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7992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

《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docx

关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说明完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项目背景

长江职业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多科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湖北经济管理大学,办学已有近30年的历史,是一所办学规模逾万人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

学校设有9个教学单位(7院1部1中心),即电商学院、艺术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含国际学院)、机电学院、建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部(含思政课部)、实践教学中心(含信息化建设中心)。

开设有艺术设计、财经、制造、电子信息、土建、文化教育和旅游管理等7个大类37个专业。

有国家级动漫设计、市场营销实训基地。

学校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在此背景下,为适应院校快速发展需求,解决现有校区分散、校园狭小、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满足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整合教育资源,提升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决定进行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建设。

1.2工程概况

1.2.1项目名称

长江职业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1.2.2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

学院新校区位于鄂州市葛店开发区中部电子商务基地总部地块,占地面积570亩,四面皆临规划道路,西至环湖路,南邻武鄂高速,北至环湖北路,东至莲花大道。

新校区所处地块为葛店开发区中部电子商务基地总部用地,已有苏宁电器、唯品会及当当等单位落户。

新校区位于中部电子商务基地总部中心位置,紧邻“莲花湖”,自然条件良好。

1.2.2建设规模:

新校区规划征地总面积约38公顷,其中净用地面积27.75公顷。

规划设计在校学生人数15000人,在校教职工人数500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41208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400000㎡,地下建筑面积约为12086㎡。

1.2.3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要求,

建设成为满足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及教职工500名办学规模的教学、培训、科研的优质基础设施,形成和谐统一的自然、人文环境,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1.3规划依据

1.3.1《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2鄂州市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3《葛店开发区中部电子商务总部基地规划》

1.3.4《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1.3.5《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1.3.6《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

1.3.7葛店开发区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要求通知书”

1.3.8国家及地方其他相关现行技术规范、标准。

1.3.9其他相关设计规范。

1.4区域现状条件分析

1.4.1区位

葛店,位于湖北省鄂州市西北部,武汉市洪山区东侧,长江之南,处于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开发带。

葛店镇是鄂州的西大门,西距武汉市28公里,东距鄂州市38公里,北临长江,南抵武黄一级公路,武九铁路和316国道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捷。

新校区所处地块为葛店开发区中部电子商务基地总部用地,已有苏宁电器、唯品会及当当等单位落户。

新校区位于中部电子商务基地总部中心位置,紧邻“莲花湖”,自然条件良好。

1.4.2交通

四面皆临规划道路,西至环湖路,南邻武鄂高速,北至环湖北路,东至莲花大道。

现状交通主要为村庄道路,对外交通非常不便。

1.4.3自然条件

1.4.3.1气候

葛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3℃,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205毫米。

葛店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达240天。

1.4.3.2地质

基地以平地为主,少量丘陵相间。

内部分布有部分鱼塘、低地,北部地势较高,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最大高差约为5.5米,地上附属建筑以少量自然村落为主,适宜作为教学建设用地。

葛店所属的武汉地区是典型的内陆盆地及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根据长期以来详尽的地震观测资料,武汉地区未有过大震,是难得的具有较稳定地质构造的大城市。

1.4.3.3基地分析

高程分析

规划基地北部高,南部低,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最高点高程为24米,最低点高程为18.5米,相对高差5.5米。

基地地势起伏不大,分布有部分鱼塘、低地,农田。

校区建设可因地制宜规划布置。

坡度分析

规划基地属于丘陵低岗地,现状坡度条件良好,基本为小于4°的坡地,不需要大量的工程处理建设。

1.4.3.4环境分析

基地东临规划中的莲花湖,位于葛店电商基地的中心,是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生态景观标志区域,生态资源良好。

1.4.4现状用地

校区征地面积38公顷(净用地27.75公顷),四面皆临规划道路,西至环湖路,南邻武鄂高速,北至环湖北路,东至莲花大道。

其中建设用地9.38公顷,非建设用地28.62公顷,分别占地块总面积的24.68%和75.32%。

建设用地中,主要为农村居民点,涉及陈范湾、张刘湾等两个村湾,面积8.06公顷。

非建设用地中,主要为耕地和坑塘水面,其中耕地面积为25.85公顷,坑塘水面面积为2.77公顷。

 

