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2376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

《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docx

钢筋分类等级连接精华

钢筋混凝土中的受力筋含量通常很少,从占构件截面面积的1%(多见于梁板)至6%(多见于柱)不等。

钢筋的截面为圆型。

在美国从0.25至1英尺,每级1/8英尺递增;在欧洲从8至30毫米,每级2毫米递增;在中国大陆从6至50毫米(6~22每级2毫米递增,25、28、32、36、40、50)共分为15等。

在美国,根据钢筋中含碳量,分成40钢与60钢两种。

后者含碳量更高,且强度和刚度较高,但难于弯曲。

在腐蚀环境中,电镀、外涂环氧树脂、和不锈钢材质的钢筋亦有使用。

钢筋级别划分

一级钢通常就是指的建筑上用的圆钢和盘元,他们表面没有螺纹,这个很好分别,一般规格较小。

但是,三级和二级钢两者在表面没有区别的,是材质上的区别及因此的物理性能上的区别。

但两者是都表面有螺纹的螺纹钢。

大小规格都有。

不过,最小的都不会小过盘元及圆钢的规格。

在建筑行业中,Ⅱ级钢筋和Ⅲ级钢筋是过去(旧标准)的叫法,新标准中Ⅱ级钢筋改称HRB335级钢筋,Ⅲ级钢筋改称HRB400级钢筋。

简单的说,这两种钢筋的相同点是:

都属于普通低合金热轧钢筋;都属于带肋钢筋(即通常说的螺纹钢筋);都可以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

不同点主要是:

1)钢种不同,(化学成份不同)。

HRB335级钢筋是20MnSi(20锰硅);HRB400级钢筋是20MnSiV或20MnSiNb或20MnTi等;2)强度不同,HRB335级钢筋的抗拉、抗压设计强度是300MPa,HRB400级钢筋的抗拉、抗压设计强度是360MPa。

3)由于钢筋的化学成份和极限强度的不同,因此在韧性、冷弯、抗疲劳等性能方面也有不同。

两种钢筋的理论重量,在公称直径和长度都相等的情况下是一样的。

建筑上使用的钢筋主要是按照抗拉强度分的。

抗拉强度2400kg/cm2称1级钢筋,图纸上用ф表示;

抗拉强度2800kg/cm2也属1级钢筋,图纸上用圆圈中两竖的ф表示;

抗拉强度3400kg/cm2的16Mn钢属2级钢筋,图纸上用下加一横的ф表示;

抗拉强度3800kg/cm2的25MnSi钢属3级钢筋,图纸上用中间两竖、下加一横的ф表示。

现在资料是旧标准,现行标准应力单位是MPa,1MPa=10Kg/cm2,需换算。

大家也许习惯于一级钢,混合结构工程用一级钢的量比较大,如带型基础、构造柱、圈梁、现浇楼板或者屋面板等;现浇框架结构的民用或者工业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水利桥梁等用二、三级钢比较多。

热轧钢筋根据其力学指标的高低分为四个种类:

HPB235,HRB335,HRB400和RRB400。

HPB--热轧光圆钢筋的英文缩写并不是一级钢的代号。

通常称HPB235为一级钢筋,HRB335为二级钢筋,HRB400和RRB400为三级钢筋。

一、二、三级钢筋是国家根据社会生产需要而制订出的材料标准,它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冷弯、及可焊性均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级别的钢筋使用位置也有很大的一同。

一级钢屈服强度235MPa,极限强度310MPa;二级钢屈服强度335MPa,极限强度510MPa;三级钢屈服强度400MPa,极限强度600MPa。

1、2、3级钢筋每米的理论重量=d(直径)*0.00617Kg/mm。

一级钢筋:

热轧光圆钢筋(俗称圆钢)HPB235(Q235)。

一般采用的直径为6.5、8、10、12,再粗的就不常用了,而且以6.5和8最为常用,一般用做箍筋。

二级、三级钢筋:

