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0366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

《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docx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C.

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升高,直至等于或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2.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D.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铁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应减少,故错误;

B、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横坐标是硫酸的量,故等量的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当金属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2价的金属),则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铁,故正确;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pH小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3,更不能小于3,故错误;

D、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沉淀,故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

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D.

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时,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错误;

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错误。

故选A。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变化的是

A.

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

B.

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D.

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

可知,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稀硫酸完全反应,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镁粉、铁粉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此选项错误;

B、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所以溶液的pH从3开始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大于7,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反应后的溶液浓度小于开始的氢氧化钠浓度,最终溶液的pH小于11,此选项错误;

C、根据

可知,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此选项正确;

D、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由于燃烧放出热量,密闭容器中压强先变大,反应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冷却至室温后,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B.

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氢氧化钡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一开始就反应生成沉淀,故错误;

B、等质量的锌、铁和足量稀盐酸反应,金属的化合价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成反比,铁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和65,所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多,故错误;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酸性减弱,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大于7,故错误;

D、镁和氧化镁都与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硫酸镁,等质量的镁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大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镁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生成硫酸镁的质量,故正确。

故选:

D。

6.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直至过量,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若以加入的锌粉质量为横坐标,则纵坐标是指

A.溶液的质量

B.生成气体的质量

C.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D.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A、由于Zn+H2SO4=ZnSO4+H2↑,每65份质量的锌参与反应就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说明溶液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在逐渐的增多至不再发生变化,但溶液本来就有,所以不会从零开始,故A正确;

B、由于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即氢气,质量是从零开始,故B错误;

C、稀硫酸是反应物,因此它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逐渐的减小,最后为零,故C错误;

D、硫酸锌是生成物,所以其起始点应该是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在和稀酸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类化学反应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放入到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则金属有剩余,酸完全被消耗。

则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

由于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而又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硫酸反应速率比较快,反应时间短。

A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由于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变小,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当继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过量,则溶液的pH小于7,但是最终的溶液pH不会到达3,更不会小于3。

B错误;

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所以应该一开始就产生沉淀。

C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与是否添加催化剂无关。

因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错误。

故选A。

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曲线

B.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水的电解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盐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正确;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等到稀硫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等到稀硫酸反应完后有沉淀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B错误;

C、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质量比为1:

8,故C错误;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铜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

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

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应由酸性变为碱性,pH逐渐变大,图像不符,错误。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刚开始盐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氢气质量相同图像应该重合,图像不符,错误。

C、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氧气多少,生成氧气质量应相等,图像不符,错误。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根据质量守恒反应的镁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氧化镁质量,图像符合,正确。

故选:

D。

10.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A.

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B.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CO2气体至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

D.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相同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锌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锌的活动性强于铁,与酸反应的速率大于铁,在坐标中表现斜线越陡,故A正确;

B、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开始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无沉淀生成,故B正确;

C、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pH大于7,通入二氧化碳,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碱性减弱,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呈中性,故C正确;

D、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能继续溶解蔗糖,故溶液质量会增加,故D错误。

故选D。

11.用两段等质量等表面积的镁条,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容器中压强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b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小

B.反应结束后两实验中产生氢气质量相等

C.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放热有关

D.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表明此时反应己结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压强大,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故曲线b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小,不符合题意;

B、镁条的质量相等,盐酸过量,

,故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

,有气体生成,加上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故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生成气体和放热有关,符合题意;

D、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说明这时,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表面此时反应已经结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下列图象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向盐酸中不断加入水

B.

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C.

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的pH小于7,加水可使其酸性减弱,但不可能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先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能有氧气产生,不可能在一加热时就有氧气产生,故此选项错误;

C、石灰石加入盐酸至过量后会使二氧化碳不断放出直至反应结束,气体的量不再改变,图像最终会成为一条水平线,故此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酸反应,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最终镁生成的氢气多,从图像体现应该是水平线镁的比铁的高,图像符合反应实际,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以下是两个常见的工业流程,

流程一:

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生产流程如下:

(1)加入过量的A物质,该A物质为______。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操作a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写出流程图中的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___,B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

流程二:

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2)已知原料NaOH的价格为2.9元/kg.而Ca(OH)2的价格为0.36元/kg.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铁过滤漏斗引流Fe和CuH2SO45:

4:

6双碱法中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处理等量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

【解析】流程一:

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所所加试剂是过量的铁,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反应后得到是固体铜和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过滤可将难溶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应过滤,过滤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将铜和铁的混合物中的铁除掉,得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应加入的试剂B为稀硫酸,因为.Fe+H2SO4=FeSO4+H2↑,而铜和酸不反应;流程二:

(1)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40:

32:

3×16=5:

4:

6;

(2)Na2SO3+Ca(OH)2=CaSO3↓+2NaOH,2NaOH+SO2==Na2SO3+H2O;因此用双碱法(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联合使用)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处理等量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

1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

___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

【答案】玻璃棒CaCO3、Mg(OH)2(填名称也可)BaCO3(填名称也可)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CaCO3、BaCl2、Na2SO4、NaOH(填名称也可)

【解析】

【分析】

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

【详解】

(1)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故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样品加水溶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得到滤渣a,则滤渣a中可能含有硫酸钡、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滤渣全部溶解,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假设1.4g滤渣a均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关系式为

,则1g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0.44g二氧化碳,滤渣a的质量大于1g,说明滤渣a中含有氢氧化镁,故滤渣a的成分是CaCO3、Mg(OH)2;滤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BaCO3。

(3)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故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

(4)样品加水溶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得到滤渣a,则滤渣a中可能含有硫酸钡、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样品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钡和碳酸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滤液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说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镁,故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CaCO3、BaCl2、Na2SO4、NaOH。

【点睛】

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

15.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

(1)家用燃料的更新过程如下:

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

天然气,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

C天然气作为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

D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

(2)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设法除去硬水中的________,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②公共场所可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________作用.

(3)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其中所含的氯化镁是金属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如图流程进行: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步骤I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II、III、IV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V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

②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4)家中蒸馒头常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此时烧杯中没有不溶物,共消耗稀盐酸72.4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0g.请帮助实验小组完成以下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

②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答案】BD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吸附B氯化氢4.4g88.3%

 

【解析】

【分析】

【详解】

(1)A、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

B、由于气体燃料与空气接触面更大,燃烧更充分,故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B正确;

C、天然气作为燃料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C错误;

D、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还可以深加工成各种产品,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BD。

(2)①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②公共场所可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3)①A、步骤I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通过一步反应不可实现,不符合题意;

B、步骤II、III、IV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浓度更高的氯化镁,符合题意;

C、步骤V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D、步骤I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步骤II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III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IV蒸发结晶,不属于化学变化;步骤V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故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种,没有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②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还可以和氢氧化镁反应,所以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氢;

(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②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6.下图为工业利用石灰石和食盐水制作漂白粉的流程图。

(1)石灰石高温燃烧得到的两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步骤Ⅰ涉及到的能的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操作A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Ⅲ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0)2,其中Ca(Cl0)2中氯元素的化学价是_______。

(4)步骤Ⅴ采用低温蒸干,由此你推断出漂白粉的成分可能具有一定性是____________。

【答案】CaCO3

CaO+CO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烧杯Ca(OH)2+1热不稳定性(合理解释即可得分)

【解析】

(1)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生成氯气涉及到的能的转化是: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溶解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步骤Ⅲ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Ca(OH)2;

(3)在次氯酸钙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2=0,所以x=+1;

(4)步骤Ⅴ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