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8455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课时巩固过关检测15阶段能力提升练二有答案

阶段能力提升练

(二)

(35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东方,郑和航海的船上,有罗盘,信奉“天圆地方”;在西方,当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先后驶向万顷波涛的时候,为他们导航的,不仅有指南针,还有“地圆说”。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东西方航海 (  )

A.硬件条件相同B.思维观念一致

C.科学前提不同D.航行方向各异

【解析】选C。

根据材料“郑和……信奉‘天圆地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为他们导航的……还有‘地圆说’”可知,二者依据的科学前提有重大差别,故C正确。

2.(2016·武汉调研)“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下。

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

”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  )

A.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B.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D.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解析】选A。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贸易和战争是紧密相连的,要维持贸易必须有战争,而要战争也必须有贸易为其提供购置武器的费用,此处所指的贸易即荷属东印度公司,其属于垄断性贸易公司,故A正确。

3.“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

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  )

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D.法国革命时期

【解析】选B。

题干中“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符合宗教改革中提出的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故B正确。

4.(2016·晋中三模)1789年,英国大约生产1000万吨煤,而法国仅生产70万吨煤。

当时有位诗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他写道:

“英国是个完美的世界!

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

修正你们的地图吧!

新的城堡是秘鲁。

”这反映出 (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实力的增强

B.英国掠夺海外资源以满足工业革命需求

C.该诗人对英国煤炭产能的自豪

D.法国大革命减缓了其工业革命的进程

【解析】选A。

根据材料“1789年”,可知英国当时已经处于工业革命期间,且“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表明,英国实力在持续增长,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故A正确。

5.1878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

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

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

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  )

A.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B.首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解析】选C。

“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可知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C正确。

6.(2016·贵阳一模)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

该理论的提出 (  )

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解析】选D。

《星际穿越》重建了宇宙体系,是宏观的认识而非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故A错误;牛顿经典力学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中未涉及,故B错误;伽利略的理论成果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不是材料所提到的科学理论,故C错误;“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符合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观点,它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D正确。

7.(2016·汕头模拟)“甲午战争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为历史作了不合理的注脚。

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被后人所否定,而‘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为史家美谈。

”这告诉我们 (  )

A.历史结论必须看重结果

B.历史评价基于价值立场

C.历史事件总是相互联系

D.历史过程往往难以还原

【解析】选B。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的,是封建王朝自救运动,故被后人所否定。

明治维新推翻幕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使日本成为近代强国,故明治维新成为史家美谈,由此可见,历史评价基于价值立场,故B正确。

【变式训练】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

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

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

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

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本国经济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解析】选A。

进口税高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成本,有利于提高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故A正确;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可知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不符合国际惯例,故B错误;出口税低有利于本国商品出口,与抵制外资侵略无关,故C错误;由于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关税长期受外国控制,故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

8.近代某报刊曾报道:

“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

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

(  )

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

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

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

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

【解析】选A。

据材料“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可知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故A正确。

“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说明当时的士大夫还是有接受西学的,故B错误;题干中只提到士大夫的情况,并不能说明整个国人的情况,故C错误;题干中“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说明西学并未成为风尚,故D错误。

9.(2016·淄博三模)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百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这反映了 (  )

A.人们对西方事物的认识不同

B.资本主义从南方兴起并占据优势

C.近代新兴力量多肇始于南方

D.近代中国的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解析】选A。

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对“机器之利”的认识的差异,故A正确;根据材料“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无法反映是指资本主义,故B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从南方至河南一带对机器生产的认识的地区差异,无法直接得出近代新兴力量多肇始于南方的结论,故C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认识不同,无法直接得出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故D错误。

10.(2016·泉州一模)“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

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

”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 (  )

A.强调民主与科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说明应该客观公正看待孔子及其思想

D.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

【解析】选C。

陈独秀的言论主要是强调客观公正看待孔子及其思想,而不是强调民主与科学推动社会进步,故A错误;材料肯定孔子科学的一面,但也否定他反民主的一面,没有“全面肯定孔子”的态度,故B错误;孔子及其思想有积极之处如“近乎科学”,也有消极之处如“反民主”,说明应客观公正地看待,故C正确;批评孔子反民主只是陈独秀的目的之一而不是主旨,故D错误。

11.下面是1926-1929年中国共产党工人党员占党员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B.城市工人暴动的惨败

C.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D.反“围剿”斗争失利

【解析】选C。

本题抓住设问的关键,即这一时期“工人党员占党员总数比重”,结合1926-1929年的国情,可以看出由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农村党员的比重明显增加,导致工人党员在总党员人数中的比重明显下降,故选C。

【拓展延伸】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左”倾错误

(1)表现:

