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0931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docx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素材

2009高考作文素材2009时事素材

新高考新素材

2009-04-301003

2009时事素材金库

  一、改革·发展

  1.“中国制造”要向姚明学习

  最近,一名香港记者赴美访问,美国同行的一句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有一样中国东西在美国媒体眼中很正面,就是姚明,他真的很红。

”此外,这位香港记者印象最深的便是“中国制造”的无处不在。

“姚明”与“中国制造”,是中国在美国的两副面孔,都是一种成功,却是两种模式。

姚明的“红”,基于两点一是赛场上的超强实力,一是谦虚勤奋的东方特质。

“中国制造”日常用品的遍地开花,则主要依靠价格优势。

美国人为姚明所征服,是敬佩他的能力,是一种欣赏;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美国人却多少有些无奈。

从中,我们能得到的些许启示是,竞争最终靠的是能力、品质与特色。

“日本制造”早年在美国曾是低价劣质商品的代名词,通过日本企业家的不懈努力,日本产品终以高品质获得世界认可。

今天,“中国制造”或许正面临同样的拐点。

(摘自2006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王恬)

  【解读】

     姚明有一句名言“尊重是你自己去赢得的,而不是别人给你的。

”“日本制造”可以做到,“中国制造”没理由做不到。

  【适用话题】

   相同与不同、用实力说话、品质、折、迎头赶超、偶像……

  2.“文化创意”凸现政策宽松

   《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3期刊登雷颐的文章说,北京市最近首批认定了10个文化创意园区,其中包括曾经准备拆除的“798艺术区”和一度不许其生存的“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

政府对“文化创意”从以前的反对、严管甚至压制,到如今的赞成、支持乃至大力扶植,是值得称道的观念的巨大进步。

   “文化创意”的核心是个人的创意、技巧和才华,只有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艺术家才能真正“创意”。

相反,如果要求所有文化作品都是“纯而又纯”、“完全正确”,要求所有艺术家都成为一架精密机器上的一个毫无个性的零件,结果必然是多少年全国只有几出“样板戏”,只有几张“样板画”。

文化,终将完全萎缩、凋敝。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文艺政策较前大为宽松;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脱离原来的体制,成为到处流浪、放荡不羁的“波西米亚人”。

在一些大都市自然而然形成了艺术家聚集区,其中最著名的如北京“圆明园画家村”。

然而,政府有关部门曾以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将此视为“麻烦制造者”(某些艺术家确实制造了一些麻烦),甚至不惜动用公安将其“铲除”。

但经过种种努力,政府有关部门最终认识到这种“艺术村”的名片意义和经济效应,观念发生根本性变。

  【解读】

     在政府对“文化创意园区”所有的支持中,最重要的是政策的宽松,允许新观念、新形式的表达探索。

其实,不仅文学艺术如此,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也同样。

    如果我们整个民族没有不同观念的表达,没有彼此的碰撞、批评、驳难,“创意”就难以生存。

  【适用话题】

       观念碰撞、创意、与时俱进、利与弊、城市名片……

  3.“随叫随到”

     据《工人日报》2007年2月7日报道,在四川宜宾两会上,当地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宜宾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规定人大代表可单独持证到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后可约见相关部门负责人,被约见者不得拖延、推诿和回避。

   该报为此刊登童克振的文章说,宜宾规定被人大代表约见的政府官员必须“随叫随到”,从制度上进一步强化了人大代表的监督职能。

  【解读】

     人大代表来自各个阶层,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他们的监督实实在在,一旦发现问题,要求官员“随叫随到”,无疑会给一些人极大的压力。

  【适用话题】

     监督、压力与动力、追求实效、制度创新、倾听民生疾苦……

  二、创新·探索

  1.年终总结挑战“潜规则”

     获悉重庆韦家沟煤矿党委书记陈华在属下交上来的总结材料上批示道我不要看成绩甲乙丙丁,请将问题总结成1234报给我。

此批示,无疑让写惯了报喜不报忧这类年终总结的人们咋舌。

    按照我们的传统思维,年终总结必然是总结成绩,而问题只不过是在“但是”后用三两句话带过。

许多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真正需要的则是在肯定成绩的背后——肯定自己!

