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7 分析化学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2133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47 分析化学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3047 分析化学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3047 分析化学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3047 分析化学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3047 分析化学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47 分析化学二.docx

《3047 分析化学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47 分析化学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47 分析化学二.docx

3047分析化学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二)课程代码:

304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分析化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必考课程,该课程内容包括化学定量分析部分与仪器分析部分。

化学定量分析部分的教材是《分析化学》,其内容包括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重量分析、滴定分析、电化学分析等;仪器分析部分的教材是《仪器分析》,其内容包括光谱分析与色谱分析。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时需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检测原理在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自学应考者系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于中药质量标准及新药开发等研究,培养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分析化学作为中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课程后而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为后继课程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的学习及将来从事药物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应考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化学定量分析部分,教材《分析化学》

第1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熟悉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了解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分析化学的任务、

2、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

3、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

(二)次重点

识记:

1、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3、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三)一般

识记: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误差的产生、种类、性质及减免方法;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有效数字的意义、表示方法及计算规则;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和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了解误差的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误差的种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2、误差与偏差的各个计算公式

3、有效数字的意义和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4、置信区间的表示方法

5、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理解:

1、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特点及减免方法。

2、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

3、误差与偏差的区别

4、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及应用

5.t分布、置信度、平均值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应用:

1、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

2、应用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正确合理的表示分析结果

(二)次重点

识记:

1、过失误差

2、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3、对照试验、回收试验和空白试验

4、可疑值的取舍方法:

Q检验法和Grubbs法

理解:

1、Q检验法和Grubbs法的比较

2、对照试验、回收试验和空白试验的意义和作用

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应用:

1、应用对照试验和回收试验判断与评估系统误差

2、应用空白试验消除试剂误差

3、应用Q检验法和Grubbs法进行可疑值的取舍

(三)一般

识记:

误差的传递公式

理解:

误差的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应用:

1、应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传递公式计算分析结果的误差

2、应用极值误差法估计分析结果的最大误差

第3章重量分析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挥发法、萃取法、沉淀法这三种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离条件,并重点讨论沉淀重量法及其相应的计算。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沉淀法对沉淀的要求;影响沉淀溶解度、沉淀纯度的因素;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及沉淀法的计算。

熟悉挥发法、萃取法及其应用。

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恒重、干燥失重、灰份测定的概念

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3、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4、影响沉淀形状的因素,晶形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理解:

1、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2、沉淀的纯度及影响因素

3、沉淀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4.换算因数的概念及表示

应用:

1、换算因数的计算;

2、百分含量计算

(二)次重点

识记:

1、重量法分类及特点

2、挥发法:

概念及适用性

3.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的要求

理解:

1、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与灼烧。

2、挥发法的适用性及应用(干燥失重、灰份测定)

应用:

1、试样称取量的计算;

(三)一般

识记:

萃取法:

概念及应用

理解:

萃取法应用(总生物碱、总有机酸)

应用:

1.沉淀剂用量的计算

2.沉淀的溶解度与溶度积的计算

 

第4章滴定分析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熟悉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了解基准物质的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概念

2、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的概念及表示

理解:

1、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及适用性

2、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3、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

应用:

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称样量、百分含量)

(二)次重点

识记:

1.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2.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

理解:

滴定方式及适用性

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与滴定度相互换算

(三)一般

识记:

基准物质应符合的条件

第5章酸碱滴定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酸碱质子理论,进一步巩固酸碱平衡理论;熟练掌握各种酸碱水溶液H+浓度的计算。

在理解酸碱滴定曲线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类型的酸碱体系滴定可行性条件、分步滴定条件的判断及指示剂的选择;熟悉滴定误差的计算。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酸碱滴定曲线、滴定突跃范围的概念

2、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公式(一元弱酸弱碱、多元酸、多元碱)

3、酸碱体系滴定可行性条件、分步滴定条件

理解:

1、强酸、强碱的滴定(滴定曲线、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及指示剂的选择)

2、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滴定曲线、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及指示剂的选择)

3、讨论滴定曲线的作用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应用:

1.计算各酸碱体系水溶液中H+的浓度

2.酸碱滴定的相关计算(滴定度、浓度、百分含量、称样量)

(二)次重点

识记:

1.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的概念及表示(一元弱酸弱碱)

