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2187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1.儒学思想在中国古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从“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到“存天理,灭人欲”,从这一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

A.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彻底否定   B.儒学致力于制约君主的权力

C.儒家吸收了宗教中禁欲主义    D.儒家由注重君权到宣扬民主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思想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的学说广为流传,其中尤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

A.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B.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C.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D.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3.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想相关的是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5.朱熹被康熙皇帝称为: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下列思想属于这位思想家是

A.民为贵、君为轻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格物致知、存理灭欲

6.下表所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A.重农抑商  B.等级思想  C.教育思想  D.民本思想

7.黄宗羲认为: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由此可见其思想主张是

A.工商兼本  B.反对封建礼教 C.天下为公  D.反对君主专制

8.易中天先生在其新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②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各项对①②③④对应学派判断正确的是()

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B.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9.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

①社会发生巨变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④儒家思想形成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

诏曰:

“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

咎在朕助不逮。

”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

A.“天人感应” B.“因信称义” C.“大一统” D.“三纲五常”

1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秦汉的政治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唯一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2.某同学上网查询西汉时期的思想发展历程,查到这样一句话: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的进程。

……”并查到了与之相关的思想观点。

其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是

A.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13.如下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

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

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14.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进步思想的原因,除了封建制度日益没落之外,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

15.《论语》载,孔子曾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

16.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它折射的是: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的贵贱有“序”思想

C.孟子的“仁政”思想       D.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1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9.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向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A.君主批判思想B.经世致用思想C.“重农抑商”思想D.自由平等思想

20.李贽在《焚书·答周柳塘》中提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在《焚书·答耿司宼》提出“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

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这表明李贽

A.大胆向正统思想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21.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认为“孝”的标准是

A.“养”而不“敬”B.既“养”且“敬”C.“敬”而不“养”D.不“敬”不“养”

22.古代一位思想家在回答友人的问题时说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3.儒家思想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归功于下列哪位儒学大师?

()

A.

 B.

 C.

 D.

24.《二程遗书》载: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是()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存天理,灭人欲D.心即理也

25.“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今天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天人感应  D.致良知

26.有学者认为: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

”这突出说明文艺复兴倡导

A.效仿神灵  B.信仰宗教  C.人民主权  D.人性解放

27.14世纪时,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

1535年,某画家写道:

“许多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这种文化现象的实质是

A.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B.宣扬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C.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D.宣扬民主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8.普罗泰格拉提出:

“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B.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C.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

29.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

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

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

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

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随之纷纷仿效。

这不能说明

A.路德主张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B.路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

C.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宗教改革后,宗教不复存在

30.“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

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A.“有知识,才有智慧”B.“认识你自己”

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D.“知识即美德”

31.西方某位思想家出于对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关心,致力于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道德问题。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他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彼特拉克D.薄伽丘

32.《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坚持德育为先,提出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质。

下列历史人物中,特别重视道德修养的是

A.但丁    B.苏格拉底  C.马丁·路德  D.康德

33.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倡导廉洁教会。

他的“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的主张直接冲击了教会的神圣地位。

马丁·路德的创举(  )

A.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B.标志着路德完全抛弃了基督教信仰

C.挑战了教皇权威,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D.标志着理性主义的巅峰

34.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

“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

”结果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倡享受现世生活B.揭露教会的腐败C.反对封建等级观念D.反对禁欲的行为

35.“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兵,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边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故谓人有那女则可,谓见(见:

见汉)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梵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

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于此同事,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扰,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雨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在丧其元;我令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禁止不动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出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决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她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

“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紫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3分)

 

(2)根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的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4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单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9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

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6分)

 

(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认识它?

(4分)

巢湖市柘皋中学2016-2017-1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2.A3.C4.A5.D6.D7.D8.C9.A10.A11.D12.D13.A14.D15.C16.B17.D18.D19.B20.A21.B22.D23.B24.C25.A26.D27.B28.C29.D30.D31.A32.B33.C34.B35.B

36.⑴主张:

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

(3分)

⑵相同原因:

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相似之处:

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4分)

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9分)

37.

