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39883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

《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docx

额济纳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题目:

额济纳旗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所属教学点:

阿盟党校

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

姓名:

马万飞

学号:

 

论文提纲

一、引言

1、介绍额济纳旗水系渊源

2、介绍额济纳旗水系、绿洲分布

3、介绍额济纳旗土壤和植被特点

二、额济纳旗灌溉方式的演变

1、原有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水资源优化利用探讨

三、天然绿洲向人工绿洲转化研究

从天然灌溉到人工灌溉,绿洲需水量发生了变化,通过集中调配使水资源利用更合理。

1、入境水量平衡计算

2、入境水资源量配置设计

3、举典型年份水量分配情况

四、水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举典型年份水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

2、对丰水季节水资源的利用进行分析

五、结论(总归纳)

1、针对于绿洲灌溉发生的变化,提出问题

2、就合理灌溉提出对策

 

额济纳旗绿洲灌溉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马万飞

摘要:

黑河近期治理工程的建设,改变了绿洲的自然状态,额济纳绿洲作为一处天然绿洲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绿洲。

由于人为干预和工程措施的影响,额济纳绿洲来水规律及用水方式已发生改变,如何能使人工绿洲健康发展将成为我们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2005年上游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回归减少,且河流来水期滞后,本文将针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好水资源进行研究,以求更好地发挥黑河近期治理工程的设计功能,保护绿洲生态环境。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灌溉;

一、额济纳绿洲概况

额济纳古名居延,是为护卫丝绸之路而设的军事要塞,驰名中外的居延汉简、西夏文史资料等均发现于额济纳旗境内黑城(哈拉浩特)、破城等遗址,额济纳成为居延文化的发祥地,吸引了中外许多学者前来考察。

黑城、破城等历史名城均因水而兴,也因水而衰,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近年来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突出,由于黑河下泄水量逐年减少,额济纳绿洲内的各种植被均有大面积干枯萎缩,绿洲内部局部沙化加剧,额济纳逐渐成为京津地区沙尘暴的一个重要源地,在2000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治理黑河,保护生态环境,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迫在眉睫。

黑河干流流出北山后,经过鼎新盆地进入额济纳旗,在额济纳旗境内称额济纳河。

史前时期由于水量浩大形成巨大的冲积扇,正义峡以下河流长333km,冲积扇面积约4.8万km2,西接巴丹吉林沙漠,南、北、东三面低山环绕。

在这片冲积扇上孕育了额济纳绿洲,沿东、西河形成两条绿色长廊,胡杨、柽柳沿河分布,外围梭梭林阻挡风沙、保护绿洲内部。

根据2000年卫星遥感资料,绿洲总面积为3328km2,其中有胡杨林和胡杨沙枣混交林46万亩,柽柳林126万亩,梭梭林278万亩。

2001年2月21日,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专门研究黑河生态治理问题,会议决定“九二”分水方案提前到2003年实现,即当莺落峡水文站平均来水15.8亿m3时,正义峡断面下泄9.5亿m3,鼎新片毛引水0.9亿m3,东风场引水0.6亿m3,额济纳绿洲狼心山断面可接收水量5.34亿m3。

同年8月批准启动黑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工程于2002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至2005年除了绿洲灌溉配套工程外,水利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根据工程统计资料,现已完成干支渠分水闸664座,交通桥38座,总干渠123.53km全为衬砌渠道,分干渠306.85km,其中衬砌渠道129.099km,埂坝71条长167.476km。

在3328km2的绿洲内建设了如此浩大的工程,改变了绿洲的自然状态,额济纳绿洲作为一处天然绿洲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绿洲。

由于人为干预和工程措施的影响,额济纳绿洲来水规律及用水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何能使人工绿洲健康发展将成为我们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1.1绿洲水系

