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0156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

1.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2.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4.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

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5.汉代大将军周亚夫因从官营手工业的官署购买了五百套皇室用作葬器的甲盾,遭汉景帝的治罪。

汉景帝治罪周亚夫的主要罪名可能是()

A.违背国家禁止厚葬的规定

B.违背皇家专用产品不许作为商品出售的规定

C.泄露了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D.违背了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规定

6.与唐朝相比,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  )

A.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与集镇兴起

C.出现了大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

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7.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8.读下图《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可得到的信息有(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商业危机D.工业革命

10.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是()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11.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2.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入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3.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

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4.19世纪中叶,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在当时主要表现为()

A.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兴办工厂B.中国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中国出现近代工业D.外商在华收购原料,倾销商品

15.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

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

这里的“时务”是指()

A.兴办民用工业B.创办军事工业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6.知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A.地区分布不平衡B.民族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

17.(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

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18.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

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

19.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20.1931年在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和信贷的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

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减少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改变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性质

22.有人评价赫鲁晓夫: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2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B.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

C.都企图改革斯大林体制D.都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24.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5.提起常熟土布,那蓝布、青布、蓝白花布……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

1953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又于1956年归于苏州花纱布公司。

这是由于实行()

A.公私合营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D.“一五”计划

26.1952年底,中共中央就认为:

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允许这种竞争,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

中共大规模实践之开始于(  )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力地发展乡镇企业

C.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D.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

2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28.1984年邓小平讲到: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与此相关的重大决策是()

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9.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初步纠正当时农村工作中的“左”倾思想路线

D.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0.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

下列选项中能够与此关联的是(  )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③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2.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描述为:

“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这种局面在历史上最早形成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B.联合国成立之时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之时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

33.杨宁一教授在其著作《20世纪的文明演进》中写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①。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整体世界的发展更加迅猛,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文中①②处可能出现的文字是()

A.近代化 全球化B.制度化近代化C.一体化 自由化D.制度化全球化

34.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成立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A.美国的积极倡导B.接受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C.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D.大多数国家合作的愿望

35.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

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B.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

C.英国将同时退出欧元区D.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

36.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欧元的使用()

A.加强了民众对欧洲的认同感B.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C.表明欧元成为欧洲统一货币D.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37.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这个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年GDP达6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第三个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区。

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D.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

38.某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特点有:

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软约束力;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等。

该组织是(  )

A.欧洲联盟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9.“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

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

”对此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40、美国学者发布了《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

这种现象( )

A.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国际间分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41题14分,42题11分,43题15分,共40分)

4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从改进农具或耕作技术的角度,列举一例证明这一特征。

(2分)

材料二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

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剑桥中华民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的主要表现。

(4分)

材料三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

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为何没有达到目的?

(2分)据材料三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4分)

42.(11分)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界经济由分散逐渐加强联系,日益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来,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时间

事件

影响

16世纪前后

新航路开辟

16-18世纪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面表格。

(4分)

材料二(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

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2)材料二中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

(2分)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三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众说纷纭。

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说:

“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

”巴西人认为:

“全球化从来不是为了弱者的发展。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我们的父辈和祖父辈所经历的那个世界上的壁垒、障碍和边界正在被打破。

哪一个国家不向美国和西方开放市场,同时接纳美国的信息、思想、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哪一个国家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3分)

 

43.(15分)票证是人类近代历史的见证,从中可以认识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认识“新政”

“折扣券”是今天美国“福利券”(foodstamps)的前身,主要用来购买食品(不得购买奢侈品),它可以在参加政府项目的所有商店里使用。

福利券至今仍在美国广泛使用。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这张“折扣券”撰写历史背景说明。

(4分)

角度二:

认识“经济体制改革”

(2)依据范例,在图片上标出与“计划经济”相关的信息,并写出其特点。

(3分)结合所学,说明粮票消失的原因。

(4分)

 

角度三:

认识“福利国家”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二战后法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为视角,评价福利制度。

(4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ABABB6-10ABAAD11-15DCDDA16-20CBACA

21-25DDCBA26-30DBAAC31-35BDDCD36-40ABDCB

41.【答案】

(1)特征:

精耕细作。

(2分)

列举:

改进农具:

耧车、曲辕犁等。

改进耕作技术:

铁犁牛耕、耦犁、垄作法、代田法等。

(任意一点2分)

(2)表现: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口通商。

外资的侵入逐渐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刺激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4分)

(3)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顽固派的阻挠;

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

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变革封建剥削制度;

缺乏有利的外部环境。

(任意一条2分)

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

(4分)

42.【答案】

(1)(4分)

时间

事件

影响

16世纪前后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6-18世纪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18世纪中-19世纪中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或国际复兴开发银行)(2分);

根本原因:

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膨胀(或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分)

(3)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

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态度要积极,不要回避全球化;

要保持民族特色、维护国家利益;

要注意经济安全;等等

(要求: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共3分)

43.【答案】

(1)说明: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

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或加强国家干预);

为此加强了救济工作,发行“折扣券”以提供社会保障。

(任意两条4分)

(2)特点(3分)

原因:

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工农业产品增加,物资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改善;(2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秩序逐渐形成,(2分)。

(3)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2分);但是也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