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0481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时间之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书籍题目《偷莎士比亚的贼》

  精彩片段1:

  我一动不动地呆立在那儿好一阵子,脑海里一片空白,好像有人用重物狠狠地往我脑呆瓜上敲了一下。

接着我开始不停地想,到底那笔记本为什么不见了?

我记得在剧院的包厢里明明已经把它放进口袋里了啊!

我把我的口袋再翻出来,很用力的摇动它,希望笔记本还放在口袋的角落没有被发现。

当然这只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罢了。

  感受:

说明“我”对那本笔记本很重视,因为找不到而无法向主人交代,可以看出他的主人是多么的凶,尤其是里面的成语“一厢情愿”我觉得用的非常好,表现出他多么希望笔记本能够找到,这一段中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描写出他对那本笔记本的期望,我觉得描写太形象了,似乎看到他本人站在了我的面前,他的动作似乎有些令人发笑,并且我也为他担心。

  精彩片段2:

法肯那是一个高个子,我可以看到它的斗篷在人群里快速的移动。

“老天!

”我喃喃自语,他一定是来抓我的,想要拿那个剧本,或许也要我的

  命。

他曾今对我说这次不准再有任何借口,我只有拼命的逃跑,唯一的出路是逃到教堂的墓地里去。

  感受:

用“它的斗篷在人群里快速的移动”,来说明法肯纳的速度非常快,读到这儿,让人很揪心,为仔仔捏了把汗,试想,如果法肯纳追上仔仔,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或许会要我的命,”一点也不为过,可以看出仔仔的确可怜,他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在法肯纳的身上体会到的只是冷血,无情和自私。

  精彩片段3:

  “走开!

”他的声音好像是玻璃承受不住重量突然破碎一样。

他的脸色因为生气还有羞愧而涨的通红,他扬起手上的剑要对付我。

我往后面的墙移动,撞到一捆武器道具上,撞得身上发疼。

我往旁边移动了一步,很笨拙的把手上的剑拔出来摆出宽步防御的姿势。

  感受:

作者描写“走开”的声音好像是玻璃承受不住重量突然破碎一样,比喻恰当生动,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描写手法,不仅如此,还可以反映出尼克穷凶极像和气急败坏的神色。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成长变化和进步,一步步的走向正义,开始

  明辨是非,这都是他在剧院的功劳,剧院里人们的真诚善良,友谊打动了他,影响了他。

  《偷莎士比亚的贼》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中的好词好句多的不甚枚举,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文中的主人公的生活变化也确实很大,主人公从小失去双亲,生活在孤儿院,吃不饱,穿不暖,生活相当困苦,在这样的状况下,他期盼生活有所改善,而实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美好顺利,不过,几度坎坷之后终于见彩虹,他终于在剧院感受到了友情,真诚,明白了“家”的意义。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仔仔的命运更是跌宕起伏,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一直在为仔仔担心。

  读了本书,我还有一个深切的体会: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仔细想想,仔仔在孤儿院梦想有一天会有一个正经八百的家庭来领养他们,孤儿院的每个孩子也都渴望。

终于他的梦想成真了。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事实呢,它的主人白医生只是为了把他培养成速记的“机器”,把他轻易的卖给了一个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陌生人,后面的生活更糟。

后来,他的新主人巴先生让他利用速记本领去偷取莎士比亚的新剧本《哈姆雷特》,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他无法违抗这个命令,因为他的主人是个残暴的人,所以他只得设法溜进剧院,偷偷记下了整个剧本,没想到这时候剧院突然失火了?

?

可是“祸兮福所伏”,正因为这次失火,仔仔认识了一些真诚、善良有爱心的人,并且幸运的留了下来成为他们的一员,命运因此而改变。

  作者的构思巧妙,匠心独具,语言丰富,确实值得我们多读几遍。

  读书笔记之《麦肯锡没有》

  《麦肯锡没有》是由伊丽莎白.哈斯.埃德莎姆访谈曾与马文在麦肯锡公司或者在客户共过事的92名高级管理者,直接深入了解他们的经历以及马文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著作,本书详细介绍了马文.鲍尔在引导麦肯锡成长经历中的精彩片段,向我们传播着马文的思想、远见及其价值观。

