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530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docx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第一章小学信息技术教育(4课时)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1.1.1信息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特征

(1)客观性

(2)知识性(3)指向性(4)共享性(5)无限性(6) 时效性(7)传播性

3.信息的作用

(1)信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信息是人类知识的源泉(3)信息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手段

(4)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5)信息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1.1.2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种类和特点

(1) 种类

从信息依附的载体和方法的角度分从信息技术的信息功能的角度分

(2)特点

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3.信息技术与现代社会

1.2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

1.2.1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

2.教学目标

1.2.2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1.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要2.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3.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1.3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结构体系

1.3.1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1.课程目标素质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3.学习方式多样化4.内容呈现多媒化

1.3.2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及结构体系

1.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2.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3.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

1.4小学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4.1小学信息技术课与数学的关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作用与价值2.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为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 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工具,培养计算能力

(2) 教师指导学生建构模型,开创解决数学问题新思路(3)利用计算机作图工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4.2小学信息技术课与语文、英语的关系

1.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整合,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信息素养提供了条件

2.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工具学习语文和英语

(1)充分发挥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的优势,提高识字和用字的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检索式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4.3小学信息技术课与综合文科课程的关系

1.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综合文科的教学资源2.利用网络系统开展合作学习

1.4.4小学信息技术课与综合理科课程的关系

1.提供最新科技成果的信息,弥补书本内容陈旧的不足2.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5小学信息技术课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5.1广博的基础知识与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

2.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

(1)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意识

(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能力(3)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1.5.2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1.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2.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1.5.3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1.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大教育观

(2)树立全面素质教育观(3)树立现代教师观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3.学习与运用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

1.5.4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1.6因特网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6.1因特网概述

1.    因特网的优点

(1) 方便的入网方式

(2) 灵活的信息服务(3) 多种信息技术整合(4) 友好的网络化用户接口(5) 低廉的服务收费

2.    网上的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分布性等特点

(1) 不受时空限制,提供网上教育信息服务

(2) 以超媒体形式传输教学信息(3) 多向的信息传播和交流(4) 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多种教学需要

3.    因特网的负面影响

1.6.2因特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1.    Web远程网络教学2.    局域网上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3.    课堂演示型教学

   思考题一

第二章教学设计基础理论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4课时)

2.1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2.1.1教学设计概述

1.    教学设计的概念、特征

(1)      概念

(2)      特征

           2.传统教学与系统教学的差异

           3.对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意义

(1) 有利于促进学习,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2) 有利于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3)有利于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2.1.2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

1.    学习理论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教学理论

(1)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2)布鲁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3)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4)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观(5)教学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师生协同原则循序渐进和启发创造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巩固和知新相结合的原则有序性与反馈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性与最优化原则

3.    传播理论

4.    系统理论

       2.1.3教学设计模式

1.    迪克——柯瑞模型2.    肯普模式3.    史密斯——雷根模型

2.2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任务

2.2.1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

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1)信息技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2)信息技术教育必须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3)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依据

(1) 强调“以学为中心”

(2) 强调对“情境”的创设(3)强调“协作学习”设计(4) 提倡“探究式”教学

2.2.2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内容

(1)分析学习环境

(2)分析学习者特征(3)分析教学内容(4) 教学目标分析(5)确定教学策略(6构建教学模式(7)进行教学评价

2.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步骤

(1) 教学设计的分析阶段

(2)教学设计的选择决策阶段(3)教学设计发展阶段(4)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

   思考题二

第三章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特征(2课时)

3.1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特征

3.1.1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性

1.    生理特征2.    心理特征3.    智力特征

3.1.2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特征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1)      基础性

(2)      应用性和工具性(3)      发展性

         2.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特征

3.2小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与教学起点的确定

3.2.1小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

1.    初始能力的含义

2.    测定初始能力

(1测定预备知识和技能

(2)测定目标知识和技能(3)了解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态度、兴趣等

3.2.2信息技术课教学起点的确定

1.    初始能力与教学起点的关系

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起点的确定

   思考题三

第四章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分析(3课时)

4.1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分析

4.1.1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分析的意义

1.    分析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需要2.    分析学习内容是选择教材的需要

4.1.2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    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

(1)      比较法

(2)      归类法(3)      分解法(4)      建构法

2.    教学内容分析的步骤

(1)选择内容、划分单元(2安排单元顺序(3)确定单元目标(4第一次评价(5教学内容的分类(6第二次评价(7)分析教学内容(8第三次评价

4.1.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分析的原则

1.  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入手2.  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3. 把知识、方法及能力的分析结合起来4. 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4.2小学信息技术课重点、难点分析

