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9239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 word版.docx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word版

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下期阶段检测试题

(二)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第卷均答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12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

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

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

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

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

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

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

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

蜀学之兴,由此开始。

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

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发达。

绍兴七年(1137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

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

成都府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其教学功能不断被强化。

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培养“良士”“名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

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堂,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摘编自成都博物馆2019年8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都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享有“文宗在蜀”的美誉。

B.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C.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教育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

D.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四川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以时间为序论述蜀学教育的发展,旨在证明发达的蜀学教育是“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

B.文本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论证“两宋以文治国”的论点。

C.文本开头引用天府广场文化柱上的刻字内容,扣题的同时引出下文对巴蜀教育的相关论述。

D.文本结尾仍以时间为序,从成都各地的书院功能的转化,再次证明蜀地的教育与文化在持续发展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众多求学的人聚集于此,人数一度远超齐鲁地区。

B.“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并亲自教授,以致蜀中求学之风盛行。

C.蜀地官学得到了一些朝代当政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曾向全国推广这一办学模式,宋高宗还曾经为文翁礼殿亲自书写牌匾。

D.“文翁石室”被称为“官学”,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府学”则是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

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都是说教学机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疾病医疗是城乡居民最现实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险是解除这种后顾之忧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陆续建立了面向城镇居民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为解除人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和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全面推行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有的由城镇单位与农村集体包办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适合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

2016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

当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

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当然,现今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医保政策公平性和多样性问题,不同群体保障的层次不一样;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保障缺口巨大,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保险发展迅速但整体覆盖面较低,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等。

(摘编自郑功成(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录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

在新增调入药品中,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未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

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由于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需求不断释放,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此次调整医保目录,尤其是新增17种抗癌药并大幅降价,是一个重要举措,无疑是惠民利民深得民心之举。

我国是一个癌症多发的国家,由于抗癌药品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从国外进口抗癌药,但过高的药价又制约了病患的使用。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有了现实条件。

正是基于此,此次17种抗癌新药不仅能够进入医保目录,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病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贵的压力。

(摘编自《医保目录调整彰显深化医改新成就》)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解除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之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医疗保险这项工作,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收到显著成效。

B.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回落到1.3亿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

C.2014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收入为8000亿元,而2018年已逾12000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也在持续稳步增长。

D.2018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超过18000亿元,而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为0000多亿元,这说明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是充足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如今的医疗保障制度依然存在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B.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因时而改,因时制宜,20世纪90年代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19年调整医保目录就是有力的证明。

C.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以及医疗保障工作的推进,我国以前经常出现的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甚至放弃治疗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D.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没有把一些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

6.西方有些记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工作成效甚微,如果要反驳他们的观点,你有哪些理由?

请根据材料加以阐述。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雁塔其实是一个人

孙天才

记得岑参有一首诗: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不知为何,在我从小到大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回旋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代僧人玄奘。

大雁塔离我居住的新村很近,也就两三站路的距离。

站在乐游原上向西南眺望,那座六十四米之高的伟岸身躯就那样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天空。

其实,最早到西域求法的不是唐僧。

从三国到东西晋到南北朝,史书上记载的离开东土到西天取经的就有一百七十人,但能够全身而归的却只有四十三人,大多数都死在了路上。

但这种西天取经的壮举,却成为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

不管佛教能否称得上真理,当时的人们就是怀着这样的信仰不断往西天求法的。

这是僧侣的追求,也是自公元3世纪以来的传统。

贞观三年八月,唐僧“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从长安出发,经秦州,过兰州,过凉州,过甘州,过肃州,唐僧是日宿夜行的。

在抵达玉门关的时候,唐僧所骑的那匹白马死了。

现在的疏勒河边还有一座白马塔,一颗曾经拴马的大柳树还存活在寺院门口。

他又买了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收了一个叫石盘陀的徒弟。

这时,捉拿唐僧的文书早已到达,但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偷渡成功了。

那个羌笛怨柳春风不度的地方我去过,一座夯土的孤台上唯余了几面断垣残壁,前面的戈壁荒漠上就是散落的烽燧了,当地人叫白墩子。

又是几天几夜的行走,到了第五座烽燧,也就是最后一座烽燧,那个叫石盘陀的胡儿深知,再往前就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死亡之地。