热轧带肋钢筋(俗称螺纹钢)HRB335、HRB400

冷轧扭钢筋

冷拔低碳钢丝

其中以前两者应用最广泛,后两者一般用在高强混凝土中。

圆钢标识为HPB235,螺纹钢常见标识是HRB335,一般采用的直径为12到22的偶数、25、28、32、40、50,再粗的一般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不常用,一般在25以下的最为常用,而且砖混结构中16以下的常见。

至于HRB400、HRB500一般也不常见,至少一般工业、民用建筑中不常用。

钢筋按轧制外形可分为:

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月牙形、螺旋形、人字形钢筋);按供应形式可分为:

盘圆钢筋(直径不大于10mm)和直条钢筋(长度为6-12mm,根据需方要求,可按尺寸定供)一级钢筋(HPB235)普通是光面钢筋,俗称盘条,6—12个圆的最常见。

建筑上常用于制作箍筋、板的分布筋、马镫、墙拉筋等等。

二级钢筋(HRB335)是螺纹钢筋,直径12—25的最为常见,用于梁、柱、剪力墙等等。

直径再大的极少用于工民建,常用于大体积混凝土,例如水工。

钢筋直径允许偏差距

目前关于钢筋原材的标准规范,已经有了新标准分别为《GB 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一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和《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2008中热轧光圆钢筋允许偏差

公称直径(mm)

允许偏差(mm)

6(6.5)

8

10

12

±0.3

14

16

18

20

22

±0.4

GB1499.2-2008中热轧带肋钢筋允许偏差

内径d1

横肋高h

公称尺寸

允许偏差

公称尺寸

允许偏差

5.8

±0.3

0.6

±0.3

7.7

±0.4

0.8

+0.4,-0.3

9.6

1.0

±0.4

11.5

1.2

+0.4

-0.5

13.4

1.4

15.4

1.5

17.3

1.6

±0.5

19.3

±0.5

1.7

21.3

1.9

±0.6

24.2

2.1

27.2

±0.6

2.2

31.0

2.4

+0.8,-0.7

35.0

2.6

+1.0,-0.8

38.7

±0.7

2.9

±1.1

48.5

±0.8

3.2

±1.2

公称直径:

与钢筋的横截面积相等对应的圆钢直径,简单的说就是钢筋的横截面积换算出圆形面积对应的直径)。

公称尺寸:

是指产品的具体标准尺寸(就是具体的能够测量的尺寸,带肋钢筋的内径、肋高、肋距等)。

允许误差正规叫做:

允许偏差,是指在公称尺寸的基础上的尺寸波动范围(标准中有规定)。

举例:

公称直径的为φ10mm的钢筋。

内径公称尺寸就是9.6mm,允许偏差为正负0.4mm;横肋高公称尺寸1.0mm,允许偏差正负0.4mm;间距公称尺寸7.0mm,允许偏差为正负0.5mm。

GB1449.2-2007(16)(钢筋混凝土用带肋钢筋)中有明确的规定。

钢筋连接的方式

随着我国建筑业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整体性更好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日益增多,而钢筋的连接方式也成为影响工程结构质量、进度、投资、操作方便程度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常用的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

绑扎搭接、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等。

下面针对这几种钢筋连接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从长远利益和综合效益评价各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

一、钢筋连接的要求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受力承载性能,钢筋的连接区段与整体钢筋相比,应有相似的传递应力的性能。

应能够保持钢筋连接后的强度、刚度(变形模量)、延性(伸长率和冷弯性能)、恢复性能(残余应变)、耐久性(接头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较小影响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等。

通过接头间接传力的钢筋连接,无论是何种形式,与整体钢筋的直接传力相比始终是一种削弱。

因此,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钢筋接头,都应尽量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应少设接头,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钢筋连接接头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二、钢筋连接方式

大于或等于25的钢筋要用机械连接方法来连接,小于25可以焊接。

1.绑扎搭接连接

直径不大于28㎜的螺纹钢筋或光圆钢筋均可采用绑扎搭接,受拉钢筋搭接长度见下表,受压钢筋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

