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教案综述.docx
《地球自转教案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自转教案综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自转教案综述
课题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
课标分析
课标对此部分的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本课时而言是分析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课标对此部分的活动建议: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昼夜更替的原因。
应先介绍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其自转对我们的影响即其地理意义。
把自转之所以有这样的地理意义充分与其运动特点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
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变化趋势。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生机理。
4、能够运用时区和日界线相关知识进行时区换算和推断。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分析
教学难点
时区和日界线的应用
教学内容分析
地球的运动一节虽然顺承前面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太阳对地球影响而来,着眼地球开始进行介绍,但在难度上存在一个陡然的提升,前面的内容更为感性有很多内容为了解内容,而地球的运动则要求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后面更是涉及到了要求精准的区时换算。
另外地球自转的部分也是地球公转的基础,地球自转如果不能清晰理解,后边的问题就更大。
因此需要首先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然后进行清晰精准有条理的讲解,不能贪快也要注重趣味性。
活动部分挑选了地球自转周期和时间、动手演示昼夜更替和区时换算这三个活动课堂进行。
其他诸如假设地球是正球体对各纬度速度进行计算过于繁杂占用时间多必要不大,因此不进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地球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也知道昼夜交替和五带划分,但对地球的运动形式并不了解也就无法用地球自转深刻地理解昼夜交替。
而此时学生高中开始不久对地理学习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需要充分引起兴趣和注意,耐心引领。
教学方法
地理讲授法、地理研讨式直观法、地理图解直观法、地理比较法、地理演示法、地理归纳演绎法、地理练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材、教案、地球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主要环节、时间、方法
教师(讲解、提问、演示等)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时间:
3分钟
(诗词导入)
(要先把地球仪放到学生看不到的地方,以免在使用之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展示毛泽东的《送瘟神》),毛泽东的这首送瘟神可能有的同学以前就读过,如果没读过,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里边最有名的一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了,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毛泽东说坐地就可以日行八万里吗?
(停顿五秒),我们自己虽然没有动,但是我们所在的大地也没有动吗?
其实我们的地球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中的,它围绕自己自转轴的自转就使地球上的我们一起运动了。
所以“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就是地球自转,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地球的这种运动。
倾听、思考
二新课展示
(1)导学(展示本节课知识结构)
时间:
2分钟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包括它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这也是一定要掌握的,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其二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个部分里今天着重要介绍的是时区和日界线。
同学们课前看了学案对这些内容应该有一定了解,有什么还没有填上的空我们随着课堂一起来填。
倾听
(2)自转轴与方向
(地理讲授法、地理研讨式引导法)
时间:
4分钟
地球自转指的就是地球围绕其自转轴自西向东地旋转,(展示带大陆轮廓、地轴示意图的地球图片),这句话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是围绕地轴,地轴就是这一条通过南极点和北极点的轴线,但是我们地球真的有这样一条轴纵贯在地球上吗?
其实是没有的,这条轴是假想轴。
另外一点就是它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同学可能会说,地球这么一个运动的球体怎么判别东西呀,我们可以用地球上的中国来切入。
来看图,中国大致在这个位置,临海的一边是我国东部,内陆这一边是我国西部,那么自西向东的方向就这个方向。
同学们初中数学里也学到过立体几何,现在我来考验一下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自转是这个方向,那如果我们从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又是怎样一个情景呢?
同学们想一下也可以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会儿请一两个同学来分享一下。
(讨论一分钟,学生回答),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的,而在南极上空则恰恰相反是顺时针的,同学们对这个内容一定要多加熟悉。
倾听、思考、讨论、回答
(3)周期
时间:
4分钟
(地理讲授法、)
(展示活动图片),这个是太阳,这个是地球,好,地球自转的周期指的是地球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听起来很简单,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茫茫宇宙中地球自转了一圈是用什么标准来判别的?
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参照物?
