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4212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docx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

申报自治区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

五、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科技厅1997年批准成立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的承办单位,是国家中宣部、科技部和科协等部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建设的“内蒙古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教学示范基地”和“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2010年被国家财政部和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近几年来,学院以承办“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等基地为平台,通过积极承担多项科技项目并将其成果进行推广,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对农业科技的大力宣传,对农民农业技术的培训,培养了大批基层人才,受到了周边地区农牧业企业和农牧民的普遍好评,为促进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1.通过科技项目进行科技推广

2008年以来,学院科技园区承担自治区老促会的“一村一品”2个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为村民免费发放鸡苗10000只,扶持195户共788名农民参与生态鸡养殖,生态鸡的成活率达到87﹪,项目共收益56.55万元,平均每个农户增收2900元,建成种禽孵化基地1500平米。

2009年5月份,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和自治区老促会领导进行了“内蒙古自治区革命老区农牧民技能培训研讨会”,为老促会提出详细全面的培训计划实施细则。

2009年以来,学院申请到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园区建设、休闲农业研究、肉羊、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等方面的5个项,通过项目建设,在包头地区的12个乡镇、20个农业企业或合作社推广其中的技术成果21项,培训科技人员和基层农牧民11890人次,有力的促进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

2012年以来,学院承担了自治区科技厅应用技术研究项目2项。

项目在设施农业产学研机制、设施园艺新技术等6个方面开展多项研究,积极面向周边地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15项。

2012年5月,以学院运动马驯养基地为平台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内蒙古运动马驯养技术集成与人才培养》,通过项目建设,已为地区培养专业人才21名,研究出实用技术5项,引进纯血马25匹,蒙古马3匹,渤海马3匹。

2.通过技术培训进行社会服务工作

2008年以来,学院与包头市科技局合作,承办了“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包头科技服务中心揭牌及首届包头市农牧业科技成果展”,展出科技展板104块,提供实物样品50件,培训农牧民2400人次。

为包头市培训畜牧业方面的“科技特派员”32名,培训设施农业方面的科技特派员71名。

2009年以来,学院与土右旗政府合作,签订蔬菜生产服务协议,负责5个乡镇蔬菜种苗提供和科技服务工作,为5个乡镇培养蔬菜种植能手35名,培训农民4520人次,培训农民每人平均增收4500元。

2009年,为武川县二份子乡的农业科技园区提供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共培训农民340人次。

2010年至今,学院多次组织科技人员对土右旗各乡镇、固阳县金城合作社、达旗真兴公司、和林正缘公司等地农民、企业职工进行农牧业知识培训,共培训人员1540人次。

此外,与内蒙古新闻综合频道合作,制作关于组织培养、生态鸡养殖、番茄侧枝扦插、有机防治等方面的农业科普节目共计45分钟,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2011年5月,内蒙古日报第三版以“农科园内休闲游”为题报道了学院科技园区通过建设实训教学基地把休闲农业建设融入与园区建设中的事迹。

3.通过对外开展园区规划、基地建设可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009年以来,学院组织专家承担并完成为了土右旗科技局、土右旗苏波盖乡、内蒙古诚信农牧业公司、土右旗明石合作社、土右旗蒙农合作社、达旗真兴农业公司和林县内蒙古正缘农牧业公司、乌拉特前旗安林农牧业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涉及到设施蔬菜、肉羊养殖、奶牛养殖、新农村建设、肉鸡养殖、饲草料种植、节水灌溉、农牧业循环等多方面的农牧业规划6份、可研报告26份,这些规划和可研报告促进了5.4万亩农牧业生产基地向标准化、产业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各基地通过这些材料取得了不同程度地项目资金支持,极大地发挥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

4.利用科普基地平台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2009年11月,学院经评估重新被国家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8月17日,学院协助自治区科协成功举办第八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前邀请3位台湾专家来园区参观和访问,为410名学生和专业教师做休闲农业的专题报告;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督察组来园区检查针对农牧民的科技服务工作,对学院科普基地建设和对外科技服务给予肯定;2009年以来,基地对周边2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了农牧业的科普教育活动。

5.学院采取多种方式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2009年10-12月,学院与包头市科技局联合举办“包头市设施蔬菜种植成果交流会”,为土右旗科技局建立科技信息网站和人才库;2009年以来,学院为准格尔旗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十二连城乡5000亩盐碱地提供了改良技术方案,为和林县老区农民提供鸡苗24000只,为包头市工业排污区域提供土样测试结果并提出种植适宜树苗改良土地的指导意见,为包头市的小肥羊战略联盟提供技术支撑,为固阳县金城农民合作社提供马铃薯组培脱毒技术;2009年以来,学院园区帮助土右旗萨拉齐镇在吴坝蔬菜基地建设温室和大棚100亩,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当地4500亩蔬菜保护地建设。

