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6716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docx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一点通》

编写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第一章读写结合的理论要素-------------------------------------------1第二章读写能力的培养--------------------------------------14第三章读写结合的方法论-----------------------------------20第四章读写结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24第四章读写结合的教案实例---------------------------------32

第一章读写结合的理论要素

第一节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读写结合法”是学用结合的具体体现。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

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读写结合符合阅读心理过程一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

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强化体现读写结合这个基本原则。

二、读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根据儿童模仿性、发表欲和遗忘性的心理特点,进行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的设计和实施是正确的。

1(模仿性。

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是要借助模仿为“阶梯”。

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与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提供适当的范文,因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

通过实验证明,范文对学生习作的范式作用:

(1)利用范文,让学生学有样,有利于提高他

-1-

们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

(2)习作中出现仿造、改造、创造三种水平,也出现仿中有创,创中有仿。

(3)选取的范文应是学生理解、接受的(符合其知识水平、心理基础及生活经验),但又应略高于学生一般的作文水平。

(4)范文的选取应根据读写训练的目的而定,才能起到优良的效应。

2(发表欲。

学前儿童具有强烈的口头发表欲。

入学后,通过群体的生活和教学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生活经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他们就相继出现了书面的发表欲,很想把所见、所闻、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读写结合教学法,借助于大量写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获得的知识来进行写作,正是满足儿童这一心理需要。

3(习作心理障碍。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写比读难,再加上有的教师指导不得法,更助长儿童害怕写作的心理。

为消除这种初期习作的心理障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儿童从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主张读写结合,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通过模仿而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使儿童的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动机,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害怕的心理障碍。

第二节阅读教学中读和写的关系

一(读写结合的关系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

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

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

-2-

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既不应主张读写结合的自然性(文章读多了,就自然会写),又不应主张读写结合的机械性(读什么写什么),也不应赞同读写结合的随意性(随意学一点就结合一点)。

读写结合应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取消每周专设的两节作文课,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教学实践中,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和记叙文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读写全程结合,同步改革,同步发展。

读写能否同步,答案是肯定的:

能够同步,而且必须同步。

主要根据是:

1.从历史渊源和内在发展来看,阅读与写作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2.这个观点,可称之为“读写同源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

社会交际工具,

它不仅是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也是了解别人思想的工具。

没有写,就谈不上读;没有读,写也就没有意义了。

可见,从读写的起源与历史的渊源、发展来看,读与写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3-

2(从理论依据来看,读写同步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首先,读写同步符合系统的整体原理。

整体原理要求在一个系统中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功能、新作用。

读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对小学生来说,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读的深化和升华。

从整体原理来看,只有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展其整体功能作用,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次,读写同步也符合学习迁移原理。

读与写虽然有内在的吸收与外在的表达的区别,但他们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

这样,就使读与写、读与读、写与读、写与写之间相互迁移成为可能。

读写对应规律的提出,就是运用这种学习的迁移规律而达到读写同步的。

第三,读写同步符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心理过程。

阅读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但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

阅读教学过程是个“双向”心理过程:

一是由感知文字到理解思想、由感受形式到领会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探究过程;一是从思想到文字、由内容到形式、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过程。

这两个过程,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延续和提高。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实现前一过程,而且更要实现后一个过程。

而阅读的第二个过程恰好同作文教学心理相吻合。

可见读与写的能力培养是统一于阅读教学的心理过程之中的。

3(从教学实践看,读写同步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与发展水

-4-

平的

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特点。

丁老师正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满足了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第三节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原则

一、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做到八个转变

我们要认识到在读写结合课上,应切切实实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每个学生,实现八个转变:

一是从学服务于教向教服务于学转变;二是从逼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三是从教师讲堂向学生学堂转变;四是从僵化程式向现代的启发式转变;五是从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六是从只重学会向注重会学转变;七是从只重优生,弃差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八是从只重课内向课内外结合向两轨运转转变。

二、要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做到“整体设计,动静结合”。

所谓“整体设计,动静结合”就是要求教师在“读写结合单元分组导练”的教学设计中,备教材要做到胸有全册,单元着眼,从课入手。

首先,要弄通弄懂本单元在全套书、全册书中的位置、作用和单元前后的联系。

从组文、各类课文、综合练习题的钻研,把握单元训练的重点,组文训练的要点,课文训练的特点和习题训练的练点。

并要

-5-

求教师把教材死的知识化为教师活的知识,把教材的内容化为教师的思想感情,把教学的思路化为学生学习的思路。

这样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才能达到掌握好“整体设计,动静结合”要领的要求。

2.坚持做到“抓住主轴,敢放会收”。

这就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训练的目标和重点,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作文、自己改文,能发现问题,提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主体精神。