可以是太阳也可以是一颗遥远的恒星,地球正对着参照物的那一点经过地球自转再次正对该参照物,这就是地球自转了一圈。
下节课我们会讲到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公转,当我们不考虑地球的公转,像这幅图,无论是以太阳还是遥远恒星,都是地球转过360°是正好同一位置再次通过参照物,但是当我们考虑公转呢,地球公转所经过的这段距离相对比它和遥远的恒星的距离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依旧可以看成转过360°为一圈,这个就是一个恒星日。
但是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比这个近多了,地球一年能围太阳转一圈,这一天转过的距离已经不能忽略了,当地球转过360°,它已经公转来到这个位置那么相对于太阳来说,初始与太阳正对的那一点已经再次正对太阳了吗,还没有,还要再转过一点,所以,以太阳为参照物,也就是一个太阳日内,地球转过的角度是360°59′。
通常我们把一个太阳日定义为24小时,所以一个恒星日就是23小时56分4秒。
这个过程可能不太好理解没关系,但是太阳日恒星日的结论要记住。
倾听、思考、分析
(4)速度
时间:
4分钟
(地理讲授法、地理图解直观法、地理比较法)
周期就是地球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而速度就是地球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距离,所以知道了周期我们是不是可以计算角速度了?
近似地按照360°和24小时计算,那么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答),就是15°/小时。
但要注意南北极点没有角速度,因为地球自转围绕不动的地轴,而南北极点就在地轴上。
看过了角速度再来看线速度,自转线速度是指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转过的距离,也就是这段弧长。
看这幅图,它所截取的部分在任何纬度都是15°,所以它们都是某点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也就是都可以表征角速度。
观察一下这幅图,我一会儿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地球自转角速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思考30秒后举手回答),通过这幅图不难发现,自转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特点不一:
角速度是地球上除两极点的各点都相同,而线速度显然在不同纬度上不同的,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大,大概是1670千米/小时,经过计算赤道上的点一天转过的距离就是八万里,这就是毛泽东说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了,但是毛泽东的这句词其实也只对赤道适用,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到两极也是为零。
倾听、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时间:
5分钟
(地理讲授法、地理研讨式引导法)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对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已经有了了解,它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的运动,我们也知道,地球自转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是有很大影响的,那么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或者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地球自转,我们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讨论一分钟后回答,教师进行评价指正),同学们或多或少提到了一些,第一,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如果没有地球自转,有些地方持续处在黑暗当中,植物无法生长,另一些地方持续日照也会辐射过强,另外,也是地球自转使我们形成这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昼夜节律。
第二是地转偏向力,在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这个力的作用运动方向会向一侧偏转,这个力对我们台风的旋转方向、洋流的运动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具体力的方向我们一会儿再说。
第三是它也为我们时间的度量找到了一个很好地尺度。
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这也是根据地球自转得来的。
这个部分很难把握,到了这个部分再详细介绍。
倾听、思考、讨论、回答
(5)a昼夜交替
时间:
5分钟
(地理演示法)
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昼夜交替的具体情形。
(拉窗帘、关灯、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一边正对地球仪使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赤道上一点),这个手电筒光源代表太阳,这一点就是太阳直射点,现在地球是不是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部分,明亮的和黑暗的?