成绩越多,说明自己越出色,越有资格晋升、提级。

这种现象已成年终总结的“潜规则”,年复一年,人们对此见怪不怪。

  【解读】

     挑战“潜规则”,就要有勇气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把以往每逢年终总结时就藏头藏尾的毛病、失误通通端出来。

开始时,也许自己会觉得有些难堪、不自在,可渐渐地就会发现,在对过去一年问题的总结中,找到了自身工作的“短板”,明确了明年工作的目标及努力方向,可以胸有成竹地走向新的一年了。

  【适用话题】

       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剖、打破常规、挑战、革新陋习、勇气……

  2.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空白点

   《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第2期刊登评论说,在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市场经济年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日益萎缩,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三大节”已经被物质化、简单化为“粽子节”、“月饼节”、“饺子节”,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更是踪迹杳然。

   为何人们年年争论,传统节日的文化质量仍呈下滑之势?

追寻问题之源,我们不难发现,能够力挽狂澜的主体——政府并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

   也许有人会说,传统节日是民间的事。

它之所以被赋予文化内涵,是古代中国民间社会长期演变、积淀的结果,如今它的文化内涵被忽视、被遗忘,也是中国民间社会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中间似乎谈不到什么政府责任。

   然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萎缩,并非一个孤立的问题,在它背后是整个传统文化阵地的萎缩一些传统艺术品种渐趋没落、后继无人,传统文化活动的队伍建设、场所提供、经费保障都缺乏必要的重视和供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失去了必要的载体。

而当传统节日来临,需要表现其文化内涵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这种能力。

  【解读】

      这实际上暴露了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空白点。

对公益性的文化产品进行投入、保障供给,正是政府的责任。

这种责任不仅表现在为某些节日组织临时性的演出,制造一些能够彰显政绩的“文化大戏”,更重要的是,要可持续地关注、投入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建设,尤其要重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和保障。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扶持和弘扬。

有了坚实的阵地和广泛的参与,传统文化才有可能得以复兴,传统节日才有可能增强文化内涵。

  【适用话题】

     传统节令、自然选择、空白、文化建设、传统复兴……

  三、亲情·感恩

  面对《心里话》

   春节是中国人延续数千年的传统节日,在除夕之夜看中央电视台面向全球华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了多数人过年生活的一部分。

每年春晚总会有一两个让人感动得流泪的亮点节目。

在2007春晚所有节目中,由外来务工者子女表演的朗诵《心里话》,极有可能成为本届春晚在观众心目中“存活期”最长的节目。

在一拨拨衣着鲜亮的演员中,小小的他们显得特别朴实和单薄。

春晚一直在走贴近民生的路子,这次工作人员把目光瞄准了外来务工者的子女。

这30个参加朗诵的孩子,是从3800名外来务工者子女中挑选出来的。

报幕时,主持人朱军说,这个节目的存在是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和父母一直不敢大声喊出的心声。

  《心里话》是导演组特地为孩子们写的,不长,却句句震撼人心。

“我一直不敢在城里的孩子面前抬起头”,“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等话语,从30位孩子的嘴里响亮而整齐地喊出,惹哭了很多观众。

  【解读】

  有道是,情同此理,人同此心。

说再多的大道理何用?

我们只需设身处地地为这些从小就饱尝世态炎凉的外来工子女想一想,假如有一天,我们也“加盟”到这个外来工之列,我们又将如何倾诉那寄人篱下的滋味?

