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简史.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32126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简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改革开放简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改革开放简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改革开放简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改革开放简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简史.docx

《改革开放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简史.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开放简史.docx

《改革开放简史》

第一章改革开放拉开大幕第1-34页

一、解放思想成为改革开放先导

邓小平的复出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1977年7月17日,历经三落三起,73岁的邓小平重新走上领导岗位。

他指出: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国内外发展大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雷唤醒神州大地,标志着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和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1979年11月,党中央决定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的主要点,做了十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起点上中国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四、调整经济政策与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决定从1979年起用三年时间,坚决的、逐步的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调整过来,使整个国民经济真正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党中央大力支持下,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猛发展,到1982年达到了全国生产队总数的86.7%,比1980年增加36.7个百分点。

五、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不断加快,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其他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

六、推动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

历史和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1980年5月,根据邓小平的提议,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将“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七、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为解决“文化大革命”给党内思想、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带来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准则》把党章有关规定、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是非界限、处理党内关系的重要原则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对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章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小康目标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主义

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回答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这个全党和全国人民最关心的重大问题。

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邓小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独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翻两番、奔小康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万亿兀左右。

1983年春节前,邓小平带着“小康社会在实践中有没有具体标准”这个问题,到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浙江和上海进行了深入调研,他系统阐述了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

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住房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人不再外流了,中小学教育普及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

二、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

1983年1月2日,党中央“一号文件”把各地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正式统称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统一了党内外对农村改革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198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根据宪法规定,在农村设立乡政府。

乡(镇)政的建立,是农打体制的重大改革,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1985年,我国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198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丁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名称改为乡镇企业,要求要和国营企业一样,给予扶持。

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新了农民观念,为农村改革发展注入了活力。

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个文件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贡献。

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邓小平认为,全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这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深化国营企业改革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过程中,中央加大了国家与企业利益分配关系的探索力度。

以“利改税”、“拨改贷”、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革为标志,以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为切入点,国营企业进入了改革的新阶段。

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强调,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他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他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改革就是要创造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环境。

同月,党中央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吹响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号角。

1883年10月,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有改革指明了方向。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4年11月,国务院在对东南沿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报告,提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应当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上海、广东应当发挥对内对外辐射两个扇面作用,在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中起枢纽作用,建议“开放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进而陆续开放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北起大连港、南至北海市,构成一个对外开放的经济地带

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同意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和内地扩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窗口。

至此,我国初步形成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构成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

颁布“八二宪法”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等重大问题,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史称“八二宪法”。

“八二宪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证。

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党的十二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担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1989年12月党中央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国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全面展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邓小平强调,搞现代化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甚至整个社会还会变质。

觉中央明确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便”的方针。

党的十二大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路地位、主要内容以及同物质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等重人问题。

推动党的建设出现新局面

党的十二大围绕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强核心的重要任务,坚持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干部队伍等方面入手,推动党的建设出现新局面。

大会通过的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对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对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领导作用,都作了符合新的形势要求的规定。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从“两步走”到“三步走”

党的十二大确定“两步走”战略。

1987年邓小平对这个现代化建设提出分"三步走''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简史》

第二章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五、营造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

时代主题的变化用户新时期对外政策的调整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郑重申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发展同各国的关系。

报告着重说明中国共产党愿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这四项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上,并取得了成功。

《改革开放简史》

第二章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六、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第79-79页)。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邓小平主持召开的1985年五六月间的军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将指导思想由过去的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较长时间内大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走精兵之路,提高军政素质,增强军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作战能力。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于始终不渝地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现固国家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万大栽军”

1980年,邓小平指出精简军队与提高战斗力的关系他说:

“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

"人民解放军把“消肿”和调整体制编制,作为军队整顿的重要任务,多次精简整编。

经过1980年、1982年两次裁军,军队员额从602万减少到400多万。

《改革开放简史》

第二章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七、改革开放经受住多种考验(第80-90页)。

经受住政治风波考验

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把中国搞乱,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煽动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最终酿成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坚决有力的支持下,依靠人民果断平息了这场风波。

成功打破西方“制裁”

政治风波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机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和经济“制裁”。

面对严峻复杂的局面,按照邓小平提出的要保持稳定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策略,党中央处变不惊、妥善应对。

1989年9月29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明确宣告,任何经济制裁都丝毫不能动摇振兴中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信念。

1993年11月,江泽民应邀出席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美两国领导人举行正式会晤,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所谓“制裁”被打破。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把1989年和1990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经济形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年或者更长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

治理整顿大体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在调整结构的同时,以启动市场、争取经济适度发展为治理整顿重点。

第二步是从1990年第四季度起,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以逐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到1990年底,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清理“三角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990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清理“三角债”作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1990年七八月间,国务院召开全国生产工作会议,宣布清理“三角债”进入攻坚阶段。

到1991年底,清理“三角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银根放松,"三角债''问题已不再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重要历史关头一锤定音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外有压力,内有隐忧,特别是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姓"社''姓"资''问题引发激烈争论,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成为制约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想瓶颈。

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头,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作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邓小平南方谈话作了一个深刻准确的历史评价: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第三章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

一、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与基本框架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党中央围绕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构想。

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确立

党的十四大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宏观调控

1993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要求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整顿金融秩序和流通环节、控制投资规模和加强价格监督。

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实行分税制改革

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正式出台,细化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划分、税收返还、配套改革等政策。

分税制改革一年后,国家财政收入就增长了870亿元,增幅近20%。

国有企业脱困与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探索

1998年,党中央为保证国企3年脱困任务完成,果断实施债转股、政策性破产、技术改造三大政策性措施,并将亏损严重的纺织行业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突破口,率先打响了国有企业脱困攻坚战,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脱困积累了初步经验。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2000年底,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推行经融体制改革

从1994年起,国务院决定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加强中央银行的职能,实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分开及汇率并轨,逐步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

建立职工社会保障体系

1998年5月,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战之时,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作出“两个确保”“建立三条保障线”的重大决策。

“两个确保”,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建立三条保障线”,即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

三、为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

规划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之际,放眼21世纪中叶,对如何实现第三步目标作出进一步规划,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即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两岸交流扩大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江泽民庄严宣告: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

江泽民庄严宣告: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1987年10月,台湾国民党当局有限制的开放探亲,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展开。

1992年3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开始进行商务性谈判,11月,双方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成功举行会谈,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建立了两岸制度化联系与协商机制,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4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将保护台商投资纳入法治轨道,促进了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其它方面交流的扩大。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为目标的改革。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1993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自199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

这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确立。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部署。

全会提出,今后15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四、实施三大国家发展战略

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我国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5月,党中央准确分析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形势,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要求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此作了进一步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

第三章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91

五、形成对外开放新态势126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式上,江泽民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积累。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要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这些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2月,面对金融危机蔓延加剧的态势,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付,埋头苦干,趋利避害”的指导方针,作出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市场巨大潜力、积极扩大出口、适当增加进口、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重大决策,成功应对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