这本书可以看着马文的自传,但至于马文曾在克里奥的要求下些的《马文回忆录》不知写完或出版没有?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管理咨询界的先行者的教诲吧!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将愿景变为现实、领导的领导、附录。

本篇笔记将按本书每章的顺序进行,附录部分省略。

  第一部分将愿景变为现实

  第一章马文.鲍尔

  本章简单介绍了马文的生平以及生活习惯。

他的出众之处就在于特别重视价值观和个人品质。

他的道德感和价值观来自于他的童年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他养成了与别人直呼名字的习惯,所有人都叫他“马文”。

从中学时代起,它善于沟通而且富于说服力,他刻苦勤勉、敢于冒险。

1921年在祖父的建议下进入了布朗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建议下进入了哈弗法学院。

1927年,从法学院毕业钱的一个暑假与海伦结婚。

1928年进入哈弗商学院,1930年毕业后加入了众达律师事务所,1933年在朋友的征求下,加入了詹姆斯.麦肯锡开办的会计和工程事务所,6年后买下了这家事务所,并指引它成为管理咨询业这一全新行业的先河。

  马文从来不会为了赚钱而赚钱,他坚信一家优秀的服务机构靠的不仅是技能与经验,最重要的是其成贤德所作所为。

1966年,马文撰写了自己第一部著作《管理的意识》。

从1945年开始,马文始终努力致力于提升商界以至整个世界的福利,身体力行地参加很多商业和社区化服务工作。

1985年海伦去世,享年81年,1989年马文再婚,去了他的老朋友克里奥.斯图尔特,2014年,在马文98岁生日当天,克里奥去世,99岁为自己举办了生日派对,2014年1月伟大的先行者和导师走了,享年100岁。

  第二章愿景

  马文在事业上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它是不可党的领导意志,加上作为依据的商业价值观、高超的领导技能以及冷静超然的逻辑思维。

马文在对11家倒闭公司的调查中,她认为,首席执行官本该获悉的信息被屏蔽了,罪魁祸首是企业的层级制度,因此他开始向首席执行官们介绍打破企业层级制度的必要性,并将自己的业务定义为“管理咨询”行业。

1935年10月,麦肯锡决定暂时加入马歇尔.菲尔德公司,暂时把麦肯锡于一家斯科威尔.惠灵顿会计事务所合并,1937年10月,麦肯锡在巡视菲尔德公司多家工厂时,劳累过度得了重感冒,随后转为肺炎,10天后就去世了。

  第三章行业与企业

  马文坚信,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必须直接和首席执行官合作,并坚守着管理咨询这

  条路。

他认为管理咨询是一种专业,而不是一种买卖,他相信麦肯锡应该向医生和律师那样,通过把客户的利益置于首位,时时遵循道德原则。

  在职业生涯早期,亲睹许多机构的倒闭,即使它是如此尊重自己的员工,如何给他们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创造业绩,但马文知道让麦肯锡人同样干劲十足,就不能采用层级制度,于是他构想这样一个专业服务机构:

  1,分布遍布全国,设有多家地区分公司。

两个方面因素:

首先,在专业上赢得尊敬与投身所在社区密不可分,其次,当时目标客户也都扩展规模,走向全国,就进设立可以为他们更好的服务,而且省时省力。

  2,有一致认同的鲜明的公司个性,就是这家公司给那些来与之接触者或耳闻目睹这留下的印象。

包括:

  专业价值观为基础的领导。

马文这种广为推荐和仿效的价值观为基础的领导特性可以归纳为6点:

  a将客户的利益置于首位,把自我与工作脱离。

  b始终如一而有思想开放。

  c以事实为依据,从一线发展来解决问题。

  d从全局背景的角度和后续行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决策。

  e激励并要求所有人拿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f反复宣讲公司的价值观,确保每一个人都能理解,接受这些价值观并落实到行动中。

  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马文想要避免的是说对答案却答错问题的情况。

他说,企业倒闭最常见的原因不是因为对正确问题提出错误的答案,而是因为对错误的问题提出正确的答案。

  以行动为导向。

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从正确的角度出发来解决正确的问题,而最好的解决方案要尽快采取行动。

