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8430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

(1)

一、选择题

1.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

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3.“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

在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霍去病B.卫青C.蒙恬D.张骞

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5.刘秀建立东汉后,励精图治,使汉王朝出现“中兴”局面,但东汉中期以后国势却日渐衰落,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黄巾起义的打击B.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D.州牧割据,威胁中央

6.“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

7.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

A.刑法残酷B.骄傲自大C.剥削沉重D.失去人心

8.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9.汉文帝曾说: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

A.勤俭治国,反对奢华B.以德化民,废除严刑

C.以农为本,劝课农桑D.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10.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

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1.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材料说明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因为

A.项羽势力不强B.项羽不会打仗

C.刘邦善于重用人才D.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  )

A.商纣和周武王间B.夏桀和商汤间C.秦二世和陈胜间D.项羽和刘邦间

1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指南针传入欧洲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1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秦国所使用的货币是

A.五铢钱B.刀币C.半两钱D.布币

15.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16.“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17.在某位皇帝统治初期,“民失作业,而大饥馑”,经过他和后继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这位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18.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个是指推行了哪一个制度(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9.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大一统局面的开创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1.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从图片中你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B.西汉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C.罢黜百家D.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2.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

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刘邦、项羽起义B.国人暴动C.打击分裂势力D.陈胜、吴广起义

23.西汉政权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继续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重视“以德化民”,使国库充盈、粮仓丰裕,历史上把这局面称为()

A.开皇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2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世界著名的两大石窟。

石窟的雕造吸收了哪一教派的艺术

A.伊斯兰教

B.儒家思想

C.佛教

D.道教

25.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在《史记》记录范围内。

①、②项正确,A符合题意;③、④项,蔡伦为东汉人,李春为隋代造桥匠师,其所处时代都在西汉武帝之后,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

故③、④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他广泛收集医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C项符合题意;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擅长针灸、开刀等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同时还编制了医学体操“五禽戏”,以强身健体。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题干中“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是解题的关键。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所以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张骞,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4.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C符合题意;黄巾起义的打击、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属于客观因素,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州牧割据,威胁中央与题干无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根本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

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

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朝暴政,具体表现有刑法残酷,剥削沉重,如赋税、徭役繁重,最终引发农民起义,推翻秦朝,而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在秦朝灭亡后与刘邦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但是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迷信武力,也失去人心,最终失败,因此AC对应秦朝灭亡的原因,B对应项羽失败的原因,D是两者失败的共同原因。

故选D。

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汉武帝统治时期”,结合所知识可知,焚书坑儒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故①不符合题意。

书同文,车同轨是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故②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使得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③符合题意。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故④符合题意。

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故⑤符合题意。

③④⑤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可知,此内容体现了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华,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以德化民,废除严刑、以农为本,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司马迁写作历史前,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故题文材料表明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故D项正确;A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BC违背了题文的“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BC项排除。

所以答案选D。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和“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可知,刘邦善于用人,所以刘邦战胜了项羽。

选项C符合题意,AB项表述错误,D项是在刘邦建立西汉后实行的措施。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即项羽和刘邦在用人方面的区别。

12.D

解析: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楚汉之争”。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①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南宋时期,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

故选D。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钱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C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株钱。

A不符合题意;刀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之一。

主要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等国。

B不符合题意;布币,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

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故C符合题意;A项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是东汉末年衰败的表现;B项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说法错误,东汉的都城在洛阳;D项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说法不符合史实,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对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答案为B。

1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A符合题意;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BC;汉武帝时期,调整汉初休养生息政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排除D。

故选A。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任命”“向中央政府负责”描述的是秦代的郡县制下地方管理的情形,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学生需要掌握关于郡县制的相关知识,郡县制的官员的任命是由朝廷任命的,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之后建立的汉朝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统一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秦汉大一统达到了鼎盛。

故选C。

2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故A符合题意;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的识记能力。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汉代讲学图”“西安长安太学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B正确;太学属于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校,春秋时期孔子最早创办私学,A排除;题干直接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但没有体现对其他学派学说的态度,无法直接得出罢黜百家,C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儒学教育的效果,无法直接得出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D排除。

故选B。

2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A排除;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B排除;打击分裂势力与题干内容无关,C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重点掌握秦末农民战争。

2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B符合题意;开皇之治是隋文帝时期开创的,A排除;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开创的,C排除;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开创的,D排除。

故选择B。

24.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石窟的雕造吸收了佛教思想的文化艺术。

故选C。

2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