2012年11月,学院被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批准为“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通过该基地建设,学院面向自治区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生产、科研、培训、示范等功能。

2012年以来,学院承担了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燕麦高产优质栽培、甜菜高产优质栽培的子课题区域性试验工作,完成了对外科技示范工作,学院的科技园区与土右旗农牧局鉴定协议,承担并完成了土右旗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工作,同时承担土右旗玉米超高产试验示范工作,学院教师繁育申报的甜菜新品种——“农大甜研6号”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已在包头地区示范推广100亩。

6.学院的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获得的表彰

2010年6月,学院科技园区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2010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1年11月,学院科技园区被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评为“2010-2011年度先进单位”;2012年11月,学院科技园区被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评为“2011-2012年度先进单位”;2013年5月,学院科技园区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称号。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实训基地

紧紧围绕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创建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为核心,把学院园区打造为具有鲜明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和专业区域优势的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示范核心区、农牧业高新技能培养培训核心区、农牧业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创新核心区。

学院科技园区以“一心、一带、四区、七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建设。

重点建设马业实训基地、宠物护理与训练、新能源新材料应用基地,在2015年之前使校内实训基地达到30个,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00个。

通过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学院科技园区管理运行新模式,使各实训基地对内承担实训与科研教学任务,对外则是示范、推广、培训、服务合作的实体,使园区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平台。

社会服务

在十二五期间,我院将继续发挥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训基地为载体,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构建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创建社会服务团队,整合社会服务项目,明确社会服务目标,量化社会服务效益,打造社会服务形象,为地方经济发展、加快三农建设、构建和谐社做出积极贡献。

各专业建立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力争到2015年,与企业合作开发技术创新和研发项目30-40项,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800万元,每个重点建设专业至少有2-5项应用技术开发成果。

 

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

六、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实训基地将依托科技园区进行建设,以学校新园区建设为基础,整合园区现有资源,以“一心、一带、四区、七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建设。

其中“一心”指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一带”是以园区主干道为轴线的科普休闲观光景观带,“四区”包括作物高效种植区、养殖区、农畜产品加工区、设施园艺区,“七园”包括马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应用园、林业园、草业园、水利与建筑工程园、车辆工程技术园、工艺园。

继续完善生态苗圃基地、果树生产示范基地、车辆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种猪场、动物医院、种禽繁育等基地的建设,新建食品加工与检测实训基地、艺术设计综合实训基地、马业技术实训基地、旅游综合实训基地,加强新上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

使每个专业群有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综合实训基地。

(一)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

以现有的科技园区办公楼为基础,搭建管理服务平台,代表学院管理实习实训基地,下达对各个基地的实习或实训任务,并协调各部门完成实训、实习、培训、服务等工作。

(二)科普休闲景观带

以园区主干道(园区南北路及东西贯穿学院的道路)为轴线,根据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集中展示农牧业高新成果,建成具有休闲科普观光功能的景观带。

(三)四区

1、作物高效种植区

建设内蒙古的主要特色作物——玉米、燕麦、马铃薯、向日葵、甜菜等的高效种植园区,建设面积300亩,全面推广节水灌溉和机械化种植,建设标准化高效示范区。

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玉米、燕麦、马铃薯、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超高产技术集成体系。

2、养殖区

建设面积108亩,本着生态循环再利用和低碳经济环保原则,在养殖区内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整个养殖区提供能源和动力辅助,建设和完善以下基地:

(1)自动化种猪、养猪示范基地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完善。

建设面积50亩,主要用于标准化养殖车间,建立标准化种猪繁育生产线。

引进优良种猪,进行商品种猪生产与销售,同时进行商品肉猪生产,建立一套科学养殖体系,实施生态养殖,在饲料配制管理技术、防疫技术实现标准化养殖,污物处理等方面实现循环再利用。

(2)标准化种禽养殖示范基地

继续进行建设,面积达到10亩,主要用于建立标准化种禽繁育车间和标准化饲养车间。

建成种鸡孵化基地,商品肉鸡、蛋鸡的生产基地,为周边旗县和自治区革命老区提供鸡苗,增加野鸡、孔雀、天鹅、鸳鸯等特禽养殖种类。

(3)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基地

建设面积20亩,主要按有机牛奶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

引进优良品种,配套饲喂设备、专用饲料厂、胚胎工程实验室、机械化挤奶厅、青贮设施、沼气池、中心防疫检测室、人工授精总站、冷配点、药品器械库等科技设备及建筑。

(4)标准化肉羊养殖示范基地

建设面积20亩,主要按有机羊肉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

引进优良品种,配套饲喂设备、中心防疫检测室、药品器械库等科技设备及建筑,探索引进矮马、鹿等具备观赏性和市场性的稀特动物品种,扩展基地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

