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9562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5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辛弃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辛弃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辛弃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辛弃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辛弃疾.docx

《辛弃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辛弃疾.docx

辛弃疾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诗化之词】

12世纪下半叶,词坛上大家辈出,名作纷呈。

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到高峰。

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清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而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

从此,词作与社会现实生活、词人的命运和人格更紧密相连,词人的艺术个性日益鲜明突出。

词的创作手法不仅是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以诗为词”,而且吸收散文的创作手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感的前提下,也大量融入了诗文中的语汇。

虽然词的诗化和散文化有时不免损害了词的美感特质,但词人以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态势容纳一切可以容纳的内容,利用一要可以利用的创作手段和蕴藏在生活中、历史中的语言,空前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A.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辛弃疾年谱与部分创作

【英雄的才情将略;“归正人”的苦闷怨愤;四起三落的经历】

宋高宗绍兴十年

绍兴二十四年,二十七年十五岁十八岁

两次随计吏抵燕山

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二岁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

僧义端窃印以逃,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一起【从23岁-45岁22年江阴-建康-滁州(江苏)-江西-湖北-湖南-江西】“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绍兴三十二年二十三岁

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

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巿。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干道元年二十六岁

官江阴,进《美芹十论》

干道五年三十岁

在建康通判任

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干道六年三十一岁

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作《九议》。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

干道七年三十二岁

出知滁州

干道八年三十三岁

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淳熙元年三十五岁

官江东安抚司参议

淳熙二年三十六岁

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

淳熙三年三十七岁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淳熙四年三十八岁

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以大理少卿召

淳熙六年四十岁

自湖北漕移湖南改湖南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淳熙七年四十一岁

帅湖南,置湖南飞虎军

淳熙八年四十二岁

帅湖南,自号并为带湖居所名“稼轩”

淳熙九年四十三岁

帅湖南飞虎军成

淳熙十年四十四岁

任湖南帅,五月甲戌以潭州飞虎军隶江陵都统司,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淳熙十一年四十五岁

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救助粮荒。

一落【从46岁-51岁六年被闲置江西上饶】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淳熙十二年四十六岁

以言者落职

则离豫章归上饶之带湖新居,为本年春

淳熙十四年四十八岁

居上饶

与陈亮“鹅湖之会”,有《贺新郎二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起【从52岁-55岁近三年江西-福建】

光宗绍熙二年五十二岁

起福建提点刑狱

绍熙三年五十三岁

春赴闽宪别瓢泉

有《水龙吟南溪双涧楼》

绍熙四年五十四岁

建立“备安库”

绍熙五年五十五岁

“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遂丐祠归”

二落【从56岁-63岁闲置七年上饶铅山】

宁宗庆元元年五十六岁

落职居上饶

庆元二年五十七岁

所居毁于火,徙居铅山县期思巿瓜山之下

庆元三年五十八岁

居铅山

庆元四年五十九岁

复主管冲佑观

三起【从64岁到65岁不到两年绍兴-镇江】

嘉泰三年六十四岁

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与刘过相会

嘉泰四年六十五岁

召见言盐法加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寻差知镇江府赐金带

【安丰守厉仲方言淮北流民愿归附会,辛弃疾入见,言敌国必乱必亡,愿属元老大臣预为应变计,郑挺邓友龙等又附和其言】

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落【66-68岁近两年铅山】

开禧元年六十六岁

坐谬举降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

十一月召辛弃疾知绍兴府兼两浙东路安抚使辞免

开禧二年六十七岁

进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知江陵府,令赴行在,奏事辞免

四起【68岁被突然召唤准备“第二次全面北伐”同年逝去】

开禧三年六十八岁

试兵部侍郎辞免

【侂冑大怒和议,遂辍起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会】

九月初十日卒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源山

辛弃疾既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他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做统兵将领,在战场上博取功名,“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满江红》)。

但由于历史的错位,“雕弓挂壁无用”,“长剑铗,欲生苔”(《水调歌头》),只得“笔作剑锋长”(《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洽赋》),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将本该用以建树“弓刀事业”(《破阵子》)的雄才来建立词史上的丰碑。

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并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

苏辛在看待词的功用上是一致的:

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诗体文

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诗体文,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他在《鹧鸪天》词中明确宣称:

“人无同处面如心。

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

”他也实现了自我的创作主张,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

因此,辛弃疾崇尚、追求雄豪壮大之美,“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临江仙》),即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审美理想。

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

苏辛在词的抒情上有所不同,在豪放的表象下,一冷静超脱;一炽热悲情

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如“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

虽然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如苏一样获得内心的平静,而是不得己暂时忘却或者换了方式宣泄内心的悲愤,

他是受老庄思想影响很深的,曾自述“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感皇恩》)。

老庄哲学让他暂时忘怀世间的烦恼,贴近自然与日常生活,感受并在词中表现“一壑一丘”中所蕴涵的哲理与美感。

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废沼荒丘畴昔。

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有甚闲愁可皱眉。

老怀无绪自伤悲。

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溪上枕,竹间棋。

怕寻酒伴懒吟诗。

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

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

B.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a.丰富了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

1.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

2.北宋时的失意文士

3.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

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

4.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而且这种形象真实之极,不是以往文人的想象,又区别于陆游式的战士形象。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成为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

“英雄事,曹刘敌。

”(《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

1在唐宋词史上,没有谁像辛弃疾这样钟情、崇拜英雄,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

苏轼在赤壁缅怀英雄时,想到的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那是文士所常有的凭吊怀古的伤感;

而辛弃疾凭吊赤壁时,是“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霜天晓角·赤壁》),则显露出英雄壮士的本色。

