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2172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docx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

摘要

早期教育广义指的是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

早期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但是目前早期教育中关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运用观察、访谈法等等对笔者所在班级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幼儿社会领域的活动口号只基于表面、早期教育机构观念导向不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引导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教师综合素质不齐。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教育部门要监督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理念的落实、早期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积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策略。

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富了早期教育与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相关理论,而且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方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早期教育;幼儿;幼儿社会性行为;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1

1.2.1研究目的1

1.2.2研究意义1

1.3研究现状2

1.3.1国外研究现状2

1.3.2国内研究现状2

1.4研究内容及方法2

1.4.1研究内容2

1.4.2研究方法3

1.5本文拟解决的问题3

2相关理论概述4

2.1早期教育4

2.2幼儿4

2.3幼儿社会性行为4

3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现状5

4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存在的问题7

4.1幼儿社会性发展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7

4.2幼儿社会领域的活动口号只基于表面8

4.3教育机构观念导向不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8

4.4引导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师综合素质不齐8

5早期教育中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解决策略10

5.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10

5.2教育部门要监督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理念的落实10

5.3早期教育要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11

5.4积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11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1]。

根据幼儿的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的接收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独特和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也是幼儿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

早期教育的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有丰富营养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笔者从此入手,对本文进行调查研究。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人的自主选择,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激发出人类发展的潜在因素,使人不再单纯的顺其自然的发展,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发展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幼儿早期是幼儿形成性格、认知、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萌芽时期,因此幼儿在早期接受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每个个体都千差万别,所以影响也不尽相同。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

观察实习幼儿园的早期教育实施的情况,针对具体案例对教师、家长进行访谈,发现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和解决策略。

1.2.2研究意义

本文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意义。

从理论方面来讲,幼儿园及教育机构中难以大面积进行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观察,只能对部分幼儿园及早教中心的幼儿的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所以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理论。

从实践方面来讲,本文针对具体案例,探索分析出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产生的影响因素,对幼儿园、早教中心及幼儿家庭的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不仅为一线教师教育幼儿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而且也为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幼儿的相处方式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指引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更加的科学化,

1.3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Isen和Carlsmit(2011)认为心情对助人行为会造成影响,一个人心情很好的时候,更乐于帮助他人,而心情不好时,会减少儿童的助人行为,但会增加成人的助人行为[2]。

AndrewD.Jones(2014)认为,幼儿的稳定友谊有助于发展互动的复杂性,龄期良好社交技能的形成,如果有一个朋友有助于儿童学儿童,将会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交世界[3]。

Salina和Tiihanova(2011)认为,父亲的教养行为能够促进幼儿保护性因素行为的发展,减少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4]。

由早期教育的现状所知,整个早期教育在迈向科学化发展,大众更加的重视早期教育。

而在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研究走向更加细致、全面。

1.3.2国内研究现状

2010年全国妇联《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民众对于早期教育的发展认识不断提高,看护人普遍缺乏科学育儿的能力、早教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家长的需求差距太大等现象。

窦敏娜(2016)在《咸阳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探索》中提出:

婴幼儿看护人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在婴幼儿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5]。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研究内容

幼儿园必须要教算术和背书,不然怎么能赶上别的孩子什么是社会性发展,摸不见看不着的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本文针对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笔者所在班级,探讨早期教育中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因素,分析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运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保证教师的专业素质、多开展有目地的多方面的游戏活动、鼓励教师参加专门的培训、给予幼儿最优的环境、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督、为幼儿父母提供培训机会等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策略。

1.4.2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采用文献法,通过知网、万方等多个网站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并在图书馆查阅与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有关的图书等多种方式,构思论文。

其次采用观察法,选取哈尔滨某一幼儿园的一个中班的多次活动进行详细观察。

最后采用访谈法,重点访谈的是两名主班教师,就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对教师进行访谈,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1.5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调查研究早期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发现存在:

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幼儿社会领域的活动口号只基于表面、教育机构观念导向不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引导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教师综合素质不齐等。

所以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相关理论概述

2.1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对小学以前阶段的婴、幼儿进行的教育。

世纪后半期起,一些教育和科学工作者通过实验和理论探索证明教育宜及早开始,良好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的还主张早期教育应包括胎教。

《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亦对广义和狭义的早期教育做了界定,认为广义的早期教育是指儿童在未入学前接受的教育,狭义的早期教育是指0-3岁婴幼儿接受的有助于潜能开发的教育。

