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0306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

《《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docx

《原电池》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

第一节原电池

知识梳理

的科学。

从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关系来区分,电化学反应过程及其装置可以分为两类: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原电池:

将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的装置。

的过程,通常氧化还原反应中并不能获得电流,要使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就要设计_________,使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反应分别在_________进行。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图4-1为例:

Zn为_________极,Cu为_________极;负极上发生_________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正极上发生_________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电子流出的极是极,电子流入的极是_______极;电流方向_________。

盐桥中的盐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桥中的_______会移向ZnSO4溶液,_________移向CuSO4溶液,使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保持电中性。

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1

疑难突破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剖析:

①具有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本身不变。

②具有电解质溶液。

③具有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组成闭合回路,或具备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条件。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明显电流产生时需具备此条件。

2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剖析:

原电池有两个电极,一个是正极,一个是负极。

判断正极和负极的方法是:

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问题探究

问题:

请设计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为什么可以持续、稳定地提供电流

探究:

实验1:

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直接接触,然后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铜片表面明显有铜析出,电流计指示无电流通过。

实验2:

将锌片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再同时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

现象1: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移,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

结论:

发生了原电池反应,可以肯定实验1中的装置构成了原电池。

并且,其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

现象2:

随着上述实验时间的延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逐渐减小,最终又没有电流通过。

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全部覆盖。

结论:

由于锌片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在反应一段时间后,难以避免溶液中有Cu2在锌片表面被直接还原,一旦有少量铜在锌片表面析出,即在负极锌表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负极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

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反应终止了,也就无电流再产生。

实验3:

教科书中的实验41,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改进后的装置能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

结论:

当有盐桥存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盐桥中的Cl-会移向ZnSO4溶液,K移向CuSO4溶液,使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保持电中性,氧化还原反应得以继续,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实验4:

将上述实验装置中的硫酸铜溶液换成相同浓度的稀硫酸,观察并比较产生电流强度的大小。

典题精讲

【例1】图4-3中能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图4-3

思路解析:

A、D中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不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

B符合原电池的三个条件,且Zn能与H2SO4溶液反应,两电极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Zn-2e-====Zn2,2H2e-====H2↑。

C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故不是原电池。

答案:

B

【例2】根据图4-5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图4-5

1铁片与铜片不用导线连接,有何现象发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导线把金属片连接起来,现象有什么不同用最恰当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反应。

思路解析:

第1种情况,铜片不起作用,铁与H反应,但速率较小,铁片越纯,表面越光滑,反应速率越小。

第2种情况,用导线连接后构成了原电池,正极产生氢气,所以气泡从铜片表面逸出。

原电池的形成使电子得以顺利转移,H在Cu表面得到电子比在铁表面容易得多,所以反应速率增大,氢气逸出速率增大,铁的溶解速率也增大。

答案:

1铁片与铜片不用导线连接,则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但速率较慢。

FeH2SO4====FeSO4H2↑

2①气泡不从铁片表面而是从铜片表面逸出;②产生氢气的速率明显加大。

电极反应式:

负极:

Fe-2e-====Fe2

正极:

2H2e-====H2↑

【例3】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以便完成下列反应:

2FeCl3Cu====2FeCl2

CuCl2。

画出原电池的示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

图4-6

思路解析:

根据形成原电池的3个条件,可知必须选择两个电极的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在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中,Cu是被氧化的,应该是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反应,Cu作负极材料最适宜,而正极只需选活泼性比Cu弱的金属或非金属电极即可,可选择石墨电极。

Fe3在正极上被还原,所以选择FeCl3溶液作电解液,如图4-6所示。

答案:

原电池设计如图4-6所示。

负极:

Cu-2e-====Cu2

正极:

2Fe32e-====2Fe2

总反应:

Cu2Fe3====Cu22Fe2

【例4】X、Y、Z、W四块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

X、Y相连时,X为负极;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Z>W>>X>Y>W

>X>Y>>W>Z>X

思路解析:

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为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的金属作为电池的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与电流的方向相反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因此,X、Y相连时,X为负极,则活泼性X>Y;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则活泼性Z>W;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活泼性X>Z;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则W>Y。

综上,可以得出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是X>Z>W>Y。

答案:

A

知识导学

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原电池中闭和电路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要求能够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学习本节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金属活泼性的强弱判断;电解质溶液;锌铜原电池原理及构成条件。

对于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采用图4-2学习:

图4-2

学习中常犯的错误是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不一定是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而要看是否发生氧化反应。

如:

铁、铜和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虽然铁的活泼性比较强,但不能与浓硝酸反应,而铜可以,因此铜作负极,铁作正极。

疑难导析

对于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基本条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基本条件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某一条件,在四个基本条件当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核心。

(2)判断某装置是否为原电池的问题,要以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为标准判断,不能仅凭装置的外形下结论。

(3)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还是进行原电池设计的基本依据。

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虽然比较多,但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因此,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想当然,不然就会落入出题者的陷阱当中,如:

①铁、铜和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虽然铁的活泼性比较强,但不能与浓硝酸反应,而铜可以,因此铜作负极,铁作正极。

②镁、铝和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作负极的应该是铝,而不是镁。

问题导思

可以通过实验逐步进行探讨:

根据实验1可以设想本实验装置是否构成了原电池,如果没有发生原电池反应,铜片表面为什么明显有红色的铜析出,并且锌片逐渐溶解如果实验装置就是原电池,为什么电流计的指针又不动,表现出无电流产生实验中可单独置一铜片于该CuSO4溶液中,以作对比,说明铜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根据“铜片表面明显有红色的铜析出,并且锌片逐渐溶解”的实验现象,应该表现出原电池中电极反应的特点;借助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可以判断,电流计指针不动的原因可能跟锌片与铜片直接接触有关,由此进行实验2。

由实验2现象及结论进一步思考:

作为原电池,其功能就是要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上述实验中负极上的变化势必影响原电池的供电效率。

能否设法阻止溶液中的Cu2在负极锌表面还原进行实验3。

然后做对比实验4并思考产生电流强度的大小不同的原因。

可借助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上述实验电流强度大小不同的原因,同时也可以说明溶液中H与Cu2离子在正极放电的顺序。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原电池装置的构成条件:

①有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有可能产生原电池电流。

【典题变式1】如图4-4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图4-4

是Zn、b是Cu、c为稀H2SO4溶液

是Cu、b是Zn、c为稀H2SO4溶液

是Fe、b是Ag、c为AgNO3溶液

是Ag、b是Fe、c为AgNO3溶液

答案:

C

绿色通道:

若要加快铁片和酸的反应速率,可用铜片与之接触或加少量CuSO4溶液使铁从局部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

同样,在制备氢气的实验中,为加速锌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速率,可以在酸中加少量CuSO4溶液,以使锌与CuSO4溶液局部置换出的Cu形成原电池;或用粗锌与酸反应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典题变式2】浓度为2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L-1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

B

气体,已知该反应很慢,欲提高反应速率,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片,使之与Cu接触B加一块石墨,使之与Cu接触

加少量浓硫酸

答案:

B

绿色通道:

原电池装置是该装置必须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对装置的正、负极材料选择必须要注意该材料在装置中作什么电极,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典题变式3】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为正极,Fe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石墨为正极,Fe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为正极,Zn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为正极,Fe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答案:

CD

绿色通道:

根据原电池的组成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是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应用,一定要注意:

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常被保护起来;电子移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典题变式4】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的氧化性强于Y2。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Z>Y>>Y>Z>M

>Z>X>>Z>M>Y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