同学们觉得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一起回答之后),明亮半球代表昼半球,此时位于昼半球的美洲大陆就处于白天,而这一面的黑暗半球就代表夜半球,此时位于夜半球的亚洲地区就处于黑夜。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就被称为晨昏线,地球自转是这个方向,所以越过这条线附近是黎明,它被称为晨线;这条线附近是黄昏,它被称为昏线。
现在地球正在自转(教师缓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刚刚处于黑夜的亚洲从俄罗斯东缘开始逐步越过晨线,亚洲现在已经变成了白昼,再往下进行又会逐渐越过昏线进入黑夜。
这就是昼夜交替的过程。
观察、思考、回答
(5)b地转偏向力
时间:
5分钟
(地理讲授法、地理图解直观法)
现在具体看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注意是水平方向,那就是对垂直运动的方向是不影响的。
对北半球的物体而言,会使运动方向右偏,而南半球就正好相反,会使运动方向左偏,这个内容需要熟记。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而对于位于赤道的物体而言,也是不偏转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呢,其实,物体具有惯性,力图保持其运动速率和方向。
然而,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以经线和纬线为准:
经线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纬线方向就是东西方向。
但是由于地球自转,作为南北和东西方向基准的经纬线,随着地球自转不断改变的它们的空间方向。
于是,真正保持不变方向的物体的水平运动,用地球上的水平方向表示,倒是相对地发生了偏转。
文字也许难以理解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北半球的一个物体沿着经线向这个方向运动,同时地球自转,现在它所在地随着地球自转来到这个位置,它还维持这个运动方向,可是从经线来看,它的运动方向已经是东北方向了。
这就是地转偏向力的机理。
如果实在无法理解也不用太在意,只要记住它的偏转方向就好。
倾听、思考
(5)c时区和日界线
时间:
10分钟
(地理讲授法、地理图解直观法、地理练习法)
接下看时区和日界线。
这里如果走神的话后边可能很难理解哦。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地方时的含义我列在这里。
前面说过了,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早的意思就是先到达每个时间,而同一时刻,早的地方是指时间数值更大的地方。
这里还要说,每偏东15°,地方时就早一个小时。
大家能够想得到为什么是15°吧?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决定的。
现在看一下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半球分成二十四个时区。
每个时区都有一条中央经线平分这个时区。
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经线就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自它向东向西各7.5°构成了中时区。
中时区以东,每15°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依次为西一区到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比较特殊,它们相邻,且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
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就是180°经线。
那知道时区划分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时区换算。
首先,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第二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
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第三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根据这三条规则,简单做一点练习。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评价指正)。
在刚才这道题里,如果简单按照东加西减,当我们认为纽约在中时区以西5个时区就会认为此时纽约是前一天晚上19时,但如果认为纽约在中时区以东19个时区,这其实也成立因为地球是圆的,那此时纽约就是今天的19时。
这两个结果时刻虽然一样但所代表的时间是不等价的,这样就造成了一些时间上的混淆,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就引出了一个概念,这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180°经线附近的一条界限,为了避免有些地区出现日期上的混乱,日界线并不是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避开了陆地部分稍有曲折。
看图,如果日界线笔直,俄罗斯东部的楚科齐这里就会出现同一地区,前进一步后退一步都会使日期发生变更的现象,这显然是不方便的。
所以日界线尽量从海洋穿过。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处于同一时区,所以地方时一致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被国际日期变更线所分,所以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退回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跳过一天。
把地球这样一个球体划分成较早的一天和较晚的一天需要两条经线,一条是日界线,另一条是零时经线,注意不是0°而是零时,也就是地方时为零时所在的经线,也就是说北京时间夜里0点,北京所在经线就是零时经线。
零时经线会把地球分成两个不同的日期就很好理解了,过了0点就是新的一天嘛。
我们用这幅图再做一次表述,向东越过零时经线直到国际日界线这部分是较早的一天,意思就是这个部分如果是6月18号,其他部分就是6月17号。
现在看一个小故事,根据刚才学的回答一下为什么(思考一分钟后回答),先出生的反而是妹妹,这显然是越过国际日界线因而日期退回一天,因此应该是自东十二区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西十二区。
倾听、思考、做练习、回答
三、新课复习
时间:
2分钟
(地理归纳演绎法)
今天学的内容很多,我们来简单复习总结一下,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
角速度15度/小时,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周期:
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
接下来是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包括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
时间度量。
地转偏向力注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接下来是时区划分时间换算,原则是东加西减。
而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倾听、回忆
四、结课
时间:
1分钟
好了,学习之前我们说过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词,以后我们和别人说起来,我们不但能告诉他们这说的是赤道上地球自转,还能够说出自转有什么地理意义,希望对同学们来说也是有趣的体验。
下去之后把学案剩余的部分完成,反思的部分我会一份一份查阅,同学们认真完成。
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