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2574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莆田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

(12分)

(1),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蒹葭》)

(2)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

阡陌交通,。

(陶渊明《桃花源记》)

(3),悠悠我心。

(《子衿》)

(4)微君之躬,?

(《式微》)

(5),波撼岳阳城。

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中的诗句,。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8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C9

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甲(A、众目睽睽B、举世瞩目)。

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为此,他们着①(A、zhuóB、zháo)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②(A、励B、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乙(A、承载B、承接)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在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3分)

①处__________②处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

甲处()乙处()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3分)

原句:

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修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3-4题。

(5分)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3.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2分)

4.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2分)(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5-8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①道州:

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

汇入营溪。

③敧:

倾斜。

④嵌:

张开。

⑤逸民退士:

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

设置州郡。

5.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4分)

(1)不可名状()  

(2)日光下澈()

(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8.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甲文:

乙文: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15分)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

“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

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

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

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

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

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

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

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节选自《课外阅读》)

9.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

(4分)

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B.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行为而懊悔,以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C.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大多数”从范围上对对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脸红发出的信号比语言要更准确。

11.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4分)

12.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从生活中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其原因。

(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20分)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

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

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

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

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

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

“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

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

”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

——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

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

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

”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

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

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

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

,像风中的两片树

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

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

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

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

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

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

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

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

“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

”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

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

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

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

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

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⑭十年,周而复始

,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

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

确地说:

“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

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

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

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

”,“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

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

”“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

⑱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

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

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

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⑳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3.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4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1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8分)

(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4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4分)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

个过程。

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16.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

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

悟?

(4分)

【链接材料】 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

,打!

作业做不好,打!

不练琴,打!

……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

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0分)

【材料一】为进一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生活理念,晨曦中学在“五·一”期间组织了“美哉港城,‘骑’乐融融”为主题的创意活动,体验公共自行车骑行之乐。

小明和同学们在北仑影剧院公共自行车网点出发,到达瑞岩寺森林公园景区。

景区入口处,“镇海棘螈保护区”几个醒目的字眼映入同学们的眼帘,在一个牌子上有对镇海棘螈的详细介绍:

①镇海棘螈(因首次在原镇海县城湾发现而得名),属于宁波特有的古老物种,现主要分布于北仑瑞岩寺附近方圆几百米的狭窄区域内。

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距今已有1500万年历史。

比大熊猫还稀有。

它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②镇海棘螈生活于海拔100—200米的丘陵地区,常年在溪流边栖息。

所在环境植被茂密,永久性水塘较多,附近有石穴和土洞。

③镇海棘螈白天很少活动,晚上出来览食,尤其是刚下过小雨或雷阵雨,地面十分潮湿,镇海棘螈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镇海棘螈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为食。

每年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4月份为镇海棘螈冬眠期。

④为拯救中国这一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中国科学院于1996年将“镇海棘螈繁殖行为学研究”列入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特有濒危脊椎动物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同时,北仑区科委也以“镇海棘螈保护生物学研究”为题进行了专项支持。

繁殖区域内砍掉了70多亩桔树,并种上了大批的树木。

对镇海棘螈生长活动的150亩范围内实行全封闭,不准治虫、施肥;保护卵群

,提高孵化幼体的下水率。

【材料二】瑞岩寺森林公园有许多景点,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摩崖石刻,大大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

小明和同学们骑着公共自行车来到了千年的古香道芝水桥边,清代乾隆年间诗人朱沧鳌曾为芝水桥作诗一首,现镌刻于桥边的壁墙上:

“界画通芝水,秋空溜影飞。

梁①看横巘②出,僧正③踏花归。

”同学们看后都大声叫好,但却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

(注:

①梁,桥。

②横巘,连绵的山峰。

③僧正,僧官)

17.在上述【材料一】对棘螈的介绍中,请你概括②③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每段概括不超过5字)。

(6分)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18.请你在上面诗歌中的空缺处填上合适的一句诗。

(2分)

小明和同学们来到了水库边的四宜亭。

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

,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若无闲事,四季皆宜,故名“四宜亭”。

19.请你为公共自行车北仑管理处负责人出谋划策,说说解决公共自行车乱放乱扔这一问题有哪些举措?

(写两点)(2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0.《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它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呕心沥血的篇。

(2分)

21.《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

为下列连上正确的线。

(3分)

待人严谨

做事得体

礼仪谦虚

三、作文(60分)

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

,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成记叙文;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

800

 

17-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期中综合检测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

(12分)略

2.2.(2分)A

3.(6分)

(1)AB

(2)BA

(3)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说明:

(3)答“经过多年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也可。

二、阅读理解(70分)

3.略4、D

5略(4)说出

6.答案: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7C【点拨】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8.答案:

甲文:

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

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9.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

                                                                                

答案:

说明了人类“脸红”的原因和社会作用。

 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B.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行为而懊悔,以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