编号

代码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公顷)

百分比%

1

H

建设用地

9.38

24.68

 

H1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8.06

21.21

 

H2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1.32

3.47

2

E

非建设用地

28.62

75.32

 

E1

水域

2.77

7.29

 

E2

农林用地

25.85

68.03

3

合计

38

100

1.5规划设计要求

(1)、规划设计要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着眼于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追求高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及文化教育氛围,具有创意新颖、格调明快、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鲜明特点,达到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协调。

方案要适应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要有利于未来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规划设计按不同功能分为教学行政区、实训(实验)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

总体规划根据地形地貌、日照、气候及校园周边环境合理布局,满足环保等部门的标准。

使各区在和谐中求统一,统一中见特色,保证师生工作学习与休闲活动互不干扰,并在未来建设或局部调整时,总体框架不受影响。

(3)、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竖向设计要尽量减少大量填方,依势依形规划人工水面(系),合理开发利用地下层、架空层的空间。

(4)、规划设计应体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

第二章规划理念与原则

2.1规划理念

2.1.1传承长职之魂

新校区的规划一定要传承校园文脉,30年来,长职秉承“铸人铸魂、笃学笃行”的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了大量职业型、应用型和大众型的人才。

本方案以形似的设计手法,借“校徽”展翅翱翔的意境,书写校园“百年树人”的雄心壮志,整个校园如同展翅的海鸥,向象征知识海洋的“莲花湖”展翅翱翔。

2.1.2开放共享的校园

本方案通过水景、街景、场景、风景的空间组合,标志建筑的点缀、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融,为师生们、为社会营造一个开放的、共享的、促进企业与学校、师生与社会交流的场所,重视校园和城市资源共享,从而体现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特色,强调校园空间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等。

2.1.3绿色生态的校园

规划以绿色生态校园为基本理念,沿莲花大道60米的“香樟走廊”、沿环湖大道30米的慢行生态走廊、中心湖景与规划的莲花湖融合、校园南北两端的生态“绿肺”、贯穿校园南北的“百花走廊”、以及点缀在校园内部的“绿色庭院”,共同构成了校园的生态安全格局。

2.1.4特色文化的校园

特色化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精髓和灵魂,它是校园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的综合表达。

设计采用平坡结合,蕴含荆楚风貌的建筑风格,在体量、尺度、色彩等方面也体现校园建筑的典雅气息。

整体色彩构成以褐红为主基调,平行布局与半围合院落结合,力图打造典雅、严谨、开放的特色校园氛围。

人们可以从各具特色的建筑中可以读到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领略其清新隽永的文化品位。

即可有大气磅礴之美,亦可有婉约雅致之美。

2.2规划原则

2.2.1科学规划、因势而建、整合资源、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

2.2.2立足当前,兼顾发展。

充分考虑相应功能区预留发展用地,处理好近、远期发展的关系。

2.2.3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要充分利用原水面及自然植被,营造幽雅、宁静而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

2.2.4特色鲜明、适度超前。

要着眼于立足光谷和葛店开发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需求,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形成有利于教学、科研、学习、生产、生活的科学组织系统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第三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3.1用地布局原则

3.1.1校园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满足教学与生活要求,并留有一定发展余地。

3.1.2基地与外界、基地内部保持良好的交通和运输联系,出入口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集散要求,各运动流线保持顺畅、便捷。

3.1.3校区建筑布置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结合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形成长江职业学院独特的校园风格。

31.4融汇传统校园特有的人文环境特色,形成特有的人文校园氛围。

依托地形、连贯水体,传承良好校园空间的构成因素,创造独特的校园空间个性。

3.2规划结构

校园规划结构:

“两心+两轴+五区”

两心:

校园南北两端的生态绿心;

两轴:

校园的十字空间主轴线,即东西向校园中央主轴线,南北向的中央水景共享轴线;

五区:

绿化防护区:

分布在校区外围,沿莲花大道控制60米的,沿环湖大道控制30米,构建成校园的绿色“防火墙”,一方面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另一方面能隔离城市交通对校园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景观和文化教育氛围。

教学实训区:

教学实训区沿莲花大道、中央湖景色成组团布置,向外沿莲花大道展示校园的厚重形象,对内形成7个教学实训空间组团,即院系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联系便捷,为师生多元的交往空间。

共享区:

建筑沿中央景观广场轴线布置,沿校园入口广场、中心广场布置学术交流中心、公共教学楼、图书信息中心等公共建筑。

图书信息中心作既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开发区的地标,是校园中央景观轴线的对景。

地理位置处在校园的辐射中心,方便师生使用。

生活区:

考虑场地成条形的特点,为减少师生在校园的通勤距离,规划将生活区与教学实训区南北向平行布局,生活区沿环湖大道展开、教学实训区主要沿莲花大道展开,中间是贯穿校园南北的滨水“百花走廊”。

运动区:

结合生活区的带状布置特点,运动区分为南北两个节点布置,主运动区位于北部,由体育馆、400米标准跑道及训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球场组成。

次运东区位于南部,方便南边师生的健身运动。

参考《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标准》,设置篮球场15个,排球场15个,网球场10个,并根据后续校园发展情况,预留空间进行加建。

3.3空间组织

校园空间组织上以十字轴线为纽带,串联起重要公共空间,包括入口广场、教学实训楼群、图书信息中心、400米标准田径训练场等,各空间之间相互渗透与联系,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同时,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通过环校园生态圈、景观通廊、景观轴线进行交融与互动。

第四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两肺、三走廊、多庭院”的绿地景观系统。

一心:

即中央湖景。

规划在校园的中央,结合现状水系特点,设计一条贯穿南北的校园水系,水系成条形状,穿过教学实训区、共享区。

同时,水系考虑与政府规划的莲花湖相连的可能。

使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相连。

两肺:

校园的两个中心绿肺,即北绿肺和南绿肺。

南北两个绿肺是校园的核心开放空间,是校园的主要绿化中心。

它们与中心水景构成连续的校园景观。

三走廊:

即沿莲花大道60米宽的香樟走廊、沿环湖大道30米宽的慢行生态走廊、沿中央湖景的百花走廊。

香樟走廊充分利用规划条件中提出的建筑后退莲花大道60米的控制要求,打造一条以香樟为主的带状校园森林。

30米宽的慢行生态走廊,包括香樟走廊的长度,共2300米,沿走廊布置休闲健身设施,人们或在此晨锻、或漫步、或晨读、或看书,金秋十月沿路是芬芳的桂花香味;中央湖景的百花走廊在教学实训区内部,沿中央水景,以观赏性花卉为主,在此春可赏百花、夏天可观荷花、秋可赏枫叶、冬可品梅花。

打造一个风景秀美的校园百花走廊,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师生情操。

多庭院:

庭院景观也是本校园的绿地景观系统的组成部分,庭院由建筑的围合、半围合组成,是相对私密的景观空间,是师生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

庭院景观与外围的绿带、中心景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构成了校园完整的生态格局。

第五章道路交通系统

本校园规划的交通组织结合了主环分支、局部格网等路网模式,既满足了校区内部交通系统的要求,又能满足大学与城市交通接驳的需要,合理、互利而高效。

贯彻“低碳环保,生态出行”的设计原则,内各功能组团之间由校园主环路有效的串联起来,满足通勤影响较大的机动车流,并尽可能保持大范围内的人车分流;各功能内部则布置较小尺度的支路网,采用人车共行的模式,既提高了道路使用效率,也能增加校园道路空间的活力与安全性。

此外步行交通也作为本规划的重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鼓励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方式,除机动车两侧的慢行空间外校内增设大量的相对独立的慢行空间。