2.2幼儿

幼儿,指1岁的孩子度过了婴儿期,进入了幼儿期。

年龄范围在1-6、7岁。

1-3岁属于幼儿早期,3-6、7岁属于幼儿期,也叫学前期。

2.3幼儿社会性行为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社会性行为根据其动机和目的,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6]。

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

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7]。

攻击行为可依据形式分为两类,即关系攻击和身体攻击。

Crick&Grotpeter(1995)认为关系攻击是试图破坏某人在群体中的关系和地位[8]。

陈帼眉(2013)认为关系攻击是通过控制同伴来伤害他人;身体攻击是指以打、骂人的方式来伤害他人[9]。

综上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指的是幼儿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3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现状

家长对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

约60%家长认为0-3岁是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的重要阶段,30%家长认为胎教也是早期教育[10]。

而这个情况,与前二十年只有23%的家长认为0-3岁发展阶段是人生重要发展的阶段来说,情况已有很大的好转。

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年轻父母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主力军。

0-6岁幼儿家长普遍是90后,普遍年轻、文化水平高、理念先进,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更为重视。

但也仍然存在部分家庭中,父辈承担抚养幼儿的责任,因各种原因对幼儿存在溺爱的现象,放纵幼儿的行为,从而引发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个性差异明显。

幼儿气质类型主要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11]。

胆汁质的幼儿脾气多暴躁,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教导;多血质的幼儿较活泼,经常坐不住板凳,在纪律上需要多强调;粘液质的幼儿心思较为细腻,教师在语言上应多注意用词,多鼓励少批评;抑郁质的幼儿不爱说话,性格较为敏感。

气质类型决定性格,因为每个幼儿的气质不同,所以性格也有所差异,而幼儿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例如,在一次以客人来了的社会活动中,教师请来了客人,让幼儿们跟客人打招呼、互相介绍、聊天等。

一班的幼儿较为活泼,很踊跃的与客人进行互动;而二班的幼儿较为安静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凳子上吃东西、做自己的事情。

通过对活动的记录发现,同样的活动、同样的教师,一班的幼儿气质类型多为胆汁质与多血质,性格较为活泼外向;二班幼儿气质类型多为粘液质和抑郁质,性格内向并且较为敏感。

因此幼儿的气质类型差异,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多以重知识为教育价值导向。

社会的教育导向影响家长、教师对于幼儿教育方式的判断。

在20世纪,人们普遍重视幼儿智力的成长,比较注重个性的发展。

是否会算数、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是否可以唱歌、舞蹈等成为评判幼儿成长情况的硬性指标。

而在21世纪的今天,能否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否出现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等同样成为评价幼儿成长情况的硬性指标。

在这样的价值导向的引导下,教师与家长在评价幼儿发展情况的时候,幼儿的基本礼仪规范、与其他幼儿之间的相处方式、对待别人与家人的态度等等都成为教师、家长所看重的地方。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使得早期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反之,如果整个社会普遍不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而是将幼儿能认识多少字、能背多少首诗、能算多少数是评判幼儿发展优劣的指标,那么早期教育便会弱化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将得不到正向的促进。

4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存在的问题

4.1幼儿社会性发展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看护人的能力方面,迫于生活压力,幼儿的看护人主要是祖辈,还有部分家庭中保姆是幼儿的主要看护人。

尤其是一些四五线的城市,如郭红丽(2018)的研究对绥化地区中35个0-3岁幼儿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发现有93%的家庭的幼儿都是由家中的父母长辈或者是保姆进行看护的[12]。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看护人的能力、知识、精力等有限,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关注相对较弱,而且在隔代教养中,老人对于幼儿的行为比较纵容,从而幼儿存在较多如打人、骂人、抢东西等攻击性行为。

在家庭氛围中,本文调查发现,家庭中经常发生争吵、甚至打架的数量不在少数。

而在恶劣的家庭氛围中,尤其是家中经常吵架、父母有肢体冲突的情况,幼儿不仅容易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甚至容易出现不愿意与人交往的情况,除此之外,幼儿容易养成暴力性格,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他会效仿父母之间解决冲突的做法,这很不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13]。

例如,同样在幼儿园一个班级的泽泽和远远,他们的社会性行为发展程度却不尽相同。

泽泽与人相处的特别好,小朋友们也都很喜欢他。

但是远远比较排斥跟小朋友们相处,经常自己待着。

通过对其教师的访谈得知,远远的父母最近在闹离婚,经常吵架,所以引起远远社会性行为发生变化。

在教养方式方面,在笔者观察的早期教育中幼儿的情况,独裁型父母、溺爱型父母与忽略型占的比例是最多的。

独裁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高要求、低反应,这类型的父母会对幼儿提出很多要求,但并不会说明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大多时候幼儿只需要顺从。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幼儿,缺乏独立与人交往的能力,容易养成退缩性人格。