黑河过狼心山分水闸后分为东河和西河,进入额济纳三角洲。

东河全长157km,终端为东居延海,河道以沙质河床为主,沿河植被分布成斑块状,东河上段50km两岸植被分布较为集中。

东河在狼心山以下18km处向左分出纳林河,河道全长约100km,其上段35km范围内河道支汊较多、植被密集,中下段约65范围内植被稀少。

东河主河道自纳林河口向下96km至昂茨河分水闸后,分成5条支流,自西向东依次为铁库里河、东大河、色尔桃来河、昂茨河、班布尔河,这几条河下游又分出若干条支流,昂茨河分水闸以下才是额济纳绿洲的核心区。

西河长180km,归宿于西居延海,先后分出了8条支流,自西向东依次为巴拉吉敖包河、马特格尔河、乌兰艾力格河、穆林河、赛汉高勒河、哈特尔河、聋子河、安都河。

黑河自狼心山以上5km巴拉吉敖包分水闸向左分出巴拉吉尔敖包河,该河全长约50km,于查干哈吓汇入西河干流;西河干流上段60km,至孟克图分水闸向中央戈壁分出聋子河。

西河干流至菜茨格敖包分水闸向右分出穆林河,全长55km,终端汇入西居延海。

穆林河流程45km向右分出赛汉高勒河,全长12km,汇入西居延海。

西河干流至杜金桃来分水闸分为马特格尔河和乌兰艾力格河,两河长均约50km,终端为西居延海。

聋子河行程8km至安都河分水闸向右分出安都河,再向下游20km向左分出哈特尔河,聋子河全长约60km,终端消失于戈壁滩。

哈特尔河全长70km,终端为西居延海。

安都河为一条人工河,全长30km,终端为安都草原。

1.2绿洲分布

根据1995年1:

25万卫星影像资料解译及实地调查验证,额济纳三角洲现状植被盖度在10%~70%的面积为1285.8km2,盖度在5%~10%的退化、沙化绿洲面积为1055km2,现状植被面积共计2340.8km2。

其中,东河及其支流区现有绿洲804.3km2,退化、沙化绿洲625km2。

另据2000年TM影像解译资料,除现状植被外,还有已荒漠化的绿洲987.2km2,因此额济纳绿洲总面积为3328km2。

现存绿洲中,东河区占63%,西河区占37%。

1.3土壤与植被

土壤属地带性灰棕荒漠土和石膏灰棕荒漠土,绿洲内多为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和风沙土等。

受气候条件影响,土壤的盐化、沙化和风蚀十分严重,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极低,植物物种十分贫乏。

据中科院沙漠所(现为寒旱所)80年代实地调查,本地仅有种子植物149种,形成结构简单、植被稀疏的群落。

居延三角洲额济纳河两岸分布有胡杨、沙枣、柽柳等乔灌木。

额济纳绿洲的植被是一类以地下水为主要耗水来源的天然植物群落,尤其是河岸林的生长与地下水的埋深有密切的关系。

地下水位下降,特别是潜水水位的下降,是绿洲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

额济纳绿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正是靠有限的河水及其所转化的地下水维系着。

主要植被分布在额济纳河沿岸冲积平原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物种主要为胡杨、沙枣、柽柳等乔灌木。

乔灌植被具有调节气候、降低风速、阻止荒漠入侵等维护绿洲生态平衡的功能,其他任何措施都无法相比。

东、西河的乔灌林地就是阻挡风沙的两道天然绿色屏障。

本地主要乔木树种胡杨(PopulusewphraticaOliv),是浅水旱生树种,有强大的根孽萌生能力,根系水平延伸可达30m,第一层水平根系分布在30cm~150cm的土层内,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便可大量萌生根孽苗。

二、绿洲灌溉方式的演变

2.1水土资源利用与传统灌溉方式

额济纳东、西河及其19条分支承担着分水、输水、灌溉绿洲的任务,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河道治理和分水引水工程,发展人工草场灌溉。

60年代前,因河水较丰,正义峡年平均下泄水量为11.32亿m3,正义峡至狼心山段168km河道,用水量较少,主要损失是沿河渗漏和水面蒸发,且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来水量占年来水总量的60%。