钢筋绑扎一般用18~22号铁丝,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

2.焊接

钢筋焊接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和《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的规定。

表中的帮条或搭接长度值,不带括弧的数值用于HPB235级钢筋,括号中的数值用于HRB335级、HRB400级及RRB400级钢筋。

钢筋焊接有6种焊接方法,有的适用于预制厂,有的适用于现场施工,有的两者都适用。

电渣压力焊、电阻焊、帮条焊、对焊。

焊接基本上淘汰了,因为焊接会导致钢筋的脆性增加,有可能在接头处脆断。

电阻电焊时,适用范围内的钢筋直径系指较小钢筋的直径。

电渣压力焊应用于柱、墙、烟囱等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不得用于梁、板等构件中水平钢筋的连接。

1)电阻点焊

将两钢筋安放成交叉叠接形式,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加压形成焊点的一种压焊方法。

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宜采用电阻点焊制作。

以电阻点焊代替绑扎,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骨架和网的刚度以及钢筋(钢丝)的设计计算强度,宜积极推广应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6~16mm的热轧Ⅰ、Ⅱ级钢筋,Ф3~5mm的冷拔低碳钢丝和Ф4~12mm冷轧带肋钢筋。

2)闪光对焊

将两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接触点产生塑性区及均匀的液体金属层,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特点:

具有生产效益高、操作方便、节约能源、节约钢材、接头受力性能好、焊接质量高等很多优点,故钢筋的对接连接宜优先采用闪光对焊。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10~40mm的热轧Ⅰ、Ⅱ、Ⅲ级钢筋,Ф10~25mm的Ⅳ级钢筋。

3)电弧焊

以焊条作为一极,钢筋为另一极,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产生的电弧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

特点:

轻便、灵活,可用于平、立、横、仰全位置焊接,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适用范围:

适用于构件厂内,也适用于施工现场。

可用于钢筋与钢筋,以及钢筋与钢板、型钢的焊接。

4)电渣压力焊

将两钢筋安放成竖向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端面间隙,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熔化钢筋、加压完成的一种焊接方法。

特点:

操作方便、效率高。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14~40mm的热轧Ⅰ、Ⅱ级钢筋连接。

主要用于柱、墙、烟囱、水坝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构筑物)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

1范围内)受力钢筋的连接。

5)气压焊

采用氧炔焰或氢氧焰将两钢筋对接处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一定温度,加压完成的方法。

特点:

设备轻便,可进行钢筋在水平位置、垂直位置、倾斜位置等全位置焊接。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14~40mm的热轧Ⅰ、Ⅱ、Ⅲ级钢筋相同直径或径差不大于7mm的不同直径钢筋间的焊接。

6)埋弧压力焊

将钢筋与钢板安放成T型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在焊剂层下产生电弧,形成熔池,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特点:

生产效率高,质量好,适用于各种预埋件T型接头钢筋与钢板的焊接,预制厂大批量生产时,经济效益尤为显著。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6~25mm的热轧Ⅰ、Ⅱ级钢筋的焊接,钢板为厚度6~20mm的普通碳素钢Q235A,与钢筋直径相匹配。

3.机械连接

钢筋机械连接常用有3种方法:

直螺纹、锥螺纹、冷挤压等,主要适用于现场施工。

机械连接又分为直螺纹连接、锥螺纹连接、冷挤压连接。

直螺纹一般用在16以上36以下的钢筋,优点比较多,施工方便、节约钢筋。

锥螺纹基本上用的很少。

冷挤压造价较高,一般用在直径40的粗钢筋上,因为直螺纹很难保证40钢筋接头的强度。

1)径向套筒挤压连接

将一个钢套筒套在两根带肋钢筋的端部,用超高压液压设备(挤压钳)沿钢套筒径向挤压钢套管,在挤压钳挤压力作用下,钢套筒产生塑性变形与钢筋紧密结合,通过钢套筒与钢筋横肋的咬合,将两根钢筋牢固连接在一起。