  3,有才干的敬业的敬业人士加入公司创大业,他们要积极参加与体现公司的个性并且有良好的收入。

  4,对外部因素保持敏感/永不自满。

  5,又不断更新的领导层,绝不是公司的生存发展依赖于某一代领导人。

  另外马文不仅致力于挖掘和培养人才,而且利用个人时间给他们提供帮助。

他努力为建造发展终生职业生涯公司,它不仅坚持安价值收费原则,并且提醒顾问们有责任为客户降低成本。

管理人才的成长主要来自于:

  1,感到监督和执行职责的真正分量。

  2,良好的领导与指导,包括直接上级对他们的指导。

  3,经营良好的企业范围,这种氛围本身就能够鼓励管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第四章关键时刻的领导力与影响力

  本章主要介绍他在60年所做的九大决策:

  1,企业形象统一的全国性公司

  建立全国形象统一的全国性公司的原因:

  首先,体现管理咨询新行业的价值,突出专业形象,增强客户信心,吸引优秀人才。

其次,为了有效满足全国性企业客户的需要

  第三,为了使公司所有的个人和小组能够以一致性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最后,创造一个真正的品牌形象。

  2,招募mba

  1953年马文做出了他漫长职业生涯中最具有创新意义的决策:

招募刚出校门的年轻mba,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聘用有经验的人,由于1952年至1959年对全国性扩张产生了重大影响,几年后商学院改变了政策,要求申请人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后麦肯锡也改变了自己的政策。

  3,创立麦肯锡管理研究基金会并推出哥伦比亚系列讲座

  20世纪50年代,麦肯锡在商界进一步扩展影响力和超越客户项目具体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麦肯锡处于独特地位,正好可以把企业领导、学术人士和企业咨询专家联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于是1955年创立麦肯锡管理研究基金会并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

  4,公司性改制

  大1956年,随着合伙人的数量以及合伙制所带来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马文不得的重新考虑审视合伙制模式的恰当性与可能性,即使马文不接受公司制,但在别人劝说和权衡下,接受了公司制改制。

  5以统一的企业形象走向全球

  1953年,企业界中全球扩张的趋势正暗潮涌动,美国企业纷纷在海外设立了子公司,或者直接购买欧洲公司,马文极力主张麦肯锡进行全球扩张,但一群合伙人群里阻力,在历经6年的反复讨论后,麦肯锡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欧洲分公司。

  6,不公开上市:

想合伙人出售股份

  在20世纪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一些服务型公司纷纷上市,马文坚持麦肯锡不上市。

并将自己的股纷纷给大家。

  7,坚持世代交替

  1967年,马文从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职位退下来。

  8,反对dlj合资

  1969年本该不再参加关于公司方面的决策的马文,果断坚决反对与dlj的合资。

  第二部分领导的领导

  第五章鲍尔的影响力

  马文认为优秀领导者应有的关键品质:

  1,诚信/可信.

  2,从现实出发规划、愿景、采取实用“星期一早晨”方法把愿景变成现实。

  3,坚持原则/价值观.

  4,谦虚敬人。

  5,强烈的沟通能力/个人说服力。

  6,个人参与/s率先垂范.

  马文年轻时就认识到广泛听取各方人士意见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良好倾听技巧的重要性,也曾运用他的倾听技巧来搜集信息,检验自己偶尔过于偏激的观点。

  第六章激发组织的勇气

  马文总是鼓励员工在于客户合作时担当领导的大任,以激发他们组织中成员的勇气,并知道他们发挥主动性,敢于面对老板,倾听他们的意见,摒弃层级制的控制和成规,本章通过三

  个案例:

荷兰皇家壳牌挑战全球领先企业的传统组织结构;普华国际会计公司为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哈佛商学院,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理由这里不再介绍。

  第七章培养下一代领导者

  培养人才并授之以权需要诚信、尊重、关爱和信任,愿意为其发展投入时间和金钱,并且其他领导者也要有相同的信念。

在规则、建设和领导麦肯锡公司的进程中马文始终把信念放在思想意识中最显要的位置,本中主要四个例子显示受马文影响的四位杰出高级管理者。

他们分别是:

  美国运通前董事长哈维.戈卢布,在麦肯锡工作20年后到ids工作,后来成功将ids命名为美国运通财务顾问公司,成为运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63-1969年在洛杉矶分部工作的格雷.麦克道尔,后来马克控制公司工作及创建了伊利诺伊州福利体系、