狼心山年接收水量8.0亿m3左右,冬春季来水约为5.0亿m3。

该季节蒸发渗漏损失较小,大部分水量在河道中冻结,随着冰层不断加厚,水位亦逐步抬升,开河季节自然溢出河床,流向河漫滩林草地,淋洗土壤盐分,抬升地下水位,保持土壤含水率,有利于牧草生长。

地势稍高的沿河阶地,则采取打埂坝抬高水位,引水上岸进行灌溉。

截至1975年,全旗共建成中小型草闸17座。

2002年黑河近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共有钢筋混凝土水闸28座,各类埂坝69条,总长110km,丰水年天然草场灌溉面积可达到80万亩。

现有机电井800多眼,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农田草库伦灌溉。

在3~4月份河冰消融的春汛期,河道来水历年相对稳定,这期间来水全部用于灌溉,8~9月份只有偶发性洪水进入,主要是沿河渗漏补给地下水。

春水历时短,一般只有20~30天,流量最大达150m3/s。

春季非作物需水季节,但春季来水是农田和林草灌溉的根本水源,由于水量和时间都不易控制,现状条件与科学灌溉、合理配置水资源要求相差甚远。

河水灌溉的基本模式是来水就灌、没水不灌、水多多灌、水少少灌,草场实行轮灌,一般一年只能灌一次,近年因水量减少,大多草场无法灌溉,年灌溉面积仅有20~30万亩。

农田利用春季消冰水泡地,为播种提供底墒并淋洗盐分,在作物生长季节全部用井水灌溉。

2.2水资源优化利用探讨

80年代末,为探索荒漠草原灌溉中水资源优化利用模式,额济纳旗曾委托内蒙古农牧学院水利系进行草原灌溉试验研究。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水文测量,水文地质普查及试验,灌溉草场面积的勘查,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及灌溉试验,建立河道与地下水互补试验场一处及灌溉试验场一处,对三个苏木及农场、牧场进行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调查。

以1989年为例,野外工作自1月15日开始至11月15日止,先后投入35名师生参加研究工作,累计完成3580个工作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水文测量方面,1988年10月15日至1989年4月29日实测冬春季来水量3.24亿m3。

1989年5月8日(夏季第一次洪水期)至1989年10月15日夏季来水量7.51亿m3。

1989年度(1988年10月15日至1989年10月14日)总入境水量10.75亿m3,属丰水年。

实测东西河分水比例,1988年10月15日~1989年4月29日春季来水,东河水量23569.77万m3,占72.71%;西河水量为8844.51m3,占27.29%。

1989年5月8日~8月6日夏秋季来水,东河水量35746.45万m3,占79.43%;西河水量9255.86m3,占20.57%。

春季来水实测最大流量为3月23日,130.66m3/s,夏秋季洪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9月12日,为288m3/s。

1989年夏季来水较多,早始于5月8日,第二次洪水于6月下旬,以后整个夏季河道均未断流。

本年度来水时间长,1988年10月15日至1989年10月14日,总行水时间为318天。

本年度来水量大,行水时间长,主河道断流天数少,是80年代的丰水年。

(2)各河道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支河流(东、西河狼心山至昂茨河、菜茨格敖包段)μ支<0.72,河汊(昂茨河、菜茨格敖包以下河汊)μ汊<0.8;考虑干流的有效输水系数μ干=0.84~0.90(1988年),本年度河水利用系数μ干·μ支·μ汊≯0.48,此值随径流量增减变化。

(3)本年度实测草场、农田灌水量如表1:

表11989年草场、农田灌水量

最大灌水深(m)

平均灌水深(m)

平均灌水量(m3/亩)

草场

0.76

0.218

145

草库伦

1.04

0.395

263

农田

1.10

0.567

378

注:

以上数据为田块灌后实测值,未计入下渗与蒸发水量。

(4)本年度实测灌溉面积为79.26万亩,其中草场74.17万亩,农田4.09万亩。

(5)水质分析,对菜茨格敖包河及附近农田取样做水质动态分析,结果如表2:

表2灌溉水蓄水期水质动态分析表

菜茨格敖包河

农田灌后5天

灌后7天

灌后9天

灌后11天

PH

8.40

8.84

8.72

8.90

全盐量(g/L)

