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7559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7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珍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珍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珍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珍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珍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珍珠.docx

《珍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珠.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珍珠.docx

珍珠

珍珠[zhēnzhū]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

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

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

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2006年一场台风被命名为“珍珠”。

目录

1简介

2珍珠文化

3形成原理

1.3.1外因

2.3.2内因

4产珠贝类

1.4.1珠贝母

2.4.2褶纹冠蚌

3.4.3玛贝珍珠

5形状分类

1.5.1⑴圆珠

2.5.2⑵椭圆珠

3.5.3⑶扁形珠

4.5.4⑷玛比珠

5.5.5⑸异型珠

6发展历史

7炮制相关

8选购指南

9天然珍珠知识

1.9.1天然光华中的温婉

2.9.2珍珠的温婉魅力

10功用

1.10.1历史功用

2.10.2现代功用

3.10.3药理作用

4.10.4功效与作用

5.10.5常用配方

11文献论述

12珍珠鉴赏

13保养

1.13.1珍珠的净化

2.13.2日常养护

3.13.3珍珠变黄的原因

4.13.4珍珠饰品怕什么?

14珍珠品种介绍

1.14.1南洋珍珠

2.14.2欧卡娅珍珠

3.14.3淡水珍珠

4.14.4塔希提黑珍珠

15珍珠粉

1.15.1优质纯真珍珠粉

2.15.2假珍珠粉

3.15.3劣质珍珠粉

16其它相关

1.16.1珍珠的瑕疵

2.16.2珠分九品

3.16.3养殖国准

1简介

词目:

[1]

拼音:

zhēnzhū

五笔打法:

gwgr

英文:

pearl,gem

基本解释

引自亚洲宝石协会(GIG)学术研究报告:

在几种软体动物中,由于在套膜里面或下面层层真珠质围绕不附着于外壳的外来粒子聚合而形成的稠密凝结物。

具有各种形状,但最典型的是圆形,呈现各种颜色,但通常是白色或浅色,且有不同程度的光泽,可做装饰或入药。

是法国、菲律宾和印度的国石。

详细解释

  珍珠图片

《战国策·秦策五》:

“君之府藏珍珠宝石”,唐李咸用《富贵曲》诗:

“珍珠索得龙宫贫,膏腴刮下苍生背”。

2.蚌类所生的真珠。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

“凡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

3.指珍珠帘。

元·马致远《小桃红·四公子宅赋·夏》曲:

“映帘十二挂珍珠,燕子时来去。

”清陈维崧《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

“今夜是重阳,不卷珍珠,阵阵西风透。

  珍珠-原状

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来的。

它的另一个名字是Margarite,则由古代波斯梵语衍生而来,意为“大海之子”。

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在海边觅食时,就发现了具有彩色晕光的洁白珍珠,并被它的晶莹瑰丽所吸引,从那时起珍珠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饰物,并流传至今。

中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海南诸岛。

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

【其它名称】

真朱,真珠,蚌珠,珠子,濂珠

【化学成份】

珍珠的无机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碳酸镁,占91%以上,其次为氧化硅、磷酸钙、Al2O3及Fe2O3等。

珍珠中的有机物含有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17种氨基酸。

另外,还含有30多种微量元素、牛磺酸、丰富的维生素、肽类。

[2]

【外形特征】

珍珠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纽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

非均质体。

颜色有白色、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为主。

白色条痕。

具典型的珍珠光泽,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色彩。

透明至半透明。

折光率1.530-1.686,双折射率0.156。

无色散现象。

硬度2.5-4.5。

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6-2.78g/cm3,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