特点:

接头强度高,性能可靠,能够承受高应力反复拉压载荷及疲劳载荷。

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节约能源和材料、综合经济效益好,该方法已在工程中大量应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18~50mm的Ⅱ、Ⅲ、Ⅳ级带肋钢筋(包括焊接性差的钢筋),相同直径或不同直径钢筋之间的连接。

2)轴向套筒挤压连接

采用挤压机的压膜,沿钢筋轴线冷挤压专用金属套筒,把插入套筒里的两根热轧带肋钢筋紧固成一体的机械连接方法。

特点:

操作简单、连接速度快、无明火作业、可全天候施工,节约大量钢筋和能源。

适用范围:

适用于按一、二级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Ф20~32mm的Ⅱ、Ⅲ级热轧带肋钢筋现场连接施工。

3)锥螺纹连接

利用锥螺纹能承受拉、压两种作用力及自锁性、密封性好的原理,将钢筋的连接端加工成锥螺纹,按规定的力矩值把钢筋连接成一体的接头。

特点:

工艺简单、可以预加工、连接速度快、同心度好,不受钢筋含碳量和有无花纹限制等优点。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直径为Ф16~40mm的Ⅱ、Ⅲ级竖向、斜向或水平钢筋的现场连接施工。

我国钢筋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1我国钢筋生产的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钢产量很低,生产的钢筋品种有限,国有钢铁企业也只能生产3号光圆钢筋(I级钢筋)和5号螺纹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分别为235、275MPa;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研制16MnSi(后改为20MnSi,也称II级钢筋)和25MnSi(也称III级钢筋)2种低合金带肋钢筋,实际上研制成功并大量生产的是20MnSi钢筋,而25MnSi钢筋产量有限,两者屈服强度标准值分别为335、375MPa;同时研制并投入生产的还有44Mn2Si等带肋钢筋(也称IV级钢筋),主要用于经热处理或冷拉后的预应力钢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高潮,钢筋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发展冷加工生产,通过对低强度钢筋的冷轧、冷拔、冷据或冷拉等冷加工手段,使钢筋冷硬化,在牺牲原钢筋塑性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屈服强度。

冷加工钢筋主要采用细直径盘条生产冷拔钢丝,其既用作预应力混凝土中、小型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也部分用作某些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另外,通过冷挟后的粗带肋钢筋,用作大、中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部分用作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配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规格钢筋产量和规格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国内中小型企业针对这一形势,开始引进或自制冷轧带肋钢筋设备,轧机数量和产量达到了相当规模。

此外,还生产了小规格、断面为矩形的冷轧扭钢筋用作钢筋混凝土楼板中的配筋,填补了原来热轧带肋钢筋没有小规格的空缺,为工程建设所需钢筋规格的配套起到了辅助作用。

此外,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用的预应力钢筋,除为上述的冷拉钢筋、冷拔钢丝外,在大型工程结构中还采用了钢丝、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不超过1670MPa。

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90年代正式投入生产的新一代热轧带肋钢筋有2种:

一种是以微合金元素(V、Ti、Nb)为基础的HRB400钢筋,另一种是采用余热处理工艺生产的RRB400(KL400)钢筋(包括按英国BS标准生产的钢筋),使我国钢筋在化学成分上进行了更新换代;余热处理钢筋既可用于出口,也可为国内工程选用。

在同一时期,引进了相当数量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生产线,使这种高质量的预应力钢筋在公路、房屋、铁路及其他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推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从我国的钢筋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钢筋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普通钢筋从低碳钢、低合金钢向微合金钢发展;预应力钢筋从强度偏低、松弛较大向高强度、低松弛的钢绞线、钢丝发展;同时,冷加工钢筋的发展趋向是:

