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9432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2-2013-1高三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蒙学即发蒙开窍之教育教学,蒙学典籍是用于蒙学的经典教材。

开办蒙学、编撰蒙学教材历史悠久。

周谷城在为《传统蒙学丛书》所作的“序”中写道:

《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秦代李斯的《仓颉篇》和西汉史游的《急就章》都是为了初学启蒙之用的,可谓最早的蒙学教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书不再是达官显贵的专利,平民百姓也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可能。

当然,贵族或求仕途者与一般平民在读书的内容和目的上有区别,贵族和求仕途的人所读的主要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

“辟土殖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的农工商小民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士大夫阶层诘诎聱牙的法定教科书并不适合他们诵读。

为满足平民读书的需求,一些文人雅士为他们编写适合诵读需求的教材。

于是,就出现了《兔园册》《杂字》《百家姓》之类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所诵的村书。

汉代“独尊儒术”,儒学虽然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并不流行,在日常生活领域,远不如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的佛学和道家的影响大。

考虑到维护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至宋明理学阶段,儒学已不再拘泥于正义、义疏之繁琐章句,而注重于义理层面的普及——兴办书院,举行讲会;编写《温公家训》《家礼》等家庭教育读本;编写《三字经》《童蒙须知》等童蒙读物,向普通民众宣讲和灌输儒学的基本义理。

这些为普通民众甚至少儿所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取韵文体,便于口诵记忆,很快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以儒学义理普及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流传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社会制度的支持,能够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得天独厚的传播渠道。

《社学要略》记载:

“掌印官晓喻百姓,今后子弟,可读书之年,即送社学读书,纵使穷忙,也须十月以后在学三月以后回家。

……乡间社学,以广教化。

子弟读书,务在明理,非必令农民子弟人人考取科第也。

”清朝为了让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甚至专门为民间孤寒子弟设立“义塾”。

至于所学内容,大致是“初八社学,八岁以下先读《三字经》,以广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

此外还讲授“近世教民俗语,及切于纲常伦理、道义身心者”,诸如《弟子规》《增广贤文》等。

由此可见,蒙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进行儒学思想的熏陶,让他们在粗通文字的同时,也接受“化民成俗”的道德教化。

(选自王习胜《蒙学典籍的道德背反性省察》,有改动)

1.下列对“蒙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学历史悠久,按周谷城的说法,至少秦时就已出现。

B.蒙学即发蒙开窍之学,负有“化民成俗”的道德使命。

C.蒙学的对象是农工商小民,他们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

D.蒙学与社学关系密切,适龄儿童可在社学中接受蒙学。

2.下列关于蒙学读物在历史上流传不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诘诎聱牙不同,文人雅士为满足平民读书要求编写的教材适合诵读。

B.以普及儒学义理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有着社会制度的支持,得以利用学校教育的传播渠道。

C.宋明理学阶段,为普通民众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用韵文体,这加速了蒙学读物在民间的流行。

D.为了维护儒学核心价值观,儒家借鉴佛、道做法,以童蒙读物的方式宣传儒学的基本义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增广贤文》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学教材。

B.汉代儒学尽管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缺乏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

C.清朝重视蒙学教育,适龄儿童通过社学、“义塾”广见闻、便日用、习伦理、懂道义。

D.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灌输儒家基本义理,始终是蒙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琚,怀州河内人。

少孤,敏悟有才略,明天文象纬。

时年甫冠,见驸马都尉王同皎,同皎器之。

会谋刺武三思,琚义其为,即与周璟、张仲之等共计。

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

睿宗立,琚自言本末,主人厚赍使还长安。

玄宗为太子,间游猎韦、杜间,怠休树下,琚以儒服见,且请过家,太子许之。

至所庐,乃萧然窭陋。

坐久,杀牛进酒殊丰厚,太子骇异。

自是每到韦、杜,辄止其庐。

琚补诸暨县主簿,过谢东宫。

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

“太子在!

”琚怒曰:

“在外惟闻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

太子本有功于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

”太子遽召见,琚曰:

“韦氏躬行弑逆,天下动摇,人思李氏,故殿下取之易也。

今天下已定,太平专思立功,左右大臣多为其用,天子以元妹,能忍其过,臣窃为殿下寒心。

”太子命坐,且泣曰:

“计将安便?