这胡儿动摇了,也是想着协助偷渡出境是死罪,也是想着前途渺茫去也是死,就动了抽刀杀师的念头。

但唐僧闭目端坐,念珠如常,那种沉静如佛的庄严令这个凡夫俗小还刀入鞘了。

在八百里浩瀚无边的莫贺延碛,一个大唐的苦行僧孤身而西,人兽的骨骸是生灵的路标。

在漫天扬卷的黄风黄沙中,唐僧随身携带的水袋不慎掉在沙土上。

水尽则命尽呀!

他牵马往回走了。

可他突然想到,他是发过誓的,不到天竺,绝不回头,宁愿朝西而死,也不东回一步。

就这样,又西行了四天四夜,到第五天的时候,他的意志再也撑不住他的身体,他躺倒了。

或许是有佛祖在冥冥护佑,那匹老瘦的红马拖着他走,前面是一片水草丛生的绿地……

就这样,出了流沙,到了伊吾,到了高昌。

又西行千余里到了天山,那里海拔四千多米,月余的踏雪卧冰自不须说,在高昌剃度的四个徒弟已有两死,二十五个使役冻毙者十之六七,三十匹牛马也死之将尽了。

但这个人依旧义无反顾,千里万里,一路向西,渡孔雀河,过铁门关,越白山黑岭,穿江河泽川……

就这样,历经十八个春秋的千难万劫,一个大唐的和尚携带着三百五十七部梵文经典回到了他的祖国。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道俗奔迎,倾都罢市”,那是一种怎样举国相拥的盛隆啊!

我知道,矗立在大慈恩寺西院的那座塔,是唐僧“亲负篑箕,担运砖石,首尾两年,功业始毕”的。

我也知道,这座塔之所以叫大雁塔,是因为《大唐西域记》中那只舍身而死的大雁菩萨般慈悲显灵的传说。

一部《西游记》已让这个人家喻户晓,一座大雁塔也让这个人名留千古而不朽。

这个人俗名陈祎,法名玄奘,赐号“三藏法师”。

这个人活了六十四岁,大雁塔高六十四米。

真的,每当我站在乐游原上眺望西南的时候,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人。

有人说,大雁塔是西安人心中的一枚印章。

我以为,大雁塔抑或是一种颇有典范意义的民族性格或中国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引用岑参的诗,并非闲笔,一方面引出文章的叙述对象,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详细的叙述了唐僧西域求法的经过,生动地描述了西域求法的艰难,也烘托了唐僧一路向西、百折不挠的人物形象。

C.文章中“水尽则命尽呀!

他牵马往回走了”的情节,不但无损于唐僧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叙述,反而使读者更感到真实可信。

D.文章通过唐僧西域求法的壮举,讴歌了勇于反抗、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对读者极具启发和教育意义。

8.第三段叙述了唐以前西域求法的情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9.作者为什么说“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人”?

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

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曰:

“诸君知猎乎?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群臣皆莫敢言。

于是乃令萧何第一,所食邑多,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中十二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何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客有说相国曰:

“君灭族不久矣。

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

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

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今君胡不多买田地以自污?

上心乃安。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

“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

”对曰:

“知臣莫如主。

”孝惠曰:

“曹参何如?

”何顿首曰:

“帝得之矣!