无解理。

韧性较

25

珍珠饰品实拍

好。

在短波紫外光下珍珠显白色、淡黄色、淡绿色、蓝色荧光,黑色珍珠发淡红色荧光;X射线下有淡黄白色的荧光。

遇盐酸起泡。

【性状鉴别】

天然珍珠呈圆球形、椭圆形、不规则的球形或长圆形,直径1~6毫米。

表面类白色、黄白色、浅粉红色、浅蓝色等,具美丽的彩色光泽,平滑。

作过装饰品的珍珠,中央多数有穿孔。

质坚硬,难破碎,断面呈层状。

用火烧之有爆裂声。

气无,味微咸。

养珠形状与天然珍珠相似,但表面光泽较弱,断面中央有圆形的砂粒或石决明碎粒,表面有一簿的真珠层。

入药仅用真珠层。

气无,味微咸。

不过现在合浦生态珍珠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养珠的质量!

以颗粒圆整、光泽透明、有宝光、质地坚硬者为佳。

【采制】

全年皆产,通常以十二月较多,潜到海底,自水草或石头上取下海蚌,从其中取出珍珠。

肉可食用。

【药材及产销】

该品为蚌类中得到的颗粒状珍珠。

2珍珠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珍珠古国,有关珍珠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200年。

据《尚书·禹贡》载:

“淮夷宾珠”,说明中国采珠历史早在4000年前的夏禹时代就已开始了,淮河就产淡水珍珠,当时还将珍珠定为贡品。

在《周易》、《诗经》等古籍中均有关于珍珠的记载。

《格致镜原·装台记》中记载了周文王用珍珠装饰发髻的史实。

因此,一般认为我国珍珠饰用始于东周。

自秦汉以后珍珠饰用日渐普遍。

珍珠已成为朝廷达官贵人的奢侈品,皇帝已开始接受献珠,东汉桂阳太守文砻向汉顺帝“献珠求媚”,西汉的皇族诸侯也广泛使用珍珠,珍珠成为尊贵的象征。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维纳斯诞生”惟妙惟肖地描绘了珍珠形成的神话故事:

维纳斯女神随着一扇徐徐张开的巨贝慢慢浮出海面,身上流下无数水滴,水滴顷刻变成粒粒洁白的珍珠,栩栩如生,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有史以来,珍珠一直象征着富有、美满、幸福和高贵。

封建社会权贵用珍珠代表地位、权力、金钱和尊贵的身份,平民以珍珠象征幸福、平安和吉祥。

3形成原理

外因

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

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

  珍珠产生过程

内因

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进行细胞分裂而后发生分离,随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物质,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而后形成珍珠。

由于没有异物为核,称为“无核珍珠”。

现在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

人工无核珍珠,是对外套膜施术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的珍珠。

4产珠贝类

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martensii(Dunker)、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等双壳类动物。

20

珍珠

珠贝母

别名:

珍珠贝

暖海底栖贝类,壳左右大小不等,常左壳比右壳大,壳之长宽略相等。

前耳突大而短,后耳突长。

Erosari(Ravitrona)caputserpentis(L.)-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假瓣腮目Pseudolamellibranchia,珍珠贝科Pteriidae

为暖海底栖贝类,具二枚介壳,左右不等,左壳比右壳略大,且凹陷较右壳为深。

壳之长度与高度差不多相等,通常长高为6~7厘米左右,大者可大于10厘米。

前耳突大而短,后耳突长。

壳面黄褐色,具黑色放射条纹。

生长级明显。

具有密生鳞片,易碎断,近壳顶处较为平滑。

壳内白色或带淡黄色,富有珍珠光泽。

壳缘较薄,呈黄褐色,铰合处平直有1~2个主齿。

韧带细长,褐色。

闭壳肌痕大,略呈耳形,几乎位于壳之中央。

壳顶位于前端,距离近。

足小,能生足丝线,于右壳前面之小孔伸出。

附着于岩礁砂。

当珍珠母贝和蚌贝在水中生长时,若偶然遇有细微的砂粒或较硬质的生物窜入壳中外套膜内,外套膜受到刺激后,殊感不适,遂分泌真珠质逐渐包围由外窜入之砂粒或生物,并日益增大成为珍珠。