冷拔钢丝、冷拉钢筋从广泛采用到被淘汰出局,而作为细直径的冷轧钢筋和冷轧扭钢筋,仍将是普通钢筋的一种补充,它们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其产品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它们将通过市场机制与细直径的热轧带肋钢筋进行竞争。

2普通钢筋的先进水平

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是混凝土结构,这类结构需随各种“荷载”,这些荷载将对配置的中的钢筋产生各种效应,如拉、压应力和应变,高周或低周疲劳效应,高温或冷脆效应,物理和化学腐蚀,钢筋再加工效应(焊接、机械连接、弯曲或调直)等。

为此,在各国混凝土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中,均对上述各种荷载效应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做出规定,提出质量要求,并对规定进行细化。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对普通钢筋提出的要求,是根据《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和结构设计、施工要求给出的。

标准GB1499-1998吸取了国际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ISO6935-2:

1991[E]的内容,同时也保留了原标准BG1499-1991中部分合理的内容,在钢筋的强度级别上扩展至HRB500,对化学成分的要求仍保留作为附录参照采用;此外,在抗震要求上,吸取了CEB-FIP《模式规范》MC90对强屈比(σab/σas)和屈强比(σas/σab)的规定,作为标准GB1499-1998的补充规定(这里上标“a”表示试验实测值,σb为抗拉强度,σs为屈服应力)。

随着钢铁行业和建设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的钢筋标准和工程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并及时反映出先进合理的内容。

我国应及时跟上其技术发展的步伐,吸收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使我国的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

下面重点介绍国际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ISO6935-2003新版本的规定以及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EN2-2002中有关钢筋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与欧洲钢筋标准EN10080相关。

国际标准ISO6935-2003是为世界各国参照采用的,它既考虑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性,也顾及到发展中国家的迟后性。

因此,在钢筋强度及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上具有概括性和包容性。

该标准对钢筋的规定有下列4个显著特点:

(1)将外形不同的光面钢筋和带肋钢筋分为2个独立的部分,各国可根据自身情况,对生产或不生产光圆钢筋做出选择;因为光圆钢筋的直径范围为Φ6~Φ22mm,带肋钢筋的直径范围为Φ6~Φ40mm(允许生产大于Φ40mm的钢筋),在规格上后者可包括前者。

钢筋外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直接相关。

该标准允许带肋钢筋外形多样化,在满足肋的有关尺寸要求下,钢筋外形由钢厂自己选择。

(2)以钢筋外形(牌号简明的标志:

PB表示光圆钢筋、RB表示带肋钢筋)和屈服强度为准划分钢筋级别:

光圆钢筋是PB240、PB300、PB420;带肋钢筋是RB300、RB400、RB500。

(3)对光圆钢筋,提出了强屈比和均匀伸长率(Agt)的要求,并依据这些要求对钢筋的延伸性由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级。

对带肋钢筋,提出了上屈服应力和抗拉强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适用于部分有抗震和焊接要求的钢筋),同时适当提高了部分钢筋的断口伸长率A5.65,且仍保持均匀伸长率Agt不小于2.5%的规定。

(4)对钢筋的生产工艺作了明确规定,如带肋钢筋,用于抗震(牌号尾部可用E表示)且易于焊接(牌号尾部用W表示)的钢筋应采用没有后处理的热轧工艺;其他钢筋则可采用先热轧后控冷回火工艺或冷加工工艺。

国际标准ISO6935-2003规定带肋钢筋的力学性能见表1。

该标准封面上作了下列公告;“本文件不是一本ISO国际标准,它仅提供作为评审之用,这个文件会在不在意的情况下就做出改变,因此不可将其当作国际标准”。

所以要注意上述声明,同时也应认为,它是一本锐意前进的、有参考价值的标准文件草案。

表1国际标准规定的屈服应力、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钢材等级

上屈服应力

抗接强度

最小伸长率

RPH/MPa

Rm/MPa

A5.65/%

最小值最大值

最小值最大值

 

