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7079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

《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docx

高考人教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单元质检卷第2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夏威夷群岛中的毛伊岛和希腊的锡拉岛(如图所示)上有世界闻名的红沙滩。

读图,完成1~2题。

1.从毛伊岛到锡拉岛的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

A.一直向西北B.一直向东

C.先向北,后向南D.先向南,后向北

2.两岛间最短距离约为(  )

A.7000千米B.11000千米

C.13600千米D.16000千米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经度,毛伊岛与锡拉岛的经度间隔约180°,即两地大约位于两条相对的经线上。

两地都在北半球,从毛伊岛到锡拉岛的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北,过北极点后向南,C项正确。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两岛间最短距离是过北极点附近的大圆劣弧长度。

毛伊岛纬度约为21°N,锡拉岛纬度约为36°N,两地的纬度间隔约为123°。

同一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因此两地最短距离约是13653千米,与13600千米最接近,故选C项。

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3~5题。

3.根据图中的信息,估算该岛屿的面积约为(  )

A.105平方千米B.209平方千米

C.549平方千米D.1025平方千米

4.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表示的面积为原来的(  )

A.1/2B.2倍C.1/4D.4倍

5.该岛屿位于北京的(  )

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

答案3.C 4.C 5.A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岛屿的轮廓可知,其面积不超过图中标有经纬度的两个小单元格的面积;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的跨度,可以估算出两个单元格的面积=10'/60'×111×10'/60'×111×2=684.5平方千米。

故选C项。

第4题,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表示的面积为原来的1/4。

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屿大致位于(13°30'N,144°E),北京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东经度数越大越偏东,北纬度数越大越偏北,因此该岛屿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下面为两国轮廓图,A、B两城市分别是甲、乙两国的首都。

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图比例尺比右图大B.甲国的面积较乙国大

C.甲、乙两国面积相当D.甲、乙两国气候相似

7.A城市位于B城市的(  )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答案6.A 7.B

解析第6题,两图图幅面积相同,甲国所跨经度约为6°,乙国所跨经度约为20°,因此实际面积甲图小于乙图,故左图比例尺大于右图。

根据两图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甲、乙两国气候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A项正确。

第7题,读图可知,A城市位于赤道附近,B城市位于30°N以北,因此A城市位于B城市以南;A城市位于10°E附近,B城市位于0°经线以东,因此A城市位于B城市以东。

综合两方面可知,A城市位于B城市东南方向,B项正确。

(2019江苏盐城中学模拟)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51米

B.该地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流分布

C.该地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

D.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9.下列关于该地河、湖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河流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内河航运

B.河流上游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

C.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

D.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以便供水

答案8.D 9.D

解析第8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读出两个山峰的相对高度为50~150米,A项对;由图看出该地聚落多沿河流分布,B项对;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树种,茶树适宜在山区、雨雾日多,酸性土壤的地区种植,图示位置是我国南方地区,故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C项对;开垦沼泽对地理环境造成重大影响,D项错。

第9题,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水量大,地形平缓可以发展内河航运;河流上游地区落差相对较大,水量较大,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也是河湖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故A、B、C三项合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虽然有利于集中供水,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等,D项不合适,符合题意。

(2019天津滨海新区重点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有关图示区域描述合理的是(  )

A.甲城市附近为盆地地形B.虚线区域内为洪积扇地貌

C.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D.整体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11.下列关于图中甲城市及其所在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层曾经受张力作用B.城市位于地垒之上

C.甲城市水土流失严重D.该区域地表水丰富

答案10.B 11.A

解析第10题,结合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和右侧地质剖面图,可以判断出甲城市附近为谷地地形,并非盆地(四周高,中部低),A项错误;从等高线、河流流向归纳出该区域特征是以山地、平原地形为主,D项错误;等高线数值从南面和东南面向北递减,地势北低,C项错误;结合图中等高线及河流流向归纳出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图中虚线在出山口,判断为冲积扇,也就是洪积扇地貌类型,B项正确。

第11题,结合岩石的运动状况,可知甲城市所在区域有断层发育,再根据岩层的分布状况,说明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是:

早期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张力作用)下陷,后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堆积作用,A项正确;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并沿着断裂面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上升一侧叫地垒,断层下降一侧叫地堑,从图中得知甲城市位于地堑之上,B项错误;甲城市地势较低且比较平坦,不易水土流失,由于断层构造,地表水易沿断层线下渗,地表水不丰富,C、D两项错误。

(2019江苏前黄高级中学三模)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

7月份某高中的地理社团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据此完成12~13题。

12.若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经行图中a~b段需要时间约是(  )

