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道德视角谈贪污问题,认为要贪污,必须提高官吏的道德水准,使他们有一种清澈如水的,才可以一文不取。
这些都是道德性手段,而不是制度性手段,因此封建王朝才出现大家都说清廉,但人人都的恶果。
A.防治 节操 口是心非B.防止 节操 阳奉阴违
C.防止 情操 口是心非D.防治 情操 阳奉阴违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B.近年来,高校招生多以“男神”“女神”为宣传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宣传方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值得肯定。
C.延长售票期的新举措有力地打击了“黄牛”,方便了铁路部门的统筹调配,改善了乘客的购票乘车体验,深受广大乘客所喜爱。
D.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果11月29日揭晓,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珍惜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维护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下列四副对联中,与韩愈无关的一项是(3分)
A.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
B.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C.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D.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
A.④②①⑤③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①③② D.⑤④②③①
5.下列诗文中,作者面对“青山”时,油然生发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杜牧《书怀》)
B.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
(陆游《塔子矶》)
C.眼看青山休未得,鬓垂华发摘空频。
(王禹偁《岁暮感怀》)
D.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久中墓志铭
曾巩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
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
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
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
后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
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
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
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
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
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
其语曰:
“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间,当如此也。
”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心持身得失之际,于其义,余不能损益也。
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某月某日也。
明年,其弟来江南,以力之不能,将独负君之骨以归。
是时陈惇方以进士得出身,约君之弟曰:
“吾忍不全归吾友邪,明年吾得补为吏,力能以君之丧归。
”其弟乃止。
君年若干。
祖某,考某。
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
“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
”然卒亦无也。
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
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
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
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
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
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属予铭。
其辞曰:
呜呼久中,不如其志。
孔孟以然,何独于子?
生而不大,天固为之。
其长在人,于此观之。
(选自《元丰类稿》)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学散,不报报:
批复
B.约君之弟曰约:
阻止
C.而属予铭属:
嘱托
D.不如其志如:
如同,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B.不病以其所不为其皆出于此乎
C.君幼孤,养于兄嫂虎兕出于柙
D、生而不大,天固为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4分)
(2)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
(4分)
9.文中哪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张久中交友有道?
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
①作于被贬夔州途中。
②轲峨:
孤高状。
③艑:
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3分)
(2)请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3)请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素姑
师陀
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
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
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
于是一年,十年……唉!
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少女也出嫁了。
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
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
时光无声地过去。
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
”
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地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
”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地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
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
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
“老王,老王!
”她转过头去喊。
“嗯!
”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
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
”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
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
”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
”素姑抬起头来问。
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
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
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
“买点什么吧,小姐?
”
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
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
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
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时——
“不要了。
”她说。
她什么都不要了。
她把卖绒线的货篮推开。
“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
”卖绒线的发慌地喊。
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
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外面是什么人?
”孟林太太大声问。
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
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
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
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凋零的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
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的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6分)
13.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素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请简要说明。
(4分)
(1)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2分)
(2)“早就卸光了。
”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2分)
14.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
15.文中两处写到早就停摆的“老座钟”,请探究这一细节的深刻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
李建军
对托尔斯泰而言,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它天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的有效手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其一生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
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
事实上,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就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
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史、沉重的现实、茫远的未来,都是没有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
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
他关心、同情弱者。
他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的伟大的伦理行为。
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
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一种陈腐的教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俄罗斯文学显得伟大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作“观风俗”的镜子和“正得失”的手段。
我们的文学被夸大了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在控制写作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
然而,大地上总有巨石压不住的竹笋,总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
从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
我们的优秀作家——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
对那些被市场绑架、被欲望劫持、被时尚裹挟的作家来讲,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只有像太史公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作,我们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大。
(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7.作者认为作家的责任是什么?
(6分)
18.结合文本,简述作者为什么说“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
(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的“网”无处不在。
有形的如渔网、铁丝网……无形的如互联网、关系网……
参考答案
语文I答案
1、B
“防止”“防治”和“节操”“情操”,可用“去同存异法”区别,“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
指心口不一致;“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2、D
A项搭配不当。
“全球化”与“频繁”搭配不当。
B“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语序不当,应为“尽管有人质疑这种方式”。
C项“深受广大乘客所拥护”句式杂糅,可改为“深受广大乘客拥护”或“深为广大乘客所拥护。
3.B(欧阳修)
4.C解析: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明言时间已久,因此接用④“仍然可以”。
⑤①与③②可依照“永”字运笔的顺序来判断,从③“太极云手般”可知③②在后。
5.D
6.D如,实现。
7.DD项,都是连词,表转折,但是。
A项,代词,他;结构助词,的。
B项,代词,他;副词,表揣测,恐怕。
C项,都是介词,被;从。
8.