如何“抓住主轴”,难就难在“敢放会收”问题上。

有些教师“放了”,但学生不应,认为学生太笨了;有些教师怕放得开收不拢;怕学生答不上来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既定教学任务;怕学生提出“怪题”自己无把握解答,脸上无光等等。

因此,遇难而退,走回头路。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有没有爱心、知心、耐心、恒心和善导之功。

3.坚持做到“多向反馈,善于调控”。

读写结合导练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

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实行“多向反馈,善于调控”的教学形式。

它有利于教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取优补缺和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动合作,在心灵和智慧的碰撞中实现优、中、差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民主化教学和教学社会化的高效教学形式。

要达到“多向反馈”务必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6-

保证充分的时间让给每一个学生认真地识字、读书、交流、作文。

把教学中花在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表演的时间省下来,还给学生支配;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懂的坚决不讲,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节奏和容量,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发展状态善于调控。

4.坚持做到“面向全体,培优扶差”。

衡量导练课是否面向全体,培优扶差的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看:

一是看难度。

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是否以教材和学生为依据,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实践经验说明:

一般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依据,这样可以兼顾优生和差生。

二是看广度。

课堂重点训练项目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全体学生都能实际进入了学习过程并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是看抓两头。

对优生是否提供他们有发展的机会;对差生是否加以“偏爱”,给予激励和耐心、恒心地引导,让他们共享教师的爱,共享学习成功的快乐。

是否做到面向全体,培优扶差,以优带差,以差促优,拉动中间,共同进步。

5.坚持做到“九要”的导练要求。

即训练目标要明、要求要实、重点要准、内容要精、时间要省、方法要活、容量要大、节奏要快、效率要高。

这是单元分组(各类课型)导练课的共性要求。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至第8个要求是因,第9个要求是果;第3至第8个要求都要为第1、2个要求服务。

教材从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组文、课文至习题都明示了导练的目标、要求、重点、内容。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可以领会和操作,

-7-

关于训练时间要省、训练方法要活、容量要大和节奏要快,教材中不明示,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知能、思维状态和心态特点而决定。

第四节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向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要进行几方面的训练。

一、练语言

1.练语言品格。

(1)语言完整性训练。

要求听、读、说、写每一句话都要完整。

要求一年级主要通过“四素句”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构成句子的基本因素,为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语言条理性训练。

要求学生说写言之有序。

如一年级教材安排学习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训练,要求学生懂得句子本身的条理性;二年级安排学习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句群,使学生理解句与句的逻辑关系;三年级安排训练重点是连续结构段、并列结构段、总分结构段、概括与具体结构段,使学生理解段中层与层的逻辑关系;从四年级开始,要求学习连续结构篇、并列结构篇、总分结构篇、概括与具体结构篇,使学生理解篇中段与段的逻辑关系。

由于给学生揭示了句子、句群、构段、构篇中各种逻辑关系,并按各种逻辑关系训练语言,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的条理性、系统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3)语言具体性训练。

要求学生言之有物。

教材选编学生喜读爱写的近300篇记事、状物、写人的记叙文,围绕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注重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8-

抓住用词精妙的句子,让学生品评,反复体会、反复读。

(4)语言准确性训练。

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每册课文课堂练习题中编有用词准确的句子,采用比较法,通过换词句、改词句、增减词句等与原文比较,都应让学生评议、反复体会,使学生理解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当;特别要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及学生习作中不通顺的地方,给予指导,不可训斥。

(5)——语言速度训练。

新世纪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务必使学生听、读、说、写能力协调发展,并都要有一定的速度。

读写结合语文教材,是以读写相互迁移为突破口,促进听、读、说、写能力整体性、层次性地发展,不能错认为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

2.练理解语言。

阅读课主要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包括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项的训练。

读写结合教材按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每册课文中都设计上述各项的定量定质的训练。

每年级学习法训练要有序:

一年级着重训练识字3法(笔画笔顺识字法、偏旁部首识字法和音、形、义比较识字法);二年级着重训练查字法;三年级着重学习精读法;四年级着重训练读记法(在阅读中摘记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记概括提纲、写读后感);五、六年级着重训练读写对应法。

3.练表达语言。

练习表达语言的具体做法是读写结合,读为基础,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从仿到作,从说到写。

