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6110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时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学案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课标要求] 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时间:

1942年8月开始。

(2)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菲律宾战役。

(3)影响:

美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

(1)时间:

1942年11月开始。

(2)事件

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②1943年5月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③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投降。

(3)影响:

①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②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深度点拨]

意大利投降是其在战场上不断失利、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的结果。

意大利投降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从此,在欧洲大陆的法西斯战争由德国单独进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苏德战场

(1)时间:

1943年7月开始。

(2)战况:

①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力图消灭该地苏军主力。

②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③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3)影响:

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深化探究]

材料 毛泽东说:

“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完结了。

因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他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思考

在二战反攻阶段,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与北非战场在反法西斯力量上有何不同特点?

答案 北非战场是美英盟军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作战;苏德战场是苏军单独作战。

但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配合。

二、盟军联合行动

1.政治合作:

召开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国家

内容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美、英、中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后

苏、美、英

开辟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苏、美、英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

苏、美、英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发表《波茨坦公告》

[教材互补]

……开罗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反法西斯大国首脑会议,它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开罗宣言》成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人民版)

《开罗宣言》的发表和德黑兰会议的召开,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的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人民版)

在德国败局已定之时,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再次会晤,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根据雅尔塔会议以及其他一系列会议确立的战后世界秩序,称为雅尔塔体制。

(岳麓版)

2.军事行动: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背景:

①1943年后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②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过程:

①战役代号是“霸王行动”,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

②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强行登陆。

③盟军向法国内陆进攻,8月,巴黎光复。

(3)影响:

①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

②从此,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当中,加速走向灭亡。

[概念阐释]

“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开辟反德国法西斯的战场。

确切地说,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直接对德军作战的战场。

这个战场就是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

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德军防御薄弱的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深度点拨]

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不仅表现在战场上、军事上的分工与配合,同时也表现在各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表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团结合作,为战后各国的合作做出了示范。

[教材互补]

所谓开辟第二战场,指的是以英国为基地,美英联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登陆,直接对德国作战。

(人民版)

日本的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

(人民版)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

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报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的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思考

(1)据材料二,雅尔塔会议公报重点强调的问题是什么?

(2)据材料三,你对雅尔塔会议有何认识?

答案 

(1)根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加强世界各国的合作,以维护世界的和平。

(2)美、英、苏等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他国特别是中国的利益。

其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材料三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

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恢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

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思考

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了哪些重大进展?

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答案 进展:

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

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原因:

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减少伤亡;力图限制苏联的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三、盟军的胜利

1.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2.德国投降:

1945年5月,欧洲战争结束。

3.日本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①盟军飞机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②波茨坦会议召开。

③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④苏军对日作战。

⑤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

(2)时间:

1945年9月2日。

(3)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关键点拨]

欧亚各国人民方式多样的抵抗斗争,牵制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力量,配合了反法西斯主要盟国的军事行动,成为欧亚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深化探究]

材料

       

     广岛核爆炸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思考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1)①波茨坦会议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公告,协调了盟国对日行动。

②1945年,美军逼近日本本土,逐步占领琉磺岛和冲绳岛;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

③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④中国抗日军民大反攻。

(2)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性。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强了反法西斯各国的合作,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

③各国人民为自由、民主而战,士气高昂,作战英勇。

课堂小结

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的结束,到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在各大战场都开始了反攻,尤其是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1945年4月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亚洲太平洋战场上,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国抗日军民也发动战略反攻,走投无路的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1943年,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的直接前提是(  )

A.北非战场取得胜利

B.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

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答案 A

2.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根本好转”的表现有(  )

①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之中 ②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④苏德战场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A.①④B.③④

C.②③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德黑兰会议是在1943年11月举行的,此前,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德战场上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而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之中是在1944年6月美、英等国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后。

故“根本好转”的表现是D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联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

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

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

答案 B

解析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4.在国际公约中明确宣告日本必须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是(  )

A.《雅尔塔协定》B.《德黑兰宣言》

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答案 C

解析 选项所涉及的四个条约只有《开罗宣言》明确宣告了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5.雅尔塔会议与波茨坦会议在内容上的一致之处是(  )

A.苏联许诺参加对日作战

B.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C.都主张根除德国军国主义

D.都强调盟国对德一致行动

答案 C

解析 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

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参战,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军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苏联红军参战是决定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

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自己的力量,对日作战,美国拥有军事优势……而这是根本的。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精神,拼命抵抗,至死方休。

……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W.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8卷

材料三 8月6日,美国以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

……事后调查,该市死伤总数,死者计6万人,伤10万人,而伤者大多数无法治疗。

——《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记》

请回答:

(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上,有哪些主要观点?

(2)你认为应当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

(4)西方人士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

为什么?

