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诫子书.docx
《10诫子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诫子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诫子书
诫子书
♦原文精析
原文
译文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之行(操守、德行),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明确、坚定)志(志向),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增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放纵)慢(懈怠)则不能励(振奋)精(精神),险躁(轻薄浮躁)则不能冶性(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遂(最终)成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务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基础训练
1、文学常识积累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时称“卧龙”。
后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
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谥号忠武,有《诸葛亮集》。
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瑾,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3、课文词语积累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一词多义
(1)学夫学须静也(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学业)
(2)以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额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用来)
(3)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5、古今异义对比
序号
原文例句
古文意义
现代文意义
1
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
走
2
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
送给
3
年与时驰
迅速逝去
快跑
6、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作名词,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4)非志无以成学(名词作动词,立志)
7、重点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噪则不能治性。
译: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7、内容理解
(1)文章结构图示
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面)勤学励志
诫子书修身: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面)修身养性
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珍惜时间
(2)文章主旨
本文是作者教育儿子的一封家书,在信中他论述了“静以修身”和“俭以养德”的重要性,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志存高远寄予的厚望。
(3)写作特色
①对比鲜明
作者对做人和学习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把“静”和“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②条理清晰
本文先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治学和修身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要惜时,条理清晰。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包拯家训
包孝肃公
家训②云:
"后世子孙仕宦③,有犯赃滥④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⑤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⑥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⑦又云:
"仰⑧珙刊⑨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⑩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孝肃之子也。
(选自《能改斋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包孝肃公:
包拯,北宋名臣,谥号孝肃②训:
教。
③仕宦:
做官。
④赃滥:
贪污财物。
滥,贪。
⑤亡殁:
死亡。
⑥大茔:
祖坟。
⑦押字:
此指落款。
⑧仰:
旧时公文用语,表示命令。
⑨刊:
刻。
⑩诏:
告,晓喻。
【阅读提升】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公正廉洁,执法不阿,益号孝肃,后世称包孝肃公,民间有
“青天”之誉。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殴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
”在众多名宦的家训中,如此简短直接的文字实属罕见。
包拯家训的核心思想就是做人不能贪图功名利禄,为人要正直。
其字字铿锵,殷殷可鉴。
【文言积累】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
判断。
主要结构形式有:
……者,……也。
如选文中“琪者,孝肃之子也”,这是古汉语里最典型的判断句。
有时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来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字词积累】
云亡于之其以昭
【诗文翻译】
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
"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
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
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
"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
旁,用来晓喻后代子孙。
"原文又有十四个字。
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二)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时可免?
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
《诗》曰:
“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
汝其慎哉!
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
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
指寿命;③役:
从事。
④班荆:
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
⑤同财:
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
⑥高山:
比喻崇高的道德。
⑦景行:
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
⑧至心:
至诚之心。
【阅读提升】
《与子俨等疏》是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
信中作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像鲍叔、管作
那样对待家产,像归生、伍举那样念及情谊。
全信款款而谈,语重心长,体现作者满腔深厚的舐犊之情。
【文言积累】
“虽”在初中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解释:
(1)即使,纵然。
表示假设或让步,不一定是事实。
如“虽死
犹然”。
(2)虽然。
如选文中“然汝等虽不同生”。
【字词积累】
遗恐若然之遂因虽其言
【思考与练习】
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2、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
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⑴无猜:
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⑵没齿:
终身,一辈子.
15.汝辈稚小家贫/每役荣水之劳/何时可免16.C
17.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18.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
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参考译文】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
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
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呢!
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
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
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
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
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
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
《诗经》上说:
“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
”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
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三)潜移默化
人在年少,神情①未定,所与款狎
,熏渍陶染
,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
艺能,较明易习
者也?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选自《严氏家训•慕贤》,有删改)
【注释】①神情:
指思想性格。
②款狎:
亲密接触。
③熏渍陶染:
熏陶濡染。
④操履:
品行。
⑤较明易习:
明显而容易学习。
较,明显。
【阅读提升】
颜之推,字介,我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
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诚子孙。
《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的散文作品。
【文言积累】
“居”在初中文言文中主要解释有:
(1)相处。
如选文中“是以与善人居”。
(2)居住。
如“仁者居之”,(3)处于,如“是以相官必赔赠”《俭,德之共也》)。
(4)相隔一段时间。
如“居五日”(《李生论暂学者》)。
【字词积累】
易是以善如之居是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言笑举对()
(2)久而自芳也()
(3)如入鲍鱼之肆()(4)是之谓矣()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较/明易习者也B.是以/与善人居
C.如/入鲍鱼之肆D.君子/必慎交游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必慎交游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文段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是()
A.交友B.习德
C.读书D.修养
【参考答案】
1.
(1)举止
(2)芳香(3)店铺(4)说
2.A(正确停顿:
较明/易习者也)
3.
(1)因此,和好人相处,好像进人种满芝和兰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变得芳香起来。
(2)德才兼备的人对于结交朋友必定很谨慎啊!
4.A(由选文的结句可知)
[参考译文]
人在少年时期,思想性格尚未定型,受到与他亲近的朋友的熏陶感染,言谈举止,即使并不是有意向对方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相似起来。
何况品行技能等明显容易学习的方面呢?