RB300

300

-

30

-

16

RB400

400

-

440

-

14

RB400W

RB500

500

-

550

-

14

RB500W

RB300E

300

-

440

600

20

RB300WE

300

390

440

-

20

RB350WE

350

440

490

-

22

RB400WE

400

510

560

-

20

RB500WE

500

625

620

-

15

注:

1.单项试验结果不应小于表中95%的特征最小值;2.表中规定值可作为供需双方协议保证的最小值;3.每个试样抗拉强度与屈服应力之比不应小于1.05;4.产品的典型试验应证明在最大拉力下的均匀伸长率Agt不小于2.5%,5.无明显屈服应力的钢,可用Rp0.2定义为屈服应力。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组织编制各类结构用欧洲规范。

在欧洲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第1部分“建筑一般规定”(prEN1992-1-1,July2002)中,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普通钢筋的力学性能做出了全面规定,其主要内容为:

表2和表3为该规范提供的带肋钢筋性能,该规范似乎不提倡用光圆钢筋,其性能在结构内的钢筋处于-40~100℃是有效的。

在工地上实施任何弯曲的焊接,其温度的进一步限制范围应按EN13670的许可。

欧洲规范2还指出:

如果钢筋有足够的粘结强度,而相对肋面积fR值低于规定值时,则该值可放宽。

为确保粘结强度,当采用CEB/RILEM梁试验,粘结应力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τm≥0.098(80-1.2D)

(1)

τr≥0.098(80-1.2D)

(2)

式中,D为钢筋公称直径,mm;τm为在滑移0.01、0.10和1.00mm条件下的粘结应力平均值,MPa;τr为滑移破坏时的粘结应力,MPa。

表2中定义了A、B、C三个延性等级,其与结构分析有关:

在静力设计中,采用非线性或塑性分析方法时,应采用延性等级为B、C的普通钢筋;在抗震设计中,在主要抗震构件临界区域的配筋,也应采用延性等级为B、C的普通钢筋。

但需指出的是,在国际标准ISO6935-2中给出的符号“E”,在条文中未做出解释。

但是,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共同制订的标准《钢配筋材料》AS/NZS4671:

2001中对3种延性等级用的符号表示为:

L(Low)为低延性,N(Normal)为一般延性,E(Earthquake)为抗震延性。

由此可推测国际标准采用“E”的用意。

这里将上述两国标准中钢筋性能列于表4中,以供比较。

表2钢筋的性能

项目

棒材和可调直盘条

焊接网片

要求或分位数%

A

B

C

A

B

C

 

特征屈服强度fyk/或f0.2k/MPa

 

400~600

 

 

400~600

 

5

k=(fr/fy)的最小值

≥1.05

≥1.08

≥1.15

≥1.05

≥1.08

≥1.15

10

<1.35

<1.35

最大拉力下的特征应变εuk/%

≥2.5

≥5.0

≥7.5

≥2.5

≥5.0

≥7.5

10

可弯性

 

弯曲/反弯试验

 

 

-

 

-

剪切强度

 

-

 

 

0.3Afyk(A钢丝面积)

 

最小

名义重量的最大偏差

 

±6.0(≤Φ8mm钢筋)

 

 

±6.0(≤Φ8mm钢筋)

 

5

(按单根钢筋或钢丝计)/%

±4.5(>Φ8mm钢筋)

±4.5(>Φ8mm钢筋)

注:

上限值为βfyk的疲劳应力幅和最小的相对肋面积,需采用的国家可纳入国家标准的附录。

在表C.2N中推荐给采纳国家的国家标准附录用的推荐值β=0.6。

表3钢筋的性能

产品形状和级别

棒材和可调直盘条

焊接网片

要求或分位数%

A、B、C级

A、B、C级

上限值为βfyk的疲劳应力幅值/MPa(循环次数N≥2×106)

≥150

≥100

10

弯曲:

最小相对肋面积fR.min

0.035(Φ5.0~Φ6.0mm钢筋)

5

0.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