同一环境的不同情绪体验,反映出主体不同的气质。

2辛弃疾的使命感异常强烈而执着: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

”(《满江红》)即使是仁途失意,落魄闲居,也难忘他的历史使命,时刻思念着故国江山;虽华发苍颜,但壮心不已: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作为英雄壮士,辛弃疾的心态不同于南渡志士悲愤渐平之后的失望消沉3,而常常在抒情上是豪情激扬:

“横空直把,曹吞刘攫”,(《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长期的压抑苦闷,又使他怒气腾涌:

“狂歌击碎村醪盏。

欲舞还怜襟袖短。

”(《玉楼春》)“说剑论诗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水调歌头》)“酒兵昨夜压愁城。

太狂生。

转关情。

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

”(《江神子·和人韵》)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激烈难平的幽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构成了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辛词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现象。

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

少年的辛弃疾,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横槊的英雄,气势豪迈,虎啸风生:

“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

”(《念奴妖》)“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鹧鸪天》)

中年,经历了人世的危机和宦海浮沉,他已无法点兵沙场,只能在落日楼头,摩挲抚剑,面对友人,弹铗悲歌:

“腰间剑,聊弹铗。

”(《满江红》)当年叱咤风云的少年将帅变成了“和泪看旌旗”(《定风波》)、“试弹幽愤泪空垂”(《鹧鸪天》)的失路英雄。

被迫退隐以后,更变而为手不离杯的醉翁、抱瓮灌园的村叟。

“看头上风吹一缕”《鹊桥仙》)

到了暮年,辛弃疾已是“头白齿牙缺”(《水调歌头》)、“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的衰翁。

虽然他仍执着于功名事业,但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狂傲与乐观,而常常陷入失望之中:

“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

”(《蓦山溪》)

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

b.对抒情主体的内心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

1.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2.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

在词中,他也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因而他的词作比南渡词人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辛词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对南宋后期刘克庄、陈人杰等辛派词人以词为抗争社会的武器有着直接的影响。

他谴责朝廷当局的苟且偷生: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痛愤英雄豪杰被压抑摧残: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贺新郎》更直接讽刺宋光宗迫使自己投闲退隐:

“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小重山·与客泛西湖》)在名篇《摸鱼儿》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3.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铅山的农村先后住过二十多年,他熟悉也热爱这片土地,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

如《清平乐》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著意寻春懒便回。

何如信步两三杯。

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

朱朱粉粉野蒿开。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在唐宋词史上,也唯有辛弃疾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

【陆游和范成大都是诗】

c辛词的艺术成就

1.在词中意象上创新和拓展

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而意象群的流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

相对而言,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

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

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

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本是行伍出身的辛弃疾,有着在战场上横戈杀敌的战斗体验。

他既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再建武功。

因此,当他“笔作剑锋长”时,刀、枪、剑、戟、弓、箭、戈、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军事意象就自然而然呈现于笔端,诸如“千骑弓刀”、“倚天万里须长剑”、“嵯峨剑戟”、“却笑将军三羽箭”、“边头猛将干戈”、“红旗铁马响春冰”和“斩将更搴旗”等军事意象频繁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

而下面这类词作: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貍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水调歌头》上片)

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王国维曾说: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辛弃疾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

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堰湖何日,烟水蒙蒙?

(《沁园春》)

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2.在词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和拓展

“以文为词”的突出创新手法

两大语言特色

雅稼轩词还更新了表现手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即采用辞赋的结构方式,“尽是集许多怨事,全与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宋陈模《怀古录》卷中),章法独特绝妙。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模仿汉赋中《解嘲》、《答客难》之宾主问答体,让人与酒杯对话,已是别出心裁;而词中的议论,纵横奔放,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幽默感,馀味无穷。

用《天问》体写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连用七个问句以探询月中奥秘,奇特浪漫,理趣盎然。

表现方法的革新,带来了词境的新变。

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

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言外,主要从前代诗赋中叹取语汇,而稼轩则独创性地用经史子集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宋末刘辰翁曾高度评价过稼轩词变革语言之功: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

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

”(《辛稼轩词序》)经史散文中的语言,他信手拈来,皆如己出。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俗在词史上,辛弃疾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最为丰富多彩;雅俗并收,古今融合,骈散兼行,随意挥洒,而精当巧妙。

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

“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

”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界。

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

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

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

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

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南乡子》),“杯,汝来前!

”(《沁园春》)

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

A.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

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

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

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B.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

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晚年所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词虽题为“怀古”,但处处针对现实而发。

情怀悲愤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郁跌宕之致

3.在词风格上的多样性

辛弃疾词对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是词史上少见的。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

“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

刚柔相济

写豪气,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

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外,也是辛派后劲不可企及之外。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亦庄亦谐

辛词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嘻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

北宋神宗、哲宗(1068~1100)两朝,曾盛行过滑稽谐谑词,但包括苏轼在内,整个北宋的谐谑词,都是滑稽调笑,少有严肃的深意。

稼轩本富有幽默感,遂利用这一度流行的谐谑词并加以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从此谐谑词具有了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

如《卜算子》(千古李将军)写贤愚的颠倒错位,《千年调》(厄酒向人时)表现官场上圆滑而不失庄重,严峻而不乏幽默,是辛词的又一风格特色。

品令(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

更休说。

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

莫献寿星香烛。

莫祝灵龟椿鹤。

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廷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

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也说:

“苏、辛并称。

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

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

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

”与他大致同时的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韩元吉、袁去华、刘仙伦、戴复古等词人,或传其衣钵,或与其词风相近,都属同一词派。

当然,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把词大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