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2589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docx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

(2008—2009学年2学期)

李爱娟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应用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传导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新理念,提高学生从事考试设计和学生评价的技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研究考试与研究教育评价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增进学生从事教育研究与改革创新的能力。

本课程对指导学生今后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等,在介绍教育评价与测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将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的课业发展、智能发展、创新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发展、体育发展等方面的测量与评价,注重教学与考试评价结合、动态与静态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及纸笔测验与表现性测验结合等。

同时,结合各学科发展的特点,介绍了国外教育测量与评价近十几年来的新思想、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3.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希望学习者能够获得以下的收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会用所学原理解决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要求:

①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②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③掌握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与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方法;

④掌握教育评价表的编制方法与实施;

⑤掌握各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

⑥了解现代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

4.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

(1)主持人与主讲教师

李爱娟,中共党员,教育技术学硕士,讲师。

主要讲授课程有: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心理学、摄影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学。

(2)助教

陈宝军,中共党员,教育技术学硕士,讲师。

主要讲授课程有:

教学系统设计、平面图像处理、现代教育技术学。

(3)助理

傅春长,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班级辅导员。

孙士宏,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班级辅导员。

二、教学方式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初步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

2.学习、研究方法指导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兼备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理论的掌握是基础,实践操作是关键。

本课程每章都安排了课堂讨论、课堂思考、作业思考题、案例分析、参考书目、研究实践等方面内容。

课堂讨论、课堂思考、案例分析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作业思考题、参考书目、必读书目、研究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学到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操作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教育测评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进行教育测评理论研究和解决教育测评实践有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教育测评的改革与发展培养研究型的人才。

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要求每个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各个实践训练项目上,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并且做到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在实践训练中,对自己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进程安排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

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难点:

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参考书目]

[1]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本固主编,《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重点与难点]重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

难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一、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

二、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

三、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

四、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

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其他分类

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一、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

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四、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你认为,学校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发挥了哪些功能?

哪些功能没有发挥?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功能?

[参考书目]

[1]王汉澜主编,《教育测量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2]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漆书青、戴海崎、丁树良,《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美]N·E格朗兰德,《教育测量与评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功能?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教育测量与评价?

[2]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什么是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3]什么是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和终结性测量与评价?

它们的使用有何重要意义?

[4]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5]有人认为,用相对位置或相对分数来描述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

这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方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还要存在的价值吗?

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6]通过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功能及类型的了解,反思所在学校教学考试起到什么作用。

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依据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计算测验的信度和对测验的效度进行评价,领会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一般测验信度的区别、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计算项目的难度、区分度,反思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

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计算。

难点: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计算。

[教学时数]讲授4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信度的意义

二、信度的统计定义

三、信度的估计方法

四、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分析

五、测量标准误与测验信度的关系

六、评分者信度

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一、效度的意义

二、效度的统计定义

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四、内容效度及其分析方法

五、结构效度及其验证方法

六、效标关联效度及其估计方法

第三节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难度

一、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

二、难度的等距变换

三、测验题目的恰当难度和恰当难度分布

第四节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区分度

一、区分度的意义

二、区分度的计算

三、区分度伪相关的校正

四、标准参照测验题目区分度的其他研究方法

第五节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

一、科学性、公平性和可行性

二、针对性、区分性和简洁性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探讨使用不具有良好信度及效度的测验对教学评价的影响。

[参考书目]

[1]漆书青、戴海崎、丁树良,《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测验信度?

说明何种类型的测验适用于何种信度系数。

[2]什么是测验效度?

为什么说它是非常重要的测量质量指标?

[3]为什么说对于任何一种测量来说,效度都比信度更为重要,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尤其如此?