  一位伟人早就说过,中国的真正问题是三农问题,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就将是一句空话。

当然,从总体上说,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或许的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一点点地逐步加以解决,但眼下,最紧迫也最令人揪心的是立即着手解决农民工群体新年的三个盼望盼工资能涨一点,盼孩子读书能顺心,盼能真正融入城市。

如果说,曾经坚如磐石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牺牲了几代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使几代人付出了巨大的公民权利与福祉代价的话,再让这一代外来工子女们继续延续他们父辈们的权利缺憾,那不仅是外来工这个庞大群体的不幸,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社会和谐之痛,更是文明社会的倒退。

  【适用话题】

     感恩农民工、说说我的心里话、感动、变、维权、在底层、位置与价值……

  四、社会·和谐

  1.“四十年前比现在和谐”吗

  《北京日报》2007年2月5日刊登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的文章说,关于“和谐”这个概念的理解,在学术界还存在很大差别。

例如,一种相对普遍的说法是,我国“四十年前比现在要和谐”。

这说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个科学把握的问题。

  文章认为,和谐存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相互发生关系,才有和谐、不和谐的问题。

例如,社会上大大小小的阶层就是构成社会的要素。

讲社会和谐,只有各阶层的存在为社会所认可,它们的利益得到

承认,才谈得上如何缓和、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才能使它们和谐相处。

   为什么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服从不叫和谐?

就是因为计划经济压抑了人们对利益的正当追求。

计划经济事实上把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排除在道德之外,当作自私、落后的行为加以批判,结果是,人们不敢谈论自己的利益,更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缺乏利益意识,也就没有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公民意识也不健全。

  【解读】

      当今时代,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普遍缺乏主人翁意识,我们就很难把它叫做正常的社会,“和谐”二字更无从谈起。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讲的“和谐”,是要素健全的“和谐”,是社会各要素都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的“和谐”。

这样的和谐,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这样的和谐,才能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取向相一致。

  【适用话题】

    和谐相处、合理权益、自主意识、健全社会、前进与倒退……

  2.另一种原因

     备受瞩目的“个税申报”年初清淡开场——北京年收入12万元以上人群约有25万,但截至2007年1月5日,前来申报者不过寥寥800人,公众对此大多表示“观望”。

   一件小事令人回味。

一位驻外的中国记者,在接受物业维修后,与“老外师傅”商量能不能不开发票?

我少付钱,你少上税,咱俩“双赢”。

“老外师傅”却答曰“我若不开发票,我们国家的税收就会受损,大家都这么干,我的孩子上学就没人管了,我的医疗开销就没人付了,我的养老金更没了着落……”

   “老外师傅”完全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国家税收与公共福利如此“休戚相关”,又有谁会“自己坑自己”呢?

(摘自2007年第3期《大地》蒋萌)

  【解读】

   应看到,如今一些国人纳税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纳税后的“受惠感”不明显。

比如,本应是最重要的公共福利的医疗、养老、上学,却成了“新三难”。

我国的税收在保持高增态势,可是某些地方政府则热衷用其上“大项目”。

此外,每年花在公车、公务、公宴等方面的开销,更有相当大的“瘦身”空间。

  【适用话题】

    利益相关、福利事业、现象的背后、形象工程、廉洁、与国际接轨……

五、环保·生态

  环保门槛伤了谁

   据《中国工业报》2007年1月3日报道,国家财政部和环保总局去年底联合发布首批《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这份清单也被业内称为“绿色清单”。

国家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标志认证是入选清单的唯一门槛。

从清单内容看,首批《采购清单》涵盖了14类产品、81家企业、856个型号的产品。

在产品名录中可以看出,国产品牌寥寥无几,特别是轻型汽车、复印机、打印机类产品多数被外国品牌占据。

国产汽车品牌无一上榜。

   众所周知,政府采购对多数行业来说都是国内最大、最集中的公共消费市场。

当前,各国的政府采购都有意识地倾向国产品牌。

《美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凡是动用美国财政资金的项目,要优先采用美国的本土设备,特别是更优先采用美国中小企业的设备。