具有以下几种形式。

从句到篇的训练,从读中学写作方法。

从句入手,着眼于篇。

-9-

年级着重练好一句四素完整句。

从练好一句话开始,如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

由段到篇的训练。

在三年级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项目,都是通过读来掌握七个对应关系(解题与审题、拟题;归纳文章中心与表达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意与拟作文提纲;区别主次与内容详略;捕捉重点段与突出中心;品评课文与自改作文;从读学习观察事物与作文练观察方法)。

二(练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上下功夫,要在练语言,练思维,练思想感情三者的统一上出成效。

在导练教学中,要重视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边读边思和思而后说,思而后写的经常性训练,并养成自觉主动的良好习惯,要重视对学生设疑质疑的引导,珍惜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促进维的不断发展。

三(练思想感情

教文和教做人是统一的,练语言和练思想感情也是统一的。

语文教学中练思想感情主要在以情感人,以理育人。

而情和理又是寓于文章之中。

1.文情统一,以情感人。

教材选编的课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还有相对应的开展学美、创美、寻美、颂美活动。

课文的思想感情不是靠讲解传递的,而是要引导学生感受真情。

作者是先有情思而后成章,读者是看了文章再体味作者的情思。

语文导练教学就要教

-10-

会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2.文理统一,以理育人教学生学会做人,使语言和思想感情有机的统一起来,一方面以情感人,一方面还要以理育人。

每册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该文要阐明正确的观念、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做,使学生明辨是非。

教师教学生从文章中明理,特别要注意:

一、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和概括中心思想。

切忌简单、抽象地提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是生硬的在结尾讲些道理。

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使学生明理,还会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训练方法有多种,如:

综合各段段意概括中心;提炼文中蕴含的中心;从文章结构入手概括中心;重点段表达中心;从审题入手理解中心等等。

在以上各项训练中要注意:

1.连续性。

要一项一项扎扎实实训练,不要跳跃。

2.由仿到放。

每项训练,课文都有例句、例段、例文。

从模仿中理解要领,进行模仿;模仿内容要扩展,由仿到创。

3.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

每项训练项目,都要从内容入手,通过内容理解语言表达形式;当掌握了语言形式后,会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这其中切忌以语言形式去套内容,要明确语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4.课内外读写结合训练。

通过读书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寻美颂美”活动,举办读书会、朗诵会、习作评论会、习作比赛和优秀习作展览会等活动,以次达到训练目的。

-11-

第二章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解题和自拟标题的能力

1.结合阅读教学解题,教给自拟标题的方法。

从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有关小学生学写简短记叙文的要求,联系学生作文实际,结合解题教学,教给学生自拟标题的方法。

首先,教学生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

学生在作文自拟标题时,往往发生偏题或离题的事,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

因此,选择跟文章内容、主题有着密切联系,对全文内容最鲜明、最精炼的概括的标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九色鹿》、《诚实与信任》、《徐悲鸿励志学画》等课,课文主要内容写什么或者中心思想是什么,看看标题就会清楚。

通过解题、学文、回应标题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题文的统一性。

其次,教给学生自拟记叙文标题几种主要类型的方法。

小学生作文一般是记事、写人、状物,我从记叙文的内容和特点这些角度归纳,有点明和内容有关的时间为标题的,如《给秋姑娘的信》;有点明和内容有关的地点为标题,如《大《在炮兵阵地上》;有以人物为标题的,如《李时珍》、《狼牙山五壮士》;有以事物为标题的,如《珍珠鸟》、《人民英雄纪念碑》。

2.指导实践,逐步提高。

培养学生自拟标题能力大致分两步走:

第一步,扶着学拟,循序渐进。

首先,榜样引路,鼓舞信心。

四年级一开始就上“自己拟定标题作文”的作文导言课,课前展

-12-

示两名学生的作文《我的作文》。

课堂上,介绍这两位学生从学着仿拟到大胆自拟的过程和勤学的事迹,鼓舞学生自拟标题作文的信心。

其次,扶着仿拟,引导上路。

结合班、队开展的“寻美”活动,帮助学生找到好人好事的题材,结合课文的解题教学,以给命题到自命题作文过渡,引导学生从仿拟课文标题作文起步。

第二步,放手自拟,不断提高。

鼓励学生大胆实践,随时将所见所闻所想拟个题目作文,编入名为《我的作文》的本子中。

还要求每个学生凡写每个片断、每则日记都要拟上一个标题。

鼓励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图片、观察景物时,都要学拟标题的习惯。

同时在班里黑板报上设“标题集锦”栏,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注意收集标题,归类刊登。

二、培养学生捕捉文章主题和表现主题的能力

1.抓解题,教给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有好多课文,作者用的题目就已经把主题显示出来。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我爱故乡的杨梅》、等课。