(1)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

(4分)

(2)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2分)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4分)

(3)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族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育民族精神。

(4分)

【解析】

1.依据材料可知,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汉代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到“存天理,灭人欲”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的新儒学,可见其吸收了佛教的禁欲主义,故选C项。

2.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法家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

这些学派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选A项。

3.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逍遥自得,C项符合题意;AB项为儒家的主张;D项是墨家的主张。

故选C项。

4.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通过表格,我们看出:

儒家学派无论是支派还是作品篇数,都居统治地位,这是因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A。

5.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民为贵、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排除A。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主张,排除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荀子的主张,排除C。

”格物致知、存理灭欲“是朱熹的主张,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三位思想家都是早期儒家学派著名代表,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仁、德治;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民贵君轻、仁政;荀子主张君民的舟水关系。

三位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应该是“民本思想”。

故选D。

7.材料体现的是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主张,这是对君主专制的反对和批判,故选D。

材料体现的是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主张,这是对君主专制的反对和批判,故选C。

8.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内容及其影响。

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②体现了“无为”的思想;③体现了法家的治国思想;④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仁”“义”。

故选C。

9.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根据所学知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形成,由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处于争霸战争的需要重视士人的作用以及“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都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④排除,儒家思想形成正统地位是在汉代,①②③正确,故选A。

10.【解析】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主流:

儒家思想的发展。

汉代董仲舒建立了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等学说。

材料反映汉安帝认为灾荒是上天对自己所犯错误“咎在朕助不逮”的惩罚,所以看出汉安帝信奉“天人感应”学说。

11.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所采纳,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需求,也要看它是否能迎合统治者的要求。

根据所学知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思想上的统一;“大一统”是指政治上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正是接受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才达到了巩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的目的。

A项说法不正确,B、C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12.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学说把儒家思想神秘化,带有了某些神圣的宗教的特征,为皇权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赢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从而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故正确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在用乐器时的等级,体现了古代礼乐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张“礼”的思想家是孔子,他提出“克己复礼”,遵循周礼,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来分析,可知带有民主色彩进步思想的原因,除了封建制度日益没落之外,还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故D项正确。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想兴起的背景

15.【解析】略

16.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本题具体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相关认识。

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题干“在今天还可取的是”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

③项中的“君权神授”,明显与当今民主政治大潮不相符合,具有落后性和历史倒退性,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排除ACD三项。

进一步可知,①②④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17.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并结合所学可知是老子的思想,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不符合,排除。

故选D项。

18.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体现了法家的治国理念。

只有D符合法家代表人物。

A是墨家,BC是儒家,因此都与题意不符。

考点: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点评:

用表格法识记。

思想家

所属学派

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

儒家

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

儒家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儒家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舟庶水”、性本恶、礼法并用

老子

道家

道、无为而治、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等

韩非子

法家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改革变法

墨子

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19.本题考查学生“经世致用”思想和对基本史实的掌握。

根据题干的“实事求是”、“国计民生”等信息可知是“经世致用”思想的本质要求,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简单的知识迁移能力。

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李贽所写的著作都是批判当时正统的主流思想理学及孔孟之道的,这在当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期是属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故选A。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据题干可知:

孔子这句话意为如果对父母不存孝敬之。

而只是简单地养活他们,那还算不得孝,因为犬马之属都能得到饲养,如无孝心,养活父母也如同养活犬马一样了。

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帮助父母,更重要的是尊敬父母,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怀与照顾。

所以本题选择B。

22.本问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相关内容——陆王心学的认识。

根据材料信息“与汝心同归于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题干主旨,即在强调“内心的重要性”。

可知,这属于心学的范畴。

王阳明,又称王守仁,即心学的集大成者。

据此,排除ABC三项。

本题正确答案选D。

23.本题考查汉代儒学。

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所以选B。

24.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题目中的“二程”即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程颢。

故排除属于陆王心学的B、D两项;题目中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即强调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克制私欲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故排除与此无关的A项,选择C项。

25.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可知此应为程朱理学所倡导的“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即“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故本题应选A项。

26.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材料信息“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故D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选D。

2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14世纪时,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1535年,某画家写道:

‘许多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可判断这种文化现象是文艺复兴,其实质是宣扬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故B正确;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只是表象不是实质,故排除A;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不是政治斗争,故C错误;宣扬民主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故D与题意不符。

故选B。

28.本题考查对智者学派思想的认识。

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