4.2.1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重点分析

4.2.2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难点分析

   思考题四

第五章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及其评价(4课时)

5.1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阐明

5.1.1教学目标概述

1.    教学目标的功能

(1)教学目标可以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教学目标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了解预期的学习效果(4)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和修正教学过程

2.    目标分类

(1) 认知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映适应创新

(3)情感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类

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价值的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5.1.2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阐明

1.    五成分目标法

(1 情境(2代表学习结果类型的动词(3)对象(4行为动词(5工具、限制和特殊条件

2.    使用五成分法进行目标陈述举例

3.    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1明确教学目的(2确定知识点,陈述教学目标(3提炼目标(4排列目标(5)再次提炼目标(6作最后的排列

5.2小学信息技术课练习题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方法

5.2.1练习理论

5.2.2选择或设计练习题的原则

1.  目标导向原则2.  重点取样原则3.  格式规范原则4.  表述清晰原则5. 独立思考原则

6.  难易适中原则7. 知识引申原则

5.2.3选择和设计练习题的方法

1.    选择题2.   填空题3.  操作题

5.3练习题的选用及其评价

5.3.1思考题

5.3.2上机练习题

1.  上机练习目的2.   操作要求3.  操作步骤4.  操作练习小结5. 思考题

5.3.3综合应用题

   思考题五

第六章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5课时)

6.1教学策略概述

6.1.1教学策略的概念及特点

1.    教学策略的概念

2.    教学策略的特点

(1) 综合性

(2)可操作性(3)针对性(4)灵活性

6.1.2制定教学策略依据

1.    教学策略要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    教学策略要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

3.    教学策略要依据教学内容4.    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5.    教学策略要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6.    教学条件也是形成教学策略的依据之一

6.1.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

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过程

(1)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

(2)依据选择原则,确定选择的标准(3)从有关教育信息网的教学策略库中提取方法、模式和手段,选择、组合、创新所需要的教学策略(4)对所选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尝试性应用,并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策略进行完善(5)教学策略方案的实施运用(6)运用教学中的反馈,重新修改完善教学策略

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设计

(1)信息技术课组织策略的设计

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形成策略认知发展策略

(2)  信息技术课传递策略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分类教学媒体优化组合的原则

(3)  信息技术课管理策略的设计

教学组织形式的管理策略教学过程的管理策略

6.2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情境创设

6.2.1教学情境的概念

6.2.2信息技术课教学情境的创设

1.  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

(1)演示型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

(2)交互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3) 共享型多媒体网络教学情境(4)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虚拟现实的教学情境

2.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

6.2.3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1. 通过资源型学习培养信息素养2.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服务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能力

6.2.4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选择

1.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与类型

(1)特点

声像性操作性多样性

(2)类型

助教型助学型

2.    选择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 可操作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6技术性原则

6.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组织

6.3.1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组织

1.    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5发展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

2.    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组织(1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做好学习准备(2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3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目标范例(4     建立结构化的课堂教学内容(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6教师做到适当指导,及时反馈(7加强信息技术课与各学科课程整合

6.3.2信息技术课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    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2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3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富有吸引力(4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    课外活动的内容

(1专题讲座(2软件制作(3开展游戏比赛(4信息技术技能比赛

6.4小学信息技术课学习方法指导

6.4.1学习方法概述

1.    学习方法的含义

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意义

(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时代的要求(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6.4.2学习方法的四个层次及有效学习方法的标准

1.    学习方法的四个层次

(1哲学方法论(2各科普遍适用的一般学习方法(3分科学习方法(4分科学习方法中的单项学习方法

2.    有效学习方法的标准

(1时间标准(2数量标准(3结构标准(4健康标准

6.4.3主要学习方法简介

1.  循环学习法2. 纲要学习法3. 发现学习法4.SQ3R学习法

(1)纵览(Scan)(2提问(Question)(3阅读(Read)(4复述(Recite)(5复习(Review)

6.4.4信息技术课学习方法指导

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2.  培养学生阅读计算机书籍的能力3. 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

(4)  教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4. 教学生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法”

5.  指导学生动手和上网

6.4.5个别化学习优缺点及其学法指导

1. 什么是个别化学习

2.  个别化学习的优点

(1学生可以按照其个别差异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2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等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满足个人需要(3学生可以自定学习进度,自负学习责任,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4教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3.    个别化学习的缺点

(1若长期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可能会缺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2若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方法学习,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无味(3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适用(4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习的进度(5通常需要配有辅助设备,费用较高