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曰: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候。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B.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C.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D.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秦,指潼关以西的秦朝故地关中地区。

项羽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B.趋,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文中“人朝不趋”是高祖刘邦给予萧何的一种高规格礼遇。

C.孝惠,指汉朝皇帝刘盈,孝惠是其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D.百岁,死的委婉说法。

遇有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物,而需用其他的话委婉表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何目光远大,所为异于众将。

攻入咸阳时,和众将争分金帛财物不同,他收藏秦朝的文献档案,使刘邦得以详尽掌握全国地理、户口等方面的情况。

B.萧何功勋卓著,受到刘邦封赏。

楚汉相争时,他留守后方,制定法令,安抚民众,补给粮草兵员。

论功行赏时,被刘邦评为第一,受到封赏甚为优厚。

C.萧何心系国事,不计个人恩怨。

重病期间,孝惠帝亲来探望。

问及相国的继任者时,他尽管与曹参不和,但还是举荐了曹参,并为得到合适人选而高兴。

D.萧何功高震主,引发刘邦猜忌。

位为相国,功劳第一,然而依然孜孜于国事,深得民心,这引发了刘邦的提防之心。

他以多买田地自污,保全了自己。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10分)

(1)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何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2)何置田宅必居穷处,曰: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春雪晚晴出西村

范浚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

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

C.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

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15.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摹写一些动作细节,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刻画出来。

《琵琶行》中作者“以江月为文澜”,如“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侧面表现琵琶曲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出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写自己虽惆怅却又相当达观的襟怀,与他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同样给人以鼓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盆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始于唐,行于宋,而大盛于明清。

中国盆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的影响出现了         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艺。

由于不同创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各不相同,经过长期创作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出类拔萃的个人艺术风格,很容易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欣赏,通过耳闻目睹,师传口授,在一定地域流传下来就形成了地方流派。

这种由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的地方风格,(     )。

经过一代又一代盆景艺人的传承和发扬,中国盆景艺术最终形成了五个艺术流派。

中国传统的盆景流派分为南北两大派,其中岭南派是南派的代表。

和其他流派相比,岭南盆景的历史较短,但岭南盆景艺人在不断吸收和效仿其他流派的基础上,         传统模式的束缚,使得岭南盆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岭南盆景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         了岭南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追求野趣自然,具有苍劲向上、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具体体现在树种选择、技法特点等方面。

选树种是盆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创作者要         地选取适当的材种,这是创作优秀盆景艺术作品的首要条件。

岭南盆景材种丰富,有些与其他流派选取的材种相同,但更多的是选取岭南独有的树种,比如九里香、雀梅等。

岭南盆景在技巧上独具一格,强调蓄枝截干、浑然天成,擅长处理主脉和次脉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修剪和拉枝处理枝条,表现作品的疏与密,简与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中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美妙绝伦    打破    融入    苦心经营

B.异彩纷呈    冲破    融入    煞费苦心

C.异彩纷呈    冲破    融合    苦心经营

D.美妙绝伦    打破    融合    煞费苦心

18.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不同创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各不相同,在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B.不同创作者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各不相同,长期创作岀的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C.不同创作者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各不相同,在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D.由于不同创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各不相同,他们长期创作岀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旦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就会形成艺术流派,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流传。

B.一旦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流传,就会形成艺术流派,从而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

C.一旦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就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流传,从而形成艺术流派。

D.一旦形成艺术流派,就会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流传。

20.下面是科技大学学生申请学校奖学金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简洁、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

(5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研究者早就了解到,任何强光都能抑制褪黑素(一种大脑在夜晚分泌以诱导睡意的激素)的分泌。

近期的研究显示,相比其他波长的可见光,______,可能让人在本该开始感到困倦的时候更加清醒。

过去20年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显示屏都变得越来越蓝。

白天,蓝光本来就很充足,电子屏幕带来的一点点蓝光并不会对人的生理造成多大影响。

问题在于,人们在夜晚时,______。

一项调查显示:

在一周时间里,几乎每个被调查对象至少有几天在临睡前一小时在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

对此,科学家研究各种解决方案来消除电子设备的蓝光,不过他们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防控疫情期间,强华中学校园网络平台的“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上,推送了三则与之相关的材料,鼓励全校师生参与讨论。

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

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

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

有同学说,学业压力这么大,哪些闲心体育锻炼?

有老师说,课时这么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