答案 

(1)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海军力量的优势是战胜日本的原因;第二种观点认为,苏联对日作战是决定性因素;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国对日本的军事优势是战胜日本的根本原因。

(2)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但起到了加速日本投降、减少人员伤亡的作用。

(3)许多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应负一定责任。

(4)不完全公正。

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资料回放]

点拨 《开罗宣言》向世人庄严宣告: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历史纵横]

点拨 诺曼底登陆战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动用了大量的飞机、舰船和车辆,耗费了大量的物资,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学习延伸]

提示 1.结合教材内容,从经济、军事、政治等角度分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优势。

2.本题属于开放型设问,答案没有惟一性,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

概括观点,课外搜集史料,寻找支持观点的依据,形成自己的看法,言之有据即可。

[基础达标]

1.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北非战事结束B.意大利投降

C.盟军攻克柏林D.日本签署投降书

答案 B

解析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应是指该集团中产生了退出这一集团的国家。

意大利法西斯于1943年9月宣布投降,是德、意、日三国轴心中第一个退出法西斯集团的国家。

因此,这一事件应是法西斯集团瓦解的标志。

2.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

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

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发生于1943年,④发生于1944年。

3.1944年6月,盟军实施了“霸王行动”作战计划,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

这次行动(  )

A.加速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

B.导致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溃灭

C.使法西斯德国处于夹击之中

D.改变了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答案 C

解析 “霸王行动”作战计划的实施就是诺曼底登陆,这次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武装力量处于东、西、南三面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溃灭。

4.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它的开辟实践了(  )

A.开罗会议决议B.德黑兰会议决议

C.波茨坦会议决议D.雅尔塔会议决议

答案 B

解析 德黑兰会议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为实施这项计划,盟军决定在诺曼底登陆。

5.二战后期,盟国曾召开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指(  )

A.德黑兰会议B.开罗会议

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

答案 C

解析 四大国际会议中,最后一次合作会议且具有总结、完善、落实意义的会议是波茨坦会议。

它尤其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和《开罗宣言》精神,是对前几次会议的总结,故选C。

6.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军民浴血奋战,逐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下列各次重要战役,按其开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中途岛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战 ④柏林战役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

答案 A

解析 ①涉及时间是1942年7月;②涉及时间是1942年6月;③涉及时间是1944年6月;④涉及时间是1945年4月。

[能力提升]

7.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

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

……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

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

“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答案 

(1)寓意:

合作。

共同理想:

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2)军事行动: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

意义:

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

解析 彩虹的寓意可以从彩虹的构成来认识,彩虹是七彩组成的,所以寓意应指二战中的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实现和平。

(2)题第一问和第二问难度为易,考查了基本知识点“诺曼底登陆”及其意义(注意要结合当时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来认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统治者想到1943年法西斯主义可能解体而共产主义将取得胜利时都不免惊惶失措,在这方面丘吉尔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不安。

”——摘自英国《劳工月刊》

材料二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曾描绘到“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然而在这三者中唯有小毛驴能够认准归途。

材料三 英国某大臣在1943年3月15日同罗斯福谈话说:

“我们最困难的问题是俄国,英国要单独对付俄国可能力量太弱。

材料四 丘吉尔在致战时内阁一项秘密备忘录中曾写道:

“我相信,欧洲各国大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在欧洲会议的领导下组成统一阵线。

我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

我希望欧洲会议可以有10余名会员,包括从前的各个大国,包括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荷兰人、比利时人、法兰西人、西班牙人、波兰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和土耳其人。

请回答:

(1)举例说明“1943年法西斯主义可能解体”。

材料一中“丘吉尔比其他任何人更加不安”,这表明他意识到了什么?

(2)材料二表露了丘吉尔的什么心态?

说明他意识到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材料二中“小毛驴能够认准归途”的含义是什么?

之所以如此,决定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是如何设想的?

答案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使德军转入战略防御;北非战事胜利结束;意大利投降,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

苏军愈战愈强,必定要彻底消灭法西斯,随后可能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出现革命运动。

(2)痛苦与激奋。

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英国的变化,即苏联在决定战后世界命运中的作用加强,美国在同盟国中的影响扩大,而英国的影响则下降了。

(3)含义:

建立英美同盟。

因素:

在20世纪,英美两国有共同的对手:

在欧洲有德国,在亚洲有日本,而在全世界范围则是社会主义苏联和各国革命运动。

(4)一方面在欧洲甚至全世界建立联邦国家,另一方面建立英美联盟以称霸世界。

解析 本题材料主要涉及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所存在的民族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问题,涉及到丘吉尔这个历史人物的多重性格,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家丘吉尔的本质特征。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两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日益尖锐,以此来认识解决问题的设问,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