养珠亦系利用此原理,一般选用3龄左右个体,施行插核手术,有意识地放入砂粒,让外套膜感觉不适而分泌许多真珠质来包被这些进入的砂粒,因而形成了人工珍珠,甚至人为地将投入物作成各种形状,结果所得的养珠也是各式各样的。

产于暖海1~10米深处。

幼体栖息地区较浅,长大后渐向深海区移动。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及广东其他沿海地区。

褶纹冠蚌

淡水底栖贝类。

壳近三角形。

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状突不明显,后背缘向上斜伸出...为大形的冠。

壳顶有数条肋脉。

CristariaplicataLeach--蚌科Unionidae

淡水底栖贝类。

壳厚大,外形略似不等边三角形。

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

壳的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

后缘圆。

腹缘长近直线。

壳顶位于距前端壳长约1/6处,壳顶有数条肋脉。

成体的冠常仅留残痕,幼体的贝壳一般完整。

壳表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失去表层颜色。

铰合部强大,韧带粗壮,位于冠的基部。

左右两壳各具有一高大的后侧齿。

前侧齿细弱,后侧齿下方与外面相应有纵突和凹沟数个。

前闭壳肌痕大呈楔状,伸足肌痕圆形,前缩足肌痕小而深,后闭壳肌痕大而浅,外套肌痕宽,真珠层有光泽。

生活在江河、湖沼的泥底,行动缓慢。

注:

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

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

因此,它们虽然同是碳酸钙结晶,但由于结晶系的不同,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物质-珍珠和贝壳。

玛贝珍珠

是一种半边珍珠,也称Mabe珠、馒头珠和半圆珠。

一般在采集完已养殖好的珍珠后,将预制的半边形的珠核插入贝壳的内壁,使凸面朝向珠母贝的套膜,平面贴紧珠母的壳壁,插好后再放入水中喂养,日积月累,珍珠层将外珠核一层一层地包起来形成半圆形,采集时将其同部分珠母贝壳壁一起提取出来抛磨成一件饰品,故其个体硕大。

玛比珠实质上是一种再生珍珠,在此之前,每个珍珠贝可先生产两粒圆形珍珠,而后可再养殖3-7粒玛比珠,尤以澳洲玛比珠的产量和质量都很高,其特点是颗粒大、具极出色的光泽、纯净的银白色以及光滑的表面。

最小的也有10mm,大的可至17mm或更大,并以圆形、水滴形、椭圆形及心形等各种形状。

目前世界珠宝市场十分流行玛比珠首饰,不仅是淑女贵妇们的佩饰宠物,而且用玛比珠创作的独特而优雅的珠宝饰物也受到了绅士们的特别青睐。

5形状分类

⑴圆珠

指形态为圆形的珍珠,按圆度分为三种,即正圆珠、圆珠和近圆珠。

正圆珠是指圆度最好的,商业上也俗称为走盘珠,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与平均直径之比小于百分之一;圆珠是之形态很圆的珍珠,其直径差的百分比在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五之间;近圆珠三之形态上比较接近圆珠的珍珠,其直径差的百分比在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十之间。

⑵椭圆珠

指形态为椭圆形状的珍珠,长短直径比大于百分之十。

可进一步按长短直径差百分比为短椭圆和长椭圆,短椭圆长短直径差的百分比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长椭圆直径差的百分比大于百分之二十。

⑶扁形珠

指形态为扁平面形,有一面或两面的近似平面状,如扁圆形、扁椭圆形、饼形、菱形、方形等。

此类珍珠最适用于做珍珠串珠相连.

