了韧化单片纤维增强抗氧化复合材料(TURFOC)作为新型高温热防护系统,其最高温度不低于1700℃,并且首次应用C/SiC复合材料作为热结构,使用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作为主结构。

而我国的最新型某型号战斗机复合材料使用率不足15%,残酷的数字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我们国家的复合材料应用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同时陈老师告诉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

报告七:

ControlofWeldingProcessBasedOnModelingofHumanWelderResponse

时间:

2012年5月7日

报告人:

张裕明

张裕明,男,博士,现任美国肯塔基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IEEE高级会员,制造工程师学会(SME)高级会员,美国焊接学会(AWS)会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制造专业委员会美国代表,美国焊接学会《WeldingJournal》主要评阅人。

张裕明教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自动控制系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焊接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张裕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焊接新工艺,焊接过程传感与控制,焊接机器人与自动化等。

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专利7项。

作为国际焊接自动化领域知名学者,他先后两次获得美国焊接学会戴维斯奖、英国机械工程学会杰出论文奖,是美国焊接领域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最多的专家。

此外,他还是美国焊接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制造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制造专业委员会美国代表、美国焊接学会杂志《焊接杂志》的主要评阅人。

他在报告中描述了焊接自动化最前沿的工作,他很详细的描述了他做的焊缝跟踪系统。

从采集什么,到如何采集,如何克服采集中的问题,如何控制,如何图像处理和如何反馈等等方面详细的给出说明。

我觉得他的报告非常生动,而且确实是非常有心意的研究。

我在心里也对比了下自己的研究,发现自己做的是那么不系统。

他可以说,他的课题给我好好的讲了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这是我应该学习。

我学习不了他的领域的前沿知识,但是我应该要学习他的做课题的思路和方法。

报告涵盖目前焊接过程的传感领域和控制的前沿知识及发展动态,主要包括:

(1)GMAW(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熔池表面测量的进展;

(2)GMAW-P(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熔池表面深度的传感,熔池表面的控制,并进一步控制焊接熔深;

(3)GTAW(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熔池表面观测器的商品化开发,人机协作控制熔池形态;

(4)激光辅助的GMAW熔滴过渡过程控制的研究进展。

张裕明教授不仅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内容而且还介绍了焊接过程传感和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为同学们道出了做学问的思路,方式方法等,让我们受益匪浅。

报告八:

机械科学发展前沿与数字样机共性技术

时间:

2012年7月10日

报告人:

谭建荣院士浙江大学

谭建荣,著名机械设计与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研究,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建荣首先向师生们介绍了自己所任教的浙大机械系、自己在浙大所做的研究及有关科技的小故事。

接下来,谭院士主要从“制造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时代链”、“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现代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三个方面展开讲解。

在讲述“制造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时代链”时,谭院士说,我们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划分成三个社会时期: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资源、工具、生产的不同则是划分三个时期的依据。

现代制造业主要是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全球制造业在此时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谭院士认为:

“根据我国制造企业技术现状,进行产品设计技术研究,为复杂机械产品和制造提供先进理论、方法和工具,成为加快我国机械产品自主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迫切需要。

所以想要打造良好的中国制造品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技术。

谭院士指出,现代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竞争要素。

进入21世纪,“知识创新”是最重要的竞争因素。

因此,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现代制造模式与系统。

而制造企业的三项任务是制造、市场、设计,其中,设计是核心技术。

讲座中,谭院士勉励同学们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谭院士的讲座让在座师生对机械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来自10光伏专业的张波同学说,听了谭院士的讲座,他了解到了现今光伏专业在我国的形势并不景气;而自己学的正是光伏专业,所以一定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推动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自11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范订立同学表示,自己以前对机械知识的了解非常笼统,听了本次讲座才发现机械领域是非常广阔的,机械工程对工业现代化进程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意义!

“我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更加有信心了。

讲座的最后,谭院士还鼓励在座同学:

“你们虽然是大专学生,但是要记住不同学位的区别在于你工作领域的不同,它的区别决定不了你专业价值的发挥,也决定不了不同学位的价值大小!

报告九:

基于模拟的复杂装备的先进设计技术及应用

时间:

2013年5月10日

报告人:

韩旭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

韩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优博指导教师。

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担任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ationalmethods,Internationaljournalofinverseproblemsinengineeringandscience副主编,InternationaljournalofMechanicalDesignandmaterials、计算力学、应用力学、动力学与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多个国内外SCI或EI收录主流学术期刊的编委。

主持了一系列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防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

同时还承担了多项与一重、长安、华菱、海马汽车等国内大型企业合作的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SCI正面他引1200余次;出版英文专著1部;已授权发明专利和国家软件著作权近20项。

2006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第一获奖人),2010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第一获奖人),2012年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第一获奖人)。

韩旭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工程优化理论和算法及工程应用(特种装备、汽车)、反问题和计算技术等,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技术创新。

在报告中介绍了研究过的工程实际问题,包括汽车的碰撞问题,可靠性设计,不确定性,集成优化设计系统开发,其中涉及到代理模型和反问题等。

通过这次报告开阔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的学习动力。

除此之外韩旭教授还分享了他作为指导了全国百篇优博的导师分享了经验。

报告十:

Novellightweightcompositesstructuresforagainstextremeloading

时间:

2013年9月13日

报告人:

官忠伟英国利物浦大学

官忠伟教授,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93年于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博士毕业;1994-2005年任英国布莱顿大学土木及环境系材料和结构分析讲师;2005年至今,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工程系计算力学和结构分析高级讲师。

官博士在应力分析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方面有二十多年研发及应用经验,发表90余篇有关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结构、木材结构、鞋和头盔内微观气候的论文,其中有近30篇被SCI收录。

官博士兼任四川大学、京都大学等知名大学访问教授,曾在20多个国际组织和会议做过学术讲座。

英国利物浦大学工程系官忠伟教授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报告分两大内容:

1、纤维金属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冲击和爆炸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2、纤维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应用与测试。

官教授首先介绍了利物浦和利物浦大学的人文风光及利物浦大学的教学科研特色及其学术影响力。

然后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纤维金属复合材料在航空工业上的应用;图文并茂地分析了纤维金属复合材料在受到中、低速度冲击和爆炸时的实验方法、试验设备、试验数据;描述了FEM建模过程,总结了材料特性和经验公式,验证使得试验数据和数值模拟吻合,推广应用合理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取得试验不便得到的新的研究结论。

利物浦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行CDIO教育,在土木建筑工程实践教育上颇具特色,在建筑施工企业和咨询公司支持下,学生亲自动手,利用英国某弃用机场改建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制造按实际工程图纸成比例缩小的海洋平台、斜拉桥等。

使得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得到全方位工程实践教育。

官教授还重点介绍了该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组织管理、安全事项、经费安排、考核评估等细节问题,大量的图片使师生感觉身临其境,深受启迪。

该报告对我们力学系研究复合材料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必将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最后官教授邀请大家去美丽的利物浦大学进修学习,给在校研究生介绍了几种申请去那边留学的途径。

通过这次报告让我了解了复合材料的广泛的应用前景,明白了对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