  奥美公司创始人大卫.奥格威,将奥美的理念建立在四大支柱上,即,研究、成果、创造性智慧和专业纪律。

  唐.高戈尔,1976至1985年在麦肯锡纽约分部工作,1985年到基德尔皮博迪公司,1989年加入克杜莱投资公司,并于1999年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官。

  这些高级管理者都深受马文的影响,并将马文的思想运用于公司运营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功。

马文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当代管理学界,《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说鲍勃.沃特曼说,“很多人说德鲁克是管理之父,但我相信历史将得出结论,这一崇高荣誉应当由他和马文.鲍尔共同分享。

  厚黑学之读书笔记

  在此摘选本人部分读书笔记,自认为做到了辩证阅读,但有些内容仍不免贻笑大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

  此书作者“厚黑主教”李宗吾,一生秉性耿介,为政清廉,家业绵薄,卒于贫困。

大言不惭地评论李大师的作品,令我好生不安,呵呵。

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这里说句题外话。

  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两人而已!

这等豪言壮语、气度胸襟,真是令人心向往之。

  他偏偏又说: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

他一则曰:

“无面见人”;再则曰:

“有愧于心。

”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

也不略加考察,反说: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

  这个说的有道理,大丈夫不能忍一时之辱,只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

更何况其失败后怨天尤人,不肯承认错误,枉称英雄。

当然,这是后话,时代是有其局限性的。

  楚汉的时候,有一个人,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此人为谁?

就是人人知道的韩信。

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刘邦之下。

  胯下之辱说明韩信脸皮厚?

一个屠夫挑衅韩信说,你要么把我杀了,要么钻我裤裆。

这是一个两难困境,平白杀人,良心安在?

钻人裤裆,颜面何存?

两难之下取其轻,好像不能说明韩信脸皮厚吧?

后人赞韩信“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

”但他也只是不世出的将帅之才,官场里的暗流汹涌,比之战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战场上用刀子杀人,官场上用嘴杀人。

战场上寸土必争,官场上锱铢必较。

这是历史一遍遍被证明了的道理,不以个别明君贤臣的意志为转移。

诶,千里为官只为财,为君呢?

哼哼,小盗盗物,大盗移国!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

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

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

“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以曹刘之能,也只能做到第二步,那么真能做到“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的,便能颠倒阴阳,混淆黑白而无迹可寻,黑即是白,白即是黑,仿佛佛家之悟道,道教之成仙了。

对这等极品混混,我也希望能瞻仰前辈风流,来个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定然趣味无穷~李宗吾,李宗吾,宗师自己,其一家之言,在传统价值观之外独树一帜,也可传为美谈,却仍不免受到时代、物质条件所限。

“厚黑”只不过是“道”的一部分,“道”即是自然规律。

既是自然规律,只讲因果,不谈善恶,何来厚黑?

厚黑只是某些人在利益冲突下的态度而已。

  明朝正德年间有一奇人,名曰王守仁。

其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上马治军,下马治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的传统儒家人物与其他权贵格格不入,与当权者存在利益冲突。

但是当时的官场有一句至理名言——不要去惹王守仁。

  这句话为官场之人奉为圭臬,甚至在王守仁死后,嘉靖年间,王守仁生前跟他作对的首辅大人依然因为王的后人而吃尽苦头。

为什么呢?

  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同是追求利益,王守仁追求的是为国为民,当权者追求的是钱,是权。

所以王守仁能毫不犹豫地把平反宁王的功劳让给张永,然后一起对付江彬。

  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实力。

王守仁是明朝最牛的一个人,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每一个称号他都当之无愧。

  “厚黑”也只是增加实力的一种方式罢了。

  最后,照李大师的意思给此书打了1颗心。

呵呵,李大师的胸襟气度也由此可见一斑。

  读书笔记之:

《第二十二条军规》

  ——虚幻的军规,真实的残酷

  第一次看到《军规》是看电影《隐形人》的时候,一位优秀的高中生做着贩卖论文的勾当并将其“非法”所得藏入这本书中,电影对其的特写镜头以及中文字幕勾起了我的兴趣,利用暑假读完此书令我感触颇多。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长篇巨制,我花费几个星期才将其读完,对其情节没有过多感受,相反众多的人物角色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是最大的看点。