可见,政府采购倾向国产品牌是普遍规律。

  【解读】

   政府施行“绿色采购”是一种进步,但一个环保门槛就把本来在国际市场做得很不错的国产品牌排斥在了政府采购之外,这对国内相关企业是一种伤害。

  【适用话题】

   多余的门槛、进步背后的伤害、主观意愿与实际效果、规律、环保意识……

  六、细节·关怀

  1.行善,也需要智慧

   据《中国改革报》2006年11月15日报道,在中国科技大学,一个学生要是在校内食堂每月用餐60次以上,而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也就是说,每餐消费不足2.5元,这个学生就会引起校方注意。

校方在主动核实情况之后,无须学生申请,就会有每月160元或者100元的补助,自动进入这位学生的“校园一卡通”账户。

   通过这种“隐性资助”的形式,中国科技大学在3年间为3600多贫困学生发放补助款近64万元,以每人每餐消费3元计算,解决了贫困学子21万余次的“吃饭问题”。

  【解读】

   感人的不在于21万余次的数量,在于助人而不欲为人所知的智慧。

  【适用话题】

   善意、保护尊严、资助、贫困生、灵动与沉稳、为他人着想……

  2.迪斯尼的细节

   有个留学生去美国迪斯尼乐园应聘清洁工,园方说要进行三个月培训,他大吃一惊。

拿来培训课程一看,这哪是培训清洁工,简直是培训“游乐园园长”。

   首先要熟记游乐园内所有游乐设施和公共设施的位置,如果游客问你,要在第一时间告诉游客;二是学习修理轮椅、童车,遇到车坏了及时修理;三是学会各种相机的使用方法,当游客家人要合影时,你是最好的“帮手”;四是学会照顾孩子,当抱孩子的妈妈们想去卫生间时,你代表游乐园,是“可信赖的人”;五是学习简单的“手语”,必要时能帮助聋哑人;还有六、七、八、九……当然关于清洁工本身职责的内容更多,有如何清扫不扬尘,如何避开游人的脚,等等。

                      (摘自2006年第10期《教师博览》吟秋)

  【解读】

   如此拓展责任范围,开展人性化服务,处处为顾客着想,生意会不好吗?

反躬自问,我们又做得如何呢?

  【适用话题】

   一枝一叶一世界、服务、职责、境界、付出与收获……

  七、交往·沟通

  1.罗雪娟的遗憾

   2007年1月29日,浙江省体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雅典奥运会游泳冠军罗雪娟因健康原因退役。

从罗雪娟递交退役申请,到体育局明确铁定退役,不过三天时间。

如此快刀斩乱麻,一方面说明罗雪娟去意已定,另一方面也表明管理层无意挽留。

其实,罗雪娟最大的问题不是心脏,而是她那种孤僻怪异的性格。

这些年来,圈里圈外的人一直想不明白,笑起来挺漂亮的姑娘,为什么说话总带着“刀子”。

   刚出道,罗雪娟就一语惊人“我是清白的,但我身后游泳池里的水不干净。

”摘取雅典奥运会金牌,罗雪娟依旧锋芒毕露“我要感谢所有爱我和憎恨我的人。

”罗式语录尽管掷地有声,却有两大致命弱点一是无差别乱射,打翻一船人。

二是批评别人与自我表扬相结合。

相比姚明称赞并不默契的搭档王治郅的出现,“就像在沙漠里渴了十天后喝到一口清泉”,情商高低,一目了然。

而在中央电视台放副省长鸽子,与恩师张亚东决裂,为房子和省体育局闹翻,罗雪娟更是得罪了所有不该得罪的人,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

                           (摘自2007年1月27日《扬子体育》杨介)