2、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公式(两性物质、缓冲溶液)

理解:

1、质量平衡、电荷平衡、质子平衡

2、各种酸碱水溶液质子平衡式的书写

3、多元酸多元碱(滴定可行性、分步滴定条件的判断及指示剂的选择)

应用:

1.分布系数(一元弱酸弱碱)的计算及应用(滴定条件的选择)

2.计算两性物质、缓冲溶液中H+的浓度

(三)一般

识记:

1.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溶剂合质子、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PH范围

理解:

1.共轭酸碱对离解常数的关系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混合指示剂

3.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应用:

1.计算滴定误差(强酸强碱、一元弱酸弱碱)

2.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6章沉淀滴定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银量法(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吸附指示剂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及应用范围;熟悉银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了解银量法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铬酸钾指示剂法中的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条件

2、铁铵矾指示剂法中的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条件

3、吸附指示剂法中的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条件

理解:

1、铬酸钾指示剂法的原理与滴定条件

2、铁铵矾指示剂法的原理与滴定条件

3、吸附指示剂法原理与滴定条件

应用:

银量法的计算(浓度、含量)

(二)次重点

识记:

1、铬酸钾指示剂法的应用范围

2、铁铵矾指示剂法的应用范围

3、吸附指示剂法的应用范围

理解:

1、滴定曲线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2、银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

3、银量法中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应用:

银量法的计算(称样量)

(三)一般

识记:

沉淀滴定反应必须满足的条件

理解:

银量法的滴定方式

应用: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计算

第7章配位滴定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正确选择滴定条件;掌握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变质现象及消除方法;熟悉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条件与方法;熟悉常用金属指示剂铬黑T的应用,了解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配位反应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3、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4、准确滴定的条件

理解:

1、EDTA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酸效应、配位效应,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2、配位滴定曲线的表示

3、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及滴定可行性判断

4、混合离子选择滴定条件

应用:

1.结合实例,判断能否用EDTA准确滴定M离子

2.配位滴定的相关计算(滴定度、浓度、百分含量)

(二)次重点

识记:

1.重要的计算公式

2.滴定条件的选择(最高酸度、最低酸度、掩蔽方式和掩蔽剂的选择)

理解:

1.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与条件

2.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最高酸度、最低酸度

应用:

1.最高酸度、最低酸度的计算,配位滴定酸度的控制

2.配位滴定的相关计算(称样量)

3.计量点pM的计算

(三)一般

识记:

1.常用金属指示剂

2.水的硬度的含义、表示方法

3.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应用

理解:

1、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变质现象

2、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应用:

1、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变质现象及消除

2、水的硬度的测定方法及硬度的计算

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计算,熟悉氧化还原平衡;熟悉氧化还原指示剂;掌握碘量法,熟悉高锰酸钾法、溴酸钾法。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与意义

2.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

3.准确滴定的条件

理解:

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影响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

2.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准确滴定的条件

3.碘量法-原理、滴定条件、指示剂、标准溶液

应用:

1.利用Nernst方程计算电对的电极电位

2.氧化还原滴定的相关计算(滴定度、浓度、百分含量)

(二)次重点

识记:

1、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

2.化学计量点时电位的计算公式

理解:

1.碘量法的误差来源及防止措施

2.淀粉指示剂的变色及注意事项

3.I2、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应用:

1.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

2.化学计量点时电位的计算

3.应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三)一般

识记:

氧化还原指示剂:

分类、变色原理、变色点及指示剂的选择

理解:

高锰酸钾法及溴酸钾法

应用:

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计算

 

第9章电位法及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的定量方法,能熟练运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电位,电池电动势及有关离子的浓度。

学会使用pH计,掌握pH的测定方法。

熟悉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及确定终点的方法。

熟悉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的原理、滴定曲线类型及终点确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指示电极、参比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概念

2.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的定义

理解:

1.直接电位法:

pH的测定原理与测定方法

2.电位滴定法:

原理、确定终点方法

3.永停滴定法:

原理、滴定类型及终点判断

应用:

1.应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

2.二级微商线性内插法确定滴定的终点

(二)次重点

识记:

指示电极的分类

理解:

1.玻璃电极的作用原理与性能

2.饱和甘汞电极的作用与性能

应用:

1.直接电位法的应用

2.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三)一般

识记:

化学电池的定义与分类

理解:

1.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

2.直接电位法的测量误差

应用:

永停滴定法的应用

 

仪器分析部分,教材《仪器分析》

第1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仪器分析法分类方法和种类;了解仪器分析法特点和发展;了解仪器分析法在中药学、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仪器分析法分类

理解:

1.仪器分析法分类的方法(按所测物理量原理分类、按分析目的分类)

2.仪器分析法特点

(二)次重点

识记:

仪器分析的定义

理解:

仪器分析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三)一般

识记: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2章光学分析法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的定义;掌握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能量传递;熟悉光谱分析法的分类;了解光谱分析仪器的组成和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光谱分析法定义

2.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理解:

1.光谱分析法的分类的方法

2.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二)次重点

识记:

光谱分析仪器的组成:

光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记录

理解: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

(三)一般

识记:

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定义、参数

第3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和基本概念;熟悉Lambert-Beer定律及其适用条件;熟悉光度法的误差;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常规分析方法(鉴别、纯度检查、含量测定等)及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熟悉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掌握UV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影响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构造,掌握其仪器使用方法;熟悉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了解显色反应的类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价电子跃迁类型及吸收带(R带、K带、B带、E带)

2.Lambert-Beer定律

3.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的概念、表示及换算

理解:

1.紫外吸收带-R带、K带、B带、E带的跃迁类型、结构单元、

长范围及吸收强度

2.影响吸收带的主要因素

3.光度法的误差:

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因素,测量误差,干扰的消除

4.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标准对照法和吸光系数法

5.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应用:

1.正确选择光度法的测量条件(测定波长、适宜吸光度范围、空白溶液)

2.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上的应用

(二)次重点

识记:

1.UV吸收光谱的产生、特性及适用性

2.常用光谱术语-发色团、助色团、蓝移、红移、浓色效应、淡色效应的概念

理解:

1.显色剂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2.测量条件的选择

3.空白溶液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4.定性分析方法

应用:

1.应用Lambert-Beer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2.空白溶液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定性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三)一般

识记: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理解:

1.纯度检查

2.双组分定量分析方法(解方程组法、双波长等吸收点法)

应用:

1.应用溶剂效应和pH效应说明紫外吸收峰的位移

2.纯度检查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第6章红外分光光度法(IR)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吸收峰峰位、峰强及影响因素;熟悉各类化合物的IR吸收特征;掌握简单IR谱图的解析;了解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组成和使用,了解IR光谱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各种振动形式的表示

2.基频峰、泛频峰、特征峰、相关峰、简并、红外非活性振动、不饱和度的概念

3.红外光谱的九个区段

4.主要官能团的IR吸收峰的特征振动频率、振动形式;各类化合物的IR吸收特征

理解:

1.产生IR光谱的必需条件

2.影响基频峰峰位的主要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氢键效应、空间效应与杂化效应)

3.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红外光谱的九个区段,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应用:

根据不饱和度、IR光谱的峰位、峰强度及峰形进行简单化合物

红外光谱解析及结构推断

(二)次重点

识记:

1.分子振动能级与振动频率

2.振动耦合与费米共振的概念

理解:

1.振动自由度

2.基频峰数目往往少于基本振动数(振动自由度),而红外吸收峰数目往往多于基本振动数的原因

3.影响基频峰峰位的主要因素(振动耦合与费米共振)

应用:

1.IR基频峰峰位的计算及比较

2.应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具体说明基团对红外吸收峰峰位的影响

(三)一般

识记:

1.IR光谱的表示及IR与UV光谱的异同点

2.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理解:

1.影响吸收峰峰位的外部因素

2.吸收峰强度与结构的关系

应用:

1.红外分析样品的制备

2.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第7章磁共振波谱法(1H-NMR)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产生核磁共振的必需条件,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一级波谱的特征;掌握简单的1H-NMR谱图的解析;熟悉自旋——自旋偶合与裂分,磁等价与化学位移等价;了解1H-NMR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定义、化学位移的产生及表示方法

2.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的概念

3.一些常见基团氢核的化学位移值

理解:

1.化学位移与化合物结构关系

2.自旋裂分规律(裂分小峰数=n+1、小峰面积比=二项式系数比、裂分小峰的峰间距=耦合常数J)

