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8184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docx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

学习资料汇编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布,并理解其主要区位条件。

3.掌握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特征的方法。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农作物:

水稻。

3.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4.特点

思考

1.为什么我国的水稻单产高而商品率低?

答案 单位面积产量高是因为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商品率低是因为人均耕地少,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可作为商品出售的少。

2.所有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低吗?

答案 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小地块作业的小型水田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

3.主要分布区

(1)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家庭经营为主。

(2)我国东北、西北:

一般为国营农场。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5.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思考

1.商品谷物农业为何在西欧分布较少?

答案 ①西欧大多数地区地狭人稠,限制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分布较少;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谷物的种植。

2.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区南北部种植类型有何不同?

答案 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

探究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7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日本稻种即引自中国。

但目前日本大米却成为中国游客的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500元人民币买5千克的日本大米;有消息称东北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品种“一目惚”,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

图甲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乙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药。

(1)描述图示水稻主产区的共同特点。

(2)分析日本水稻产区比其他水稻主产区具有的优势。

(3)对比东北与日本的气候、地形、土壤、人口等地理知识,分析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信息的可信度。

(4)中国人抢购日本大米对我国水稻生产有什么启示?

答案 

(1)①同为湿润的近海地区,水稻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②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③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2)①纬度高,水稻生长期长,品质优良;②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高;③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

(3)可信。

①东北地区气候与日本相近,光热条件相同,形成相同的地带性土壤;②东北地区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广,日本以山地为主,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③东北的水稻种植环境优于日本,日本人口稠密,稻米需求量大;④日本劳动力价格高于东北地区;⑤日本粮商通过商业运作,赚取高额利差。

(4)①我国水稻生产要加强科技投入,特别是在生产链条上种植之外的环节领域;②要注重环境保护,优良的环境才能种植出放心粮食;③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品种,适应市场需求;④改进营销方法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等。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分析

2.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与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高,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商品率低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较低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读“某区域略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D.混合农业

2.不属于该地区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B.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

C.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D.丰富的劳动力

3.关于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利工程量小

B.机械化水平高

C.小农经营的粗放生产

D.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和曼谷湾可确定本区域的主要国家是泰国,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第2题,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与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无关。

第3题,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低,为小农经营的精耕细作农业。

探究点二 商品谷物农业

2017年3月21日,中美两国商会发布《充分释放中美农业合作的巨大潜力》报告,呼吁中美两国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释放两国农业合作的巨大潜能,提高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国际竞争力。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1)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kg·hm-2)

7500

675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 

(2)热量不足 (3)美国玉米带纬度偏低,热量较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降水量较多,玉米生长期长 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及主要影响

区位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

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2.比较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人均耕地

人多地少

人少地多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科技水平

商品率

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季风区,所在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D.农业科技先进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农业科技先进使单产较高,而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同时市场广阔和交通运输便利也是商品率高的前提。

第5题,东北地区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农业区位优势是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大,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A、C、D三项东北地区均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

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1~3题。

1.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

A.3~4月B.7~8月

C.9~10月D.12月~次年1月

2.泰国香稻种植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单位面积产量低,商品率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水利工程量小

3.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

B.发达的通信与交通

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答案 1.D 2.A 3.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香稻扬花期需要凉爽的气候,明媚的阳光,故应出现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12月~次年1月。

第2题,泰国香稻种植业属于季风水田农业,故选A。

第3题,泰国地形多山,耕地面积不大;经济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化肥与农药的大量施用会影响其品质。

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发达的通信,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

(2017·江西九江联考)玉米、小麦和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分布的地域范围广,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也大量种植小麦。

读“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产量变化图”,回答4~5题。

4.21世纪以来,导致中国小麦年产量持续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气候变暖,病虫害增多

B.城市化加快,耕地面积减少

C.流水冲刷,土壤肥力下降

D.国内价格下降,种植面积减少

5.美国小麦年产量一直比加拿大高,其原因不包括(  )