教学这类课文,就抓解题,指导学生捕捉文章主题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对三年级学生,可以适当教给归纳文章主题的要求,比如教第五册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指导学生理解题目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让学生初步捕捉到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写西沙群岛富饶。

接着教师可围绕“富饶”这个中心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的富饶的,使学生初步懂得从课题捕捉文章主题这种方法,悟出写作文也可以从题目来表现主题。

-13-

2.抓点题,教给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开篇点题。

如《詹天佑》一课首段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肯定地赞颂詹天佑是个“杰出”、“爱国”的工程师,是课文的主题。

老师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段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开篇点题的知识。

再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启发学生思考:

开篇点明文章主题和全文有什么关系,起了什么作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开篇点题的表达作用。

结篇点题。

如《珍珠鸟》的篇末“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是作者和珍珠鸟感情升华所要表达的一句话。

这句话正是文章主题思想所在。

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采取从篇末点题入手然后再读前文的逆序阅读法。

直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读、讲讲、评评,在学生理解这三段课文内容和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篇末这句话所表达的深刻意义,从而理解篇末点题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方法。

篇中点题。

如《理想的风筝》一课,课文中有几个段落直接表现了课文的主题。

教学时,随课文的阅读,在指导学生领会文章情景的基础上,理解“我”对老师的赞颂,也是课文主题思想之所在。

当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几种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时,老师便可出示作文题目,如《敬爱的老师》,指导学生在明确文章中心的基础上,选择各种表现主题的方法。

有不少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方法来写同一题目,来表现同一主题的几篇作文。

捕捉文章

-14-

主题和表现文章主题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能力,两者是相互对应的。

在阅读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种对应关系,教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捕捉文章主题思想的方法,在作文时懂得围绕主题思想选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文章主题和表现文章主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写作提纲的能力

1.提早起步,搭桥过渡。

教学大纲要求四年级读写训练以篇章为重点,但不能理解为从四年级才进行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写作提纲的训练。

因此,从三年级起,就提前布置一些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过渡性作业,让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四年级。

主要打好两方面的基础:

(1)加强“段”的训练。

三年级以段的训练为重点。

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段的结构就是一篇文章骨架的缩影,照着它的格式扩展开去,就可以写成一篇得体的文章。

(2)加强文章“三段法”的训练。

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中间、结尾三个组成部分,从三年级开始,可教学生用“三段法”理解课文,划分段落。

2.教给方法。

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小标题的方法上。

分段的主要方法是: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分段、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按内容性质分类分段。

学生常觉得划分段落较易,概括段落大意较难。

老师就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句子之间、自然段之间的联系;二是重视概括自然段意和结构段意的方法指导。

-15-

3.读写结合,指导运用。

要求三年级学生能给一段话拟层次提纲,给一篇短文按“三段法”拟段落提纲,要求高年级学生能给文章中间部分拟层次提纲,列出重点段,拟详细提纲。

每学期根据拟写作提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范文,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定小标题的基础上,进行仿拟作文提纲的训练。

要使学生能独立拟写作提纲,多靠教师多给学生自拟自改的机会,具体做法是:

?

在阅读课中练;?

在班、队活动和学生生活中练;?

在考试中练。

另外,还采取一些独特的做法:

对课文中的插图,也让学生看图想像,拟一拟提纲;在作文考题中,要求学生先给作文拟提纲而后作文。

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1.激发自改兴趣。

第一,选用故事和学生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

给学生讲唐代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确定“绿”字的经过,讲鲁迅先生写文章百改不厌的范例等等,让学生知道好的文章都是在反复修改中来的,并要求学生以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来鞭策自己。

同时,还重视运用学生的典型事例去教育他们。

第二,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

?

班里设“文章医院”专栏,开展品评优秀习作和“小医院会诊”活动。

每学段定期举办“习作修改前后”展览,看谁勤修改,进步快。

?

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

?

采取一题多作和一文多改的办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了,教师才给予评分。

-16-

2.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指点自改。

第一,修改同讲读相结合。

教师把学生习作中的通病带进阅读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范文,借鉴范文,悟出“为什么要改”和“怎样改”的道理。

学生习作的毛病,一类是属内容贫乏或不具体的问题,另一类是属于文字表达的问题,如文章的中心跟标题不统一,中心不突出,词造句不当等等。

对于前一类毛病,教师常常在课前就直接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论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习作的实际,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学生在课外再观察,或阅读有关范文,再修改。

对于后一类毛病,教师就要在导读范文的基础上,设计有关的辅助性作业,帮助学生懂得改正。

第二,自改同互改相结合。

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他们的作文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