例如,二班的小芳(化名)的父母就是独裁型的父母,对小芳要求严格,也因此小芳在生活中表现出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是低要求、高反应,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但是他们很少会去限制幼儿的行为。

这样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容易表现出冲动、难以与人进行长时间的交往、不懂得珍惜等问题,例如一班的小明(化名)的父母是属于溺爱型父母,对小明有求必应,小明在与小朋友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只要不由小明决定,小明就会发脾气,导致很多小朋友不愿意与小明一起玩耍;忽略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是低要求、低反应,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长时间的不管不顾,并且拒绝幼儿的要求,而且对照顾幼儿投入极少的精力,在感情上也多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这样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容易表现出对生活存在消极态度、社会性行为发展较差等问题。

所以在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中会有较大的阻碍。

例如一班的小鹏(化名)、二班的鑫鑫(化名)都处于忽视型父母的教养下,在日常与小朋友的交往中,时常表现出冷漠的状态,很少有好朋友。

这些案例验证了上述提到的忽视型父母在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4.2幼儿社会领域的活动口号只基于表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

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也在号召各个家长、教师积极参与到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活动中来,早期教育中的课程各式各样,如蒙台梭利、华德福、瑞吉欧、克莱辛,其中对社会性较为强调的是蒙台梭利和克莱辛。

这些课程体系中会包含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活动,但是由于社会领域的活动不太好把握、教师缺乏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专业知识,因为是无主题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乱糟糟的场景,知识缺乏系统性、儿童兴趣得不到满足等等的情况[14],导致很多社会性活动只是基于表面,并不能落到实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教具的操作,教师只是一再强调要学会操作教具,而且一部分教师因为教具珍贵,很多时候不让幼儿接触教具,导致该课程的特色并没有被落到实处。

很多幼儿园也只是单纯的强调要重视家园合作,高频率地举行亲子活动、家访等等,但是各种活动变成了只有形式的空壳,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无形地给家长增加了很多压力,并没有达到与家长良好沟通的效果。

4.3教育机构观念导向不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

现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早教机构,层次也高低不齐。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家长对各类早教机构的满意度不高,表示非常满意的不到10%,50%觉得比较满意,近10%表示很不满意。

市场中存在部分教育机构为吸引幼儿及家长,商业化太过于严重,存在以要求幼儿写字、背诗、算数等为特色的现象,鼓吹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小学化严重,忽略了教育本身的目的。

而在重知识的观念导向下,社会性行为发展本身是一个短时间内看不到教育成果的漫长的教育过程,也使得各个早教机构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发展不太重视。

4.4引导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师综合素质不齐

幼儿是一张白纸,教师是幼儿除了家里的亲人外接触的最多的人,因此教师的性格会影响到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15]。

例如在笔者实习幼儿园中一班,A老师的性格很活泼,很愿意跟人交流、沟通,在其影响下大多数中一班的孩子社会性行为都很好,愿意与人聊天、打招呼,在集体活动中配合的都很不错,中一班的幼儿整体的社会性行为发展较好;而中二班带班教师B老师,平时不太愿意与人接触,受其影响,中二班的幼儿与别班的小朋友接触的很少,而且整个中二班的氛围是比较安静的,小朋友们之间交流也不是很多,社会性行为发展相对较弱。

另外笔者发现,在幼儿园与B老师相似性格的老师不在少数并且还存在脾气暴躁的老师,所以在幼儿园中教师性格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存在很大的影响。

其次,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是其中一大问题。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多的时候体现在教学、对幼儿的指导方式、与幼儿的相处方式中[16]。

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发展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活动,但是因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同,每一个班级活动开展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也导致存在很多的问题。

A班教师是年轻教师,在开展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活动中,很多重要的活动过程都略过了。

例如在以情绪为主题的活动中,教师以故事为主线展开活动,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两个小朋友因为座位的问题吵了起来,教师的处理办法是活动取消,所有人静坐反思。