”琚曰:

“昔汉盖主供养昭帝,其后与上官桀谋杀霍光,不及天子,而帝犹以大义去之。

今太子功定天下,公主乃敢妄图,大臣树党,有废立意。

太子诚召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

”太子曰:

“先生何以自隐而日与寡人游?

”琚曰:

“臣善丹沙,且工谐隐,愿比优人。

”太子喜,恨相知晚。

翌日授詹事府司直、内供奉,兼崇文学士。

日以诸王及姜皎等入侍,独琚常豫秘谋。

不逾月,迁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

太子受内禅,擢中书侍郎。

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中,视日薄乃得出。

遇休日,使者至第召之,而皇后亦使尚宫劳琚母,赐赉接足。

琚自以立勋,至天宝时为旧臣,性豪侈,受馈遗至数百万,侍儿数十,宝帐备具,阖门三百口。

既失志,稍自放,不能遵法度。

每徙官,车马数里不绝,从宾客女伎驰弋。

右相李林甫恨琚恃功使气,欲除之,使人劾发琚宿赃,削封阶,贬江华员外司马。

又使罗希奭深按其罪,琚惧,仰药,未及死,希奭缢之。

时人哀其无罪。

始,琚为中书侍郎,母居洛阳,来京师,让琚曰:

“尔家上世皆州县职,今汝无攻城野战劳,以诌佞取容,海内切齿,吾恐汝家坟墓无人复扫除也。

”琚卒不免。

宝应元年,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琚义其为义:

以……为义B.侍卫何止曰何:

呵斥

C.太子喜,恨相知晚恨:

遗憾D.从宾客女伎驰弋从:

跟从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琚“敏悟有才略”的一组是( )

①至廷中,徐行高视 ②独琚常豫秘谋③太子喜,恨相知晚④琚惧,仰药,未及死,希奭缢之⑤太子本有功于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

⑥太子诚召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

A.①②⑤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琚年轻时被权贵赏识,和周璟、张仲之密谋刺杀武三思,事情泄露后假扮成佣人躲在一个富商家,后来富商给予他很多帮助。

B.王琚回长安后,和当时还是太子的玄宗交往甚密,每次到韦、杜间游猎,都会住在他家。

C.后太平公主谋逆,王琚劝太子先事诛之,荐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与决议。

玄宗继位后,提拔为中书侍郎,备受玄宗信任,时号“内宰相”。

D.晚年的王琚自恃功高,生活极尽奢侈,他的母亲之前曾经对他有所劝诫,但他没有放在心上,最终被权相李林甫倾轧缢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

②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中,视日薄乃得出。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8~9题。

(11分)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

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8.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5分)

9.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2)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

”(《泰伯》)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乙选考题(三、四题任选一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等待生活

[美]阿尔·马丁内斯

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我要求和我交往的人必须雷厉风行,不然的话,我就不高兴。

我从不错过时间,约会从不迟到,上帝帮助了每一个在超级市场排队算账时想要插到我面前的人。

我这样谈自己的不耐心,也许你可以想象,当我碰上了交通阻塞时,是个什么样子了。

这事发生在南佛罗里达州靠近我的家乡的山路上,一位年轻人在防栅旁拦住了我,告诉我可能要耽搁半个小时。

“为什么要耽搁?

”我问。

“因为路被挖开了,”他回答说,“我们在装水管。

“见他的鬼吧,排水管。

”我说,情绪马上低落了。

他耸耸肩:

“那你就绕过去吧。

我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

我还不太清楚这个坑的情况,但是我相信我不会掉进坑去的。

接下来的5分钟是在烦乱中度过的:

文件在我的手提箱里,收音机和一些东西在工具袋里,我把所有的东西拿出来又放回去,然后长吁短叹地盯着窗外。

不一会,在我的车后停了一大串汽车,司机们纷纷下车。

看来那个小伙子的主意不是个坏主意,我该试试,总比坐着干等强。

就在这时,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人走过来,说:

“真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他穿着工装裤,花格子衬衫,像是开出租车的。

我看看四周,远处朦胧的溪流从圣莫尼克大山上流下来,银灰色的水线接着蓝天,是个开阔清爽的秋天的大自然。

“不错。

”我说。

“下大雨的时候,瀑布就从那边流下来。

”他指着一块凹进去的断崖接着说,我想起我好像也见过洪水从那块断崖上倾泻下来,在山脚下激起很高的水花。

我很可能只是急急忙忙地经过这里时匆匆地看了一眼。

一位年轻姑娘从车上走下来问道:

“有上山的路吗?