⑷玛比珠

是一种半边珍珠,也称Mabe珠、馒头珠和半圆珠,也称玛贝珠。

⑸异型珠

除圆珠、椭圆珠、玛比珠以外的其他形态各异的珍珠也为数不少,梨形、水滴形、米形、土豆形、豆形及其他形状的珍珠商业上统称为异性珍珠。

6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

珍珠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

目前中国的珍珠养殖技术已非常成熟,珍珠价格也相应大众化。

7炮制相关

用布包好珍珠,放入豆腐浆中,煮约3小时,取出洗净,研成极细粉即成。

1.取净珍珠,加水适量共研细,再加多量水,搅拌,倾出混悬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除去杂质,合并混是液,静置后,分取沉淀,干燥,制成最细粉(《药典85》)。

2.取珍珠,洗净泥垢,用布包好,加豆腐与水共煮约2小时,取出,用水洗净,捣碎,加水少许研成极细粉,干燥即得(《药典63》)。

3.取净珍珠粉,置乳钵内,加入运量水研细,再加多星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干燥,研散。

或取净珍珠,捣碎,研成极细粉(《规范》)。

1.豆腐制

1.净取品,装入布袋或纱布包裹,与豆腐或豆浆同煮2-3小时,取出,洗净,捣碎,水飞成极细粉。

每珍珠1kg,用豆腐2kg或豆浆5kg(《宁夏》)。

2.取珍珠用布包好,挟入豆腐块内,蒸约3小时,取出,洗净,晾干,研成极细粉(《内蒙》)。

2.煅制取净珍珠,大小分开,置铁锅内,上面扣一碗,用中火煅至爆炸声尽,取出,晾凉,水飞或研成极细粉,干燥(《山东》)。

8选购指南

如今的珍珠市场,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工艺珠做得天衣无缝,简直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

许多貌似清水珠的饰品出现在工艺品市场上。

若是以塑料薄膜覆层的工艺珠,很好鉴别,两颗珠一对磨直打滑,且颗颗精圆走盘,就象是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一刮便掉一层皮。

而一些以贝壳为核,涂上涂料的工艺珠,鉴别起来就较为困难,有的珠形甚至用车床车成带有各种淡水珠肌理纹的外形,一擦直掉粉,就象真的一样,就是有点“真”过了头。

那么,对天然或养殖珍珠的鉴别,应该抓住哪些细节问题呢?

  珍珠饰品

中国的天然海水珍珠主要产于海南诸岛。

[3]中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华南各省的湖泊,浙江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乡。

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

珍珠、玛瑙、水晶及玉石并称为中国古代传统“四宝”。

9天然珍珠知识

天然光华中的温婉

[4]没有钻石的璀璨光亮,没有彩宝的炫目艳丽,珍珠色泽温润细腻,自然形态优美,正是这浑然天成的温柔美丽成为珍珠最为迷人的地方。

每一颗珍珠表面都具有隐约可见的晕彩珠光,这股捉摸不透的神秘韵味和典雅气质与女性柔美的感觉如出一辙,尤其是优雅含蓄的东方女性。

珍珠的温婉魅力

珍珠是唯一不需要加工就天然生成并带有神奇生命力的珍宝,因为弥足珍贵,所以在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只有王室皇族才能享用珍珠。

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开采和使用珍珠了。

10功用

历史功用

珍珠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

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中说,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等作用。

唐代的《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以明目、除晕、止泄。

在元朝,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认为它既可以滋补,又可以防暑。

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

“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时珍更加重视珍珠的药理作用,认为珍珠的药效在美肤,因而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写道:

“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

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除小儿惊热,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毒。

……令光泽洁白”等。

同时,它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

明代陈继儒转引《独异志》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宰相李德裕以珠宝粉、雄黄、朱砂煎汁为羹,每食一杯约耗钱三万,过三煎则弃其渣。

当时流行炼丹术,人们认为,珍珠粉、雄黄等物,经过提炼后服用可长生不老,鹤发童颜。

现代功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均指明:

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目,解毒。

1.镇心定惊,适用于惊悸怔忡、癫痫惊风。

2.清肝除翳明目,用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多外用。

3.收敛生肌,适用于咽喉腐烂、口舌生疮、溃疡久不收口,宜外用。

药理作用

1.抑制脂褐素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珍珠粉混悬液200mg/(kg.天)×25天,可使心肌和脑组织中的脂褐素含量明显降低,对肝脏组织无明显影响。