[4]6名体操运动员由两位评分者评定的等级如下表,试估计两位评分者的信度。

学生

1

2

3

4

5

6

甲评判者

4

3

2

5

5

6

乙评判者

3

2

1

4

6

5

[5]某测验中,16名被试者的某题题分与测验总分情况如下,试完成以下计算:

(1)该题的难度P。

(2)用相关法求该题的区分度。

被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题分

1

1

1

0

0

1

1

0

0

0

1

1

0

0

0

1

总分

98

90

81

79

75

93

88

68

71

71

95

66

21

23

0

60

[6]某测验,10名被试得分情况如下表:

被试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

0

2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0

2

0

2

0

0

2

3

2

2

0

2

0

0

0

2

2

2

4

0

0

2

2

2

0

0

2

0

0

5

5

7

4

6

6

2

5

4

4

3

6

6

5

5

4

7

1

2

6

5

4

7

11

14

9

10

16

5

8

12

13

10

8

10

16

8

12

15

6

11

15

8

9

根据上表,完成:

①计算第2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②用高低分组法计算第7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③计算该测验的分半信度系数;

④如果该测验是一个标准参照测验,请估计其信度系数。

第四章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测验题目的类型,了解各类测验题目的功能、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掌握各类测验题目的编制要求、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和测验蓝图设计的要领。

[重点与难点]重点:

各类测验题目的编制要求;测验蓝图设计与测验编制要领。

难点:

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测验蓝图设计的要领。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测验题目类型与测量功能

一、客观性试题的类型及其编写技巧

二、主观性试题的类型及其编写要领

第二节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

一、教育目标与测验目标的联系

二、教育目标分类学

三、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测验蓝图设计与测验编制要领

一、设计测验的基本考虑

二、设计测验蓝图

三、测验的编制与组织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选择某一学科设计出一份测验蓝图。

[参考书目]

[1]王孝玲,《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N·E格朗兰德,《教育测量与评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3]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测验试题主要有哪些类型?

试分析各类试题的测量功能与命题要求。

[2]试述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

[3]试述设计测验蓝图的主要步骤。

[4]如何理解教育目标与测验目标的关系?

[5]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必须对现行的高考试题进行改革,逐步加大主观性试题的分量,以鼓励考生的创新思维。

但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评分误差较大。

你对此项改革如何评价?

你认为高考试题应如何改革?

第五章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和评定量表的不同类型,了解常用的教育评价表及应用范围,掌握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确定教育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的方法、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方法,具有完整地建构一个教育评价表的技能。

[重点与难点]重点: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确定教育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的方法、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方法。

难点:

确定教育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的方法。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

一、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

二、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

第二节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

一、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二、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师开课质量综合评价表》。

[参考书目]

[1]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教育评价表有何特点?

编制教育评价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请结合实际,谈一谈教育评价表有何应用?

[3]常用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有哪几种?

[4]有人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难以定量处理,因而不需要制定教育评价表,更无法赋予指标权重。

我们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第六章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其建立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测验常模的含义,关注多种类型的测验常模,理解年级常模、年龄常模的意义与应用,理解标准分数的意义与特点,能够建立百分等级常模、标准分数常模,了解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的基本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

教育测验常模、百分等级常模及建立方法、标准分数常模及建立方法。

难点:

百分等级常模及建立方法、标准分数常模及建立方法。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测验常模的意义与类型

一、测验常模的意义

二、测验常模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百分等级常模及建立方法

一、百分等级常模的意义与应用

二、百分等级常模的建立方法

第三节标准分数常模及建立方法

一、标准分数的基本定义

二、标准分数常模的建立方法

三、正确理解与使用标准分数

第四节标准分数在高考中的应用

一、建立标准分数制度是高考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二、在高考中使用原始分数的局限性

三、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的内容

四、高考标准分数转换方法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选择某班的某科测验成绩,建立该测验的百分等级常模。

[参考书目]

[1]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漆书青、戴海崎、丁树良,《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百分等级常模反映了测验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位置之间的关系,试问:

百分等级量尺是否具有相等的单位?

换句话说,每一个等级差异是否意味着成就与能力的相等差异呢?

[2]比较年级常模与年龄常模的异同点。

[3]在高考中为什么不用线性标准分转换方案?

