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69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

《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docx

浅谈思维导图在政治课程中育人价值的实现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有新课程理念的支撑,又有高考、

会考教育教学经验,但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疑问多多的学生、

面对手头仅有的教材,仍有种种困惑、种种冲突出现在自己的教育、教

学过程中。

一、我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当今社会上重“育分”、轻“育人”现象普遍存在,所以有些人会对

具有独特育人价值的政治课产生偏见,有的人认为政治课没有科学性,

只是在课堂上读读新闻、说说国家政策而已;也有人认为,政治课就是

说“大道理”,都是虚假的;更有人认为,政治学科就是背书,对于学生

发展是“没有用”的,因而是可有可无的。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就“课程定位”明确指出:

思想

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教

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

想政治素养基础的课程。

这一课程提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帮助学生

树立共同理想、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终身发展中起了必不可

少、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以育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正是《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上海教育未来改革

发展的核心理念。

1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认为政治课程是一门集育智、育德、育

能于一体的课程。

思想政治课有学科的科学性,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引导学生获得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学会联

系世界的学习方法和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

治素养基础。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它所讲的内容是真实的,而

不是虚假的。

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

阵地,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初步树

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为学生终身发展而设置的,是有更高要求的学

科,而不只是背书。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提供学生政治思维方法,帮

助学生形成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社

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方法上的支持。

面对社会上一些人的偏见,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该如何让学生信服,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让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得到实现呢?

二、思维导图是实现思想政治课育人价值的推行器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读到了英国人东

尼博赞提出的“思维导图”的概念,这位“记忆之父”用这一概念成功

改变了超过2.5亿人的思维习惯。

于是,我也把“思维导图”带到我的

课堂上,渐渐地,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改变了,他们开始期待政治课,

2

他们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学习政治课内容,构建知识;他们用思维

导图的方式来进行价值判断,明辨是非;最重要的是他们用思维导图的

方式来解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呢?

它又是怎样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上发挥作

用的呢?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型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

一般是由主题和多层分支(分支分为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以此类推)

构成。

每个进入大脑思考的问题或是学习的关键词,都可以成为主题,

并由此中心向外散发出与主题相关的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

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多

层的分支。

一般来说,一张思维导图把主题放在中间,分支从主题延伸

出来的,分支越是多,说明关注的内容在不断的细化、思考在不断的深

入。

思维导图的特征是发散型的、无局限性的、充满想象的。

思维导图既可以徒手在纸上画,也可以在电脑上用“心智图”软件

来完成。

徒手画比较方便,不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且可以运用图文并重

的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

的技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用心智图的软件完成也比较便捷,

便于更改和完善,便于整理和保存。

下图展示的是用心智图软件制作成

的思维导图的形式。

我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认为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

能解决政治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体现政治学

科的育人价值,从而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

他在思想政治课的价值主要

3

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便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提

取和运用,实现“育智”。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到关于思想政治

课程的基本任务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马克思主

义基本观点的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实现“育智”。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

六本教材,共22课。

每课内容又由课题、节题、框题组成。

在之前的教

学中,学生整理课本知识是按照条条框框来整理的,如某一课、某一节、

某一框,然后是1、2、3……,还要下一层次的就用

(1)、

(2)、

(3)……等来表示。

这样的笔记,知识只是平面的“躺”着的,比较固

定和死板,学生很难插入新的知识,因为没有空余的地方,若是插入便

会使笔记显得杂乱而无法使用。

这样的知识整理,使得知识在大脑里呈

现的也是一条一条的知识,因为只有一种格式而没有变化,学生很难从

中及时提取或运用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其实政治课教材内容的编排有其

内在的结构性和逻辑性,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知识,并且把握

知识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呢?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

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

灌输者,而是成为学生构建的帮助者,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则是主动建构者,发挥主体作用。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把已知

的和未知的知识或信息连接起来、把相关的知识或信息连接起来,使知

4

识或信息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

律的,真正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而要实现这一过程

的一个载体,便是思维导图。

为什么思维导图能担当此重任呢?