同样的活动在B班开展,其教师的处理方式是,B老师斥责了所有人,而且大发脾气。

这两种类型的教师的处理方式都不能很好的引导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

5早期教育中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解决策略

5.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看护人方面,祖辈的看护因为知识、年龄的限制,对于教养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可能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幼儿的父母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中来,充分发挥父母与祖辈的最大优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去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对于部分家庭中需要祖辈看护的情况,祖辈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专题讲座,有效的促进自身知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在家庭氛围方面,父母在家中要尽可能的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比如不当孩子面吵架、不肢体冲突、不动手打幼儿等等,父母首先应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情绪纾解的方式[17]。

而且家长还应尽量避免在家中长时间看手机,忽略幼儿的行为,家长应尽可能的多陪伴幼儿,与幼儿一起做游戏、看书等等。

除此之外,应该设定专门的时间段专心陪幼儿进行游戏,设定亲子游戏时间;父母每周抽空陪幼儿去亲子图书室,陪幼儿读书;父母定期陪幼儿去游乐场、亲子游等等促进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

在教养方式方面,父母与幼儿一起商讨制定规则并遵守,幼儿可以去理解、并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而并不是一味的顺从,也不是一味的被放纵。

有些父母就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而且他们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多辛苦,总会抽空与幼儿做游戏、给幼儿讲故事、与幼儿参加亲子活动等等。

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想去靠近父母、亲近父母,与幼儿之间形成亲密的关系。

让幼儿愿意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变得活泼、开朗、积极向上,从而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目的。

例如,有一次泽泽打坏了学校的一块玻璃,当时并没有人发现,泽泽选择躲了起来。

而当泽泽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他们并没有直接叱骂泽泽,而是跟他分析了一下这件事,后来泽泽去学校主动承认了错误,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赔偿。

而赔偿款是泽泽爸爸借给了泽泽,让泽泽用压岁钱来进行偿还。

泽泽父母就很好的抓住了这一契机,来促进泽泽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5.2教育部门要监督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理念的落实

早期教育部门应加强监督体系的建成与实施,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监管,并对一些早期教育机构进行抽查,观察其内部教师对早期教育的理解以及社会领域教学理念是否落实,对早教机构及幼儿园造成紧迫感,同时,早期教育部门也要不断为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提供便利,例如,定期为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的教师开展培训活动、鼓励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的教师参与有关早期教育的讲座、开展多个早期教育机构及幼儿园的经验交流活动等,教师积极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早期教育部门则不定期对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考察及监督,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课程进行点评,监督早期教育机构及幼儿园提出的社会领域教育理念的落实,以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5.3早期教育要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对幼儿身心全方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教育更是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现在的早期教育中出现课程各式各样,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早期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各个教育理念的专家进行交流、沟通,并且大力鼓励、秉持各个教育理念下的早期教育机构,向该领域的专家进行请教、参加其讲座翻看书籍、参加培训等,加强早教机构对于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等知识的认识。

幼儿园也要积极主动的为早期教育教师提供优秀的平台,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早期教育理念,并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园早期教育之中,对家长进行指导并开展早期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了解早期教育的理念及早期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从家庭教育入手,将早期教育渗透于家庭教育之中,让家长更加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5.4积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

一是教师的性格;二是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教师的性格方面,教师要适当运用自身的性格,发挥自身优点的长处,也要适当规避性格短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例如,性格开朗的老师,在引导幼儿与人大胆交往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性格的短处,对性格较为沉静的幼儿,要多耐心引导,避免出现不管不顾的情景;而性格比较安静的教师,要接受幼儿爱玩、爱闹的特点,鼓励幼儿去与人交往。

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幼儿能起到很直接的影响,每个幼儿都千差万别,表现总会存在差别。

因此在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过程中,要多表扬、夸奖幼儿,少一些负面的指责,尤其是对于一些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太爱与人进行交往的幼儿,不要强迫幼儿与人说话、或与人进行互动,不要让幼儿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压力。

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社会认知、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利于培养幼儿内外向的性格,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情绪稳定性,教师要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出发,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对于早期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充分了解国内外早期教育的优秀理论,教师也要主动的参加有关早期教育的讲座,与优秀教师进行早期教育的经验交流,积极吸取优秀成果及经验,并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结论

笔者探究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现状,并且针对发展的现状探讨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文发现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家长对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幼儿个性差异明显、社会多以重知识为教育价值导向;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存在着些许问题,如早期教育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普遍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领域的活动口号只基于表面、早期教育机构观念导向不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引导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教师综合素质层次不齐,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理念的落实、早期教育机构要重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积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中要坚持因材施教。

早期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现象,本文通过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