4. 个别化学习的指导

(1学生学习时,必须明确学习目标。

(2仔细安排学习活动,把学习内容划分成较小的独立部分,每部分一般只包括单个知识点,认真安排各部分的学习程序。

(3采用探索式学习方式,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4学生要及时对自己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知道每一步学习的结果,以便改进学习,在进入下一步学习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5在进行练习时,应该按照掌握知识的规律,先进行尝试性练习,再做巩固性练习,并及时评价。

6.4.6协作学习优缺点及其学法指导

1.    什么是协作学习

2.    协作学习的优点(1协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产生高度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团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与归属感(2通过协作学习,学生可以对教材产生深层次的认识,获得最佳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3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不停地进行角色变换(4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彼此间的学习成绩会呈正相关状态

3.    协作学习的缺点

(1)由于群体中学生各自的精力、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差异,群体协作中难免出现冲突,需要协调(2群体合作与所处物理环境有关,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4.    协作学习的指导

(1分析协作学习的目标(2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3确定小组的基本结构(4协作学习情境的创设(5信息资源的设计(6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7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思考题六

 第七章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4课时)

7.1教学模式概述

7.1.1教学模式的概念

7.1.2教学模式的内容

1.  模式的结构序列2.  教师角色与师生之间关系3. 反应与评价4.  辅助条件

7.1.3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

1.  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原则2. 教学理论指导的原则3. 学科内容与结构的原则4. 教育心理学原则5.教育技术原则6.效率原则7.循序渐进原则8.巩固性原则

7.1.4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

1.  定性建模的方法2. 定量建模的方法

7.2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7.2.1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1.   课堂教学模式

(1讲授模式。

课堂讲授;边讲边演示(2以实习为主在普通机房进行的模式实习、辅导;讲练结合。

(3演示模式(4练习模式(5谈话模式(6讨论模式

2.    网络教学模式

(1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2)网络教学模式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和媒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

(3网络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智能导航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4) 网络教学模式的两种类型

个别化类型合作学习类型

(5)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7.2.2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应用

1.    如何选择现有的教学模式

(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学条件(5课型

2.    教学模式的自我设计

3.   应用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2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3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4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5要重视学生的情绪活动

4.    模式方法的局限性

   思考题七

第八章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4课时)

8.1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概念

8.1.1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含义

1.  进行教学设计成果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2.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方法要科学可行3.  评价的目的是为修改或选择运用教学设计成果提供依据

8.1.2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功能与意义

1.  目标导向功能,有利于促进教学设计成果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2.  诊断调控功能,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成果3. 激励促进功能,有利于调动教学设计者的积极性4. 鉴定选择功能,有利于教学设计产品的推广与应用

8.1.3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种类

1. 主观式评价和客观式评价2.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8.1.4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模式

1.    指标——量化模式2.    教学设计成果设计与评价一体化模式

8.2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8.2.1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2. 建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3. 建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

(1)确定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指标(2确定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符合大纲及教材要求,目标明确具体目标符合小学生实际、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目标兼顾理论与实践渗透信息技术品德教育

(3)划分指标项目权重,编制评价量表

8.2.2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1.    制定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

(1要具有先进性(2要有方向性(3要有可行性(4体现教育性(5要有激励性

2.    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方案、教材、教学软件的评价量表

(1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量表(2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评价量表(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软件评价量表

8.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8.3.1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三种形式

1. 一对一的测验2.  小组测验3. 现场测验

8.3.2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1. 确定评价对象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准备3.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1试用教学设计成果和收集评价信息(2整理和分析评价信息(3做出评价结论

  4.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反馈

8.3.3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信息的收集方法

1.  测验

(1明确测验目的和用途(2提出测验内容要求(3选择合适题型和题量(4确定测验题的评价标准(5编制测验题

2.    调查

(1问卷法(2谈话法

3.    观察法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具有明显的直接性(3具有明显的主客观二重性

       8.3.4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软件评价的实施流程

   思考题八

第九章国外信息技术教育概况(2课时)

9.1 国外信息技术教育概览

9.1.1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概况

1.  政策导向2. 指导思想3.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4.   教师培训情况5.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6.特点

9.1.2日本的信息技术教育概况

1.培养目标2.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大纲3.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4.相关政策和措施

(1为所有学校配置计算机并联网(2为公立学校教师每人配置一台计算机(3制定校园网低收费政策(4加快高速网相关设备的研究和开发(5对所有教师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6建立学校计算机教学管理体制(7推动相关团体和企业对教师和学校给予支援(8动员学校所在地区和民间企业支援学校计算机教学(9完善计算机和因特网的维护机制(10政府部门和民间合作开发高质量计算机教学软件(11 产、官、学合作建立网络研究体制(12建立“国家教育信息中心”

9.1.3英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概况

1.  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