A.耕地面积广大B.人口数量多

C.气候温暖湿润D.黑土土壤肥沃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读图,根据曲线形态可以看到,21世纪以来,中国小麦年产量持续下降。

原因最可能是国内小麦价格下降,种植面积减少,D对。

第5题,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需要劳动力数量少,人口数量多不是小麦产量大的原因,B对。

6.读“农业区位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图甲

图乙

农业地域类型

区位条件评价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列举出最主要的一条)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答出三条)

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a农业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b农业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3)c、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图甲

图乙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区位条件评价

劳动力丰富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小麦 玉米

课时作业

读“某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2题。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20%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

2.该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  )

A.亚洲季风气候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地中海气候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该地区种植业比重高达86%,投入劳动力数量多,而商品率仅为20%,所以应是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主的季风水田农业。

第2题,水稻喜热、喜湿,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气候区。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

据此完成3~5题。

3.该农作物是(  )

A.油菜B.水稻

C.亚麻D.玉米

4.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技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D.机械化水平低

5.图中阴影部分发展该农作物的优势条件是(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 3.B 4.A 5.B

解析 第3题,依据图示大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又由于该农作物主要在季风区平原分布,故此农作物应为水稻。

第4题,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为:

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第5题,季风水田农业区开发历史悠久,可供开发的土地少,季风区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该区人口稠密,稻米需求量大,商品率低,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不高。

下图为“我国2001年~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6~7题。

6.2001~2012年间,我国水稻(  )

A.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B.总产量持续增加

C.单产量明显增加

D.总产量与种植面积变化一致

7.2001~2012年间,水稻产量重心由(30.2°N,114.4°E)移至(31.5°N,114.8°E),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的变化

B.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C.劳动力迁移

D.东北机械化水平提高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波动变化的,且种植面积变化幅度小于产量变化幅度,故选C。

第7题,水稻产量重心向东、向北移动,最可能是因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读下图,完成8~10题。

8.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

9.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10.对M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场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②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 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其基本特征 ④多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场经营为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8.C 9.A 10.B

解析 第8题,M区域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第9题,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优势条件有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水源充足,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当地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消费市场。

第10题,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以家庭大农场经营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季风水田农业B.自给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

12.依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

A.英国B.加拿大

C.马来西亚D.德国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的农事安排可知该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并对产品进行销售,所以为商品谷物农业。

第12题,该农业地域类型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1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①混合农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季风水田农业

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

(填序号)

(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与A处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在世界上A类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4)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______________,该地此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发展A类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包括: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6)为A类农业提供机械、技术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双选)(  )

A.人口密度B.先进的科学技术

C.便利的交通运输D.发达的工业

答案 

(1)② ③ ① 

(2)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3)西北 东北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4)美国中部平原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5)地势平坦广阔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充足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6)BD

解析 第

(1)题,结合A、B、C在图示中的位置可知,A为商品谷物农业区,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C为混合农业区。

(2)题,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这里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人们喜食大米等方面。

第(3)题,由于A处为商品谷物农业,所以该种农业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同理,发展该种农业生产的国家也应具备地广人稀的条件。

第(4)题,由图示可知A处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这里的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生产的特点。

第(5)题,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表现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雨热同期等。

第(6)题,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先进的科技为发展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这种黑土地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

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材料二 下图为乌克兰植被和土壤分布图。

材料三 下图为卢茨克、基洛沃格勒、格尼切斯克三地的气候资料图。

(1)描述乌克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阐述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判断乌克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答案 

(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

原因:

受纬度和地势影响,自北向南气温升高;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

(2)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广阔,以流水沉积为主,土壤侵蚀少,导致土层厚,有机质积累丰富。

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黑土肥力下降;农药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3)商品谷物农业。

自然条件: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温度高、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宽广;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面积广,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多;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以看出A、B、C、D四个自然带都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

南部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西向东减少,引起自然带变化。

(2)题,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主要从植被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分解少、侵蚀弱等方面分析。

农业开发一方面使植被减少,有机质含量减少,同时使外力侵蚀加剧,产生土壤污染等。

第(3)题,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广人稀,是世界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

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