(5)宠物养殖示范基地

建设面积5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区,建立健全科学饲养技术标准。

引进优良品系,设置配套饲喂设备、防疫检测室,分区饲养等基础建筑。

(6)宠物医院、美容、训练基地

建设面积3亩,按照科学系统的美容、保健、医疗标准建设标准化训练场基地。

建设宠物医院,设备配套完善,室内外训练场,训练设施,美容场地。

(7)兽医院

继续完善基地建设。

要求独立成院,四周有围墙。

房舍宜建成平房,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包括有诊疗室、器械室、消毒间、药库、注射处置室、X光室、洗片室、B超室等功能室。

室外安装六柱栏、四柱栏。

并要求有遮阳物。

3、农畜产品加工区

主要满足食品储藏与加工、食品安全检测、饲料加工、功能型饲料开发和饲料成分检测等方面的实习实训、科研与推广,建成以下基地:

(1)食品加工综合实训基地

新建基地总面积为3843.36M2,定为局部二层,一层为U形布局。

二层为直线形,占地总长度为79.680M;总宽为59.350M,层高为4~4.5M.其中包括:

乳品加工、肉品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加工、贮藏、粮油加工、啤酒加工、果酒加工、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安全检测等实训室。

(2)饲料研究与加工基地

建设面积3亩,由主车间、原料库、成品库、饲料配方设计、化验、饲料违禁药物及维生素检测等实训室组成,饲料生产工艺采用先粉碎后配料的工艺,间歇混合,微机自动配料、制粒、膨化、冷却、分级、包装等,用于鸡、鸭、乳猪、牛及淡水鱼等养殖用的配合饲料,为周边和本院养殖提供饲料与技术服务。

4、设施园艺区

新建厚墙体新型日光温室650m2,利用太阳能为温室提供照明及部分动力,自控温室优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建设1个小型气象站。

新建园林实训基地35亩,由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施工实践、园林建筑及小品实践、造园实践等实训区域组成。

(四)七园

1、马业园

新建马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面积100亩,其中马厩及管理附属用房1500m2,会馆2000m2,训练圈4个,标准障碍赛场地一处,赛马跑道600米。

参照国内外先进的赛马场及马术俱乐部的建设经验,并结合当地环境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建设具有地区特色先进的马术专业人才实训基地。

主要开展高级驯马师、马兽医、蹄铁师、马营养师的实训与赛马繁育的探索,同时,积极拓展社会赛事管理与合作。

2、新能源新材料应用园

建设面积10亩,大力开展太阳能发电加热、风能发电和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探索文冠果等高含油植物的高效种植和开发模式,探索利用微生物发酵、生物提取等手段提取生物柴油的技术方法;积极探索利用已开发出的新型材料在设施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探索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加工和重新利用的技术。

3、林业园

建设面积600亩,主要用于满足林学实习实训、科研与推广等工作,主要建成以下基地:

(1)生态苗圃基地

需继续完善,面积达到300亩,突出特色种苗、开展工厂化育苗、精细种苗培育耕作,全面执行节水灌溉,苗圃示范工程。

引进、培育、推广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种苗,进行北方果树、彩叶树种、白桦树、自治区濒危植物的扩繁和产业化经营。

(2)果树生产示范基地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300亩基地,全面推广节水灌溉,建设标准化葡萄、山楂、苹果梨、黄太平、樱桃等北方适宜的水果生产管理示范区。

(3)植物组培育苗基地

整合自控温室和日光温室的有利资源建立一定规模的组培基地,加速优良品种、优质种苗的世代繁殖,建成能进行一定规模试验并兼有研究和开发的组培工厂育苗基地。

4、草业园

建设面积50亩,主要满足草业、蒙药和沙生植物等方面实习实训、科研与推广等工作,建成以下基地:

(1)草业研究基地

主要包括优质饲草和绿化草的资源引进、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品种展示和病虫害防治,能源草的开发利用,天然草原改良和人工草地建植等方面;

(2)蒙药研究基地

主要用于蒙药引种、繁育、新品种展示、大宗蒙药材标准化种植、濒危蒙药材的保护与扩繁等;引进先进设备,用于标准化蒙药GMP饮片炮制加工和蒙药新药创制及二次开发等;

(3)沙生植物研究基地

主要用于沙生植物及荒漠化植物等方面的种质资源保护和种质资源创新。

5、水利与建筑工程园

主要满足水利和建筑类专业实习实训要求,建成以下基地:

(1)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完善。

新建实训基地6000m2,由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和建筑综合实训基地组成,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包括电工电子、绘图、供配电、电气控制、建筑综合等实训室,建筑综合实训基地主要包含有砌体结构的砌筑、钢筋混凝土钢筋骨架、钢结构、建筑供配电箱电路铺设实物、给排水布置实物、弱电系统布置实物、电梯构造实物、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实物、施工认识样板等模型,可供建筑类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其中钢筋骨架、脚手架、砌体结构等可供学生进行反复拆装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2)水利实习实训基地基地

建设面积50亩,由现代农牧业节水理论和特种水利用研究和灌区水工结构研究组成,主要从事节水灌溉基本原理、植物生态需水量、地下水运动与溶质运移、农业生态水环境及灌区水工结构、利用黄河水微喷灌技术和劣质水灌溉等方面的研究,渠道、闸涵等建筑物冻胀破坏机理和防治技术;水工新材料、新结构现场试验。

结合园区整体建设,修建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材料的渠道及渠系配水及量水设施,研究渠系自动配水系统。

为水利专业提供实习实训。

6、车辆工程技术园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完善。

供车辆工程类专业进行实习实训,由车辆构造、车辆电器、车辆拆装、车辆检测与维修、机动车驾驶训练等实训基地组成,新建实训基地面积1640m2,主要建成自动变速器、汽车空调、汽车拆装诊断维修虚拟、保险理赔模拟、金属工艺等实训室。

7、工艺园

新建艺术综合实训基地。

主要建设印刷及图文制作实训基地375m2,建设艺术设计基础实训基地200m2,家具制作实训基地1070m2。

主要满足印刷及图文和现代家具艺术设计的实习实训、研究、设计与生产的功能。

另外,新建旅游综合实训基地,同时加强新上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

七、社会服务

1.构建服务体系,创建服务团队

构建学院内部和外部两种社会服务体系。

在学院内部构建每个专业或学科的社会服务体系,由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牵头,讲师、助教和学生为成员组成具有4个梯度的学科或专业服务队,针对不同层面的社会服务开展工作。

在学院外部帮助地方政府构建从地市、旗县、乡镇和村的4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不同层面的技术服务人员和信息员。

学院内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科技园区的平台,与地方建立相应的技术扶助机制,根据技术难度和要求派出相应的人员进行社会服务。

2.整合社会服务项目,明确社会服务目标

构建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创建社会服务团队,以专业群为单位构建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由教授或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学生组成10个社会服务队,与自治区老促会、农业合作社、农牧业龙头企业联系合作,通过示范辐射、典型带动、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三下乡”、科普教育等多种渠道,开展社会服务,每年完成非学历教育和各类社会培训达到3000人次。

重点开展设施农业生产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重点推广棚网养猪、高寒地区温室建设、作物免耕、保健性饲料应用、农作物高产技术集成、蔬菜有机生产、舍饲条件下牛羊育肥关键等技术推广和服务。

3.充分发挥学院各种优势,面向社会进行开展各类培训

利用我院现代化的、充足的教学设施,先进的仪器设备,便利的饮食住宿条件,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做好相关专业的培训基地建设。

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培训工作:

(1)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

依托各种专业类群、学院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科技园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基地,为自治各旗、县、区培养各级专业实用技术人才。

(2)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围绕新农村建设,通过“科技星火项目”进行科技咨询服务、技术推广、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等服务形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积极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多方面的转移培训。

(4)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围绕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开展各不同层次、不同技术的培训工作。

第五部分:

预期效益

三、提高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通过学院科技园区各实训的建设和完善,在设施农业生产和节水灌溉技术的进行培训,主要推广棚网养猪、高寒地区温室建设、作物免耕、保健性饲料应用、农作物高产技术集成、蔬菜有机生产、舍饲条件下牛羊育肥关键等技术服务,对学院周边旗县为技术示范,辐射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生产。

通过学院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农牧民、周边市民的科普教育活动,在农牧业高新技术、休闲农业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带动周边3-4万名青少年的农牧业科普活动,带动包头地区300户农牧民进行休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增加收入。

通过学院的“内蒙古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教学示范基地”和“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在农畜产品有机和绿色生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进行科研、教学、推广、示范和辐射工作,为自治区设施蔬菜、葡萄、牛奶、葡萄酒、牛羊肉等有机和绿色生产指定行业规程,探讨安全生产的相应技术体系,面向自治区100多个旗县区进行辐射带动,服务于自治区农牧业质量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

此外,学院通过承接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玉米、燕麦、马铃薯、甜菜等高产、草原生态恢复、高效节水灌溉、牛羊育肥、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多方面的技术体系的优势,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实训基地为平台,产学研有效结合,切实推广上述各项技术体系,提高各项技术的科技普及程度,提高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