5.1道路交通规划

本校园道路规划,结合长条形场地特点,形成“环形+放射式”的路网模式,即满足校区内部交通系统的组织,将各功能组团有效串联,又使校园与城市交通良好接驳。

校园主环路宽度为12米。

其他校园支路以主环为骨架向内外生长,贯彻“低碳环保,生态出行”原则,尽可能人车分流,各尽其用。

5.2校园出入口设置

规划设置一主两次共三个校园入口。

考虑莲花大道是贯通葛店开发区的南北主通道,主入口沿莲花大道布置,以莲花湖为对景。

次入口场地南北向各设置一个,与城市路网对接便利,而在校园的西面根据校园的远期建设情况可增设一个次要出入口。

5.3慢行系统规划

倡导“低碳环保,生态出行”的设计原则,步行与自行车是校园内部主要的出行方式,结合校园景观设计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交往联系是本设计的重点。

本校区慢行系统分为三级,一级慢行路线由校园主次入口引入,围绕核心景观区以及教学区,并由环形系统的主要步行路线引向各功能分区形成,以校园特有的内环步行道路将生活区、教学区和运动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保证交通的便捷;二级慢行路线围绕各个功能景观区设置自由散点式的步行栈道,方便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共享区、运动区之间的联系,成为校园独特的风景;三级慢行路线为校区外围的园区漫步道,与自然紧密结合,学习生活之余,体验纯粹自然生活。

线形与面状的活动空间,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的空间。

校园慢行距离控制在舒适的人行尺度之内,合理安排活动区域与日常行为的关系,使校园主要功能区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形成高效的交通组织和人性化的场所。

校园中心区(包括基础教学、各学院建筑群体、图文信息中心等公共建筑)控制在400米直径慢行区以内,5分钟内可步行到达各建筑。

校园中心区与学生宿舍区的联系也十分便利,多控制在800米直径慢行区以内,步行10分钟可达。

5.4停车系统

机动车停车场规划采用地面分散和地下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总停车位460个,地下停车设置在图书信息中心和体育馆下。

自行车是校园内的主要代步工具,规划对自行车停靠作了专门安排,设置自行车停车位5000个。

第六章校园建筑形态与特征

6.1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建筑的空间组合上,设计提供了多样的建筑空间组合模式,包括围合式、半围合式、条式、点式等。

创造了丰富的校园空间。

在重要的节点空间,以加大建筑的退让或通过建筑的对称围合,形成校园的广场空间。

6.2校园建筑形态设计

校园建筑设计充分体现现代大学的人文气息,与环境自然融合,融入荆楚建筑的特色韵味。

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关联,互为景观。

建筑设计采用平坡结合,蕴含荆楚风貌的建筑风格,在体量、尺度、色彩等方面也体现文化建筑的典雅气息。

整体色彩构成以褐红为主基调,平行布局与半围合院落结合,力图打造典雅、严谨、开放的特色校园氛围。

材料和颜色注意各建筑物之间的统一,突出建筑屋顶的造型特色,形成校园完整明确的主要风格和主要色调。

在保持校园建筑整体统一的基础上,重要建筑适当采用特殊的形式和色彩以突出标志性特征。

第七章道路竖向规划

规划用地属于丘陵地形,整体地势起伏不大,地块较为平坦。

整体地势总体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现状最大高差达5.5米,平均高差2.5米,整体开发条件良好。

基于上述的地形条件,竖向工程规划的主要原则是:

服从上位规划的总体竖向规划要求,校园规划的布局和用地情况,结合土方平衡和场地排水做好总平面设计,使规划道路、场地、建筑与现状地形充分协调,有机的融入自然环境,整体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

