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1973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课题

科学之旅

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引入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新课教学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0.1-1实验[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

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作业设计

 

教学课题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能力目标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目标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

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引入

复习: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

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新课教学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

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

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

km→m→dm→cm→mm→μm→n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

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

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

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

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作业设计

板书

教学课题

§1—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能力目标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引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

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

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

“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

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回答:

1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2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3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

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

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作业设计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板书

 

教学课题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能力目标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引入

场面描述:

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

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

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

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新课教学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

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

“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

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

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

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

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

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

m/s或者是km/h

例题:

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

20m/s=54km/h=

例题:

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

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作业设计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板书

教学课题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能力目标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引入

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

新课教学

师:

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

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

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

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

生答。

总结:

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

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

哪位同学知道呢?

生答。

总结:

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时间为10分钟。

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

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

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

生答。

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

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

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

不能,有什么办法吗?

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作业设计

板书

教学课题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器材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请举例你听到过哪些声音?

引导提问: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4.教师演示:

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

转化法)。

师生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引导解决:

a.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为什么会发声?

b.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自学P13课本,教师指导。

(二)声音的传播

1、演示:

(没有器材,教师讲述)

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b.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2、哪些事实或实验说明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方案一:

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方案二:

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方案三:

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自学P15第一自然段。

在黑板上画水波。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

类比法)

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提出问题:

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

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点拨)

教师预备: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

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看烟花时,一看见烟花爆炸,就能听到声音吗?

(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

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

(教师指导)

1.150C时,V声=340米/秒250C时,V声=346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

V固>V液>V气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小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150C时,340米/秒(空气)

作业设计

板书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150C时,340米/秒(空气)

教学后记

教学课题

§2—2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

频率的应用。

能力目标

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情感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器材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引入

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1、音调:

声音的高低

试验:

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

(1)、频率:

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为什么地震前动物能感受到,而人却感受不到?

学生猜想

教师帮助学生搜寻事例

人能感受的频率是有范围的:

20----20000Hz人们把超过20000的叫做超声波,象蝙蝠,狗,猫,海豚等能够听到。

把低于20的叫做次声波。

由于地震是伴随的是次声波,所以人很难感受到,而大象,狗等动物却可以感受到

有些次声波有害。

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的震动声却听到讨厌的蚊虫的震动声?

(2)、人的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

声音的强弱

试验:

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

(1)、响度与振幅有关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区别各种乐器的?

虽然乐器的响度和音调相同,但由于他的结构及组成的材料不同,所以它的音色不同。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各种乐器的不同

由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收获

3、音色:

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小结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作业设计

板书

§2—2声音的特性

1.音调:

与震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

物体1秒内震动的次数。

超声波

次声波

2.响度:

与震动的幅度有关。

3.音色:

与结构,材料有关。

教学课题

§2—3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器材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引入

利用事例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声与信息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4、声呐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5、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声与能量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5、.超声波加湿器

小结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作业设计

板书

§2—3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

2.声与能量

教学课题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能力目标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控制的途径

教学难点

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器材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引入

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

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它对人有没有危害?

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新课教学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

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

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

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

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

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1)心理影响:

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

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

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小结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作业设计

板书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