从三角蚌珍珠粉中提取的PFC及其分离后的产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对O之自由基的作用。

结果表明,两者均有抑制发光作用,PFC提纯后的单体成分PCM-1作用较强,可抑制体内自由基反应。

2.抗肿瘤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PFC40mg/(kg.天)×9天,对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8.0×l05个/ml的小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为34.8%;同样剂量的药物可抑制皮下接种Lewis肺癌匀浆5.0×10个/ml的小鼠,抑制率为13.89%,但无统计学差异。

同样剂量的药物可延长接种P388/J淋巴性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达14.75%(P<0.05),同时明显减轻动物脾重达24.12%(P<0.01)。

对体外培养P388/J细胞,两个剂量组PFC50μg/ml和100μg/ml,在用药72小时的杀伤率分别为25.O%和24.8%(P<0.01)。

3.其它作用:

珍珠提取液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珍珠生长在海水中的珍珠蚌里,珍珠蚌的生长环境中有很多精华物质,也有很多污浊的东西,而蚌却能将污浊之物排斥在外,而将精华结成珠子。

大自然的巧妙之处是,我们把珍珠粉敷在脸上,也有祛除浊物的效果。

《本草纲目》中记载,珍珠有淡化雀斑、黄褐斑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珍珠里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有抗氧化、增强肌肤活性、清热排毒等作用,而且还具有美白、生肌、祛痘、控油、淡化色斑等功效。

同时,用它洁面还有清洁深层皮肤的功能。

[5]

就拿最让人讨厌的黑头来说吧,由于珍珠粉有非常强的吸附能力,所以毛孔深层的污垢都可以在珍珠粉的吸附作用下清洁掉。

总之,珍珠粉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美容师,容不得任何与美丽相对的东西存在。

中医认为,珍珠粉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延年益寿、宁心安神、美容养颜的功效。

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我国某个医科大学曾经观察过一百多名服用珍珠粉的老人,发现珍珠粉对缓解失眠、心烦、记忆力衰退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更重要的是它的驻颜效果。

[5-6]

功效与作用

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

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

①《本草经集注》:

治目肤翳。

②《药性论》:

治眼中翳障白膜。

亦能坠痰。

③《海药本草》:

主明目,除面皯,止泄。

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④《日华子本草》:

安心、明目。

⑤《本草衍义》:

小儿惊热药中多用。

⑥《纲目》:

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⑦《本草汇言》:

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⑧《本经逢原》:

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常用配方

1.治大人惊悸怔忡,癫狂恍惚,神志不宁,及小儿气血未定,遇触即惊,或急慢惊风,搐搦:

真珠一钱(研极细末),茯苓、钩藤、半夏曲各一两,甘草、人参各六钱(同炒黄,研极细末)。

总和匀,炼蜜丸龙眼核大。

每服一丸,生姜汤化下。

(《本草汇言》)

2.治小儿惊哺及夜啼不止:

真珠末、伏龙肝、丹砂各一分,麝香一钱。

同研如粉,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候啼即温水下一九;量大小,以意加减。

(《圣济总录》真珠丸)

3.治小儿中风,手足拘急:

真珠末(水飞)一两,石膏末一钱。

每服一钱,水七分,煎四分,温服,日三。

(《圣惠方》)

4.治风痰火毒、喉痹,及小儿痰搐惊风:

珍珠三分,牛黄一分。

上研极细,或吹或掺;小儿痰痉,以灯心调服二、三分。

(《医级》珠黄散)

5.治口内诸疮:

珍珠三钱,硼砂、青黛各一钱,冰片五分,黄连、人中白各二钱(煅过)。

上为细末,凡口内诸疮皆可掺之。

(《丹台玉案》珍宝散)