(1)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庄重,不随便与他们谈论。
(接、以、妄、句意各1分)
(2)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妻子了。
(姑、事、定后、句意各1分)
9.他的友人都敬畏他的严正;喜爱他的坦诚(都愿意和他交游);他死后,友人陈惇出力使他归葬;作者为他作铭。
参考译文:
张先生姓张氏,名持,字久中,一开始名为伯虎。
庆历三年,从曲江来,进入太学府。
在这时候,天子正诏令学官每年推荐读书人两人,求学的有成百上千的人,只推举你,恰逢太学府解散,没有批复。
在这个时候,我大概还不认识你呢。
二年后,路过我居住的临川时,才认识你。
先生为人深沉大度,喜好气节操守,重视交往游历,一时间是与你交往的人很多。
而你特别称道的人,是广汉张贲,认为年轻可以接近并学习的,是莆阳陈惇。
大概你的学问大多是张贲启发的,而和陈惇以师友身份相处。
凡是您与人交往,喜欢追究其中的得失,他的正义足够用来使人品行端正,而他的行为正直不曾随便停止改变。
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庄端,不随便与他们谈论。
和别人说话,必须根据其才智所到,不说他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先生的朋友们都害怕你的严厉,却喜欢倾其所有与之相处。
那些与先生一同游览各地山川的人,也对先生很敬爱却从未有过失望的。
先生说道:
“士人活在今天,没有威望可以维持社会,只能游览于世间,应当这样做。
”在临川,拿出他的文章,就与我谈论古今治理天下是非的道理,一直到修身养性人生得失的关系,对他的观点,我不能改变。
后二年死在兴国军职任上,某月某日。
第二年,先生的弟弟来江南,尽管没有能力,还是要将你的骨头带回。
这时陈惇正以进士出身,阻止你的弟弟说:
“我难道不想让我的朋友落叶归根吗,到第二年我补任为吏时,我一定尽我能力让他回家。
”先生的弟弟才停下。
先生年纪不详。
祖辈不详,父辈不详。
先生年幼的孤儿,被兄嫂抚养,先生曾说:
“嫂子对我如同母亲,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的妻子了。
”但最终也没有了。
你本来就很难结交,但不改变自己的喜好。
而陈惇,和你交往最深的。
我曾看惇和您的相处,忧愁不得志遭遇挫折,没有不共同分担的,在他们内心难道有利益使他们这样吗,世上的交友之道被废弃了很久了,就是他们有,或许不是这样的。
既然这样,那么久中的事迹,难道有从世俗的教育中获取错误的交友之道吗?
惇在某年某月某日回到您的丧葬地,而嘱托我写铭记。
他说的是:
唉,久中,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孟子都是这样,难道仅仅是你一人吗?
活着却没实现大志,上天本来就让你这样。
这种事常发生在人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到的。
10
(1)(3分)空,空阔、旷远,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每点1分)
(2)(4分)①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②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③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④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⑤比喻(宾鸿自况自喻);⑥白描。
(答出四点即可)
(3)(3分)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捱的愁苦。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1、教师自测
12.(6分)①表现素姑对过去温馨恬静、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②反衬今天小城封闭、死寂、刻板的生活状态;③表明素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每点2分)
13.(4分)
(1)(2分)①表现素姑心中忽然有点不安于刻板、重复、沉寂的生活。
(答出“不安、单调、乏味、平淡、机械、枯燥”之类的词语即可,1分)②有一点青春的骚动、一点生活的期盼。
(答出“期待”“向往”即可,1分)
(2)(2分)①表现素姑由“卸光的果子”想到自己凋谢的青春而产生的伤感、失落、无可奈何。
(答出“伤感、失落、无可奈何”其中一种即可,1分)②“早”体现上述情感程度之深。
(1分)
14.(4分)①写“雁嘹唳”“晚风萧索的响声”,以动衬静,写出“果园城”的沉寂、萧索。
(1分)②以沉寂、萧索、凋零之景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
(2分)(手法1分,情感1分)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1分)
15.(6分)①早就停摆的老座钟,失去了“活力”,完全静止。
②徒留形式的老座钟,成了纯粹的摆设,象征素姑的悲剧人生。
③老座钟早就停摆,果园城的日子一成不变,暗示了果园城人生活的因循守旧。
④寓示社会的动荡没有对小城封闭的生活产生丝毫影响。
(每点2分)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文章开篇指出“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观点,强调何为真正的艺术;接着分析了如今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肯定以托尔斯泰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最后将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做比较,强调文学创作的出路与方向。
﹙本题6分,每点2分﹚
17.作者认为作家的责任是什么?
(6分)
①作家要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
②作家要为他人而写作,把写作当做帮助人们摆脱苦难的伟大的伦理行为。
③作家要为真理而写作,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
﹙本题6分,每点2分﹚
18.结合文本,简述作者为什么说“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
(6分)
①司马迁等作家没有屈服于统治者而失去其勇气和灵气,表现了高贵的气质,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成熟的经验。
②俄罗斯文学总是为他人而写作,为真理而写作,敢于对抗邪恶,勇于直面苦难,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因而显得伟大和高贵。
③只有像司马迁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作,不被市场绑架、不被欲望劫持、不被时尚裹挟,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大。
﹙本题6分,每点2分﹚
19、作文参照高考标准