A.5小时B.6小时C.7小时D.9小时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点的学生看到太阳大致在P方位落山

B.考察期间白昼不断变长

C.M点地处迎风坡,水分热量条件较好

D.P地正午太阳高度显然比Q地更小

答案12.C 13.C

解析第12题,根据比例尺,通过量算可知,图中a~b实地距离约为38千米,若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大约需要7.6小时,C项最符合。

第13题,7月份,太阳视运动轨迹为东北升、西北落,图中P点位于最高点西南,并非7月份太阳落下方位,A项错误;考察期间,北半球地区昼长逐渐减小,B项错误;根据材料,该地为我国东南部某地,7月份盛行东南风,M点地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C项正确;根据指向标,P地位于Q地的西南方,7月份P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Q地,D项错误。

(2019湖南岳阳一中质检)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山峰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850米B.750米C.650米D.450米

15.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乙村、丙村可以通视

B.乙、丙两村容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C.B地夏季降水量大于C地

D.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14.D 15.B

解析第14题,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分析,山峰的海拔在800~900米,桥梁所处位置的海拔为300~400米,两地交叉相减,所以两地的高差为400~600米,故最有可能的是450米,D项正确。

第15题,乙、丙两村位于山谷谷口,河谷上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易受泥石流的影响;乙村、丙村中间间隔山脊地形,不能通视;我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B地为背风坡,C地为迎风坡,夏季B地降水量小于C地;图中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B项正确。

(2019湖北华中师大附中三模)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分布图(单位:

米),图中等高距为20米。

据此完成16~18题。

16.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

A.80米B.100米C.120米D.140米

17.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

A.东北流向西南B.西北流向东南

C.西南流向东北D.东南流向西北

18.该地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  )

A.发展滨海旅游

B.发展大规模甜菜种植

C.种植经济林木

D.加大水电开发力度

答案16.B 17.A 18.C

解析第16题,理解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相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图中等高距是20米,据图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可以看出,图中最低处为260米<最低处<280米,最高处在360米<最高处<380米,80米<高差<120米。

也可以利用公式“(n-1)d

题中要求选出最大高差,只有100米在此范围内,B项正确。

第17题,本题需明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故图中河流流向由东北流向西南,A项正确。

第18题,题目说明了该地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并没有说是我国的沿海地区,发展滨海旅游不合理,A项错误。

甜菜喜温凉,其主要种植区在东北地区,该区域不可大规模种植甜菜,B项错误。

发展经济林,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利于农民增收,C项正确。

该地地势落差小,不适宜发展水电,D项错误。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

米)。

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幅范围内的最大高差H可能为(  )

A.1000米

B.1000米

C.1400米

D.1950米

20.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纬线从106.5°经线至107°经线的地形剖面的是(  )

答案19.D 20.C

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图中海拔最高处为1500~2000米,最低处为0~500米,地势落差为1000~2000米,题干要求最大高差,D项正确。

第20题,由图中30°纬线所经过的等高线可知,西边起点在500米以下,B、D两项错误;30°纬线在106.5°~107°经线之间的距离为0.5×111×cos30°≈47.73千米,A项错误;根据沿此剖面线的海拔情况可知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4分)目前我国已建有五个极地科考站,其分布如下面两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黄河站(78°55'N)四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    。

相距最近的两科考站是                              。

(4分) 

(2)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试算出其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数)。

(2分)

(3)若运送物资的飞机从长城站(62°12'59″S,58°57'52″W)飞往中山站,说出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

(2分)

(4)请说出图中五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并判断其与其他四个科考站的相对方位。

(6分) 

答案

(1)昆仑站(2分) 中山站和昆仑站(2分)

(2)约为1221km(2分)。

(3)先向东南方向飞,再向东北方向飞(2分)。

(4)长城站(2分)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仑站的西北方向,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向(4分)。

解析第

(1)题,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黄河站(78°55'N)四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昆仑站,因其纬度最高。

相距最近的两科考站是中山站和昆仑站,两站的经度相近,纬度差小。

(2)题,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两站经度接近,忽略经度差影响,根据纬度差计算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1°的经线长度相等,约为111千米,其与昆仑站的纬度差约11°,直线距离约1221千米。

第(3)题,若运送物资的飞机从长城站(62°12'59″S,58°57'52″W)飞往中山站,整体上是向东飞行。

两地都在南半球,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先向南偏,后向北偏。

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南方向飞,再向东北方向飞。

第(4)题,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根据经度,图中五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长城站。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选经度差小的一侧。

再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可知长城站位于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仑站的西北方向,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向。