0.563

1.087

1.095

1.121

1.212

地下水化学类型由南向北由HCO3-SO4-Na-Mg向SO4-Cl-Na渐变,矿化度由南向北0.48g/L(电厂桥)―>1g/L―2~3g/L,局部地区达10g/L。

(6)水文地质方面。

中部地区水利局菜地,透水系数K=6.04~23.2m/d,导水系数T=241.5~928m2/d,含水层厚度20~40m,含水层岩性为中沙+细沙-粉细沙+粘土、亚粘土。

(7)地下水特征。

潜水位埋深由南向北变化趋势为:

<1~0.48m(丰水期)—1~2.5m(灌区中部)—4~7m,枯水期水位变幅0.14~0.49—1.44~1.78m。

最高水位期在3~5月,最低水位期在11月~2月(沿河上游在9~11月)。

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的坡度为1/1000~1/1500。

含水层岩性由南向北由粗砂、砂砾石逐渐变为中粗砂、中细砂、亚砂。

潜水含水层厚度从南向北由80~120m的单一含水层渐变为潜水-承压水层,中北部有一相对稳定的隔水层,其厚度在20~40m之间。

至北部,潜水含水层几乎不存在,仅有小于20m的中细砂—粉砂含水组。

(8)草场、农田灌溉水水面蒸发相对于气象站蒸发的折算分数α,农田α=0.75,东河草场α=0.54,西河草场α=0.52~0.55。

(9)草场灌水下渗速率21.2cm/d~55cm/d,农田为13.1cm/d~1.68/d,草库伦为4.5cm/d。

东河区地下水位上升最大变度1.6m;西河区上升变度为15.5cm~16.5cm,一般灌水4-5天地下水水位趋于稳定。

三、天然绿洲向人工绿洲转化研究

3.1入境水量平衡计算

根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额济纳旗地区天然绿洲向人工绿洲转化研究取得主要成果:

(1)对入境地表水量地下水消耗进行了分析。

1988~1995年平均入境水量4.47亿m3,每年同期地下水埋深下降6cm,消耗地下水贮存量为2.39亿m3。

(2)分析认为绿洲生态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2.5m左右,但不大于3m。

保存绿洲年需水量约7.6亿m3,绿洲恢复后需水约8.5亿m3,这是较为实际的结论。

据实测结果分析,在丰水年植物生长季节(5~10月)入境水量占全年的40.6%,平水年为37.7%,偏枯年仅有23%,而枯水年整个植物生长期没有水。

(3)水量平衡分析,对狼心山以下整个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如下:

W1=WS+WE+WF

式中:

W1——入境水量(狼心山断面),取平水年5.34亿m3;

WS——河水渗漏量,亿m3;

WE——河道水面蒸发量,亿m3;

WF——农田、草库伦、林地灌溉引水量,亿m3。

河水蒸发量计算:

WE=KE·E·FH

式中:

WE——河水蒸发量,m3;

E——Φ20mm蒸发皿蒸发量,以m计,本计算取3.5057;

KE——水面蒸发系数,取经验值0.62;

FH——河道水面面积,m2。

河水渗漏量计算:

WS=W1(1-μ)-WE

式中:

WS——河道水面蒸发量,亿m3;

W1——入境水量(狼心山断面),亿m3;

μ——河水利用系数,取0.48;

WE——河水蒸发量,亿m3。

灌溉引水量确定:

WF=W1·μ。

计算结果为:

水面蒸发量0.539亿m3,河道渗漏量2.376亿m3,灌溉引水量2.424亿m3,分别占总水量的10.1%、44.5%、45.4%。

3.2入境水资源量配置设计

当灌溉引水量为2.424亿m3时,冬春来水量按59.4%计算,冬春灌溉水量为1.44亿m3。

按照内蒙古农牧学院实测灌水定额,农田(饲草料地)378m3/亩,草库伦263m3/亩,草场145m3/亩,饲草料地4万亩需水量为0.151亿m3,草库伦2万亩用水量为0.0526亿m3,春季草场灌溉可用水量为1.236亿m3,水利用系数按0.48计算,则可灌溉草场40.1万亩,与近年来实际灌溉面积比较一致。