老人大笑道说:

“有几百条,我在这里已经22年了,还没有走完所有的路。

”我想起这附近有个公园,里面有一块很凉爽的地方。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里,我曾经在里面散步。

“你看到那只花狗了吗?

”一个穿着大衣打着领带的年轻人叫起来,吸引了那位女士的注意力,“在那里!

”“我看见了。

”她突然大叫起来。

年轻人兴奋地说:

“冬天快来了,它们一定在贮存食物。

”司机们都跑了出来,站在路边看。

有些人拿出照相机拍照,耽搁变成了愉快的事。

我记得上次洪水瀑发的时候,道路被淹没,电灯线被破坏。

我的邻居们,有些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的点上灯笼喝酒聊天,还有的就一起烤东西吃。

是什么把我们聚在一起了呢?

要不是风在呼啸,洪水暴发,或交通阻塞,我们怎么会把时间分配在这里而和人交谈呢?

这时,一个声音从防栅拦那边传过来:

“好了,道路畅通了!

”我看了看表,55分钟过去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耽搁了55分钟,我竟然没有急得发疯。

汽车发动起来了。

我看见了那位年轻的姑娘,正把一张名片递给那位打领带的小伙子。

也许他们将来还会在一起散步。

那位老人向出租车走去,向我挥了挥手。

“嗨!

”我叫道,他转过身。

“你说得对,”我说,“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写到的交通堵塞事件,发生在“我”在外地办事时的南佛罗里达州的一条山路上,是因为要装水管而把路挖开了。

B.首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说“在超级市场排队付款时,除非上帝帮忙,否则谁也别想在我前面插队”。

C.文章有一条由“我”的情绪变化形成的暗线,贯穿全文。

情绪从开始的“低落”到烦乱,然后渐渐平静下来等待,关注身边的景物人事,最后慢慢地变得愉快起来。

D.文章前面提到了“5分钟”,后面又提到了“55分钟”,意在前后对比,体现“我”情感上变化的明显,突出中心主旨。

E.作者在文末写到那位年轻的姑娘把一张名片递给了打领带的小伙子,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希望他们日后友好幸福,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2)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写“我从不错过时间,约会从不迟到”等行为,用意是什么?

(6分)

(3)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他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

(8分)

(4)在生活高度紧张的今天,驱车出行时遇上了交通堵塞这种事情,更多的人们都会认为这是一种糟糕烦人的事情,但文章中却出现“耽搁变成了愉快的事”。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栾城草农敢闹海

——听栾城农民种草者说

站在栾城农民的草地上,就像站在绿茵场上,就像置身绿色的海洋。

如果此时再吹来一阵清风,或者再冉冉升起一轮朝阳,最好是昨夜曾飘洒过一场毛毛细雨,你能闻到草香,你能看到草尖上的露珠,你能捕捉到忙碌着的农民心底的微笑和从黑红的脸膛上迸发的光芒。

“刚种草时,一离开救生圈就呛水。

”见到西董铺村村民李书贤的时候,他正在地头修路,他放学回家的儿子前来帮工,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开着修草机纵横驰骋。

种草的第一年,李书贤地里家里寸步不离技术员,喷灌、灭虫等一招一式都虚心请教。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县草业公司的指导和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他肯定不能坚持下来。

由于悟性好,技术学得快,第二年就把门市部和房产全部抵押上,承包下乡亲们118亩地。

“那时候,谁相信种草能旱涝保收呀?