尽管身处二战背景,但在“皮亚诺扎”岛上,军队似乎并不急着结束战争,同样的,小说也内有用太多笔墨描绘战争,相反却是立足人性,反思自我。

  疯子,荒诞

  由于这是一部恢弘巨制,所以我只能从其高频词汇对其进行剖析,“疯子,荒诞”便是第一组。

  小说开始便是主人公约塞连大喊着“疯子”,他认为所有人都是“疯子”,约塞连他不在意他的军衔,不在意他的收入,他只希望可以快点回国,不幸的是他所在的飞行大队的长官卡思卡上校一心想当将军,于是肆意增加飞行次数,由原来的四十增加到八十,约塞连对其难以忍受,于是用尽各种办法进行抵抗,博洛尼亚轰炸是最典型的一次,他不明白为什么仍有人愿意不断飞行只因长官的私欲。

  战争的炮火不仅寝室人的肉体更折磨人们的精神,尤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末期人类求生欲望空前高涨的时期,此时却不断被要求继续冒险,很难想象人们会做出什么样疯狂的事。

幸运的是,约塞连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同样也是不幸的,因为他认为所有人都疯了。

私欲,荣誉

  文中三个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卡思卡上校,谢思科普夫少尉,米洛司务长。

三者皆以荣誉为名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在战争中他们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也不是最后一个。

不过这三人却各具特点:

卡思卡不择手段,谢思科普夫愚蠢却运气好,米洛则赚钱有术。

三者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对于战争本身并无任何感想,但对其带来的机会,谁也不肯放过。

战争已接近尾声,人们都开始为自己做打算,战争的残酷不只在于其炮火,也在于其带来的稍纵即逝的机会,这种机会如同毒品一般让人欲罢不能,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大战过后对于人类生活、科技各方面也都是全新的机遇。

也因战争,我们的价值观等人文领域的东西也在不断改变。

  “第二十二条军规”

  打引号表明其特殊性,小说随叫《第二十二条军规》但其出场次数不过四次,都是约塞连想要回家并欲打破军规时出场,所有人都清楚这条军规不过是虚幻的,但只要有人想用,它依旧有效,即使拿不出文件,之前列举的种种行为皆因它的存在。

作者创造这一条军规的目的也十分明显,人类生活中的种种不和谐,都是源于这种不合理、前后矛盾的制度,约塞连无法改变只能逃避。

但又因矛盾的制度它并不“存在”,所以可以想象,其实往往给自己造成困难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轻信和懦弱。

  好友的不断逝去最终令约塞连明白只有靠自己逃离这个小岛才能最终得到解脱,他放弃了消极抵抗,撕毁了那令人作呕的协议,也不在想着装病那个蠢主意,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作者的构思巧妙,一个极其巧妙的伏笔,以及约塞连最终借此方法逃离苦海,这个伏笔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对它大篇幅的描写以及最终不动声色的揭露。

  战争离我们远去,但文章留给我们的反思不止于战争,更多于生活,类似的“军规”生活中比比皆是,以中秋月饼为例,人们一方面追求着食品包装的精美,另一方面却又对高昂

  的价格表示愤怒,商家正如战争固然可恶,可反过来,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面对此情相信我们会比约塞连更无奈,让我们最后伴随着约塞连飞往瑞典的旅程,在小说的留白上展开自己的想象。

  高二班俞皞哲25

  读书笔记之《弟子规》

  中国自古就重视对儿童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可以使儿童增长智慧,加强修养,从而使之健康成长。

要完成这一目的,需要有许多启蒙教材。

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字句简单,内容通俗易懂,阅读起来琅琅上口,且容易背诵。

如著名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启蒙教材。

  《弟子规》是除《三字经》以外影响最大的三字句的儿童训蒙教材,由清朝的李毓秀编篡而成。

它原名《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全篇以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依次讲解了如何对待父母、兄弟、长辈,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求学的道理。

虽然其中也有封建糟粕,但更多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风气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弟子规是一部不错的启蒙小孩做人的书,可惜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有学到这些,反而是盲目的去学习雷锋啊,赖宁啊等等所谓的榜样,不是说这些榜样做的不好,而是没有必要树立榜样,老子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

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修身做人,不必向某个人去学习,每个人有他的优缺点,我们可以每个人的优点和所做的好事学习就够了。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