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三年实施方案》设计,当狼心山断面来水5.34亿m3时,西河分配水量1.88亿m3,东河水量为3.64亿m3,现状条件下额济纳绿洲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的总量为4.42亿m3(包括包气带损失水量)。

根据兰州水设院分析,当河道输水8.45亿m3时,大墩门至狼心山河段输水损失为3.1亿m3,其中哨马营至狼心山河段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为0.54亿m3。

结合东、西河现状河道长度和河道状况估算东河渗漏补给地下水量约为2.0亿m3,西河补给地下水量约为1.88亿m3,东、西河可引用的灌溉水量分别为1.46亿m3、1.0亿m3。

若按春季来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有效利用系数0.6计算,则可用于春灌草场的水量东河为0.5256亿m3,西河为0.36亿m3,合计0.8856亿m3。

农田饲草料地4万亩,草库伦2万亩,串灌按定额330m3/亩计算,总需水量为0.1980亿m3,生态林地可灌溉用水量为0.6876亿m3,按照每亩定额145m3,则可灌溉林草地47.42万亩。

3.32005年额济纳绿洲春灌分析

2005年是黑河近期治理工程基本投入运行的第一年,是中游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取得明显成效的第一年,而河道冬春季来水量仅有1.07亿m3,占正常年份三分之一左右。

由于春季来水规律发生重大变化,绿洲春季农田草牧场灌溉仅完成17.25万亩,其中天然林草地仅灌溉13.88万亩,是近年正常灌溉面积的1/3左右,绿洲地下水位也达到近年来最低水平,尤其西河下游更加严重,绿洲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006年-2008年,黑河近期治理工程投入运行三年来,随着各项水利设施作用的陆续发挥,黑河年来水量日渐增加和稳定,已经达到和超过“九二”分水方案制定的目标,额济纳绿洲狼心山断面年来水量这几年平均超过了6亿m3。

绿洲生态环境已经有所改善和好转。

四、资源高效利用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4.1黑河治理工程在春灌中的效益

在此笔者以2003年黑河分水以来狼心山断面来水量最少的2005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典型探讨,根据狼心山水文站断面实测资料,2004年12月29日来水,2005年3月29日断流,总行水期91天,总径流量1.07亿m3,比上年同期少0.97亿m3。

按照农田饲草料地与林草地灌溉定额与面积计算,灌溉引水量为3286.46万m3,可引水量按径流量的45.4%(多年平均)计,当入境水量为1.07亿m3时,可引水量为4860万m3,因此河水利用系数为:

μ水=3286.46/4860=0.68

与多年平均0.48相比,河水利用率提高了0.2。

春灌后期,衬砌渠道充分发挥了输水快速、渗漏量小的优势,东干渠及东河下游劳动渠、二道河分干渠、四道河分干渠、六道河分干渠均投入运行,河水利用系数明显提高。

东河灌区上段大部分实施了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同时由于总水量少,西河地区基本无水灌溉。

4.22005年春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4.2.1春季来水量减少,不利于绿洲生态化的恢复。

随着黑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深入,黑河近期治理工程的实施,上下游的水事纠纷得到了缓解,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整体退化趋势虽然尚未能控制,但退化速度明显变缓。

黑河工程给灌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们对新出现的来水规律的变化不可轻视。

半个世纪以来,额济纳旗广大农牧民较为习惯利用冬春来水泡田、淋盐保墒灌溉林草。

当狼心山断面来水5.34亿m3时,设计灌溉面积为88.37万亩,而根据历年统计资料,如采取传统的灌水方式,仅可灌溉60~70万亩。

沿河经人工纵向输送调配,横向浸润抬升地下水位、淡化水质,供植被根系吸收,对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本年度来水情况十分严峻。

下游非灌溉季节水量除部分洪水外,基本是中游地区的灌溉回归水,由于中游节水型社会建设,加上黑河治理工程的配套,河水利用率显著提高,渗漏量减少,从源头上遏制了回归水资源量。