思维导图有其独有的层级性、发散性、延伸性的特征,能让知识“站”

起来,方便学生在上面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随学生认知水

平、认知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添加、生长新的分支,形成一棵既有“树

干”(主题),又有“树枝”和“树叶”(分支)的“知识树”。

有了这棵

树,学生既能从整体上看到树干和树枝,也能从细节处看到小枝丫和树

叶,即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又可以关注到知识

细节,收放自如。

并且,当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这棵“知识树”也越

发枝繁叶茂。

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通过思维导图来完成。

以哲学常识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的相关内容为例,我们将

传统方式的笔记与思维导图笔记作一比较,如下图:

(左为传统笔记、

右为思维导图笔记)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1、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三性

(3)、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

2、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2)、发展的过程

5

(3)、发展的基本途径

(4)、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传统笔记和思维导图都显示的是“联系”和“发展”的相关内容,

但如果需要进一步学习“用联系观点观察问题”这一条目细化的内容时,

传统笔记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完成,思维导图却能完成这一任务。

如下图: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关注细化的内容,从而建构新的知

识网络,它也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让知识结构化,呈

现层层叠叠,建构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下图展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常识的整体内容和结构:

上面思维导图中的最末的分支都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以再细化,如:

因果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

而上面的一级分支或二级分支,

如:

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认识论等这些非最末的分支,可以根据

学习者的需要收回它下级分支而不呈现。

所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

既可以关注整体,对教材有个整体性的把握,又可以关注部分,对知识

有个深入的学习。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一过

程是集阅读、思考、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网络的过程,是知识内化为

学生自身的过程,更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正如杜威认为:

“儿童运用他

所学习的知识逐渐发展他的能力,直到他能教育自己为止。

”所有这样的

学习是高效的、有意义的,能够实现“育智”。

2、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碰撞,帮助学生构建正确道德

6

观的认知体系,实现“育德”。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思想政治课

程的基本任务要“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

想,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

“育德”。

当微信、飞信等网络传播工具把信息、新闻、各类社会事件以极快

的速度传递到学生的视野时,当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呈现在学生眼前时,

学生该如何应对?

教师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

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又如何能实现?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一门显性的

德育课程。

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执行者――政治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

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师的强大作用在于对人的道德的培养”。

但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有人

认为政治课就是说“空话”、说“大话”,其实这些人是缺乏正确理论基

础和常识的。

所以,我们的育德一定要以育智为基础,使“智”成为

“德”的强大理论支持,即让学生获得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常识,并以此

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对现实问题和不同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道德认知体系,实现育德。

进行德育教育中,面对同一个社会事件,一定会有多种观点态度出

现,其中必定有积极的方面,也必定有消极的方面。

如何让学生能“火

眼金睛”、“明辨是非”呢?

我们一定不能“灌输”给学生我们的想法,

因为这是“我们”的想法。

我们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学

7

生自己原有的,也可以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的道德认知水平上建构起来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真正接受和认同,而这些必须借助思维

导图,因为思维导图的无线延伸性的特点能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同的

思想和价值观(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作为分支一一展示,然后让学生自

己归类、自己辨别、自己选择。

如,对于部分年满18周岁的高二、高三学生来说,他们将有机会在

学校里实现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政治生活――选举虹口区人大代表。

么对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我们学生应该抱何种态度呢?

不同的态度又

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呢?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学

科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常识的相关内容)和道德认知水平对此事

件各抒己见。

学生一定会有不同的、甚至是彼此相反的意见提出来,我

把学生中积极的和消极的态度罗列出来后,让学生自己归类、自己判断、

自己选择,这些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

如下图:

思维导图不断呈现、归类、矛盾、冲突、认同、完善的过程中,是

学生道德认知相互碰撞,道德认知体系不断建构的过程。

通过这一课堂

活动,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等相关内容有了更

深刻的理解,真切的体会到:

人民是权力的拥有者,人大代表是权力的

直接行使者,所以选举人大代表对于广大人民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人

民的权力是否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和落实。

从而,学生将会珍惜这项权利,

积极参与人的代表的选举活动,投好庄严地一票。

“选举人大代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