因此,和好人相处,好像进入种满芝和兰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变得芳香起来。
和坏人相处,就像进入出售成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发出腥美。
墨子曾对被染上颜色的素丝发出感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德才兼备的人对于结交朋友必定很谨慎啊!
(四)俭,德之共也(节选)
御孙①曰:
“俭,德之共也;侈②”,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③,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④,可以直道而行⑤;小人
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
“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责,枉道
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
“侈,恶之大也。
”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副改)
【注释】①御孙: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②侈:
浪费,用财物过度。
③寡欲:
欲望很少。
④不役于物:
不受外物的牵扯、制约。
⑤直道两行:
行正直之道,指任何事情都敢于诚实不欺地去做。
⑥小人:
指普通百姓。
枉道:
不接正道行事。
【阅读提升】
司马光一生俭朴。
编修《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但从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发现,他所用的稿纸都是用过的废纸,他用淡墨将原字涂掉再用来写书稿,在当时像这样节俭的封建士大夫实属罕见。
司马光一生为世人所称著,一在人品,二在著作。
他重视个人修养,恭谨谨慎。
他的文章
如其人,写得实实在在,光明磊落。
【文言积累】
“故”在初中文言文中主要解释有:
(1)特意。
“李生故寻玉生”(《李生论善学者》)。
(2)老朋友。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所以。
如选文中“故曰:
‘侈,恶之大也。
’”。
(4)原来的。
如“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字词积累】
皆则故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2)夫俭则寡欲()
(3)侈则多欲()(4)败家丧身()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御孙曰: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阐明的观点与诸葛亮《诚子书》中的哪一句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说
(2)句首发语词(3)贪欲(4)败坏
2.
(1)御孙说:
“节俭,是共同的品德:
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
(2)君子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
3.俭以养德。
4.示例:
节俭是德行中的大德;奢侈是恶行中的大恶。
[参考译文]
御孙说:
“节俭,是共同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
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君子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普通百姓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
所以说:
“节俭,是共同的品德。
”如果奢侈就多贪欲。
君子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普通百姓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
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
所以说:
“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
(五)诫兄子严、敦书(节选)
龙伯高①敦厚周慎,口无择言②,谦约节俭,康公有成,吾爱之重之,愿汝曹③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
者也。
(选自范晔《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龙伯高;名述,是国内外龙氏有谱可查的共同先祖。
②口无择言:
指嘴里没有不始当的议
论,意为所言皆善。
③汝曹:
你们。
④杜季良:
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
⑤清浊无所失:
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谨救:
谨慎自伤。
刻鹄不成尚类鹜:
比喻虽仿效不及,但尚不失其大概。
画虎不成反类狗:
比喻弄巧成拙。
【阅读提升】
伏波将军马授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讥刺
议论别人,就写信告试他们,信中以“汝曹”称子侄,被称的晚辈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杯,使他
们在阅读时备感亲切。
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
【文言积累】
“得”在初中文言文中的解释主要有,
(1)得到,获得。
如“得一人之使“(《穿并得一人》)。
(2)能够。
如选文中“效们高不得”;“不得放归本家”(《包拯家训》)。
【字词积累】
吾之愿效好忧乐数毕至为谓
【思考与练习】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标出两处)
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廉公有威()
(2)愿汝曹效之()
(3)数郡毕至()(4)陷为天下轻薄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龙伯高和杜季良,马援都“爱之重之”,为什么会有“愿汝曹”效与不效之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所谓/画虎不成/反类胸者也
2.
(1)威严
(2)效仿(3)全、都(4)沦落
3.
(1)杜季良豪侠仗义,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
(2)就是人们说的画虎不成反而像狗了。
4.龙伯高好学,杜季良难仿,其实龙、杜二人为人水平都很高,但是以马援子侄的水平是学不到家的,若学不到家,像龙伯高但没有龙伯高的沉稳还算中正,像杜季良但没有杜季良的心胸那就轻桃了,长辈对晚辈的要求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马援不希望自己的子侄剑走偏锋。
[参考译文]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谨慎,嘴里没有不恰当的议论,谦逊节俭,廉正有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豪侠仗义,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诸事处置得宜,他的父亲去世时,几个郡的人都来了,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自伤的人,就是人们说的雕刻天鹅不成还能像野鸭。
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就会沦落为天下轻浮的人,就是人们说的画虎不成反而像狗了。
(六)曾国藩家信(节选)
家中来营
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
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此君子也。
余服官
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
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
华,不可惯习懒情。
尔读书写宇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选自《曾文正公家书》,有删改)
[注释]①营:
军营。
②处约:
处在困顿之中。
③服官:
为官。
【阅读提升】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人物。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
国藩影响之大。
选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曾纪鸿的信。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要求极严,并谭谆加以
教诲,此信堪称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文言积累】
“莫”在初中文言文中的解释主要有:
(1)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如“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李生论善学者》)。
(2)副词,相当于“不要“不可”“不能”。
如选文中“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3)没有谁。
如”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大未必佳》)。
【字词积累】
称为但之稍染易坠以
【思考与练习】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
C.太丰/则吾不敢也D.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多称尔举止大方()
(2)余为少慰()
(3)不敢稍染官宦习气()(4)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诚后辈,他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