场地内的丘陵山体基本完整保留,只在局部依据道路和建筑形态进行适当开挖,并作护坡或挡土墙。

规划将东侧水系引入项目内部,并适量开挖以营造良好的水体景观,水面开挖的土方、地势较高区域的挖方与低洼区域的填方可以保持大致的土方平衡。

道路的高程设计依照整体地形和功能布局,纵线控制高程相对平坦,符合自行车交通的坡度要求,并采取道路旁边坡起坡的处理解决道路纵向排水问题。

靠近自然水体地块下降起坡,以就近组织用地内雨水排放。

校区内主干道纵坡为0.3%~1%,横坡为1%~2%,地坪至道路面高差0.15m~0.20m。

第八章工程规划系统规划

8.1给排水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1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8.1给水设计

8.1.1、生活用水

用水对象

用水量标准

用水单位数

最高日用水量

教职员工

50L/.人

500人

25m3/d

学生宿舍及单身宿舍

150L/.人

15000人

2250m3/d

食堂

20L/.人

15000人/餐,每日三餐

900m3/d

绿化及道路冲洗用水(每天)

2L/m2

30000m2(每天)

60m3/d

未预计用水量

按总用水量10%计

 

33m3/d

合计

 

 

3560m3/d

本工程项目生活最高日总用水量为3560m3/d。

8.1.2、供水系统:

校区内设有集中给水加压泵站,对市政供水压力不能达到的楼层采用变频加压泵组供水。

学生宿舍每个卫生间均设有水表,可独立计量。

8.1.3、热水设计:

本工程学生宿舍设有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屋面设有热水箱和太阳能集热板,当太阳能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燃气辅热。

8.2排水设计

本工程室内采用污废合流制,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

8.2.1、排水量

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每日排放量约为3150m3/d。

8.2.2、排水系统设计

室内生活污水由立管收集出户排入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食堂污水经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8.2.3、雨水设计

雨水量按当地降雨强度公式计算,屋面雨水排放重现期P=5年,场地雨水排放重现期P=3年。

屋面雨水由雨水立管收集后,下至底层出户,排入校区雨水管网;屋面雨水及场地雨水收集后排至附近的地埋式PP模块储存净化雨水收集系统,多余的雨水溢流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8.2.4室外雨水收集利用

1、本项目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收集屋面的雨水至室外地埋式PP模块储存净化雨水利用构筑物处理后,供室外绿化、浇洒道路使用。

2、雨水经过滤、消毒处理后其水质应达到国家《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表3.2.5雨水处理用于绿化水质:

CODcr30mg/L;SS10mg/L。

8.2.5管道管材

1、室外埋地给水管道:

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聚已烯)复合给水管,电热熔连接。

2、室外埋地污、雨水管道:

采用UPVC双壁波纹埋地排水管。

3、生活给水室内给水管主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内外涂塑),卡槽式接口,支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

生活热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氩弧焊连接。

4、生活污水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粘接;地下室潜水泵出水管用热镀锌钢管。

5、室内消防系统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管径<DN100采用螺纹连接;DN≥100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

6、屋面雨水管采用UPVC给水管,粘接。

8.2.6难点及重点分析

1.本工程室外绿化面积较大,同时又设有水景工程,从节约用水的角度考虑,设计中考虑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收集屋面优质雨水至室外地埋式PP模块储存、净化。

雨水经构筑物处理后,用于地面冲洗、绿化及景观用水。

2.本工程学生宿舍较多,为解决学生宿舍热水使用问题,同时又节约能源,设计采用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

每栋宿舍屋面夹层设有热水箱,屋面设有太阳能集热板,当太阳能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燃气辅热。

同时每间宿舍卫生间设有插卡式水表,解决热水计量问题。

3.本工程由于学生较多,每日用水量较大,校区设有集中供水加压站,解决市政管网压力不足的问题。

8.3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强电部分

8.3.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为整个校园。

8.3.1.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8.3.1.2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

10/0.4kV变电系统方案设计、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一般公共场所的照明设计、应急照明系统设计、防雷系统设计、接地及安全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设计以及各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

8.3.2电源及供配电系统

8.3.2.1本项目为长江职业学院新校区。

地上建筑面积40万㎡,分为两期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