如今西董铺村成为种草专业村,村里327户有200多户种草,种粮的收入显然干不过种草的。

“凡是种草的都有过曲折,都走过麦城。

德州一个客户拿着一万元的汇票给了李书贤,李书贤的家人把汇票当人民币锁进匣子里,等用钱时再取出来,汇票上的钱早不翼而飞了。

“一个翻译的几句洋话就骗走草业公司33万元。

”如今听着这些流着喜泪带着苦涩的诉说,不难想象当初草农闯市场的尴尬。

“这是个朝阳产业。

种赔的也有,但总是少数,我也有赔的年份,在我们这里挣少了就算赔。

既要学会种草,更要学会卖草。

有些单位和部门用了草以后迟迟不付款,逼着我学会了依法讨债,学会了诉讼打官司。

”说完这些话后,老马就坐上小车陪客户吃饭去了,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活脱脱的草皮大亨的背影。

西董铺村李计身种70亩草,记者问他种的什么草。

他说美国草,早熟禾系列橄榄球午夜2号;问他从哪里弄来的草籽,他说是从加拿大用编织袋背来的,一句话把在场的人逗笑了。

“从加拿大到栾城走几天?

”有人开始绊他的马腿出他的洋相。

“这个你去交通局问张瑞海去,我不给你犯嚼舌。

”李计身说的张瑞海是现任县交通局长,当年的草业公司总经理。

栾城的第一袋草种就是他从加拿大背着飞到美国,又从美国飞日本,再从日本飞北京,同机请来的还有外国的师傅、翻译。

“风里浪里长见识。

”栾城镇农技站站长于学森一句话道出当地农民十年种草的肺腑之言。

于学森1999年来到春源草业公司当技术员,2006年调回农技站。

之所以离开春源,“当年的徒弟都出息成种草把式了。

所以我也光荣下岗了。

“我现在光想往深水里游。

”发这番感慨的是张还计,他是南柴村人,在五里铺投资租下110亩地。

他的经验是,打猎就要打狮子,游泳就要下长江。

草越往高级场所铺越金贵。

你想想,上海虹桥机场和北京的鸟巢什么地价?

但没有勾勾嘴吃不了瓢瓢食,同样种草不同样收入,有同行没同利,这就跟平常侍弄庄稼一样。

现年55岁的张还计,现在正学着儿子退下来的课本。

“全县目前以种草为生和参与种草的农户达到2238户,其中经营20亩草业以上的农户达到180户;全年围绕草业投入劳力四万五千人,农民草业年收益接近亿元。

同时带动了苗木业、运输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崛起。

这几年又兴起专门做工程的绿化设计公司,有12支绿化专业队,施工技术也不断改进。

有人研制起草机,有人试种彩色草,腐殖草,体现出农民的创造力。

栾城草业发育成了真正的市场草、富民草。

“农民闯市场的风姿俨然与十年前不能同日而语了。

当初去上海卖草时回程舍不得坐飞机,施工的农民搭货车周转了一星期才回来。

现在出门做工程,该住宾馆住宾馆,该坐飞机坐飞机。

栾城草农敢闹海,十年前见水就发怵,现在就嫌市场的海不宽、浪不高。

(本通讯曾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一等奖)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赏析,最准确的两项是(5分)()

A.“刚种草时,一离开救生圈就呛水。

”在当地草民看来技术员和县草业公司的指导,以及县政府的优惠政策就是“救生圈”。

B.栾城农民种草经历都非常曲折,很多人都上过当,受过骗。

村民李书贤、李计身、张还计都是这样。

C.为了使草业有更大发展,就要发展苗木业、运输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同时改进绿化施工技术、丰富草的品种,真正走向市场。

D.抱着“往深水里游”的想法,栾城农民寸步不离技术员,虚心请教种草方法,积极引进优质草种,把培育的草皮铺到了鸟巢。

E.这篇通讯以栾城种草的农民口述的经历为主体,以片段式的谈话完整地讲述了该县农民寻求种草方法、探索经济发展方式的历程,显得真实、生动。

(2)这篇通讯没有在开头直接写明新闻的几个要素,而是去描写草地风景和农民外貌,请问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分)

(3)栾城草民种草经历分成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

(6分)

(4)联系全文,请探究本文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参考。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毫无疑问,这位同学正是以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信念,实现理想,考入朝思暮想的大学。

B.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的公司终于成功上市,个人资产已经跃居该省首位,但他却深感自己知识欠缺,身无长物,决定继续到大学深造。