22.(16分)南部苏丹已正式从苏丹分离,成立南苏丹共和国。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苏丹首都朱巴位于北京(40°N,116°E)的   方向。

(2分)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         。

(2分) 

(3)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    ;若图甲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图甲的比例尺约为     (数字式)。

(4分) 

(4)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

(8分)

答案

(1)西南(2分)

(2)先向东北,后向东南(2分)

(3)乙(2分) 1∶300000000(2分)

(4)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分);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2分);位于内陆(不临海)(2分);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国较多(2分)。

解析第

(1)题,南苏丹首都朱巴大致位于(6°N,32°E),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其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2)题,①②同位于60°N纬线上,其最短飞行线路是按照过这两点和地心确定的平面与地面相割而成大圆的劣弧飞行。

第(3)题,乙图表达地理事物详细,比例尺较大;②③两地的实地距离为60×111千米,结合图上距离可以计算出其比例尺。

第(4)题,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

23.(15分)(2019江苏镇常无苏四市联考)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以    地形为主,地势特征为:

        。

(3分) 

(2)AB河段的河流流向为:

先向    流,再向    流。

(2分) 

(3)小明登上了朝阳峰,甲、乙、丙、丁四个城镇中,他不能俯瞰到    城镇,理由是  

 。

(3分) 

(4)为解决甲城镇的电力供应,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

简述坝址选择A处方案较B处方案的利弊。

利:

            ;弊:

           。

(4分) 

(5)甲、乙、丙、丁四个城镇中,    城镇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主要原因是  

 。

(3分) 

答案

(1)盆地(1分) 四周高,中部低(2分)

(2)南(1分) 东南(1分)

(3)丁(1分) 丁城镇西侧的山脊阻挡了小明的视线(如判断错误,则本小题不得分)(2分)

(4)利:

移民数量小;工程量小(2分)

弊:

水库集水面积小;水库库容小(2分)

(5)丁(1分) 主要原因:

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陡(2分)

解析第

(1)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定,图中地势为中部低,四周高,因此为盆地。

(2)题,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AB河段的河流流向为先向南流,再向东南流。

第(3)题,依据“凸低为高”原则,可判定朝阳峰与丁处之间有一山脊,视线被阻隔,因此看不到丁处。

从朝阳峰到甲、乙、丙三处均为凹坡(高处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陡;地处等高线稀疏,山体坡度较缓),透视性好,因此从朝阳峰可以看到甲、乙、丙三处。

第(4)题,水库应选在水源较多、储水量较大且人工建造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较少的地方;同样要兼顾是否淹没农田、房屋、道路等情况。

读图可知,A处水库集水面积与B处比较,A处水库集水面积小;水库库容小。

但村镇规模小,移民量小;峡谷更窄,工程量小。

第(5)题,从自然因素分析,地质构造破碎;坡度较陡;降水较多的地区易发生滑坡等自然灾害。

图中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陡,因此更易发生滑坡。

24.(15分)(2019北京海淀调研)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某游客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

材料二 图2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

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材料三 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

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这些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

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

村中建筑整体筑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

村中道路则依山势修建,虽算不得宽阔,倒也平展。

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寓意“平步青云”“紫气东来”。

(1)说出该游客行进的方向,估算其步行距离及A地到溶洞之间的相对高度。

(4分)

(2)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图1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5分)

(3)分析该村落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

(6分)

答案

(1)行进方向:

先自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2分);步行距离:

约400~600米;相对高度:

60~100米(2分)。

(2)拍摄点位于D处(1分);D处海拔(大于710米)高于村落最高点(约670米),可俯视拍摄(1分);D处(等高线由低向高凸出)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1分);由图2中的村落形态可知,D处的拍摄角度恰当(1分);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1分)。

(3)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2分);位于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2分);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且依阳坡层层抬高,有利于采光通风(2分);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2分)。

(答出3点得6分)

解析第

(1)题,图1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根据图中公路延伸形态,游客的行进方向,先自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

从游客中心到A处的图上距离约5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步行距离约为400~600米。

图中等高距是20米,A地海拔为650~670米,溶洞海拔为730~75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60~100米。

(2)题,游客照片中,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说明可以俯视拍摄整个村落,拍摄点位于D处。

D处海拔大于710米,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视拍摄。

D处等高线由低向高凸出,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

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从D处的拍摄角度,与图示村落形态一致。

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

B处海拔较低,看村落形态不是元宝形。

C处海拔低,不能俯视全村。

E处与村落间有山脊阻挡。

第(3)题,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组织紧凑。

村落位于华北地区,属于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

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利于防寒采光。

村中建筑整体筑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依阳坡层层抬高,有利于采光通风。

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寓意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