瞿秋白盲动主义(1927年11月-1928年4月);李立三冒险主义(1930年6月—9月);王明教条主义(1931年1月—1935年1月前)。

(2)内容:

在中国革命性质问题上,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把反对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在革命形势问题上,认为革命形势处于高潮,应不断进攻;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城市中心论;在组织上,搞宗派主义;在军事上,采取军事教条主义,搞阵地战。

(3)原因:

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严重地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左”倾错误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任务、革命形势等的分析,都完全照搬了苏联的模式和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论断,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去甚远。

12.部分学者认为,日军如果像古代游牧民族那样自北而南攻取武汉,可以把中国切为两半,但日军没能实施其既定战略,这是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面的成功。

学者肯定的战役是 (  )

A.徐州会战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

【解析】选C。

历史学者徐勇在《中国抗战中的若干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八一三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与国民政府调集主力部队在上海猛攻日军,迫使日军将作战重心自华北转向华东,放弃沿平汉线南下的战略,转而溯长江西进”由此可知淞沪会战导致日本放弃了自北而南的战略计划,故C正确。

【变式训练】

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用于研讨游击战;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

这表明 (  )

A.国民党政府放弃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B.当时国共两党加强军事合作

C.国民党认识到了敌后游击战的价值

D.国军将士在抗战中战绩卓著

【解析】选C。

材料中没有明确涉及正面战场,更谈不上放弃,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共产党,只是说国民政府怎么做,与两党加强军事合作无关,故B错误;材料中可知国民党政府编写游击战方面的文件和书籍,研讨游击战,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表明国民党政府重视游击战,认识到敌后游击战的价值,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国民党抗战战绩,谈不上战绩卓著,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

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

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

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团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

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沈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 英国乡绅不是一个阶级,它是若干社会等级的混合体和总称。

15世纪后,地方实权落到大多由乡绅出身的治安法官手里,治安法官除维持乡里治安外,还执行司法事务,监督价格标准,规定工资限度,惩罚盗贼和流浪者,管理公共事务和福利等。

每20个乡绅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是新加入者,有一半的乡绅家庭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家族历史。

乡绅们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上升到上层社会的阶梯,所以,发财致富之后,越来越热衷于把子女送到大学去接受教育。

大量出身于乡绅家庭的知识分子,逐步分享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由于乡绅所具有的新的经济特点,一定程度上执行了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成长的政策。

——徐华娟《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简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乡绅的共同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中英两国乡绅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15分)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一、二信息,从组成成分、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素养及管理职责等方面归纳二者的共同特点;第

(2)题,根据材料一“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能够得出中国乡绅没有促进社会转型,而英国的乡绅则恰恰相反;根据材料一“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能够得出地方自主权较小,乡绅权利有限等。

根据材料二后半部分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乡绅由于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因而具有新的经济特点。

答案:

(1)特点:

成分复杂;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较高文化水平;承担地方管理职责;维持乡村秩序稳定。

(10分)

(2)作用:

中国乡绅没有促进社会转型,英国乡绅促进了社会转型。

(3分)

原因:

中国:

地方自主权较小,乡绅权利有限;作为传统文化的卫道士,深受旧思想束缚;受自然经济影响,采用传统生产方式。

(6分)

英国:

地方独立性较强,乡绅掌握实权;重视教育,乐于接受新的思想;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具有新的经济特点。

(6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有关西方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读。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通过两幅示意图让学生比较西方和中国的现代化。

首先读懂并比较两幅示意图,然后提取有关西方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信息,如“西方内源性近代化是比较平稳的阶梯式推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极不稳定的波折式推进”或“西方内源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部,而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等。

然后联系西方和中国的相关史实进行解读即可。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示例一:

西方内源性近代化是比较平稳的阶梯式推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极不稳定的波折式推进。

(4分)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由此推动近代化逐步展开,随后,随着启蒙思想的萌发及代议制民主的逐步确立,思想和政治近代化稳步推进,使近代化更加全面、深入。

故西方内源近代化是比较平稳的阶梯式推进。

(4分)

②反观中国,洋务运动开启的近代化之路比较曲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波三折,戊戌变法昙花一现,辛亥革命虽建立了中华民国,却很快名存实亡,总之,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曲折复杂,是极不稳定的波折式推进。

(4分)

示例二:

西方内源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部,而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

(4分)

①资本主义在西欧最早萌芽,由此推动近代化的展开。

17世纪后,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进而在本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并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此之后,启蒙思想萌发并把近代化推进到新的高度。

由此可见,西方近代化主要是内部力量的推动。

(4分)

②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列强入侵的背景下艰难起步的,一定程度上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外来资本入侵下,在自然经济瓦解的前提下产生,受外部因素影响大。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思想理性化也深受西方政治制度及思想的影响。

因此,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

(4分)

示例三:

综合示例一和示例二。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