春季同期正义峡与莺落峡流量的相关性以及对中下游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研究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现有的水量调度是本着“全年分水、半年调度”的原则,重点调度在7月1日至11月10日期间。

尽管黑河近期治理工程实施后,通过水量调度能保证狼心山的来水量,但传统的冬春来水将推迟两个季度才能补足水量。

在时效上推迟半年,水资源的效益变化虽难以量化,但从植被对水分的要求来看,生长期和非生长期水的利用价值是不相同的。

额旗农牧民利用春水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春水既是“安苗水”也是“安心水”。

春天能够把草场、农田灌上水,丰收就有了希望,而7月份以后的洪水尚缺乏利用的工程措施和运行管理经验。

对干旱缺水的额济纳绿洲来说,有水就有效益,何时来水都是宝贵的,但是要科学地利用,现阶段如何合理利用夏季洪水进行灌溉还有一定困难。

4.2.2黑河近期治理工程运行中也有不足。

整个灌溉系统是参照水资源较为稳定的内地灌区设计的,之前缺乏在荒漠地区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经验,如何高效运行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额济纳河基本是宽浅式的河道,消冰季节、洪水季节自然来水,特点是历时短、不稳定,春季开河时洪峰在一周之内形成并削减很快。

传统的灌溉方式正是利用这短期的洪峰,大流量引水,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灌溉,然后开闸放水。

然而衬砌渠道受经济断面制约,在水量不稳定、用水户水权不够明确的用水环境下,水量分配难度大。

新建工程设施与来水历时、用户需求、水量很不协调,突出表现在部分渠道渠线低、过水能力低、分水闸泄水口小与承担的灌溉面积不协调,还有部分渠道与分水闸、跌水等建筑物的过水能力不相协调,整体输水效率达不到设计目标。

4.3对夏秋季洪水资源利用的探讨

本年度按照“全年分水、半年调度”的调水方案和5.34亿m3的总目标,7月1日至11月10日狼心山应来水4.27亿m3。

根据《黑河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三年实施方案》中“现状额济纳旗绿洲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估算表”列,东河干流157km河道渗漏1.55亿m3,西河干流163km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为1.42亿m3,两河向地下水补给总量为2.97亿m3。

此时段蒸发损失量较多,根据额旗气象资料,7月至11月上旬蒸发量占全年的47.7%,按蒸发量占全年来水量的10.1%计算,这一时段蒸发损失约为0.253亿m3。

故可灌溉引水量为1.047亿m3,河水利用系数取0.68,则可灌溉草场49.1万亩,这对额济纳绿洲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但出现的新问题是,夏秋季来水在时间上与植被需水季节相差较大,其效益将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夏季炎热,灌溉后蒸发损失非常大,如何利用夏秋季洪水尚须进一步探讨。

4.4问题与对策

额济纳绿洲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面临大好机遇,同时也是对传统的用水模式的严重挑战。

一是来水规律发生了变化,大约有2亿m3的水资源将由第一季度入境推迟到第三季度后期入境,实效性发生了变化。

二是昂茨河分水枢纽以下的天然河道被人工衬砌渠道代替,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受到抑制,而天然蒸发损失加大。

三是现有的工程设施过流标准偏低,夏季洪水洪峰流量不易控制,洪水利用难度很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

一是要把冬春季调水纳入全年调水目标统一考虑;二是要设法增加黑河下游水量,最好尽快启动引大济黑工程;三是积极开展节水工程建设,增加狼心山断面来水量,尽快启动内蒙古输水干渠工程;四是提高调控能力,积极筹建上游调蓄工程建设;五是增加投入,加强对现有工程的管理,增加科技投入,深入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规律及优化配置的科学措施,促使额济纳绿洲自然生态环境尽快好转,确保边疆地区和国防科研基地的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亚传、常厚春,干旱区咸水资源利用与环境,甘肃科技出版社,1992,191-204页。

[2]高前兆、李福兴,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甘肃省科技出版社,1990,90-92页。

[3]张武文、王林和、李德平,额济纳平原水资源特点与合理利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9月,第14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