  【解读】

   假如罗雪娟不是待在积弱的游泳队,而是在跳水或者乒乓梦之队,那么可能早就像田亮一样被“杀无赦”或者像郭跃一样“面壁思过”了。

现在,一方面罗雪娟的心脏无法承受水池之重,另一方面罗雪娟的成绩已经比雅典奥运时慢了一秒,管理层也再不用为一个2008夺金无望的罗雪娟承受她的性情之重。

退役,对双方都是解脱。

   所有才华横溢又桀骜不驯的人,都该在床头放上两本书——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所有喜欢实话实说又词不达意的人,都该考虑订上一套杂志——《演讲与口才》。

毕竟,比赛只是一阵子,做人却是一辈子。

  【适用话题】

   遗憾、恃才傲物、情商、说话的艺术、承受与解脱……

  2.尴尬的菜名西化缘于不自信

   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餐饮业菜单英文译法》已经完成讨论稿,即将出台标准,届时北京市餐饮饭店中的数千种菜、酒,都将有统一规范的“英文名”。

目前公布的讨论稿是按照菜的原料、做法翻译的。

比方说宫保鸡丁,翻译完了就是“花生、辣椒、葱炒鸡肉”;过桥米线成了“加鸡肉的鸡汤粉丝”。

   中国人善解人意,外国人到来,总要千方百计地给他们营造一个如身在家的环境。

于是,我们的菜名也开始西化,在这一西化过程中笑话迭出。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一些酒店对菜单进行了翻译,以方便外国客人,结果,把“红烧狮子头”翻译成“烧红了的狮子头”,活生生把老外吓跑。

“麻婆豆腐”翻译成了“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莫说去吃,听听都让人觉得恶心。

   透过一个翻译的细节,不难看出我们在文化方面的不自信倾向。

   长期从事东西方文化研究的美国旧金山《矽谷时报》副社长诺曼就认为,现在中国人太在乎西方人的看法,特别是美国人的看法。

   (节选自2006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报》王平)

  【解读】

   诺曼这善意的提醒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要知道,民族的才是有特色的,有特色的才具有吸引力。

  【适用话题】

   东西方文化交流、呵护民族文化、自信力、自我与他人、委曲求全……

  八、道德·修养

  邹承鲁不懂“功利”

   备受尊崇的科学大家邹承鲁于2006年11月23日病逝。

《光明日报》11月24日刊文介绍其“真诚透明的科学人生”。

   邹承鲁是1951年回国的。

他说,我回来,是觉得作为中国人,要为中国科学做点事,使中国科学能够早点站起来。

   邹承鲁说,你要是老想着在科学上出名,那就永远做不成一个好科学家。

这是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文章时导师对他的教导,也是他科学人生的座右铭。

邹承鲁的学生在写完第一篇文章之后,署上老师的名字,而邹承鲁则毫不犹豫地删掉了,他说,当年在英国念书的时候,他的导师就是这样做的。

   刚从国外回来时,20多岁的他在学术大会上有疑问时站起来就质疑,有时搞得主讲人下不来台。

   在后来面对学术界的不良现象时,他的直率使他常常面对种种压力。

学生们说他直率得简直到了“傻”的程度,从来不会掩饰自己。

同行们说“像邹承鲁这样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的爱国心是完全真诚和纯粹的,他们对于现在的功利不能理解。

   作为科学界泰斗级人物,近些年来,邹承鲁勇敢地站出来抨击很多科学界不良现象。

人们称他是“学术上的反腐先锋”。

生活中的邹承鲁其实待人温和宽容。

他所在的生物物理所看大门的一位老师傅说“他从来不摆架子,总是笑呵呵的。

”跟了他七年的司机商长春对他的评价是“有情有义,科学严谨。

  【解读】

   邹承鲁性格中的那份尖锐和锋芒,在面对科学上不讲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就会展现出来,而恰恰也是这“真诚透明的科学人生”为他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适用话题】

   爱国心、淡泊名利、学术风气、传统、不留情面、保持本色、宽以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