[4]假如物理和化学测验分数的总体呈正态分布,试用Z分数和CEEB分数比较下列A、B两生两门学科的平均分数。

科目

标准化样本

原始分数

平均数

标准差

A生

B生

物理

63

6

70

65

化学

69

8

82

87

总和

152

152

第七章教育测验的“标准”及其建立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定义标准参照测验,进一步认识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区别及联系,进一步了解教育测验“标准”一词的内涵,认识与标准参照测验相关的测验名称,懂得如何参照标准对测验分数做出解释、如何为一个测验确定合格分数、如何为一个测验建立内容领域规范。

[重点与难点]重点:

教育测验标准的含义、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

难点: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标准参照测验的含义

一、对标准参照测验及其“标准”的再认识

二、认识几个与标准参照测验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

一、正确百分数

二、掌握分数

三、内容等级分数

第三节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

一、汉布莱顿模式

二、美国IOX模式

三、英国GCSE模式

四、我国高中毕业会考标准的建立模式

五、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标准的建立模式

第四节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

一、基于题目分类下的经验判断方法

二、基于题目双基度指标下的经验评判法

三、基于题目“目标-难度”层次评估法

四、基于已知“掌握-未掌握”效标组的统计分析法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如果要把“内容等级分数”应用于高中毕业会考过程,请制定一个建立会考标准的计划纲要。

[参考书目]

[1]许建钺、赵世诚等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刘本固主编,《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有哪些主要区别?

[2]内容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以及掌握知识测验通常各指的是什么?

[3]利用教育试验来诊断和评价学生时,怎样建立一套个别化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4]采用“内容等级分数”来反映学生的成就有什么优点?

[5]在描述测验的内容领域规范方面,汉布莱顿模式与美国IOX模式有何异同?

[6]某次测验,属于第一类的有25个题目,占50分;属于第二类的有10个题目,占30分;属于第三类的有2个题目,占20分。

二位课任教师认为最低能力限度下可接受的学生至少应答对多少如下,试求该测验的最低合格线。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教师甲

75%

50%

20%

教师乙

80%

46%

18%

第八章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课业考评的定义、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国内外课业考评改革趋势,认识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知道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参照体系,掌握评价学生课业发展的各种测量方法与非测量方法,初步了解档案袋评价和动态评价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学习能力平面图”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认识等级制原理在学生课业评价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

课业考评改革的基本认识与目标、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

难点:

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

[教学时数]讲授3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3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课业考评改革的基本认识与目标

一、课业考评的主要作用

二、课业考评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三、国外课业考评改革的主要经验

四、课业考评改革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参照点体系

一、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二、评价学生课业发展的参照点体系

第三节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

一、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

二、表现性测验评价法

三、评定量表评价法

四、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

五、档案袋评价法

六、动态评价法

七、学习能力平面图在学生课业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第四节成绩评定等级制的原理及应用

一、绝对评价等级制及应用

二、相对评价等级制及应用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选择一门课程,分析出课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素,设计一个评价表,并给出关于每个目标要素的评价方法的建议。

[参考书目]

[1][美]N·E·格朗澜德,《教育测量与评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2]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合理的课业考评对促进学生发展起哪些积极作用?

[2]实质性内容机制的课业考评方法有哪些特点?

[3]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说说结构性强的学习档案袋应当如何制作。

[5]动态评价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6]说说怎样利用“学习能力平面分析图”来分析与研究学生不同学科的相对发展?

[7]采用等级制来评定和评价学生的课业发展,其方法通常有哪几种?

发展趋势如何?

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评价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四种基本能力,认识心理学界对智力的几种主要定义和智力结构的几种典型观点,了解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了解测量智力(智商)的几种典型方法及特点,掌握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一些评价方法,认识几种典型的创造能力测验及特点,了解若干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与应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

学生认知过程基本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学生智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难点:

学生智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时数]讲授3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3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学生认知过程基本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一、观察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二、记忆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三、思维能力发展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