C.近日,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多个地区迎来高温天气,气温升至35到37摄氏度,各地流金铄石,人们纷纷想办法消暑降温,在炎炎夏日里寻觅清凉。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受地震影响,日本宫城县境内出现了宽约4米的断裂带,这是日本最大的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地壳变动记录。

B.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日前表示,利比亚政府军一定会和北约密切合作的非法武装战斗到底,保持利比亚的统一。

C.虽然中美之间有关军费预算、亚洲地区的稳定等诸多问题,对骆家辉相对陌生,不过其出任驻华大使,表明奥巴马政府更关注经贸事物,也更加务实。

D.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赢得了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才真正实现了从延续数千年的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至迟从魏晋以来,一直被历代宫廷和民间作为艺术品珍藏起来,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因此,对于当下艺术市场中的收藏家、收藏界来说,购买、收藏这部分作品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①明清时,由于部分沿海城市的工商业先后发展起来,书画的需求便日渐增多,民间制造赝品便应运而声。

②明清的作品虽然流传很多,但里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也大有其作。

③但在流传中竟出现了作品的真赝问题,困惑着收藏家、鉴赏家。

④什么“苏州片”、“河南造”、“湖南造”、“后门造”,铺天盖地,无孔不入。

⑤这也是困扰收藏家、鉴赏家难题所在。

⑥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赝品的官案。

A. ③④①②⑥⑤     B.③⑥④①②⑤  C.③⑥①④⑤②      D.⑤④③①②⑥

16.认真观察漫画《一看你孩子就是“三好”生》,完成下列题目: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6分)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

塞万提斯是《堂·吉诃德》的作者。

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被《堂·吉诃德》揭露了。

(1)以《堂·吉诃德》为主语:

(2)以塞万提斯为主语: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心理学家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特制的箱子里,这个箱子被一个隔板分隔成两部分。

当小白鼠熟悉了环境后,心理学家就会给出一个铃声作为信号,铃响之后,小白鼠所在一侧的箱底就会通电。

小白鼠受到难受的电击,就会本能地逃窜,碰巧跃过隔板跳到箱子的另一侧就安全了。

几次下来,小白鼠学会了铃声一响就赶紧跳到另一侧以躲避电击。

可是研究者后来增加了隔板的高度,以至于小白鼠无论如何努力都跳不过去。

在尝试了多次失败之后,铃声再响起,小白鼠不再跳起。

实验并没有到此为止,研究者后来又降低了隔板的高度,甚至比小白鼠第一次跳过的隔板还低,可是铃声响过,小白鼠仍然不跳。

你从这个实验中发现哪些问题?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在所给材料范围内作文,选准角度,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从原文看,蒙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进行儒学思想的熏陶。

2.D(原文只是说佛学和道家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影响巨大,并未讲到儒家受他们的启发,更没有提到借鉴的具体方式。

3.C(A错在《四书》《五经》,它们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

B错在“缺乏”,原文只是说“并不流行”。

D错在“产生”,以李斯为例,他宣扬的是法家思想;汉代以后,儒家才上升为统治阶级意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D从:

使……跟从

5.B①显示他气度不凡③表现太子对他的器重④表现他对政治迫害的无奈

6.B原文有“自是”。

7.①事情泄露逃亡,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当佣人,(富商)认为(王琚)绝不是一般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给了他丰厚的嫁妆/财货,王琚也能依靠这些来补充生活所需。

②皇帝对王琚特别眷顾,(让他)参与重大政事,当时号称“内宰相”,每次在内阁被召见,看到太阳落山才能够出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

8.答: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

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

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9.答:

“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

“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

“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

(3)入则无法家拂士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

(1)(5分)选D项得3分,选B项得2分,选C项得1分。

A项中的交通堵塞地点是在靠近“我”家乡的山路上,并不在外地。

E项写到那位年轻的姑娘把一张名片递给了打领带的小伙子,表达的是堵车也可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表现了自己愉快的心情。

C项中的情绪变化与文中有同有异。

(2)【提示】用具体的行动描写来表现“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目的是为后文遇上交通堵塞时自己急躁的心理做铺垫,从而揭示出“等待生活”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