3.一级波谱(氢谱)定义、特征和解析

应用:

掌握简单的NMR谱图的解析(不饱和度计算;由化学位移值判断H核类型;由积分线高度计算相应H核数;由裂分小峰数确定相邻H核数;由耦合常数找出相互自旋耦合的吸收峰)及结构推断。

(二)次重点

识记:

1.磁共振波谱产生机理:

原子核自旋、共振吸收

理解:

1.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取代基的电负性、磁各向异性、氢键的去屏蔽效应

2.磁等价与化学位移等价

3.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偶合常数、偶合类型、偶合条件

应用:

结合实例,说明取代基的电负性、磁各向异性效应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三)一般

识记:

连续波核磁共振仪的主要部件

理解:

1.核的弛豫

2.自旋-自旋耦合、自旋-自旋裂分的含义

应用:

耦合常数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第8章质谱法(MS)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质谱仪工作原理和质谱表示方式;掌握分子离子峰的确定及分子式的决定;熟悉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和同位素离子的产生、特点和作用;熟悉各类化合物的典型裂解方式、质谱特征和简单质谱图的解析;了解质谱的基本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碎片离子、相对丰度的概念

2.氮律

理解:

1.离子的裂解:

均裂、异裂、α裂解、β裂解、γ裂解、重排裂解

2.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典型裂解方式及规律。

3.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质谱峰及质谱特征

应用:

1.由分子离子峰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

2.由分子离子的同位素离子峰强度比规律确定分子式

3.简单质谱图的解析及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

(二)次重点

识记:

1.质谱产生过程、质谱表示方式

2.发生麦氏重排、RDA裂解的条件及裂解途径

理解:

1.分子离子峰的判断

2.亚稳离子的作用

3.质谱解析一般程序

应用:

1.由分子离子峰的奇数、偶数规律确定分子中N原子数

2.由同位素峰强比确定分子中含有同位素原子的数目

3.由典型碎片离子的m/e确定主要官能团及化合物的类型

(三)一般

识记:

质谱仪工作原理、仪器构造与主要部件

理解:

1.由质谱方程简述质谱的基本原理

2.亚稳离子的产生过程

应用:

写出化合物的α-裂解、β-裂解、麦氏重排、RDA裂解的途径

 

第9章色谱法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熟悉色谱法的分类和常用术语,了解色谱起源、定义、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常用色谱术语:

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时间、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死体积、选择因子、容量因子、拖尾因子和相对保留值的概念

2.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时间、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死体积、选择因子、容量因子、拖尾因子和相对保留值的计算公式

理解:

1.保留值、峰面积(峰高)、峰宽、峰间距所表示的意义

2.分配系数、容量因子的含义

应用:

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时间、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死体积、选择因子、容量因子、拖尾因子和相对保留值的计算

(二)次重点

识记:

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

理解:

色谱图的表示及所包含的信息

(三)一般

识记:

色谱起源、定义、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第10章经典液相色谱法(LC)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经典柱色谱法中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的原理、条件选择;熟悉离子交换色谱,空间排阻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掌握薄层色谱法原理、操作技术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吸附等温线与对应的洗脱曲线,了解纸色谱法原理和操作,了解各种色谱技术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

1.吸附平衡常数、分配平衡常数、交换系数、分配系数(渗透系数)的含义

2.比移值、相对比移值的定义、要求范围

3.边缘效应及克服方法

理解:

1.柱吸附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吸附剂与流动相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2.柱分配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固定液与流动相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3.薄层吸附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吸附剂与流动相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应用:

1.柱吸附色谱法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2.薄层吸附色谱法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二)次重点

识记:

1.吸附等温线与对应的洗脱曲线

2.吸附剂的活性与含水量的关系

理解:

1.正相分配色谱与反相分配色谱的概念及适用性

2.薄层扫描法的分类、定量依据和常用定量方法

应用:

1.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说明吸附色谱吸附剂和展开剂的选择

2.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说明分配色谱条件的选择

3.比移值、相对比移值的计算

(三)一般

识记:

离子交换色谱、空间排阻色谱法和纸色谱法的概念

理解:

1.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吸附剂与流动相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2.空间排阻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固定液与流动相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3.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固定液与流动相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