6.治眼久积顽翳,盖覆瞳人:

真珠一两,地榆三两(锉)。

以水二大盏,同煮至水尽,取出真珠,以醋浸五日后,用热水淘令无醋气,即研令极细。

每以铜箸,取少许点翳上,以瘥为度。

(《圣惠方》)

7.治风热眼中生赤脉,冲员黑睛,及有花翳:

真珠一分,龙脑半分,琥珀一分,朱砂半分,硼砂二豆大。

同细研如粉。

每日三、五度,以铜箸取少许,点在眦上。

(《圣惠方》真珠散)

8.治一切诸毒疽疮,穿筋溃络,烂肌损骨,破关通节,脓血淋漓,溃久不收之证:

真珠一钱(研极细末),胞衣一具(烘燥,研极细末);白蜡一两,猪脂油一两,火上共熔化,和入胞衣末、真珠末,调匀。

先以猪蹄汤淋洗毒疮净,将蜡油药,轻轻敷上,再以铅粉麻油膏药贴之。

(《本草汇言》油蜡膏)

9.治下疳皮损肉烂,痛极难忍,及诸疮新肉已满,不能生皮,又汤泼火烧皮损肉烂,疼痛不止者:

青缸花五分,珍珠一钱(研极细),真轻粉一两。

上三味共研千转,细如飞面。

凡下疳初起皮损,搽之;腐烂疼痛者,甘草汤洗净,猪脊髓调搽;如诸疮不生皮者,用此干掺。

又妇人阴蚀疮,亦可搽。

汤泼火烧痛甚看,用玉红膏调搽之。

(《外科正宗》珍珠散)

10.治发斑:

珠子七个研碎,用新水调匀服之。

(《儒门事亲》发斑药)

11.[1]珍珠又是护肤养颜佳品,中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有:

“用珍珠粉涂面,可令人润泽好颜色,涂于手足,除面(斑),止泄。

”古埃及首都克莱帕托拉的记事中称:

“贵妇人为了美化皮肤,在临睡前常用珍珠粉混在牛奶中涂擦身体。

”现在开发的珍珠护肤美容制品种类更加繁多,只要质量有保证,都能起到良好的护肤效果。

珍珠膏、珍珠霜、珍珠液等可以被人体表皮细胞吸收,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新陈代谢功能。

又由于它们含有高级脂肪醇等,从而有护肤作用。

因此,珍珠护肤制品具有防止皮肤衰老的独特功效,合理使用可保肌肤柔嫩白净,滋润光滑,永葆青春美妙。

11文献论述

1.《本草经集注》:

治目肤翳。

2.《药性论》:

治眼中翳障自膜。

亦能坠痰。

3.《海药本草》:

主明目,除面黯,止泄。

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黑麸豆疮入眼。

4.《日华子本草》:

安心、明目。

5.《本草衍义》:

小儿惊热药中多用。

6.《纲目》:

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7.《本草汇言》:

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8.《本经逢原》:

缎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禁忌】无实热者慎用。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主要含碳酸钙.珍珠贝的天然珍珠含碳酸钙91.72%,有机物5.94%,水2.23%.

马氏珍珠贝的天然珍珠有白色、银色两种.其白色者含碳酸钙83.71%、碳酸镁7.22%、氧化硅0.54%、磷酸钙0.35%、氧化铝和氧化铁0.54%、水0.89%、有机物6.11%;其银色者含碳酸钙80.82%、碳酸镁2.16%、氧化硅0.56%、磷酸钙0.15%、氧化铝和氧化铁痕量、水1.26%、有机物13.44%.

珍珠中的无机微量元素有银、铅、钡、锂、铝、铜、铁、镁、锰、钠、锌、硅、肽、锶等.

养殖珍珠的成分与天然珍珠相比,碳酸钙含量较大,为94.70%,碳酸镁含量极少.

药理作用:

珍珠提取液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12珍珠鉴赏

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